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塑化技术在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人体颅底部蝶鞍、斜坡区的生物塑化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生物塑化包括多项技术,如硅橡胶浸渍技术、多聚乳胶包埋技术、环氧树酯透明技术以及多聚树酯脑组织切片技术等。对生物标本进行塑化处理,特别是对软组... 用生物塑化技术进行了人体颅底部蝶鞍、斜坡区的生物塑化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生物塑化包括多项技术,如硅橡胶浸渍技术、多聚乳胶包埋技术、环氧树酯透明技术以及多聚树酯脑组织切片技术等。对生物标本进行塑化处理,特别是对软组织、含水量高的组织和器官,如心、肝、肺、肾、肌、关节等进行包埋,可使标本硬化、透明,可整体观察,也可制作切片。生物塑化的基本原理是选用液态高分子多聚化合物单体作为塑化剂,替代组织细胞内的水份,进行聚合固化,达到组织塑化的目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固定、脱水、真空浸渍和硬化处理四步,其中真空浸渍为关键步骤,浸渍过程中的压力调节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塑化 断面解剖 蝶鞍 标本保存
下载PDF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方法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任直 任祖渊 +4 位作者 苏长保 杨义 陶蔚 马文斌 尹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 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患者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7 8岁 ;病程 1~ 14年 ,平均 6 2年。其中 ,侵袭性垂体巨大腺瘤 13例 ,脊索瘤 10例 ,骨... 目的 探讨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的方法。方法 鞍区和斜坡巨大肿瘤患者 2 8例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7~ 6 7岁 ,平均 4 7 8岁 ;病程 1~ 14年 ,平均 6 2年。其中 ,侵袭性垂体巨大腺瘤 13例 ,脊索瘤 10例 ,骨巨细胞瘤 2例 ,垂体转移癌 2例 ,垂体内分泌癌 1例。肿瘤直径为 3 0~ 5 5cm ;向前方及额叶底部生长 2例 ,向侧方生长侵入海绵窦 7例 ,向后方斜坡方向生长 19例。 2 8例患者均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结果 手术显微镜下全部切除肿瘤 19例 ,次全切除 6例 ,大部分切除 3例。随诊 6个月至 4年 ,2例垂体转移癌和 1例脊索瘤的残留肿瘤增大 ,其余患者肿瘤无复发。结论 采用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巨大肿瘤 ,显露满意 ,切除较彻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巨大肿瘤 经蝶窦入路 鞍区 患者 垂体转移癌 脊索瘤 生长 残留 斜坡
原文传递
蝶鞍区塑化薄片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何光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7-341,I001,共6页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鞍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垂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 为了给临床蝶鞍区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资料,用中年男性标本30例,采用Plastination技术,分别作成蝶鞍区连续横、矢、冠状薄片断层标本,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垂体的左右径大于前后径或上下径,对于垂体病变,宜进行三方位的对照观察,以了解垂体的形态变化。展神经与海绵窦外侧壁之间有间隙存在,说明展神经并不走行于外侧壁中,而是位于海绵窦内。紧贴视交叉的外侧,颈内动脉由海绵窦段的前升部穿过鞍膈移行为床突上段,此处为两侧颈内动脉相距最近点,其间距仅为11.5mm。在经额经视交叉下入路的垂体手术时,应注意到这一毗邻关系,以免造成此处颈内动脉损伤。海绵窦外侧壁的手术入路除Parkinson三角外,在其前半部,尚有眼神经与上颌神经之间的间隙;在其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断层解剖 巨微解剖 生物塑化技术
下载PDF
鞍区囊性病变的CT、MRI诊断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红英 渐楠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分析鞍区囊性占位病变的CT、MRI表现,探讨CT及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囊实性垂体瘤22例、颅咽管瘤17例、Rathke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论 CT能准确显... 目的分析鞍区囊性占位病变的CT、MRI表现,探讨CT及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囊实性垂体瘤22例、颅咽管瘤17例、Rathke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论 CT能准确显示鞍区肿瘤钙化和骨质破坏程度,MRI能很好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及邻近解剖关系,是鞍区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中枢神经系统囊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内镜下经蝶窦蝶鞍区手术中蝶窦前壁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环海 廖建春 +5 位作者 党瑞山 胡国汉 邓彬华 张晖 王君玉 范静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4-516,共3页
目的:为鼻内镜下经蝶窦蝶鞍区手术准确寻找蝶窦口,避免损伤蝶腭动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例国人头颅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和角规对30侧蝶窦前壁进行解剖学(走行、位置、外径以及与相关结构的距离)观察和测量。结果:鼻小柱根部... 目的:为鼻内镜下经蝶窦蝶鞍区手术准确寻找蝶窦口,避免损伤蝶腭动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例国人头颅标本上,用游标卡尺和角规对30侧蝶窦前壁进行解剖学(走行、位置、外径以及与相关结构的距离)观察和测量。结果:鼻小柱根部至蝶窦口下极及蝶腭孔的距离分别为(60.40±3.21,58.10~72.76)mm和(62.14±1.93,59.50~73.40)mm;蝶腭孔至蝶窦口下极的距离为(12.20±1.10,8.10~16.35)mm,在蝶腭孔处蝶腭动脉的外径为(1.99±0.13,1.50~2.80)mm;蝶窦口下极至鼻中隔后上动脉及鼻中隔后下动脉的距离分别为(3.49±0.24,2.78~5.20)mm和(6.42±1.08,4.30~8.50)mm。结论:蝶窦口是经蝶窦蝶鞍区手术的重要标志;开放蝶窦时宜从蝶窦口内下方开放,以免损伤蝶腭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口 蝶腭动脉 经蝶窦蝶鞍区手术 鼻内镜 蝶窦前壁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鼻内镜手术颈内动脉损伤的紧急处理与接续治疗 被引量:16
6
作者 左可军 徐睿 +3 位作者 赖银妍 杨占泉 张秋航 许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颈内动脉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结局,总结临床预防及诊治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收集1990--2009年国内三家医院在经鼻内镜蝶窦与鞍区手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疾病包括外伤性...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颈内动脉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治疗结局,总结临床预防及诊治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回顾性收集1990--2009年国内三家医院在经鼻内镜蝶窦与鞍区手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原发疾病包括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例、蝶窦黏液囊肿1例、真菌性蝶窦炎1例、鞍区腺样囊性癌1例、垂体瘤1例,分析手术前后的临床诊治经过,从中总结患者病变的临床特征和损伤的经验教训。结果颈内动脉损伤与解剖定位不准、手术操作不当直接相关;损伤部位分别位于海绵窦段(3例)、破裂孔段(1例)、床段(1例);损伤类型包括破裂出血(3例)、海绵窦瘘(1例)、假性动脉瘤(1例)。采用凡士林纱条紧急填塞蝶窦,以及颈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2例)和血管栓塞(2例)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出血;除1例患者术中因出血死亡,其余4例患者均成功救治,无脑、眼部并发症;除1例患者放弃原发疾病治疗外,其余3例患者二次手术或后续处理获得治愈。结论术前重视影像学检查,术中精确定位判断、规范手术操作和果断止血处理,术后积极寻求血管损伤修复的多学科合作,可有效降低颈内动脉损伤及其造成的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耳鼻喉外科手术 蝶鞍 颈内动脉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鞍区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敬德 房台生 马兆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6-10,共5页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 选用40例成人尸头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鞍区周围结构进行了观察。为经额和经蝶两种垂体手术径路提供了有关解剖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视交叉位置,82.5%属正常型,7.5%属后置型,均为经额径路的适应型。但前置型(10%)则不适应于经额径路施术;2.测量了两侧视神经颅内段内侧缘间距及夹角。间距及夹角越小,经额径路越难施行;3.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以平前床突平面处最窄;4.观察了各海绵间窦。出现率基底窦为100%,前间窦为75%,下间窦为40%后间窦为33.3%。在前、下间窦较大的个体施行经蝶径路可能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垂体 海绵窦 海绵间窦
下载PDF
内窥镜下蝶窦和蝶鞍手术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敬武 叶非常 +2 位作者 王明善 金自仓 刘认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蝶窦和蝶鞍区手术的体会。方法 内窥镜下治疗脑脊液蝶窦漏 1例 ,蝶窦金属 (子弹 )异物 3例 ,蝶窦囊肿 5例 ,蝶窦霉菌病 5例 ,蝶窦息肉 1例 ,蝶筛窦腺癌 1例 ;垂体腺瘤 2 3例 (微腺瘤 17例 ,侵袭性腺瘤 6例 ) ,颅咽管...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蝶窦和蝶鞍区手术的体会。方法 内窥镜下治疗脑脊液蝶窦漏 1例 ,蝶窦金属 (子弹 )异物 3例 ,蝶窦囊肿 5例 ,蝶窦霉菌病 5例 ,蝶窦息肉 1例 ,蝶筛窦腺癌 1例 ;垂体腺瘤 2 3例 (微腺瘤 17例 ,侵袭性腺瘤 6例 ) ,颅咽管瘤 2例。结果 蝶窦囊肿、息肉和霉菌病治愈 ;垂体微腺瘤和 1例颅咽管瘤全切术 ;侵袭性腺瘤、1例颅咽管瘤和蝶筛窦腺癌部分切除 ,死亡 1例 (垂体腺瘤术中出血 ) ;脑脊液鼻漏治愈 ;蝶窦异物 2例取出 ,失败 1例。结论 经鼻内窥镜蝶窦和蝶鞍手术定位准确 ,操作简单 ,安全有效 ,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须严格掌握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窦 蝶鞍 内窥镜 耳鼻喉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策略与手术技巧 被引量:11
9
作者 魏祥品 傅先明 +3 位作者 魏建军 凌至培 凌士营 汪业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策略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5例,翼点入路9例,改良翼点入路11例,双额冠状开颅经纵裂入路6例。结果Simpson Ⅰ级...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策略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5例,翼点入路9例,改良翼点入路11例,双额冠状开颅经纵裂入路6例。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23例,Ⅲ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24例,无变化4例,视力下降3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的生长形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计划,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蝶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0
10
作者 肖泉 梁有明 +6 位作者 蓝胜勇 唐秀文 庞刚 钟书 徐柯贝 叶劲 刘若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侧额下人路6例,经额外侧人路9例,经翼点人路8例,经额下一纵裂人路9例。结果肿瘤达SimpsonII级切除26例,SimpsonllI级切除6例。失访...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单侧额下人路6例,经额外侧人路9例,经翼点人路8例,经额下一纵裂人路9例。结果肿瘤达SimpsonII级切除26例,SimpsonllI级切除6例。失访3例,29例随访3~60个月,平均18.5个月。9例术前激素水平低下者术后均恢复正常。病人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25例,不能独立生活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根据肿瘤大小和不同的生长方式选择恰当的手术人路,同时保护好鞍结节周围的重要结构,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蝶鞍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蝶鞍的类型和鞍桥的发生率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博文 边慧慧 +1 位作者 刘奕 张扬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756-760,共5页
蝶鞍位于颅窝中部,蝶骨体内表面,中部是垂体窝。蝶鞍是脑颅和颅面复合体的X线分析的重要结构,在正畸中,蝶鞍中心点是头影测量片上最常使用的标志点之一,被用来测量上下颌相对于颅骨的位置,以及上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研究这些结构有助于... 蝶鞍位于颅窝中部,蝶骨体内表面,中部是垂体窝。蝶鞍是脑颅和颅面复合体的X线分析的重要结构,在正畸中,蝶鞍中心点是头影测量片上最常使用的标志点之一,被用来测量上下颌相对于颅骨的位置,以及上下颌之间的相对位置,研究这些结构有助于正畸医生诊断,并且可以通过纵向的结构叠加来研究个体的生长,也用来评估正畸治疗结果。临床医生应熟悉该领域的正常解剖影像学和形态学的变化,以便识别和研究可能反映的病理情况。该文就蝶鞍的类型和鞍桥发生率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鞍桥 发生率
下载PDF
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凤凯 马军 +1 位作者 张瑶 罗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本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实性、囊实性病灶,MR平扫为等长T1、长T2信号;2例合并出血者可见不均匀短T...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本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呈实性、囊实性病灶,MR平扫为等长T1、长T2信号;2例合并出血者可见不均匀短T2信号。将其余18例患者按照肿瘤实性成分均匀性分成均匀和不均匀两组,分析其内部成分的MRI特征。均匀组6例,肿瘤实性部分信号较均匀,可见多发微小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囊变区可强化或不强化;不均匀组12例,肿瘤实性部分信号不均,可见大小不等的不同信号区,其中6例不同信号区边缘可见类似"间隔"样结构,9例肿瘤边缘可见单个囊状或多个新月状囊变区;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不同信号区强化幅度与T1WI信号高低成反比,"间隔"样结构及肿瘤边缘囊变区无强化。结论肿瘤实质成分不均匀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实性部分大小不等的不同信号区及其强化的方式反映了其病理特点,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对本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垂体腺瘤患者蝶鞍形态的MRI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守森 丁陈禹 +4 位作者 秦勇 魏梁锋 魏淋 肖德勇 王如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病人的蝶鞍进行MRI测量,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治并筛选垂体大腺瘤40例,直径大于10 mm,鞍底轮廓均完整。取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蝶鞍MRI进行测量,主要指标包括鞍长、鞍面、鞍凸、鞍角、鞍窗、肿... 目的通过对垂体腺瘤病人的蝶鞍进行MRI测量,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连续收治并筛选垂体大腺瘤40例,直径大于10 mm,鞍底轮廓均完整。取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的蝶鞍MRI进行测量,主要指标包括鞍长、鞍面、鞍凸、鞍角、鞍窗、肿瘤高度、鞍上和鞍下部分肿瘤的高度、鞍上和鞍下部分肿瘤的面积等,将其相互对比,并与蝶窦的气化程度及肿瘤切除程度作比较。结果凸型鞍底(鞍角〈90°)为29例,弧型(鞍角为90°-150°)10例,扁平型(鞍角〉150°)1例。肿瘤大小与鞍长、鞍面、鞍窗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其中肿瘤大小与鞍长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鞍下部分肿瘤高度与鞍凸呈正相关(P〈0.05),两者均与蝶窦气化类型之间无明显关系。鞍凸和鞍角均为较独立的观测指标,与鞍面、鞍窗及鞍长关系不大。结论垂体腺瘤越大,蝶鞍也趋于增大,特别是使鞍底更为隆突。在半鞍型蝶窦者,尽管鞍底较为扁平,但是因为伴有较大的鞍长和鞍窗,展开鞍底开窗手术操作的难度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磁共振成像 蝶鞍 蝶窦 测量 经蝶窦入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入路行蝶鞍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章永江 周巍 +2 位作者 杨俊 陈光烈 沈方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年第11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入路行蝶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入路行蝶鞍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例患者中,垂体瘤67例(4例为垂体瘤术后复发),Rathke囊肿4例;全切除54例,近...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入路行蝶鞍区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入路行蝶鞍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例患者中,垂体瘤67例(4例为垂体瘤术后复发),Rathke囊肿4例;全切除54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7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尿崩症16例,顽固性低钠血症2例,脑脊液鼻漏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鼻出血、鼻腔粘连1例,嗅觉严重减退4例,脑梗死1例,无死亡患者.随访3个月,单侧鼻黏膜萎缩12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蝶窦入路治疗蝶鞍区肿瘤的方法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但鼻腔部并发症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神经内窥镜 回顾性研究 显微镜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俊伟 赵秀文 +4 位作者 傅楚华 李学刚 汪攀 冯华 吴南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759,76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TSM)的疗效。方法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7例14只眼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TSM患者,肿瘤直径2.8~4.7cm,经眉弓切口,形成3.5cm×2.0cm眶上骨窗,在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TSM)的疗效。方法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7例14只眼以视力障碍为主要表现的TSM患者,肿瘤直径2.8~4.7cm,经眉弓切口,形成3.5cm×2.0cm眶上骨窗,在神经内镜下切除肿瘤。结果 7例肿瘤均全切(simpsonⅠ级2例,simpsonⅡ级5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只眼视力好转,3只眼视力维持,2只眼视力恶化。随访6~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易于处理肿瘤周围的神经血管结构,便于保护视神经与周围血管,是切除大、中型TSM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眶上锁孔入路 脑膜肿瘤 蝶鞍
下载PDF
扩大经蝶窦入路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学军 袁贤瑞 +1 位作者 姜维喜 罗端午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头颅标本20例,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蝶骨平板及鞍结节向鞍上扩展,两侧为视神经管,前... 目的: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取经10%福尔马林固定、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头颅标本20例,显微镜下模拟扩大经蝶窦入路手术,对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及照相。结果:经蝶骨平板及鞍结节向鞍上扩展,两侧为视神经管,前方有筛后神经血管丛。鞍结节隐窝邻近蝶鞍前壁其下为前海绵间窦。斜坡拓展的下限距鞍底中点距离为(43.6±4.5)mm,咽鼓管圆枕及硬腭阻碍向下扩展;骨性后鼻孔下界为腭骨水平板后缘,外界为翼突内侧板,两者间距(25.9±1.76)mm,颈内动脉鞍底间距(13.8±0.67)mm,向内移动颈内动脉必须松解床突段的远近硬膜环及破裂孔的纤维环,方可显露海绵窦外侧壁的颅神经。结论:扩大经蝶窦入路提供了从前方处理累及鞍上、海绵窦及斜坡病变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经蝶窦入路 海绵窦 斜坡 蝶鞍 显微解剖
下载PDF
蝶鞍区薄层横断面解剖与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汤煜春 刘树伟 +3 位作者 赵振美 林祥涛 李振平 尹群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9-163,共5页
目的研究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与对应的MRI图像,探讨该区域结构在薄层断层解剖上的变化规律,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取2例成人头部标本,用1.5TMRI以眦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获取薄层MRI图像,经冷... 目的研究蝶鞍区的薄层断层解剖与对应的MRI图像,探讨该区域结构在薄层断层解剖上的变化规律,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开展该区手术提供详细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取2例成人头部标本,用1.5TMRI以眦耳线为基线进行扫描获取薄层MRI图像,经冷冻包埋后采用铣削精度为O.001mm的SKC500型数控机床由下往上铣削层厚为0.1mm的薄层标本,其中蝶鞍区层厚为0.05mm。从标本中选取典型断面,与相应的MRI图像相对照,观察蝶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结果共获得MRI图像TI加权40幅和41幅,T2加权40幅和41幅,薄层断层图像304张和310张。在薄层断层标本上进行连续追踪,并与相应的MRI图像对照,总结其规律。在垂体层面能清楚地显示海绵窦内结构及其相互关系:1.颈内动脉弯曲走行于海绵窦内,且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几个问隙;2.第Ⅲ、Ⅳ、Ⅵ脑神经以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支、上颌神经支在海绵窦外侧壁由前向后依次排列。在视交叉层面能够清楚地看到垂体柄穿过鞍膈与垂体相连。结论冷冻数控铣削技术获得的超薄断面与MRI图像对照能精确显示蝶鞍区的微细解剖结构,为该区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用的亚毫米断层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断层解剖 MRI 数字化 冷冻铣切技术
下载PDF
蝶鞍的线性测量和形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边慧慧 郑颖 +3 位作者 安娜 刘帆 郑博文 刘奕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测量头颅侧位片上蝶鞍的长度、深度、直径,记录蝶鞍的形态以及鞍桥的发生率,分析蝶鞍大小、形态、鞍桥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5岁正畸科就诊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3~10岁、11~12岁、13~14岁、... 目的测量头颅侧位片上蝶鞍的长度、深度、直径,记录蝶鞍的形态以及鞍桥的发生率,分析蝶鞍大小、形态、鞍桥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25岁正畸科就诊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3~10岁、11~12岁、13~14岁、15~25岁,每组400人,共1 600例。通过Winceph 8.0软件定位蝶鞍结构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直径。记录患者蝶鞍的形态及鞍桥的类型。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蝶鞍的长度、深度、直径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同一年龄段不同性别间蝶鞍大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蝶鞍长度在13~14岁期间增长幅度最大,蝶鞍深度、直径在11~12岁期间增长幅度最大。性别差异仅体现在蝶鞍长度上:男性蝶鞍长度在13~14岁期间增长幅度最大,女性蝶鞍长度在11~12岁期间增长幅度最大。蝶鞍形状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圆形37.9%、扁平状33.2%、椭圆形28.9%;鞍桥的发生率为12.2%,性别间鞍桥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长发育期间蝶鞍的大小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同一年龄段蝶鞍的大小无性别差异;蝶鞍各形状所占的比例,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鞍桥的发生率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鞍桥的发生率大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鞍 鞍桥 头颅侧位片 线性测量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单鼻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蝶鞍体表定位与手术头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栋 胡卫星 +2 位作者 李立新 顾培元 傅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单鼻腔经蝶垂体瘤显微手术蝶鞍体表定位与最佳手术头部体位的关系。方法对18例MRI确诊的垂体瘤病人行单鼻腔经蝶垂体瘤显微手术,术前用"C"臂X光机进行蝶鞍体表定位,探讨OM线与蝶鞍体表定位的关系,并由此确定手术最佳... 目的探讨单鼻腔经蝶垂体瘤显微手术蝶鞍体表定位与最佳手术头部体位的关系。方法对18例MRI确诊的垂体瘤病人行单鼻腔经蝶垂体瘤显微手术,术前用"C"臂X光机进行蝶鞍体表定位,探讨OM线与蝶鞍体表定位的关系,并由此确定手术最佳头部体位。结果经上述确定的头部体位可确保双瓣鼻窥器垂直插入直达蝶窦前壁且可直至暴露双侧蝶窦开口,减少鼻腔区手术创伤并使手术经过顺利。结论术前蝶鞍体表定位后所确定的头位可使单鼻腔直接经蝶垂体瘤切除手术直视视野达最大,减少创伤,使手术更为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蝶鞍 体表定位 手术头位 单鼻腔
下载PDF
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雷波 侯志华 +1 位作者 岳树源 怀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对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路径的解剖学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成年国人湿性尸头标本10具共20侧进行局部分层解剖,经眶上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相关解剖学结构,测量参数。对42例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患者(... 目的对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路径的解剖学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对成年国人湿性尸头标本10具共20侧进行局部分层解剖,经眶上锁孔入路模拟手术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相关解剖学结构,测量参数。对42例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患者(垂体腺瘤27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颅前窝底肿瘤3例,颅咽管瘤2例,Langhan结节1例,视神经管减压3例,脑脊液漏修补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在直径3cm的骨窗下可观察到鞍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额叶底部、外侧裂内部、前床突、蝶骨嵴、眶顶、视神经管、嗅沟、嗅束、双侧视神经、同侧视束、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同侧颈内动脉外侧面、对侧颈内动脉内侧面、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垂体柄和鞍膈、鞍背和后床突、基底动脉顶部、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双侧动眼神经以及脑桥上部等。测量眶上神经主干最高点至眶上缘的垂直距离为(24.49±0.96)mm。鞍膈中心点至骨窗中心点的距离为(64.57±4.63)mm,至内侧缘骨外板为(67.11±4.91)mm,至外侧缘骨外板为(66.43±4.74)mm;以到骨窗中心点距离最短。42例患者,垂体腺瘤完全切除率达81.48%(22/27);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Ⅱ级切除;颅前窝底肿瘤达近全切除;视神经管减压术有效率为100%;颅咽管瘤、Langhan结节及脑脊液漏修补手术均获满意效果。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创伤较小,与传统手术路径相比显露范围无明显差异,适用于鞍上区和视交叉前区的肿瘤切除、视神经管减压及前循环动脉瘤夹闭等神经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蝶鞍 尸体解剖 脑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