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易桂喜 付虹 +2 位作者 王思维 闻学泽 龙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2-338,489,共7页
利用1973年1月1日至1988年11月5日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获得了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区域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像,初步揭示了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澜沧—耿马地震之前,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参数... 利用1973年1月1日至1988年11月5日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获得了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区域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像,初步揭示了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澜沧—耿马地震之前,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均匀性特征。澜沧7.6级地震震源区以低于0.7的异常低b值、低a值以及整个研究区最短的局部复发间隔TL值为特征,表明震源所在断裂段在震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具有发生大震的应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耿马地震 震源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应力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2013年灯塔M_S 5.1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岩 李彤霞 +2 位作者 钱蕊 邵媛媛 翟丽娜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5期44-48,共5页
以2013年1月23日灯塔M_S 5.1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地震发生区域的地震频次N、b值、η值、A(b)值、M_f值、AC值、C值、D值、R_m值、能量E、响应比Y等11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约简和数据挖掘,得到综合参数W,发现... 以2013年1月23日灯塔M_S 5.1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地震发生区域的地震频次N、b值、η值、A(b)值、M_f值、AC值、C值、D值、R_m值、能量E、响应比Y等11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参数约简和数据挖掘,得到综合参数W,发现W在灯塔地震发生前有明显异常变化,说明主成分分析法在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信息再挖掘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主成分分析 灯塔地震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地震综合指数在辽宁地区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岩 邵媛媛 +1 位作者 曹凤娟 郭晓燕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将辽宁地区按照地震活动特点划分为辽北、辽南、辽西三个主要区域,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选取地震活动性参量中的11个参量(地震频次N、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D值、Rm值、能量E、响应比),进行数据的综合和再次挖掘... 将辽宁地区按照地震活动特点划分为辽北、辽南、辽西三个主要区域,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选取地震活动性参量中的11个参量(地震频次N、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D值、Rm值、能量E、响应比),进行数据的综合和再次挖掘,得到包含地震时、空、强及地下介质信息的综合指数。综合指数Wfa中涵盖了众多参量中80~90%的信息,并有效规避了各参量在地震预测中的不一致性。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影响范围内发生较大地震前的1~2年时间内,综合指数Wfa都有明显的异常变化,说明综合指数可以较好反映地震活动异常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量 因子分析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震带活动性参数计算
4
作者 茅远哲 刘德强 《四川地震》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地震带活动性参数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地震统计样本需要以足够时长和时效的资料为基础。为填补地震资料不足造成的影响,本文以华北平原地震带活动性参数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地震目录基础... 地震带活动性参数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地震统计样本需要以足够时长和时效的资料为基础。为填补地震资料不足造成的影响,本文以华北平原地震带活动性参数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地震目录基础上,补充华北平原地震带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共13年M≥4.0地震的资料,重新计算了地震带活动性参数。结合统计基础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出华北平原地震带b值为0.84,v4结果为3.91。该结果低于第五代区划图确定的b值,体现了后续地震对地震活动特征和活动水平的影响,可为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和相关业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地震带 B值 V4 地震活动性参数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山东平原M5.5地震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因子分析
5
作者 王岩 夏彩韵 +3 位作者 邵媛媛 杨振鹏 郭晓燕 贾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6-891,共6页
引入因子分析方法,对平原地震区域中小震序列的16种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降维综合,发现目前综合指数W处于平静幕的最高值区。通过进一步单因子分析结果推测,平原地震区域地下介质可能发生变化,未来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有增强趋势。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因子分析 平原地震 华北地震
下载PDF
山西临汾盆地及其周缘现今地震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瑞春 韩胜 《山西地震》 2013年第1期1-3,8,共4页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 依据地震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几何特征,将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划分为6个研究区域,运用近27年经过精确定位的区域台网地震资料,采用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值的组合,结合震源深度分布、历史强震背景,分析临汾盆地及其周缘各研究区的现今活动状态。结果表明,现今应力水平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洪洞—临汾凹陷、侯马凹陷和峨眉台地。其中,洪洞—临汾凹陷为1303年洪洞8.0级地震的破裂区,现今应力水平仍然较高,其中深部出现的小震活动稀疏段可能表明其正处于破裂区的恢复阶段;侯马凹陷至峨嵋台地北缘自有史料记载以来,没有记录到M6以上地震,现今地震活动特征显示其处于较高应力水平下的相对闭锁状态,属于未来强震的危险区段;灵石隆起、辛置凸起和襄汾凸起现今应力水平相对较低,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要特征,强震危险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汾盆地断裂带 地震活动参数 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白鹤滩水库库区地震本底活动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春宏 赵翠萍 +1 位作者 张娜 周连庆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108,共15页
白鹤滩水库位于金沙江下游河段、区域地震构造复杂的高烈度区,地震本底活动背景强烈。利用全国地震编目和巧家台阵地震资料,对库区及周围的地震本底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为蓄水后库区诱发地震活动监测提供依据。对历史和现今地震... 白鹤滩水库位于金沙江下游河段、区域地震构造复杂的高烈度区,地震本底活动背景强烈。利用全国地震编目和巧家台阵地震资料,对库区及周围的地震本底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可为蓄水后库区诱发地震活动监测提供依据。对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地震活动发生在昭通—鲁甸断裂和小江断裂北段上,整个研究区b值为0.966。地震活动性参数a、b、M_c和R值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了位于白鹤滩库区附近的巧家、宁南县地震活动性较强,渔洞水库附近小震频发,可能是渔洞水库使周围非均质岩体水饱和与龙树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精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库区两侧有2个区域较少发生地震,白鹤滩库区本底地震分布呈现出地震北多南少,北深南浅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底地震活动 白鹤滩水库 地震活动性参数 双差定位
下载PDF
堰塘滑坡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魏贵春 陈俊华 +2 位作者 张丽芬 申学林 陈圆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1,共4页
姚家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堰塘滑坡是库区内主要的巨型滑坡,直接威胁姚家坪电站系统安全,危害性较大。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作用下,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或不稳定状态。依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背景,... 姚家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堰塘滑坡是库区内主要的巨型滑坡,直接威胁姚家坪电站系统安全,危害性较大。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地震作用下,滑坡体处于极限平衡或不稳定状态。依据区域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背景,分析现今各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判断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震源区,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参数衰减规律,为姚家坪电站系统的抗震设防和制定防灾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塘滑坡 地震活动性参数 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现今活动习性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德兴 张恩立 陈锡晶 《华北地震科学》 2008年第4期7-12,共6页
根据最近38年的地震资料,应用b值空间分布及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各次级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存在着4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 根据最近38年的地震资料,应用b值空间分布及多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各次级段落的现今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北段存在着4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次级段落,其中,渤海中南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处于中等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以小地震滑动为特征,应属于有一定应变积累的潜在强震危险段落;沈阳—昌图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处于偏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以稀疏小地震滑动为特征,有长期的应变积累,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中强震的段落;营口—海城段于1975年发生了7.3级强震后余震活跃,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低-b值,高应力状态,以频繁中小地震滑动为特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强震;辽东湾段落,其现今活动习性均具有偏低应力水平,以稀疏小震滑动为特征,未来不太久的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庐江断裂带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东北华北M_S≥5.0地震活动参数综合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岩 曹凤娟 +2 位作者 王亮 张博 翟丽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6-913,共8页
根据地震活动参数的数据特征,以2013年内蒙古科尔沁MS5.3地震为例,引入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在信息损失尽可能少的条件下,实现对参数变量的约简降维,并提取综合指标W.研究显示,2013年科尔沁MS5.3地震前两年,W值变化显... 根据地震活动参数的数据特征,以2013年内蒙古科尔沁MS5.3地震为例,引入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在信息损失尽可能少的条件下,实现对参数变量的约简降维,并提取综合指标W.研究显示,2013年科尔沁MS5.3地震前两年,W值变化显著.在进一步的单因子分析中,从综合后的参数变量信息中重新提取了具有物理意义的多个单因子综合指标,消除了大量信息重叠所造成的不一致,实现了对综合指标的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华北29次MS≥5.0地震的11个地震活动参数(频次N,b值,η值,A(b)值,Mf值,AC值,C值,D值,E值,Rm值,响应比Y)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显示,主成分综合指标W在震前1—2年均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这充分说明综合指标W可以用作地震预报研究的综合异常参考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参数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综合指标
下载PDF
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
11
作者 王继 高战武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发布距今已有十多年,期间,地震资料(尤其是青藏地震区地震资料)发生了较大变化,及时开展相关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研究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补充了600余条地震目录,... 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发布距今已有十多年,期间,地震资料(尤其是青藏地震区地震资料)发生了较大变化,及时开展相关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研究对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补充了600余条地震目录,其中8.0~8.9级地震7次,7.0~7.9级地震35次,并分析了地震资料的完整性:由于历史、地理、人文的原因,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遗漏较严重,7级地震直至1897年才基本完整,6级地震直至1950年才基本完整,5级地震直至1980年才基本完整;本文根据8级以上地震密集活动时段划分了地震活动周期,公元1803年以来可以划分出2个活动周期,并对未来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采用多种方案拟合了喜马拉雅地震带的b值和4级以上地震年发生率:b=0.90,v4=162,并与前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简单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活动性参数 b
下载PDF
唐山古冶M_(S)5.1地震的多参数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岩 郭晓燕 +1 位作者 夏彩韵 孙庆山 《防灾减灾学报》 2022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为研究震例,选取反映地下介质、地震强度、时空特征等信息的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筛选参数特征,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所得综合参数W曲线在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以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为研究震例,选取反映地下介质、地震强度、时空特征等信息的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筛选参数特征,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所得综合参数W曲线在古冶M_(S)5.1地震发生前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同时,不同单因子参数曲线在震前的不同时段出现了时间差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因子分析 古冶地震
下载PDF
基于地震带细致划分为地震构造区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13
作者 亢川川 雷建成 《四川地震》 2010年第3期1-7,共7页
在我国当前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普遍使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它规定以地震带为统计区域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值。正在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区划图(五代图)提出了针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三级划分原则:... 在我国当前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普遍使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CP-SHA),它规定以地震带为统计区域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值。正在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区划图(五代图)提出了针对潜在震源区进行三级划分原则:划分地震带、地震带上划分地震构造区、地震构造区内再划分潜在震源区。本文提出以地震构造区为统计区域回归统计方法计算b值和v4值,然后进行概率危险性分析计算,这样得到的结果可能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地震构造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郯庐地震带分段特征与小震序列活动分析
14
作者 李彤霞 王岩 +2 位作者 郭晓燕 翟丽娜 张丽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2期78-84,共7页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上升,郯庐地震带内的小震序列活动增强显著。根据郯庐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将郯庐地震带划分不同分段,结合分段内不同小震序列活动变化,研究不同分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分析郯庐地震带分段之间...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上升,郯庐地震带内的小震序列活动增强显著。根据郯庐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将郯庐地震带划分不同分段,结合分段内不同小震序列活动变化,研究不同分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分析郯庐地震带分段之间的地震活动性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小震序列 地震活动性参数
下载PDF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活动习性及强震、中强震危险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恩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236-241,260,共7页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 根据近38年的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参数值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结合历史地震及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了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判别出潜在的强震、中强震危险段落。研究结果表明: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存在着6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落,其中,郯城—泗洪段断层面的现今活动习性处于高应力背景下的相对闭锁状态,是未来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九江段于2005年发生了5.7级地震,积累多年的能量已经释放,闭锁状态已被打开,现处于震后震源断层面应力调整阶段,出现了低b值、高应力的状态,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复发中强以上地震;潍坊—莒县段、定远段、合肥—庐江段、宿松段的现今活动则处于低应力水平状态,较短时期内复发中强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城-庐江断裂带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活动习性 强震 中强震危险性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活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宏生 张国民 +1 位作者 刘杰 王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60,共13页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陆区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的共计24个活动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特征。从各边界带上强震活动的频次和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地震应变能释放出发... 在中国大陆及周边活动地块与活动地块边界带研究和划分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陆区6个Ⅰ级活动地块区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之间的共计24个活动边界带上的强震活动特征。从各边界带上强震活动的频次和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地震应变能释放出发,讨论了各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强震总体活动水平;并从震级频度关系出发,计算了各带的理论最大震级与复发周期。通过与实际地震记录对比发现,由中国大陆各主要活动地块边界带的地震活动参数(a/b)所推算的强震活动强度与实际地震活动强度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震复发期与构造活动速率则呈明显的反向变化关系,这也表明本研究给出的各边界带的a,b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中还利用历史强震资料以及各带强震活动的离逝时间,基于泊松分布,探讨了各活动边界带的现今地震活动水平及其危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活动边界带 强震活动 地震活动参数a b值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在地震综合预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淳 魏雪丽 +1 位作者 陆远忠 尤德祥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统计学习理论是一种专门研究小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支持向量机学习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局部极小点等实际问题,并已在函数逼近、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等领域得到了... 统计学习理论是一种专门研究小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在其基础上发展的支持向量机学习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局部极小点等实际问题,并已在函数逼近、模式识别、信号处理、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引入具有非线性特征和复杂孕震系统的地震综合预测领域,以华北地区(30°~42°E,108°~125°N)为例,基于地震活动参数研究从有限的地震样本中挖掘更多有效的地震信息,探索地震统计综合预测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预测
下载PDF
基于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地应力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骏 姚令侃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39,127,共5页
在铁路选线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当线路方案尚未确定时,不宜通过大规模的钻探查明地应力数值,而希望借鉴现有资料或经验公式对地应力状况有所把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在反映地震震级与发生频率的幂律关系中,幂指数b值与地应力水平具有反... 在铁路选线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当线路方案尚未确定时,不宜通过大规模的钻探查明地应力数值,而希望借鉴现有资料或经验公式对地应力状况有所把握。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在反映地震震级与发生频率的幂律关系中,幂指数b值与地应力水平具有反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增加参数b,对水平主应力随埋深分布规律统计回归方程进行修正的方法。以川藏交通廊道地应力分析为例,绘制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的空间分布云图;基于研究区已有地应力实测数据,以埋深H和b值作为自变量,拟合得到地应力量值的评估模型,经检验,与目前仅采用埋深作为自变量的方法相比,评估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 地应力评估方法 川藏交通廊道 铁路选线设计
下载PDF
青海东部及邻区强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参数Wq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培玲 孙丽 杨玉霞 《高原地震》 2008年第2期17-21,共5页
利用1980~2007年以来,青海省东部及邻区(34°~40°N,96°~104°E)ML≥2.3级地震资料进行特征参数耽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发生的9次6.0级以上地震中有6次震前7—28个月在震中周围出现叻值异常区... 利用1980~2007年以来,青海省东部及邻区(34°~40°N,96°~104°E)ML≥2.3级地震资料进行特征参数耽值的空间扫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发生的9次6.0级以上地震中有6次震前7—28个月在震中周围出现叻值异常区,并且大部分地震前的异常区存在异常出现一异常区面积扩大一面积收缩一发震的变化过程,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了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特征参数Wq值 地震预报 青海
下载PDF
两次门源地震前Wq值异常空间演化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丽 关晓明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第4期70-74,共5页
利用地震活动平静参数Wq值方法,对1986年门源6.5级、2016年门源6.4级两次地震前Wq值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次门源地震前,震中及周边区域均出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Wq值的空间区域出现—扩大—收缩—扩大—收缩的异常,... 利用地震活动平静参数Wq值方法,对1986年门源6.5级、2016年门源6.4级两次地震前Wq值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次门源地震前,震中及周边区域均出现了地震活动性参数Wq值的空间区域出现—扩大—收缩—扩大—收缩的异常,但两次异常的演化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发震时的特征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静特征参数Wq值 Ms≥6.0地震 中短期预测 青海东部及邻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