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ing toxic effect of seed-soaked Cu fertilizer on germination of wheat
1
作者 Sukhdev S. Malhi D. Leach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2年第5期674-677,共4页
A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20℃) was conducted to find if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eed-soaked Cu on wheat seedlings can be minimized by reducing time duration of seed in contact with Cu EDTA fertilizer sol... A laboratory incubation experiment (20℃) was conducted to find if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eed-soaked Cu on wheat seedlings can be minimized by reducing time duration of seed in contact with Cu EDTA fertilizer solution. The 24 treatments in a 6 x 4 factorial arrangement included 6 rates/amounts of Cu (0, 15, 30, 60, 120 and 240 g Cu 100 kg-1 seed) and 4 seed-soaking time durations (0, 4, 8 and 16 h). The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 was 100% in the zero-Cu control treatments, irrespective of the duration of seed soaking time. However, seed germinat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fertilizer Cu in the seed-soaking solu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reduction in seed germination due to Cu toxic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uration of seed-soaking time in the Cu fertilizer solution. For the seed-soaked treatments,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Cu on germination was greatest with 16 h soaking, where only 13% - 18% of the seeds germinated with Cu applied at 15 to 30 g Cu 100 kg-1 seed. For the 4 and 8 h seed soaking treatments,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 ranged from 73% to 83% with 15 g Cu 100 kg-1 seed treatment and 42% to 62% with 30 g Cu 100 kg-1 see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etrimental effect of Cu on germination of wheat seed soaked in Cu EDTA solution can be decreased by reducing duration of soaking time from 16 h to 4 or 8 h, but this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using soil under growth chamber and/or field conditions in order to make valid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this new technology on a commercial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ount/rate of CU seed-soaked CU soakING Time/Duration Solution CU
下载PDF
3种化学试剂浸种对黄连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影响的试验初报 被引量:12
2
作者 安惠霞 胡红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05年第1期47-48,共2页
针对黄连人工栽培中种子小、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的问题 ,笔者用 GA3、KNO3、Ca Cl2 在室内对黄连种子浸种发芽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 ,以 GA31.4 4 m mol/ l的溶液处理黄连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相对较高 ,分别为6 7.3%、4 2 .4 % ,植株生长表现... 针对黄连人工栽培中种子小、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的问题 ,笔者用 GA3、KNO3、Ca Cl2 在室内对黄连种子浸种发芽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 ,以 GA31.4 4 m mol/ l的溶液处理黄连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相对较高 ,分别为6 7.3%、4 2 .4 % ,植株生长表现好 ,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而对 KNO3、Ca 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种子 GA3 KNO3 CACL2 浸种 发芽率 发芽势
下载PDF
硫酸锌浸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娜 张振洲 +2 位作者 贾景丽 周芳 刘兆才 《杂粮作物》 CAS 201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硫酸锌浸种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硫酸锌设为4个水平,0.05%、0.10%、0.15%、0.20%,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硫酸锌浸种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株高、叶面积以...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硫酸锌浸种对马铃薯脱毒种薯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硫酸锌设为4个水平,0.05%、0.10%、0.15%、0.20%,以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硫酸锌浸种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能显著提高株高、叶面积以及根冠比,延长生育时期,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硫酸锌浓度过高或过低,效果都不佳,最终确定0.10%硫酸锌浓度为最佳的马铃薯浸种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种薯 硫酸锌 浸种 产量
下载PDF
云南松苗期生长对激素浸种的响应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允菲 张跃敏 +2 位作者 刘代亿 赵敏冲 许玉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0-359,共10页
云南松苗期生长极其缓慢,尤其是造林3 a内具有严重的蹲苗现象.为此,研究试图通过IAA,IBA浸种对其实施促成培育.试验采用3×3回归设计并在田间排列上汲取拉丁方和随机排列的特点进行优化布设,从而建立了最优激素效应方程,据此探讨了... 云南松苗期生长极其缓慢,尤其是造林3 a内具有严重的蹲苗现象.为此,研究试图通过IAA,IBA浸种对其实施促成培育.试验采用3×3回归设计并在田间排列上汲取拉丁方和随机排列的特点进行优化布设,从而建立了最优激素效应方程,据此探讨了激素效应规律、确定了激素最佳用量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①生长量及生物量与激素用量之间的关系呈钟形曲面模式,即各生长指标均存在一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各生长指标随激素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各生长指标随激素用量的增大而下降.②不同生长指标对激素用量及其配比的响应规律具有一定差异,IAA,IBA配合浸种对生物量积累的促进作用依次为树干、叶片和根系,而较高比例的IBA有利于树干的高生长和根系发育、更高比例的IBA有利于树干的粗生长以及树干和叶片的生物量积累.③根据激素效应方程,求得最大时的最佳激素用量及最佳配比.其中,最佳IAA用量分别为50,57,53,49,45 mg/kg,最佳IBA用量分别为86,143,88,99,107 mg/kg,最佳IAA∶IBA配比质量分别为1∶1.72,1∶2.51,1∶1.67,1∶2.03和1∶2.37,对应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及根、干和叶片生物量理论最高产量分别为8.00 cm,0.51 cm,0.380 g,0.387 g,1.230 g,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2.64%,66.12%,62.40%,198.00%,8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浸种 苗木生长 云南松效应规律 最佳用量 最佳比例
原文传递
打破菜豆种子硬实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光辉 刘大军 +3 位作者 杨晓旭 刘畅 闫志山 冯国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2期57-65,共9页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 为优化解除菜豆种子硬实的条件,本试验以盛冠硬实种子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温度的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不同时间对解除种子硬实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结果表明,盛冠菜豆种子含水量为14.28%时,种子硬实率为38%;未处理的硬实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分别为26.5%,17%和23.17;经温水浸种、热水浸种和低温贮藏处理后的硬实种子均能一定程度解除种子硬实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其中,各自处理的最佳条件分别是:60℃恒温浸种30 min,80℃恒温浸种2 min以及-20℃贮藏7天。最后,比较3个处理间最佳的硬实破除条件,同时,考虑到菜豆种植的实际情况和硬实破除的最佳效果,对硬实率较高的盛冠菜豆种子用60℃恒温浸种30 min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种子 硬实性 硬实破除 温水浸种 热水烫种 低温贮藏
下载PDF
恒温浸种四唑法速测杉木种子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喻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25-29,共5页
根据种子四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nChloride,缩写TTC)染色机理,从缩短种子吸胀时间入手,并通过不同的四唑溶液浓度、不同的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的试验,首次模索出恒温浸种缩短杉木种... 根据种子四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nChloride,缩写TTC)染色机理,从缩短种子吸胀时间入手,并通过不同的四唑溶液浓度、不同的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的试验,首次模索出恒温浸种缩短杉木种子四唑法生活力测定时间的技术。结果表明,这两种条件下测定的杉木种子生活力,与国家标准GB2772—81《林木种子检验方法》测定结果相吻合,且可缩短测定时间约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浸种 四唑法 杉木种子 生活力
下载PDF
硼砂浸种处理对马铃薯幼苗形态建成及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廉华 孙爽 +3 位作者 张宇 姜海洋 张桂芝 马光恕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101,共6页
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以"克新13"马铃薯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硼砂浸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马铃薯幼苗形态建成、物质积累、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研究硼砂对马铃薯幼苗质量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硼砂(0.5~2.0 mg&... 在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以"克新13"马铃薯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硼砂浸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马铃薯幼苗形态建成、物质积累、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研究硼砂对马铃薯幼苗质量的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硼砂(0.5~2.0 mg·L^-1)浸种处理能有效地提高马铃薯株高和茎粗,改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促进叶片中的糖代谢及相关酶活性,从而提高幼苗质量;当硼砂浓度达到5.0 mg·L^-1,则抑制了马铃薯幼苗的正常生长,从而影响了幼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砂浸种 马铃薯 形态建成 物质积累 幼苗质量
下载PDF
不破坏种子的活力测定方法研究──Ⅲ.菜心种子活力和渗出物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保恩 黄学林 黄上志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17,共4页
浸泡后快速回干的菜心种子活力和细胞膜的完整性较差。经过5次浸泡/回干(慢速)/贮藏循环处理,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得以较好保持与提高,增加了耐藏性和抗老化能力,且每次循环浸泡4h和6h效果较好。渗漏物测定表明每次浸泡/回干/贮... 浸泡后快速回干的菜心种子活力和细胞膜的完整性较差。经过5次浸泡/回干(慢速)/贮藏循环处理,种子活力和发芽率得以较好保持与提高,增加了耐藏性和抗老化能力,且每次循环浸泡4h和6h效果较好。渗漏物测定表明每次浸泡/回干/贮藏循环处理浸泡液的电导率和芥子碱相对含量均与种子活力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种子 种子活力 渗漏物 贮藏处理 种子保存
下载PDF
浸种剂对水稻种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9
作者 刘元辉 徐春梅 +3 位作者 陈松 褚光 章秀福 王丹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7-49,57,共4页
以常规粳稻秀水134为材料,设置清水浸种(CK)和咪酰胺浸种(Soak)两个处理,采用16S r RNA扩增子测序和分离培养等方法,研究浸种剂咪酰胺对水稻种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oak处理水稻种子表面真菌数目显著减少,而对水... 以常规粳稻秀水134为材料,设置清水浸种(CK)和咪酰胺浸种(Soak)两个处理,采用16S r RNA扩增子测序和分离培养等方法,研究浸种剂咪酰胺对水稻种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Soak处理水稻种子表面真菌数目显著减少,而对水稻种子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包括细菌群落Shannon指数、Chao1指数、Observed OTUs、β多样性以及优势菌群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影响。可见,在农业生产中,咪酰胺浸种作为防治水稻种传病害的措施对种子内生菌群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浸种 种子微生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
10
作者 姜金仲 杨鹏鸣 +2 位作者 吴杰 刘娟 韩焓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3,共7页
为了探索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优化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参数;通过设置浸泡时间、温度梯度及测定不同梯度条件下滤渣、油渣和发酵沉淀的产率、残油率、残油量、以及毛油产率等指标,对浸泡梯度的综合效果... 为了探索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优化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参数;通过设置浸泡时间、温度梯度及测定不同梯度条件下滤渣、油渣和发酵沉淀的产率、残油率、残油量、以及毛油产率等指标,对浸泡梯度的综合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浸泡时间及温度均能改变油茶籽水浆发酵分层状态,浸泡时间16 h、浸泡温度35℃时,发酵分层状态最适合毛油生产。不同浸泡时间条件下,剩余物产率、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大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时间为16 h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各种剩余物产率对毛油产率影响效果不明显;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温度为35℃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毛油过氧化值在35℃时最小,毛油酸值在30~45℃区间数值非常接近,毛油颜色及折光率均无变化。较好的浸泡时间及温度分别为16 h及35℃,在此条件下,毛油的产率、酸值、过氧化值、折光率、黄色及红色分别为31.1%、3.737 mg KOH/kg、0.492 8 mmol/kg、1.469、19.2及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发酵法 种子浸泡 毛油产率 毛油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