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201
1
作者 林承焰 张宪国 董春梅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2,共4页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利用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沉积微相 构造解释 90°相位转换技术 地层切片 分频技术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储层的新型辫状河沉积模式 被引量:113
2
作者 何顺利 兰朝利 门成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2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二叠纪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表现出明显的岩石学、沉积学和古气候特征:①碎屑颗粒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②反映强水动力条件的交错层理和块状构造发育,垂向粒序变化大;③砂体侧向叠置普遍;④...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二叠纪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表现出明显的岩石学、沉积学和古气候特征:①碎屑颗粒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②反映强水动力条件的交错层理和块状构造发育,垂向粒序变化大;③砂体侧向叠置普遍;④存在暴露标志;⑤在沉积期,古气候为季节性干旱气候。这些特征表明苏里格气田储层属辫状河沉积。根据这些特征以及目的层与其他相似的古代和现代沉积的沉积学类比结果,建立了新的苏里格气田储层的沉积模式。与传统的辫状河沉积模式相比,新建立的沉积模式强调:气田盒8、山1沉积时期发育了废弃河道、决口扇以及泛滥平原沉积,使得储层砂体的隔层、夹层发育。不稳定试井数据揭示的有效砂体规模以及有效砂体的岩石相构成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储层骨架砂体连片性好,但有效砂体仅呈透镜状分布在骨架砂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辫状河 沉积模式 沉积相 储层结构
下载PDF
长庆油田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5
3
作者 曲春霞 杨秋莲 +3 位作者 刘登飞 刘旭 李爱琴 崔攀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43-47,共5页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渗透性逐渐变差,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的地质研究工作。储层物性是油藏各种因素的综合表征,主要受沉积环境、胶结物含量、微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明确影响延长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可为油田开发部署及开发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储层物性 沉积微相 孔隙结构 延长组
下载PDF
贵州天柱上公塘—大河边寒武纪重晶石矿床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 被引量:70
4
作者 杨瑞东 魏怀瑞 +2 位作者 鲍淼 王伟 王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5-680,725-726,共8页
贵州天柱寒武系重晶石矿床属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矿床,其储量达到2亿吨以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海底热水(液)喷流沉积形成的脉状构造、冲刷构造、饼状体构造、柱状体构造、块状构造、斑状构造、水平纹层构造、碳... 贵州天柱寒武系重晶石矿床属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矿床,其储量达到2亿吨以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海底热水(液)喷流沉积形成的脉状构造、冲刷构造、饼状体构造、柱状体构造、块状构造、斑状构造、水平纹层构造、碳质膜壳构造等沉积构造和沉积构造序列,同时具有热水(液)喷流成因的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钡冰长石等典型矿物。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天柱寒武系重晶石矿床沉积序列,为这一超大型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 地球化学 热水(液)喷流 重晶石 贵州
下载PDF
川口油田长6段油层组储集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47
5
作者 李文厚 柳益群 冯乔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在分析陕西川口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的环境演化代表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历史,曲流河道砂体是区内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浊沸... 在分析陕西川口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的基础上,对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以及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的环境演化代表了浅水台地型三角洲逐渐转变为陆上平原的历史,曲流河道砂体是区内油气富集的有利相带。浊沸石、方解石、绿泥石的胶结、化学压实作用和浊佛石、长石的溶解作用是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孔隙的演化与盆地的演化密切相关。长6油层组及其上下层位构成了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长61和62段是川口油田的主力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储集层 油气藏 富集规律
下载PDF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集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64
6
作者 赖锦 王贵文 +5 位作者 陈敏 王书南 柴毓 蔡超 张永辰 李鉴伦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573,共8页
利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集层沉积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特征,据此分析长8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物理相,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孔渗发育带。通过沉积微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的叠... 利用岩心、薄片、钻井、测井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集层沉积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特征,据此分析长8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物理相,对储集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孔渗发育带。通过沉积微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的叠加与复合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不稳定组分溶蚀-高角度斜交缝等岩石物理相;按照沉积相、成岩相和裂缝相对储集层孔隙结构的建设与破坏作用归纳总结出4大类岩石物理相。分别计算了不同岩石物理相的储集层品质指数,由此基于岩石物理相划分并结合测井资料实现了长8油层组单井纵向上的孔隙结构分类评价。最后以小层为单位对长8油层组纵向沉积微相和成岩相进行剖面展开和平面成图,通过有利岩石物理相的展布实现了其有利孔渗发育带分布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相 沉积相 成岩相 裂缝相 孔隙结构 分类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长8油层组
下载PDF
多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福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2,152,共6页
黄汲清教授和其它诸多地质工作者,运用历史分析法和建造分析法,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了长期研究,创立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总结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发展了多旋回理论,丰富了中国大地构造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指导全国战... 黄汲清教授和其它诸多地质工作者,运用历史分析法和建造分析法,对中国大地构造进行了长期研究,创立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总结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发展了多旋回理论,丰富了中国大地构造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指导全国战略找油和油气勘查实践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黄汲清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作者撰文回顾了鄂尔多斯盆地近50年油气勘查历程中,在多旋回理论指导下,历经艰难取得的丰富油气成果,以及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油气形成与分布特征、油气勘查思路的深入分析,表达了对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尊敬与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旋回 沉积建造 热演化 生烃史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及其在深层油气成藏中的意义 被引量:50
8
作者 罗晓容 张立宽 +3 位作者 雷裕红 胡才志 施辉 曹斌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36,共9页
储层孔渗物性的非均质性客观存在,对于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影响明显,这不仅对于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在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也不能忽视。文章讨论一类较为特殊的结构非均质性,即储层中沉积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各种致密隔夹层构成某种三维空... 储层孔渗物性的非均质性客观存在,对于地下流体的流动过程影响明显,这不仅对于油气田开发十分重要,在油气运聚成藏研究中也不能忽视。文章讨论一类较为特殊的结构非均质性,即储层中沉积结构的非均质性导致各种致密隔夹层构成某种三维空间结构,阻碍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引起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油气运聚成藏及储层致密化过程的强非均质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非均质性会导致油气运移路径和聚集位置的强非均质性。结合岩心观察和油气藏解剖分析,发现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含油储层在埋藏到盆地深层的过程中成岩—成藏作用交替发生,结构非均质性的存在可在深层条件下保持有效储集空间,有利于晚期油气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深层 砂岩储层 结构非均质性 沉积构造 成岩作用 油气运聚
下载PDF
华北与阿拉善两个古陆在早古生代晚期拼合——来自宁夏牛首山沉积岩系的证据 被引量:50
9
作者 李锦轶 张进 曲军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华北与阿拉善两个古陆块是何时拼合在一起的,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本文报道了宁夏牛首山西南麓出露的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波痕及斜层理等沉积构造和构造变形方面的新资料,结合前人近年来获得的区域上奥陶纪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资料... 华北与阿拉善两个古陆块是何时拼合在一起的,一直是地质界激烈争论的问题。本文报道了宁夏牛首山西南麓出露的泥盆纪与石炭纪地层波痕及斜层理等沉积构造和构造变形方面的新资料,结合前人近年来获得的区域上奥陶纪砂岩碎屑锆石年龄资料,推测华北与阿拉善两个古陆拼合发生在晚奥陶世至泥盆纪早期之间的某一地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首山 沉积构造 构造变形 华北与阿拉善拼合时限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46
10
作者 钱治家 钟克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晚三叠世 沉积岩相 孔隙结构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形成
下载PDF
软沉积变形构造的分类和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李勇 钟建华 +1 位作者 邵珠福 毛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9-838,共10页
软沉积变形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之后、固结之前在处于软沉积物阶段时由于物理作用发生变形所形成的一系列构造。作为一种广泛发育的沉积构造,对其分类和成因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主流的分类方案是依据其成因机制为主... 软沉积变形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之后、固结之前在处于软沉积物阶段时由于物理作用发生变形所形成的一系列构造。作为一种广泛发育的沉积构造,对其分类和成因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主流的分类方案是依据其成因机制为主再考虑其他因素将软沉积变形构造分为负载构造、包卷层理、变形交错层、滑塌构造、泄水和沉积物挤入构造、塌陷构造以及由生物和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变形构造。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软沉积变形构造,震积构造可以依据地震对沉积物改造的时间划分为同生、准同生和后生变形三种基本类型,而每一种基本类型可以分别受到伸展、挤压、剪切、液化以及震动而形成不同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软沉积变形构造的触发因素多样,但主要是地震引起沉积物的液化产生的变形,因此可以按照沉积相分析、触发因素评估和标准评估三个步骤对软沉积变形构造的成因进行识别。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沉积构造,软沉积变形构造成因机制的识别和判断仍然将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软沉积变形在地质工程方面的应用也是一个研究方向;最后,随着油气勘探走向深水,发现软沉积变形构造有关的油气藏也将是另外一个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 软沉积变形 震积岩 液化作用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湖组滨海型煤系烃源岩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41
12
作者 魏恒飞 陈践发 +3 位作者 陈晓东 曹冰 郭望 张俊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7-497,共11页
西湖凹陷平湖组是凹陷内油气藏形成的主力源岩之一,其烃源岩岩石学类型主要有泥岩、炭质泥岩和煤,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有机质丰度较高,总体为中等—好烃源岩。西湖凹陷平湖组发育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海湾、潮汐影响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 西湖凹陷平湖组是凹陷内油气藏形成的主力源岩之一,其烃源岩岩石学类型主要有泥岩、炭质泥岩和煤,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有机质丰度较高,总体为中等—好烃源岩。西湖凹陷平湖组发育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海湾、潮汐影响的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潮坪,而发育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海湾和潮坪,此时期沉积水体介质条件为咸水—半咸水,在三角洲和潮坪发育的泥炭沼泽中表现为氧化性,海湾环境中表现为弱还原性。平湖组源岩的发育受控于古气候、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及古构造格局,其中古构造格局控制着烃源岩的发育厚度和位置,海平面变化控制着烃源岩在地层内部的分布特点,古气候为烃源岩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背景,沉积环境控制着烃源岩的丰度、类型和保存条件。在平湖组烃源岩发育环境及控制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平湖组烃源岩发育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湖组 烃源岩 古气候 沉积环境 海平面 古构造格局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被引量:38
13
作者 邓宏文 郑文波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67-775,共9页
前人研究成果多认为惠州凹陷西南部珠海组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或以受海侵影响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作用为主。在对研究区宏观构造—古地理背景分析之上,以岩心详细观察与描述为基础,通过岩相、测井相并辅助宏观地震相分析,提出珠海组沉积... 前人研究成果多认为惠州凹陷西南部珠海组形成于辫状三角洲环境,或以受海侵影响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作用为主。在对研究区宏观构造—古地理背景分析之上,以岩心详细观察与描述为基础,通过岩相、测井相并辅助宏观地震相分析,提出珠海组沉积时期来自古珠江三角洲体系提供的丰富砂质沉积物在该区经历了潮汐的强烈改造作用,以潮汐沉积作用为主的认识。详细描述了发育在珠海组的潮汐沉积构造、潮下带、潮间带与潮上带沉积序列及其相组合特征,并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震相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相宏观展布特征。这一新认识为该区油气勘探,特别是位于该区主体部位的油气田开发中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沉积构造 相序组合 地震相 珠海组 惠州凹陷
下载PDF
泥盆纪-石炭纪右江盆地结构与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洪德 张锦泉 刘文均 《广西地质》 1994年第2期15-23,共9页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 右江泥盆纪─石炭纪沉积盆地是伴随着古特提斯洋的打开,在杨子古陆南部被动大陆边缘上逐渐发育形成的裂谷型盆地。在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强烈影响下,形成以北西向为主,北东向次之的次级深水盆地与台地相间展布的岩相-构造格局。由于区域应力场和同沉积活动断裂带延伸方向的差异,使北西向次级深水盆地呈张裂性质的地堑式和半地堑式盆地,而北东向次级深水盆地则大都具走滑盆地特征。泥盆纪的岩相古地理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裂陷阶段、被动陆缘裂谷作用阶段和沉积充填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泥盆纪 右江盆地 石炭纪 区域应力场 深水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演化 发育 三个阶段
全文增补中
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的划分技术 被引量:32
15
作者 孙怡 鲜本忠 林会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8-473,共6页
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建立以三维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解释为基础,以岩心、成像测井资料作标定,以单井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为核心的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旋回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图像"与... 综合地震、测井及钻井信息,建立以三维地震资料的层序地层解释为基础,以岩心、成像测井资料作标定,以单井测井信号小波变换分析为核心的砾岩体沉积旋回划分技术。利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沉积旋回识别的关键在于合理实现"图像"与"岩相"的转换,并利用岩心资料对地层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刻度,消除地质解释的多解性,建立不同类型的岩相模式。通过地震约束和岩心、成像测井标定下的测井信号多尺度、高分辨率的小波变换分析,可将一维测井信号变换到二维时频域,便能很好地反映信号的周期特征和局部异常,进而为砂砾岩体的旋回划分和内部结构解剖提供技术支持。对济阳拗陷车镇凹陷陡坡带古近系巨厚砂砾岩体的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对于用生物化石或测井组合法难以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砂砾岩发育区的沉积期次划分和内部结构解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体 小波变换 沉积旋回 内部结构 测井信息 车镇凹陷
下载PDF
异重流沉积动力学过程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杨田 操应长 +3 位作者 王艳忠 张少敏 张会娜 王思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3,共11页
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指在汇水盆地水深足够条件下,由于携带大量沉积物颗粒,导致流体密度大于稳定环境水体的密度,流体受浮力影响小,沿盆地底部流动的高密度流体,在海水环境中形成异重流的临界沉积物密度为36~43 kg/m^3(体积浓度... 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指在汇水盆地水深足够条件下,由于携带大量沉积物颗粒,导致流体密度大于稳定环境水体的密度,流体受浮力影响小,沿盆地底部流动的高密度流体,在海水环境中形成异重流的临界沉积物密度为36~43 kg/m^3(体积浓度1.3%~1.7%)。异重流主要受洪水触发形成;从河口到汇水盆地经过回流区、深度有限流区、潜入区的演化,最终形成异重流;主要经历"早期沉积—侵蚀过路—晚期沉积"的沉降过程,在沉积近端以侵蚀充填沉积为主,远端以持续沉积为主;异重流的形成及其沉积主要受地形、气候、物源的控制,地形高差大、半干旱气候条件、丰富的细粒悬浮沉积物供给有利于异重流形成。异重流沉积特征及沉积序列受"源—汇"系统的控制,以流水成因交错层理、层内突变接触面或侵蚀接触面、碳质碎屑和植物碎片为区别于其他深水重力流沉积的典型沉积构造;沉积序列由沉积近端到沉积远端可能依次发育厚层序列、逆正粒序序列、薄层细粒序列。异重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丰富和完善深水重力流理论、探究古气候变化和古洪水作用规律、合理解释深水重力流沉积和砂体分布特征、指导深水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 沉积动力学过程 控制因素 沉积特征 沉积构造 沉积序列 研究意义
下载PDF
古流向的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30
17
作者 陈妍 陈世悦 +1 位作者 张鹏飞 赵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古流向的信息会在沉积地层中以特定的形式保留下来,根据这些特定的标志可以判断恢复古水流的方向。研究古水流的方法归纳起来包括确定某一点水流方向的微观研究方法和确定大范围水流方向的宏观研究方法。其中微观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各种... 古流向的信息会在沉积地层中以特定的形式保留下来,根据这些特定的标志可以判断恢复古水流的方向。研究古水流的方法归纳起来包括确定某一点水流方向的微观研究方法和确定大范围水流方向的宏观研究方法。其中微观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各种沉积构造、砾石及长形生物化石的定向排列、地层倾角测井、磁化率各向异性等;宏观研究方法包括重矿物分析、岩石成分分析、砂砾岩百分含量变化、沉积相及沉积体系展布、地层厚度变化、地震地层学研究及古生物研究等。每一种方法有其特有的适应性和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古流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向 沉积构造 微观标志 宏观标志 研究方法
下载PDF
阿姆河右岸区块构造演化与成藏条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徐剑良 程绪彬 +2 位作者 吴蕾 费怀义 邓常念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前苏联针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做了大量工作,但所取得的地质认识尚不深入,尤其在区域构造演化史、圈闭及断裂形成机制与成藏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较少,加上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井勘探成功率低。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平衡剖面法和层... 前苏联针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区块做了大量工作,但所取得的地质认识尚不深入,尤其在区域构造演化史、圈闭及断裂形成机制与成藏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较少,加上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井勘探成功率低。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平衡剖面法和层拉平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解释成果对区块的构造发展史进行了重新厘定;通过古构造的恢复明确了区域构造演化模式和碳酸盐岩沉积构造背景的差异;分析了古隆起对碳酸盐岩礁滩相储层的控制作用。进而分析了阿姆河右岸区块油气成藏条件,初步明确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库曼斯坦 阿姆河右岸 油气藏形成 构造演化 构造解释 碳酸盐岩 沉积构造 圈闭
下载PDF
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9
作者 钟建华 梁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1-839,共9页
本文简要的总结了近20年来沉积构造研究方面的成果,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①继续探寻新的沉积构造;②通过各种方法,包括野外观察、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来探讨某些已有(老)沉积构造的成因。③纠正人们对某些沉积... 本文简要的总结了近20年来沉积构造研究方面的成果,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沉积构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①继续探寻新的沉积构造;②通过各种方法,包括野外观察、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来探讨某些已有(老)沉积构造的成因。③纠正人们对某些沉积构造的成因及环境意义的过时或错误认识;④重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及流水逃逸构造(flow escape structures)和液化构造的研究;⑤继续发掘和拓展沉积构造在沉积学研究(环境分析、层序地层学等)中的应用功能及范围。我国在沉积构造研究方面近年来成果不多,需要迎头赶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构造 软沉积物变形
下载PDF
中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典型特征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若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88-1498,共11页
2012年11月28日JY1井龙马溪组页岩气层测试获得日产20.3×104 m3高产页岩气流,宣告了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并于2014年7月10日向国家储量委员会提交了国内第一块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勘探开发实践证明,涪陵页岩气田储层为海相深水陆... 2012年11月28日JY1井龙马溪组页岩气层测试获得日产20.3×104 m3高产页岩气流,宣告了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并于2014年7月10日向国家储量委员会提交了国内第一块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勘探开发实践证明,涪陵页岩气田储层为海相深水陆棚相优质泥页岩,厚度大,分布稳定,中间无夹层。气田具有气井产量高、气藏压力高、天然气组分好、试采效果好的特点,属于中深层、高压、优质天然气藏。通过区域沉积背景、岩性、微观孔隙结构、物性、气源、气藏特征、测井响应特征及气井生产特点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1涪陵页岩气田龙马溪组属于深水陆棚静海沉积环境,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2龙马溪组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适中,纳米级有机质孔隙发育;3天然气源于龙马溪组自身的烃源岩母质;4涪陵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具有与北美典型页岩气藏类似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规律。从而较全面证实了涪陵龙马溪组页岩气田是典型的原地滞留、自生自储页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页岩气田 沉积环境 气藏特征 孔隙结构 测井响应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