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沉积相演化与盆地格局 被引量:92
1
作者 方世虎 郭召杰 +4 位作者 宋岩 吴朝东 张志诚 王美娜 范瑞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5条剖面的沉积特征对比,结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盆地边界、沉积相演化及盆地格局。头屯河剖面和后峡剖面的沉积相对比及古流向测量表明二者在早、中侏罗世形成于同一沉积体系。...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5条剖面的沉积特征对比,结合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纪盆地边界、沉积相演化及盆地格局。头屯河剖面和后峡剖面的沉积相对比及古流向测量表明二者在早、中侏罗世形成于同一沉积体系。在早、中侏罗世,沉积相逐渐从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为主过渡到以河流—湖泊相为主,沉积水体逐渐变浅;其中三工河组沉积时期盆地沉积范围达到最大,西山窑组沼泽相发育,车排子—莫索湾凸起自西山窑组沉积时期开始构成相对高地并遭受部分剥蚀。早、中侏罗世的盆地边界至少位于后峡以南附近,此时不存在地理分割明显的天山山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沉积相从辫状河—滨浅湖相为主迅速演变为以辫状河—冲积扇相为主。在此期间盆地边界明显向北迁移,天山山脉明显隆升并造就天山南北沉积环境的巨大差异,博格达山构成盆地南缘的又一重要物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侏罗纪 沉积相 天山 盆地格局 侏罗纪盆地 相演化 中侏罗世 早白垩世早期 西山窑组
下载PDF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被引量:74
2
作者 魏国齐 陈更生 +6 位作者 杨威 杨雨 胡明毅 张林 吴世祥 金惠 沈珏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主要受开江 梁平海槽控制 ,短期存在的海槽在其两侧形成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通过详细的钻井、露头等岩石学资料的研究 ,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 川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主要受开江 梁平海槽控制 ,短期存在的海槽在其两侧形成了较为对称的类似于威尔逊相模式的碳酸盐岩沉积体系。通过详细的钻井、露头等岩石学资料的研究 ,认为飞仙关组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共六类沉积相。其盆地相较深海盆地相浅 ,主要发育深色泥灰岩和灰质泥岩 ;斜坡沉积特征明显 ,见浊流、碎屑流沉积 ,但陆棚相不发育 ,可能是海槽深度小、面积小引起的 ;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变浅 ,海槽内部的沉积由盆地相向斜坡、台地边缘滩、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相演化特征明显 ;到飞四段顶部 ,整个川北地区均一化为局限台地相或蒸发台地相沉积。由于海槽存在时间短 ,沉积相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演化过程十分清晰。随着海槽的关闭 ,海水向广海方向退却 ,台缘鲕滩也向海槽边界 ,即向广海方向发生了迁移 ,而且其发育层位逐渐变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地质演化 槽台 发育层位
下载PDF
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格局及其构造控制 被引量:88
3
作者 熊孟辉 秦勇 易同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8-782,共5页
贵州省主要含煤地层是上二叠统龙潭组和长兴组,先前研究基本查明了其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进一步就区域构速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期间发育的同沉积断裂对含... 贵州省主要含煤地层是上二叠统龙潭组和长兴组,先前研究基本查明了其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进一步就区域构速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期间发育的同沉积断裂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起着区域性控制作用,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沉积与聚煤格局.总体来看,以横贯中部的遵义-惠水NNE向断裂带为界,东部地区海相沉积较为发育且煤层发育极差,西部地区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且煤层发育较好;以盘县-六盘水NNE向断裂带为界,西部主要表现陆源区,而东部为沉积区.在此构造背景上,六盘水-瓮安断裂带将贵州中、西部进一步划分为黔北隆起和黔南坳陷2个一级构造单元,2个单元的沉积作用和聚煤特征差异显著.不同断裂带在不同沉积阶段沉降活动的差异性,是导致龙潭早期、龙潭晚期、长兴期沉积格局和聚煤特征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晚二叠世 含煤地层 沉积格局 构造控制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滩坝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85
4
作者 杨勇强 邱隆伟 +1 位作者 姜在兴 银熙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滩坝沉积主要有砾质滩坝、砂质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滩坝的形成与物源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受物源类型、物源供应强度及水动力等的综合影响。东营凹陷各地区滩坝的宏观分布特征与微观沉积特征存...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发育的滩坝沉积主要有砾质滩坝、砂质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滩坝的形成与物源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受物源类型、物源供应强度及水动力等的综合影响。东营凹陷各地区滩坝的宏观分布特征与微观沉积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在详细分析沉积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东营凹陷主要存在基岩—滩坝沉积体系、正常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滩坝沉积体系和碳酸盐岩滩坝沉积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上亚段 滩坝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 被引量:61
5
作者 赵建华 金之钧 +4 位作者 林畅松 刘光祥 刘可禹 刘忠宝 张钰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01-715,共15页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通过露头观测、岩心描述、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套页岩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及沉积构...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通过露头观测、岩心描述、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套页岩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及沉积构造的不同,在筇竹寺组识别出5大类12小类岩相类型,进一步总结了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斜坡-盆地沉积体系中发育的6类典型的沉积序列,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浅水陆棚沉积处于氧化、相对低的古海洋生产力条件下,发育磷质-云质-泥质沉积序列和砂质-泥质-灰质沉积序列,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深水陆棚以及斜坡-盆地沉积处于贫氧-缺氧、高海洋生产力的条件下,发育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磷质-云质沉积序列、硅质-泥质沉积序列和泥质沉积序列。在四川盆地资阳-长宁一线陆内裂陷槽内部以及四川盆地之外东南部黔中、黔北及鄂西-渝东等大部分深水陆棚沉积区是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有利区域。此外,热液活动为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有利于形成富有机质的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沉积模式 沉积序列 沉积环境 页岩 下寒武统 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国内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3
6
作者 孙钰 钟建华 +1 位作者 袁向春 孙贺龙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和展望。首先讨论了湖相碳酸盐岩的分类,其成熟的分类方案考虑了陆源碎屑的混入以及与膏岩、泥岩的过渡类型;同时概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特点,其形成与分...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回顾和展望。首先讨论了湖相碳酸盐岩的分类,其成熟的分类方案考虑了陆源碎屑的混入以及与膏岩、泥岩的过渡类型;同时概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条件及其发育特点,其形成与分布受控于构造背景、气候和物源供给条件;重点介绍了湖相碳酸盐岩的沉积模式及其含油气性,不同的湖泊环境具有不同的沉积模式,并指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条件及其生储性能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岩石类型 沉积模式 含油气性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法 被引量:27
7
作者 韩伟东 黄伏生 +1 位作者 艾颖 兰爱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富集在点坝砂体顶部、边部 ,主要条件是注采方向与渗流方向不一致 ,而其他类型砂体形成富集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砂体物性变差、注采不完善、滞留区未射孔及井网控制不住等类型 ,措施调整方案实施后 ,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沉积模式 剩余油 挖潜方法 非均质特征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中波 申春生 +5 位作者 陈玉琨 康凯 罗宪波 何新容 李林 张博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5-385,共11页
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构型模式,特别是心滩坝及其内部夹层的构型特征尤为重要,直接控制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富集与分布。采取现代地质调查与地下地质解剖相结合的思路,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分别从辫流带、心滩坝及心滩坝内部夹... 砂质辫状河内部不同级次的构型模式,特别是心滩坝及其内部夹层的构型特征尤为重要,直接控制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富集与分布。采取现代地质调查与地下地质解剖相结合的思路,以渤海海域P油田为例,分别从辫流带、心滩坝及心滩坝内部夹层三个级次,探讨了砂质辫状河构型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质辫状河道具有三种充填样式,且以砂质充填为主,心滩坝与辫状河道呈"宽坝窄河道"的分布样式;坝内落淤层具有穹窿式和水平式两种分布样式。此外,从5级至3级构型单元逐步细分,通过三种识别标志划分单一辫流带,平均宽厚比约178;心滩坝辫状河道宽度与心滩坝宽度比约为1∶3.8,心滩坝宽度与长度比约为1∶2.2;心滩坝内部单期落淤层近水平分布,多期之间互相平行,一般2~4个。不同级次储层构型要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存在差异性。对于辫流带级次,层间隔层直接控制剩余油分布;心滩坝级次泥质半充填河道底部砂体连通,侧翼上部水淹程度较低,剩余油富集;受落淤层和物性界面的影响,心滩坝内部剩余油主要呈"分段式"富集在落淤层下方垂积体的顶部和水驱较弱的边部。该成果在油田老区综合调整方案和新区开发方案设计上得到了应用,也在调整井部署,尤其是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等方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构型 现代沉积 露头 砂体叠置样式 剩余油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30
9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衡立群 李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3,529,共7页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Ⅰ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Ⅱ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生物礁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南坡砂砾岩体成因模式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毕义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15,共4页
应用现代沉积学和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新方法 ,探讨了东营凹陷西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扇体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机理 ,对砾岩扇体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沙三、沙四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砾岩扇体 ,... 应用现代沉积学和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和新方法 ,探讨了东营凹陷西北部陡坡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扇体成因模式、分布规律和油气成藏机理 ,对砾岩扇体油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沙三、沙四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砂砾岩扇体 ,受边界断裂活动强度和古隆起的双重控制 ,砂砾岩扇体沿滨县凸起南坡平行走向呈带状分布并遵循沟扇对应关系 ,以物源近、规模小为特点 ,扇体自下而上发育强度依次减弱。扇三角洲砂砾岩体大都伸入到烃源岩丰富的湖相暗色泥岩中 ,富含油气 ,油气成藏具有分带性。低台阶以断鼻、滚动背斜油气藏为主 ;中台阶以断块岩性油气藏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东营凹陷 滨县凸起 扇三角洲 砂砾岩扇体 沉积模式 成藏规律 成因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扇体分布规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赵红兵 严科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8-441,共4页
近岸水下扇是在陆相湖盆陡坡带发育的一种重要油气储层类型,沉积特征复杂,扇体多期叠置。在系统观察岩心和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详细分析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胜坨地区坨123断块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沉积... 近岸水下扇是在陆相湖盆陡坡带发育的一种重要油气储层类型,沉积特征复杂,扇体多期叠置。在系统观察岩心和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详细分析了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胜坨地区坨123断块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和扇体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近岸水下扇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砂岩为主,粒度特征、电性特征、沉积构造、地震反射特征综合反映了以重力流为主的沉积环境,可细分为扇中主体、扇中侧缘、扇中前缘、扇端、湖相泥、滑塌浊积砂等6种沉积微相类型。单期扇体顺物源方向均呈一定角度插入湖相地层,扇中主体部位不同期次扇体间沉积界面缺失,扇体直接叠置形成巨厚砂砾岩体,扇中前缘及扇端部位不同期次扇体间的泥岩隔层相对完整。扇体规模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向北部物源方向退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微相 分布规律 沉积模式 胜坨油田
下载PDF
海底水道体系沉积构型样式及控制因素: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赵晓明 刘丽 +5 位作者 谭程鹏 范廷恩 胡光义 张迎春 张文彪 宋来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5-840,共16页
作为当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海底水道的沉积构型样式复杂多变,其控制因素目前尚无定论,这大大增加了相关油气藏的钻探风险和开发难度。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以近海底高频地震信息为原型,揭示了海底水道体系的外部形态样... 作为当今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海底水道的沉积构型样式复杂多变,其控制因素目前尚无定论,这大大增加了相关油气藏的钻探风险和开发难度。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区为例,以近海底高频地震信息为原型,揭示了海底水道体系的外部形态样式和内部结构样式,探究了水道体系与复合水道形态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海底水道体系沉积构型控制因素。研究认为:(1)水道体系可分为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个大类,限制性水道体系的边界为一明显的大型下切谷界面(或峡谷),半限制性水道体系的边界也发育明显的大型下切谷,但其界面两侧发育大型天然堤沉积,非限制性水道体系则不发育大型下切谷,其中每个大类又可依据其内部复合水道的类型,细分为2个小类(下切式和包络式)。(2)水道体系内部复合水道间存在垂向和侧向2种类型的叠置,前者可细分为孤立式、叠加式和切叠式3类,后者则包括叠合式和分离式2类。(3)地形坡度与水道体系类型和规模具有一定的耦合与关联,在类似油藏规模的局部沉积体内部,陡坡段(坡度大于1°)主要发育限制性水道体系,缓坡段(坡度0.5°~1°)主要发育半限制性水道体系,平坦段(坡度小于0.5°)主要发育非限制性水道体系;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大,水道体系的宽度减小、深度增加、宽深比减小,即向"窄深型"形态发展。该项研究不仅对深水沉积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高效开发海底水道油气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水道 沉积构型 构型样式 地形坡度 演化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军钊 张尚锋 +1 位作者 关键 赵卫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7-30,34,共5页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基础上,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组合划分,并对各沉积相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的总体特征为:近源、粒级粗、堆积速率...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岩石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研究基础上,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了沉积微相组合划分,并对各沉积相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扇三角洲沉积的总体特征为:近源、粒级粗、堆积速率快,岩石相、地震相类型丰富。同时还对该区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和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该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岩石相 测井相 地震反射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决口水道沉积模式及其砂体内剩余油形成与富集 被引量:11
14
作者 马世忠 王再山 王渝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11,14,共4页
对以往研究较少 ,并在油田勘探阶段及开发初、中期地质研究中被遗漏或忽视的决口水道的成因、沉积特征与模式、空间分布及在油田开发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决口水道是在河流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 ,由主河道于大洪水期冲裂决口后 ... 对以往研究较少 ,并在油田勘探阶段及开发初、中期地质研究中被遗漏或忽视的决口水道的成因、沉积特征与模式、空间分布及在油田开发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指出决口水道是在河流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 ,由主河道于大洪水期冲裂决口后 ,在广阔河道间形成的具有固定路径及一定限流作用的极窄、浅的短程小型水道。相当于新河道形成早期的“小型冲沟”阶段 ,其形成后对原主河流流量影响较小。其与河流沉积相比 ,具有粒度细、分选稍差、含泥量稍高、层理规模小、冲刷弱、略显正旋回、储层物性略差 ,特别是砂体极薄 ( <2 5m)而窄 ( <10 0m)等特点。建立了渐弱消失型、分枝型、末端扇型和汇入型 4种沉积模式。因其窄小分散而形成小而肥的井网控制不住型或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富集砂体 ,又因其数目众多 ,而具有可观的剩余油储量 ,所以 ,其在油田挖潜及油田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口水道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剩余油 富集 形成
下载PDF
济阳坳陷缓坡带沉积模式及有利储集体分布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廷全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在对各个缓坡带的主要目的层系发育的沉积相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解剖缓坡带下第三系碎屑沉积体系类型。分层序研究了缓坡带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与隐蔽圈闭发育位置和发育程度的内在联系。... 在对各个缓坡带的主要目的层系发育的沉积相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解剖缓坡带下第三系碎屑沉积体系类型。分层序研究了缓坡带的沉积体系平面分布和垂向演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沉积相和沉积体系与隐蔽圈闭发育位置和发育程度的内在联系。建立济阳坳陷不同类型缓坡带的沉积模式;确定了缓坡浊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4种类型为缓坡带有利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济阳坳陷 缓坡带 储集体 分布研究 碎屑沉积体系 下第三系 演化规律 平面分布 内在联系 发育程度 隐蔽圈闭 扇三角洲 沉积相 类型 浊积扇 层序 滩坝
下载PDF
青海湖近岸现代沉积滩坝主要类型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韩元红 郝乐伟 +3 位作者 王琪 陆建林 朱建辉 罗厚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9-768,共10页
滩坝是隐蔽油气藏最重要的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现代沉积滩坝的研究是深入认识滩坝沉积相的有效手段。环湖考察研究发现青海湖近岸滩坝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三角洲侧缘处滩... 滩坝是隐蔽油气藏最重要的沉积储集层类型之一,已成为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现代沉积滩坝的研究是深入认识滩坝沉积相的有效手段。环湖考察研究发现青海湖近岸滩坝类型多样,主要发育了废弃三角洲前缘处滩坝、三角洲侧缘处滩坝、湖岸线拐弯处滩坝、开阔滨浅湖处滩坝和冲积扇改造处滩坝5种类型。通过对各种类型滩坝剖面的详细分层及沉积物室内矿物组成分析等,发现不同类型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整体而言,青海湖近岸滩坝沉积物粒度较粗,黏土含量低,结构成熟度较高,沉积构造多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和冲洗交错层理,垂向上表现出上粗下细的反韵律特征。同时,选取了青海湖南岸规模较大的坝相,分别对坝主体、坝间和坝侧缘进行详细的探槽剖面分析,得出坝主体单旋回厚度较坝间和坝侧缘大,沉积物粒度也相对较粗,黏土含量最低,分选性也最好,是发育为隐蔽油藏最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滩坝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东营凹陷洼陷斜坡带坡移扇沉积特征及展布模式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鑫金 刘惠民 +2 位作者 宋国奇 贾光华 杨怀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年来在洼陷斜坡带钻遇的牛119、牛100(侧)、丰14等井的岩性圈闭获得较高的工业油流,该类型砂体与浊积岩存在明显不同,推测为与三角洲主体脱离但尚未被完全液化的岩性体,将其称为"坡移扇"。针对目前坡移扇的认识和研究程度... 近年来在洼陷斜坡带钻遇的牛119、牛100(侧)、丰14等井的岩性圈闭获得较高的工业油流,该类型砂体与浊积岩存在明显不同,推测为与三角洲主体脱离但尚未被完全液化的岩性体,将其称为"坡移扇"。针对目前坡移扇的认识和研究程度很低的现状,在系统岩心观察及野外露头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坡移扇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序列模式,结合实际解剖,明确了三角洲前缘—坡移扇—浊积岩的展布模式。坡移扇是在断陷湖盆宽缓的斜坡背景下,物源充沛快速进积的三角洲,其前缘朵叶体在压实沉陷、地震、湖水动力及洪水作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在重力作用下向前滑动、滑塌、碎屑流化,在转化为浊流之前在合适的古地形背景下堆积形成的岩性体,具有单层厚度较大、多期叠置、叠合连片等特点。坡移扇砂体在垂向上具有典型的序列模式,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暗色泥岩段、滑移变形层段、拉伸变形层段、前缘残留层段和块状碎屑流段,受滑移距离的影响,依次发育砂质滑动、砂质滑塌和砂质碎屑流3种类型砂体,表现出横向分带的特征,各类型砂体在垂向上具有不同的序列组合模式。从斜坡带到洼陷带依次发育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积岩重力流沉积体系;不同期次的重力流砂体在垂向上叠置发育,自下而上依次为浊积岩—碎屑流—滑动/滑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移扇 沉积特征 展布模式 洼陷斜坡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一种基于沉积模式的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尹艳树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王军 宋道万 龚蔚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6-221,共6页
地下储层分布是位置的函数,不同位置处的沉积模式具有差异性。在储层预测时,除了挖掘已有资料所提供的结构和统计信息外,还应该引入待估点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沉积储层模式随位置变化的非平稳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沉积模式的多点地质统计... 地下储层分布是位置的函数,不同位置处的沉积模式具有差异性。在储层预测时,除了挖掘已有资料所提供的结构和统计信息外,还应该引入待估点位置的信息,以反映沉积储层模式随位置变化的非平稳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沉积模式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通过距离函数将储层特征与沉积位置相关联,采用整体替换、结构化随机路径以及多重网格策略再现沉积模式。基于现代鄱阳湖沉积所建立的合成非平稳性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层建模表明,新设计的方法较传统的建模方法更好地反映了三角洲相沉积地层非平稳沉积模式,新设计方法有更好的地质适用性。研究丰富了储层三维建模理论和方法,为实际油藏建模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函数 平稳性 多点地质统计学 沉积模式 非平稳储层
下载PDF
模式识别在测井资料划分沉积相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沉积相的划分,实质上就是对古沉积环境的划分。所谓沉积环境就是地球的一块相对“独立”的表面,即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地貌单元,如河流环境、三角洲环境等,它具有独立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亦即是古环境的物质表现,包括... 沉积相的划分,实质上就是对古沉积环境的划分。所谓沉积环境就是地球的一块相对“独立”的表面,即一个发生沉积作用的地貌单元,如河流环境、三角洲环境等,它具有独立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亦即是古环境的物质表现,包括沉积岩石学的各种特征,如成分、结构、构造、生物、层序、砂体形态、剖面构造、横向变化等等,它们都是判别古环境的标志。在一系列连续或离散的测井资料中,包含了丰富的各种地下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信息,从中提取出表征沉积环境的各种特征参数,建立起某地区的沉积相测井相模型,应用模式识别的各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环境 测井相 模式识别 油藏描述
下载PDF
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沉积微相 被引量:9
20
作者 冉启全 李士伦 李元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文介绍用于沉积微相智能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关键井研究建立的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通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识别未知井、未知点的微相类型。该方法应用... 本文介绍用于沉积微相智能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关键井研究建立的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通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识别未知井、未知点的微相类型。该方法应用于中原油田文留地区沙四段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获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 测井相 沉积相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