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肢体痉挛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世杰 陈业涛 +2 位作者 苗素华 王云朋 张玉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肢体痉挛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PN,其...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肢体痉挛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例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PN,其中上肢40侧,下肢156侧,共计360支周围神经。手术前、后肌张力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表面肌电图(sEMG)进行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分别采用手臂动作测试量表(ARAT)、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神经支配肌肉的即刻痉挛缓解率为95.6%(344/360)。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结果表明,术后肌张力0级占60.0%(216/360),1级占25.6%(92/360),2级占8.9%(32/360),3级占1.1%(4/360),无效占4.4%(16/360)。术后即刻出现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的比率为10.3%(37/360),末次随访肌力较术前下降1个级别以上的比率为1.9%(7/360)。感觉障碍均在3个月内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7.2±4.9)个月。末次随访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率为67.3%(132/196),其中上肢改善率为47.5%(19/40),下肢改善率为72.4%(113/156)。32支(8.9%)神经所支配肌肉的痉挛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其中肌张力恢复至术前水平13支(3.6%)。结论SPN对脑性瘫痪肢体痉挛状态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肌痉挛状态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
原文传递
痉挛性斜颈的手术治疗(附580例报道)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潞 李俊 +2 位作者 梁健 姬少先 吴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期23-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5手术治疗的580例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资料。借助肌电图、CT或MRI等检查判断参与痉挛的肌群,将痉挛肌肉分为原动肌、协同肌、随动肌,对原动肌做去神经术和肌切断术,协同...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5手术治疗的580例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资料。借助肌电图、CT或MRI等检查判断参与痉挛的肌群,将痉挛肌肉分为原动肌、协同肌、随动肌,对原动肌做去神经术和肌切断术,协同肌做去神经术,随从肌可不予处理,从而形成三种术式: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副神经切断术。旋转型ST和侧屈型ST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和术式二组合,前屈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三组合,混合型ST分期采用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565例术后随访6个月~15年;术后6个月评估疗效:痊愈429例,显效68例,进步52例,无效16例;优良率为88%。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及肌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手术治疗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及肌切断术
下载PDF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成人脑源性痉挛状态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明鑫 宗强 +5 位作者 韩光良 徐冬云 高秀琴 栾红 李超 张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PN治疗的61例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后痉挛程度、肌张力、步态功能及生命质量的改...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PN)治疗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PN治疗的61例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后痉挛程度、肌张力、步态功能及生命质量的改善率,并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1例患者,共计73侧肢体手术。其中上肢5侧,下肢68侧,共涉及94支周围神经。所有患者随访11~26个月,平均(19.5±7.6)个月。术后即刻痉挛程度缓解率为100.0%,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1.8%(67/73);术后即刻肌张力下降率为100.0%,随访期间为94.5%(69/73)。术后3个月、6个月步态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3.6%(51/61)和90.2%(55/61)。随访期间上肢功能改善比例为4/5,生命质量提高率为91.8%(56/61)。73例患者术后6侧(8.2%)肢体发生感觉障碍,3侧(4.1%)肢体肌力下降,随访期间均见好转;随访期间2侧肢体(2.7%)痉挛复发。结论SPN是治疗成人脑源性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脑源性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 成人
原文传递
SPN配合多平面同步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后遗复杂肢体畸形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玉欢 王加宽 +2 位作者 李俊 陈智博 盛春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配合多平面同步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后遗复杂肢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应用SPN配合多平面同步矫形手术策略治疗痉挛性脑瘫后遗复杂肢体畸形患者3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PN)配合多平面同步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后遗复杂肢体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应用SPN配合多平面同步矫形手术策略治疗痉挛性脑瘫后遗复杂肢体畸形患者3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2004年1月~2009年12月单独应用多平面矫形手术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拆除石膏时)、末次随访(拆除石膏后行康复锻炼2年)应用临床痉挛指数(CSI)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项评分评估疗效,并将其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及末次随访CSI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CS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GMFM-88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末次随访评分较术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对照组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N配合多平面同步矫形手术在对多肢体挛缩固定畸形进行矫正的同时降低其肌张力与痉挛程度,与单独应用矫形手术相比术后近期疗效类似,而中期疗效更优且症状复发风险更小,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人群并制定个体化手术组合方案,同步与分期手术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肢体畸形 多平面手术 同步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白继岳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4-756,共3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绝大多数为痉挛型脑瘫。不同的肌痉挛状态使相应部位运动受限,姿态异常,严重限制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如不积极治疗将发展为骨关节和肌的不可逆性损伤。积极的神经外科治疗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局部肌痉挛,周围神经选...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者绝大多数为痉挛型脑瘫。不同的肌痉挛状态使相应部位运动受限,姿态异常,严重限制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如不积极治疗将发展为骨关节和肌的不可逆性损伤。积极的神经外科治疗可有针对性地缓解局部肌痉挛,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eripheral neurotomy,SPN)是治疗脑瘫肌痉挛的有效方法[1~4]。术后肌痉挛缓解,肢体活动度增加,为后续的康复训练创造条件。1 SPN原理和方法1.1 SPN生理学原理脊髓牵张反射是指肌梭和腱器官内的牵张感受器将冲动信号通过Ia、II类传入纤维直接或间接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而后由神经传出支协调协同肌和拮抗肌的运动。正常的高级神经中枢对牵张反射存在抑制机制以保证反射适度。病理状态下,上位运动神经元受损,不同类型的抑制丧失或减弱导致牵张反射过度,协同肌和撷抗肌运动失衡,最终导致肌处于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 脑性瘫痪 痉挛状态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交通隧道腱-骨附着胫后肌转移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杜良杰 任群榜 +3 位作者 刘宏炜 李军 刘永 SUBARNA DANGOL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介绍隧道交通腱-骨锚定肌腱转移技术及其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20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行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并将胫后肌转移到骰骨或第三楔骨.在骨上制作相互交通的一个中央隧道和三个周围隧道,引入缝... [目的]介绍隧道交通腱-骨锚定肌腱转移技术及其对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20例痉挛性马蹄内翻足患者,行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并将胫后肌转移到骰骨或第三楔骨.在骨上制作相互交通的一个中央隧道和三个周围隧道,引入缝线并与肌腱末端缝合,将肌腱缝合固定在中央隧道内,缝合线末端在周围隧道外两两打结固定.术后随访半年,评定肌腱与骨愈合情况,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范围,Holden步行能力和6 min距离.[结果]胫后肌转移后愈合率为100%.所有患者马蹄内翻畸形均消失,行走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小腿三头肌肌张力MAS评分、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6 min步行距离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此隧道交通腱-骨固定胫后肌转移方法安全可靠,可有效矫正患肢马蹄内翻畸形,改善下肢负重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马蹄内翻足 周围神经肌支选择性切断术 胫后肌转移 腱-骨固定
原文传递
肌皮、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肘腕痉挛型脑瘫 被引量:2
7
作者 查炜光 邰军利 李首春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肢肌皮神经、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导致的肘、腕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儿童脑瘫肘、腕痉挛患者,选择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术后辅助康复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 目的探讨选择性上肢肌皮神经、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导致的肘、腕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9例儿童脑瘫肘、腕痉挛患者,选择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术后辅助康复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月12~17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肌张力降低明显,痉挛明显缓解,肘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运动能力改善明显,总有效率89%,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术辅助康复治疗可有效的改善儿童脑瘫上肢肘腕痉挛状态,纠正肢体部分挛缩畸形,降低患儿残障程度,改善外观,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选择性外周神经缩窄术
原文传递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联合骨科矫形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足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刘祎 秦齐 +2 位作者 冯孟昭 李振涛 董辉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SPN)联合骨科矫形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3~18岁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者分别采用多学科协作下SPN联合骨科矫形同期治疗(观察组,42例)和SPN治疗(对照组,68例)。术后采用改良Ashwo... 目的观察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SPN)联合骨科矫形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3~18岁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者分别采用多学科协作下SPN联合骨科矫形同期治疗(观察组,42例)和SPN治疗(对照组,68例)。术后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mAS)及表面肌电图所采集的腓肠肌被动活动均方根(RMS)评估肌张力改善情况,采用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DFROM)评估踝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均有改善,观察组踝关节DFROM和腓肠肌被动活动RMS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下SPN联合骨科矫形治疗能有效促进痉挛性脑瘫马蹄足患者术后康复,改善踝关节背屈功能,提高下肢步行能力及缓解肌肉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马蹄足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 骨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踝痉挛 被引量:1
9
作者 查炜光 王航雁 +1 位作者 张立志 李首春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下肢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单纯踝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儿童脑瘫踝痉挛患者,选择性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术后辅助康复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随... 目的探讨选择性下肢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单纯踝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儿童脑瘫踝痉挛患者,选择性胫神经部分切断术,术后辅助康复治疗。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月15-36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下肢肌张力降低明显,踝痉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范围及运动能力改善明显,总有效率97%,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胫神经部分切断术辅助康复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儿童脑瘫下肢踝痉挛状态,纠正肢体部分挛缩,改善步行运动功能,降低患儿残障程度,改善外观,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痉挛 选择性外周神经缩窄术
原文传递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韩福友 郭俊斌 张鹏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研究高选择性周围神经 (包括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 )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结合传统的肌腱和骨性手术 ,对 2 5例有行走潜能的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并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患儿术前术... 目的 研究高选择性周围神经 (包括坐骨神经和闭孔神经 )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结合传统的肌腱和骨性手术 ,对 2 5例有行走潜能的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治疗。并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患儿术前术后的状态进行对比。结果  2 5例术后患儿肌张力高症状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剪式步态消失或缓解 ,尖足畸形得到矫治 ,下肢各肌群肌力趋于平衡 ,步态稳定性加强。 6周拆石膏时足部及关节外形好且稳定性强。 3月复查时各肌群力量恢复良好 ,锻练效果满意 ,姿势性痉挛大为改观。 6月时可扶物行走或独立行走。结论 高选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效果良好 ,可行性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坐骨神经 术式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