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民东 谭秀成 +5 位作者 曾伟 李凌 李宗银 罗冰 张静蕾 洪海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4-644,共11页
本文基于磨溪—高石梯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选择地震层位易于追踪的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分析发现高台组沉积是对龙王庙末期的填平补齐,而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与高台组地层厚度具明显的正相... 本文基于磨溪—高石梯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选择地震层位易于追踪的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变化趋势来表征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分析发现高台组沉积是对龙王庙末期的填平补齐,而二叠底—龙王庙底厚度与高台组地层厚度具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恢复的龙王庙组底界构造古地貌可以近似代表高台组沉积前的龙王庙组沉积古地貌;同时,该古地貌高地南缘的相对低地是龙王庙组颗粒滩最发育的地区,表明龙王庙沉积期古地貌特征具有类似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认为:在加里东—海西期,经侵蚀窗补给的岩溶水顺层流动的活动规律受控于该古地貌,古地貌对岩溶储层的差异发育和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即在古地貌斜坡带和岩溶水汇聚的沟谷地带,岩溶改造作用最强,所形成的储层质量最好;在孤立古地貌高地,岩溶改造作用相对较弱,所形成的岩溶型储层质量相对变差。结果表明该古地貌是龙王庙期沉积古地貌长期继承性发展的结果,其对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也为后期新钻井和开发井所验证。该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供相似地质背景的同类工作对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貌 沉积古地貌 龙王庙组 磨溪—高石梯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古地貌与页岩气差异富集的耦合机制
2
作者 韦国栋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睿 张康斌 郑健 刘洪 陈雷 唐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6,共14页
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发育过程存在空间非均质性,导致了高产能区域仅局限于个别构造单元区。通过长宁气田(地区)新获取的钻井等资料,结合龙马溪组沉积古地貌,探究不同地貌单元下的古生产力、氧化-还原环境,阐明地貌单元与页... 长宁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的发育过程存在空间非均质性,导致了高产能区域仅局限于个别构造单元区。通过长宁气田(地区)新获取的钻井等资料,结合龙马溪组沉积古地貌,探究不同地貌单元下的古生产力、氧化-还原环境,阐明地貌单元与页岩气富集的联系机制。结果表明:(1)长宁地区龙马溪组沉积古地貌呈现出多级隆洼相间格局,西南与东北部形成两大低幅隆起区,矿物组分空间变化所指示的物源方向与古地貌高度吻合。(2)相较于古沟谷区,古隆起区拥有更丰富的陆源营养物质供给和更高的古海洋生产力,有利于有机质优势富集,且古隆起区近物源的特性使其成为相对高石英含量的脆性区。但随着海平面降低,古隆起区的氧化作用相较于古沟谷区更强,并不利于有机质保存。(3)长宁地区龙马溪组孔隙度、TOC和含气量三者关系紧密,表明有机孔隙是优质页岩孔隙的重要组成。(4)与古沟谷区相比,古隆起区更有利于优质页岩中有机质的生烃和储存,同时也更便于后期的生产压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沉积古地貌 氧化还原环境 差异富集
下载PDF
滨海斜坡区沙一段砂体发育模式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4
3
作者 苏俊青 于超 +4 位作者 钱茂路 高素萍 肖枚 赵淑坤 王秀萍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1-546,共6页
黄骅坳陷滨海斜坡区由于受到多物源影响,存在沉积亚相类型多、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预测困难等特点。通过对该区开展地震地质精细预测研究,明确了古物源、水下低隆起和沉积相带对海域地区砂体发育程度的影响。以沉积古背景为研究基础,... 黄骅坳陷滨海斜坡区由于受到多物源影响,存在沉积亚相类型多、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预测困难等特点。通过对该区开展地震地质精细预测研究,明确了古物源、水下低隆起和沉积相带对海域地区砂体发育程度的影响。以沉积古背景为研究基础,依据地震响应特征并结合地震多属性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地质模型,预测了砂体的发育模式。钻探结果表明,预测与实际吻合较好,证实该模式对预测研究区岩性油气藏分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古地貌 地震相 沉积模式 地震属性 岩性油气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