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上扬子克拉通加里东期(寒武-志留纪)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80
1
作者 黄福喜 陈洪德 +2 位作者 侯明才 钟怡江 李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99-2317,共19页
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及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及相带的... 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及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及相带的时空组合与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密切相关。在前人对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取得丰富的研究与勘探成果基础上,加强沉积环境、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研究区认识以及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层序剖面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和相带组合的沉积响应记录,分析这些记录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来有效地揭示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具体以反映盆地整体特性的构造-层序(二级层序)为基础,以反映盆地充填格架的层序地层(三级层序)为单元,以反映层序沉积充填过程的层序结构、体系域叠置方式(四级以上层序)和相带分布规律为剖析对象"的技术路线,基于中上扬子加里东期克拉通盆地类型与演化阶段的划分,剖析了典型盆地的沉积充填过程,探讨了沉积层序充填特征及其差异性,并分阶段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认为,中上扬子克拉通加里东期由克拉通内和克拉通边缘两大沉积域组成,盆地经历了由伸展机制到挤压机制的两个演化阶段,包括由裂谷型、裂陷型和坳陷型盆地构成的3期沉积充填过程。加里东期克拉通盆地在不同演化阶段,以及相同阶段不同类型盆地,具有不同的沉积建造类型、层序结构和体系域叠加样式等沉积响应,反映了个性鲜明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差异明显的控制因素。构造-层序充填过程的控制因素复杂多变,包括基底构造特征、构造运动、深大断裂、古隆起、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变化和物源供给等,而多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是特定时期特定盆地形成特有层序结构和叠加样式的关键所在。各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克拉通 加里东期 沉积层序 充填过程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南堡凹陷古近纪幕式裂陷作用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被引量:53
2
作者 姜华 王华 +3 位作者 林正良 方欣欣 赵淑娥 任桂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6-982,共7页
通过构造格架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分析,结合区域不整合对比,将南堡凹陷地层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进行对比,进行大型构造幕的确定,确认南堡凹陷古近系地层为区域可对比的裂陷Ⅲ幕和裂陷Ⅳ幕沉积。在此基础上,应用区域不整合规模的对比和火山... 通过构造格架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分析,结合区域不整合对比,将南堡凹陷地层与中国东部其他盆地进行对比,进行大型构造幕的确定,确认南堡凹陷古近系地层为区域可对比的裂陷Ⅲ幕和裂陷Ⅳ幕沉积。在此基础上,应用区域不整合规模的对比和火山活动期次研究,将南堡凹陷古近纪沉降划分为4个构造幕,并对各个构造幕的构造活动特征及其控制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南堡凹陷的幕式构造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裂陷Ⅰ幕、裂陷Ⅱ幕),完全受到边界断裂活动的控制;在第二阶段(即裂陷Ⅲ幕),高柳断层开始活动,在南堡凹陷东部地区形成了陡坡断阶坡折带控制着沉积发育;而在第三阶段(即裂陷Ⅳ幕),高柳断层发育为控边断裂并控制着其下降盘的沉积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古近纪 幕式构造运动 高柳断层 沉积充填
下载PDF
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泥盆纪-中三叠世)沉积层序充填过程与演化模式 被引量:47
3
作者 陈洪德 张成弓 +1 位作者 黄福喜 侯明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81-2298,共18页
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与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及相带的... 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相控组合"的思路和"过程-响应"原理为指导,即壳-幔耦合、板块活动和构造运动形成盆地,盆地沉积充填形成层序与相带组合的时空展布,而不同级别层序格架中层序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及相带的时空组合与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密切相关。在前人对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取得丰富的研究与勘探成果基础上,加强沉积环境、层序结构与沉积充填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对深化研究区认识以及油气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层序剖面结构、体系域叠加样式和相带组合的沉积响应记录,分析这些记录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来有效地揭示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具体以反映盆地整体特性的构造-层序(二级层序)为基础,以反映盆地充填格架的层序地层(三级层序)为单元,以反映层序沉积充填过程的层序结构、体系域叠置方式(四级以上层序)和相带分布规律为剖析对象"的技术路线,探讨和实践了中上扬子克拉通盆地海西-印支期沉积层序充填过程,剖析典型盆地的充填特征,与分阶段建立沉积演化模式。研究认为,中上扬子克拉通海西-印支期与加里东期的相似性是均由克拉通内和克拉通边缘两大沉积域组成,经历了克拉通边缘伸展和由伸展到挤压的2个盆地演化阶段,差异性是该期盆地类型与演化分异明显。典型盆地沉积充填特征表明,不同时期盆地充填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于沉积充填控制因素的变化,各因素的控制作用因时因地而异。构造-层序充填过程的控制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同沉积断裂、古地理格局、古隆起、碳酸盐生产率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基底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等,各种控制因素通过对层序沉积充填的边界条件、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物源性质、层序结构和叠加样式等方面的影响来控制层序的发育,而且是造成沉积层序充填特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扬子 克拉通 海西-印支期 沉积层序 充填过程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构造古地理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38
4
作者 邵东波 包洪平 +4 位作者 魏柳斌 蔡郑红 武春英 周黎霞 曹岩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7-556,共20页
鄂尔多斯地区在奥陶纪处于华北克拉通板块的西南边缘地区。由于受秦岭—祁连—贺兰三叉裂谷系开裂—聚合作用的影响,奥陶纪鄂尔多斯地区与华北克拉通已开始出现明显构造与沉积作用的分异,突出表现为奥陶纪沉积期鄂尔多斯东部大规模膏盐... 鄂尔多斯地区在奥陶纪处于华北克拉通板块的西南边缘地区。由于受秦岭—祁连—贺兰三叉裂谷系开裂—聚合作用的影响,奥陶纪鄂尔多斯地区与华北克拉通已开始出现明显构造与沉积作用的分异,突出表现为奥陶纪沉积期鄂尔多斯东部大规模膏盐岩沉积层的发育。古构造分析表明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总体呈现为“三隆—两坳—一古陆”的古构造分布格局;奥陶纪经历了冶里—亮甲山期的早期边部海侵、马家沟期振荡性的整体沉降海侵以及平凉—背锅山期的西南边缘快速沉陷的古地理演化过程,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演化特征。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纪整体的沉积充填作用具有以下重要特征:一是受中央古隆起控制、东西向沉积分异明显;二是随时代演进,早中期以内源沉积为主,晚期则以混源或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三是西南边缘沉积巨厚,是奥陶纪最为活跃的构造沉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地区 奥陶纪 构造沉积分异 古地理演化 沉积充填 古隆起
下载PDF
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沉积层序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文龙 杨跃明 +5 位作者 游传强 张玺华 彭瀚霖 王文之 罗冰 罗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7,共10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 近期在四川盆地川中安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发现了大气藏,持续深化优质储层展布规律、源储配置关系等地质认识,对拓展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对川中—川西地区灯影组层序格架特征、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过程对储层发育和分布、源储配置关系等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德阳—安岳古裂陷总体上呈北西向展布,具有北宽陡、南窄缓的形态特征,且存在灯二期、灯四期2个裂陷边界,其中灯二期裂陷在德阳—内江一带呈"U"形展布;(2)灯影组可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SQ1~SQ4),SQ3时期,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可识别出完整的海进超覆和海退进积沉积反射结构,发育灯四段早—中期台缘带;(3)古裂陷在震旦系沉积之前就已有雏形,前震旦裂谷的继承性活动影响了震旦系的沉积充填及岩相展布;(4)SQ2、SQ4时期分别形成的灯二、灯四段裂陷边缘以及SQ3时期形成的灯四段早期台缘带是优质储层的有利分布区带;(5)环古裂陷下寒武统烃源区的灯二、灯四段边缘均具有侧接式源储配置关系,古裂陷东侧向川西北延伸的边缘带具有较好的天然气成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气藏形成 沉积构造背景 地层层序 沉积充填 储集层 源储配置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与兴蒙造山带“软碰撞”的耦合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安清 陈洪德 +2 位作者 徐胜林 林良彪 尚久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3-965,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因大面积富砂成藏而越来越受关注。通过研究沉积充填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火山沉积物与造山带的关系,认为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与兴蒙造山带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盆-山系统。6个超层序的沉积体系展布和层序结...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因大面积富砂成藏而越来越受关注。通过研究沉积充填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火山沉积物与造山带的关系,认为晚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与兴蒙造山带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盆-山系统。6个超层序的沉积体系展布和层序结构反映了陆表海向陆内坳陷盆地的转化,砂岩组分的Dickinson投点图表明盆地充填物来自北缘再旋回造山带,多期次的火山沉积物暗示盆-山耦合过程中幔/壳圈层间的物质循环与调整。分析表明:晚石炭世—二叠纪初充填的小型河流-三角洲系统是拼合过程中古地体缓冲、间歇性裂谷作用和低幅隆升的结果;二叠纪发育的几期大型浅水河流-三角洲系统与造山带的碰撞加强和旋回性隆升相耦合。兴蒙造山带漫长复杂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盆-山系统演化过程中小陆块拼合、软弱碰撞、多旋回缝合和陆内构造活动强烈的特点,是鄂尔多斯上古生界克拉通坳陷盆地大型缓坡地貌形成和大面积富砂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充填 盆-山耦合 晚古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兴蒙造山带 油气
下载PDF
曾母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分布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24
7
作者 谢晓军 张功成 +7 位作者 赵志刚 刘世翔 王龙 兰蕾 郭佳 王一博 宋双 毕研坤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6,共8页
以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中国南海曾母盆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南海构造演化背景分析,认为曾母盆地新生代经历了渐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和中中新世—第四纪拗陷期2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不同的... 以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对中国南海曾母盆地构造单元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南海构造演化背景分析,认为曾母盆地新生代经历了渐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和中中新世—第四纪拗陷期2个构造演化阶段,发育了不同的物源体系和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特征,断拗期形成煤系和陆源海相2类主力烃源岩,拗陷期形成中—上中新统生物礁主力储层与上新统—第四系区域泥岩盖层。曾母盆地油气分布在平面上呈南油北气的特征,垂向上主要分布于中—上中新统;发育生物礁和构造2种油气藏类型,具有下生上储型和自生自储型2种成藏模式。曾母盆地西北部的康西凹陷中北部,特别是深水区,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油气地质条件 油气分布特征 勘探方向 曾母盆地 中国南海
下载PDF
松辽盆地王府凹陷的沉积充填及生储盖组合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英海 李壮福 +3 位作者 李熙哲 冉启贵 韦重韬 奚砚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 ,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 .结果表明 ,王府凹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 ,裂陷期包括 2个充填层序 ,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 ;凹陷期包括 3个充填层序 ,以河流和湖泊沉积为主 .王府凹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青山口组、嫩江组半深湖 -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 ,构成主要烃源岩 ;储集层以泉头组河道砂体和营城组扇三角洲砂体为主 ,烃源岩及储层发育和展布受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充填层序 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 储集层 冲积扇
下载PDF
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以礼乐盆地新生代沉积为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一博 张功成 +5 位作者 赵志刚 谢晓军 刘世翔 管红 董伟 宋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4-482,共9页
礼乐盆地是在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受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影响,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渐新世漂移前、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现今漂移后共3期区域演化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礼乐盆... 礼乐盆地是在南海边缘海构造旋回控制下形成的沉积盆地,受古南海消亡与新南海扩张影响,盆地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晚白垩世—早渐新世漂移前、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漂移和晚中新世—现今漂移后共3期区域演化阶段。古新世—早渐新世,礼乐盆地以滨浅海沉积为主,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盆底扇-滨海-浅海沉积体系;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沉积物源供给缺乏,以滨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盆地北部发育大型碳酸盐台地;晚中新世以来,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东南侧及内部火山,发育水下扇-浅海-半深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以浅海和半深海沉积为主。礼乐盆地具有相对较好的烃源岩、有利的储集相带和良好的区域盖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海构造旋回 礼乐盆地 新生代 区域演化 沉积充填
下载PDF
构造变换带沉积充填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勉 付广 +1 位作者 张云峰 王月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7,共3页
以海拉尔盆地巴彦塔拉构造带为例,通过古地形恢复对构造变换带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物输送及充填过程受控于构造变换带上主断层形成的断阶带与调节带。构造带西部陡坡发育两组断阶带与调节带... 以海拉尔盆地巴彦塔拉构造带为例,通过古地形恢复对构造变换带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其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物输送及充填过程受控于构造变换带上主断层形成的断阶带与调节带。构造带西部陡坡发育两组断阶带与调节带,沉积物入洼可由扇三角洲快速相变为湖泊沉积体系,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区;东部缓坡处断阶带与调节带不发育,以辫状三角洲与湖泊沉积体系为主,不利于岩性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换带 巴彦塔拉 沉积充填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体系及聚砂规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安清 陈洪德 +2 位作者 徐胜林 时国 张成弓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共7页
为了认识沉积充填与大面积成藏的关系,根据大量的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的物源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太原期的陆表海阶段物源供给有限,小型潮控三角洲与大面积潮坪交错发育;山西—下石... 为了认识沉积充填与大面积成藏的关系,根据大量的野外露头和钻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的物源体系和砂体发育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太原期的陆表海阶段物源供给有限,小型潮控三角洲与大面积潮坪交错发育;山西—下石盒子期为陆内坳陷盆地形成发展期,物源供给充分,大型浅水三角洲在宽缓的斜坡上大面积聚砂;上石盒子期盆地进入成熟稳定阶段,坡降进一步降低,发育聚泥为主的网状河三角洲;在宽缓的古地貌背景下多河道浅水三角洲的频繁进退和侧向迁移,使多物源供砂、多水系输砂和缓斜坡聚砂组成的'源-输-汇'三元耦合聚砂系统形成了大面积立体网毯状砂体,为岩性-地层圈闭小而多、大面积分布奠定了基础,成就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满盆生气、到处含气、岩性控气'的富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岩性 物源分析 网毯式聚砂 沉积充填 浅水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模式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林 陆永潮 +3 位作者 邢凤存 胡小辉 杨帅 王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96-2206,共11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组合类型、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内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延长组)、2个二级层序(长10-长7、长6-长1)、4个三级层序(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地震资料解释、岩石组合类型、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在延长组内共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将延长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延长组)、2个二级层序(长10-长7、长6-长1)、4个三级层序(长10-长9、长8-长7、长6-长4+5、长3-长1),建立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分析延长组各个三级层序构成及充填发育过程中的幕式构造演化、物源供给条件、湖平面相对变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延长组层序充填发育模式,指出每期幕式构造演化下形成的三级层序中的体系域及沉积构成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依据盆地单期及完整多期构造演化下,研究区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层序结构及其沉积构成特征,认为多幕式的构造活动分异性以及复杂的构造分布格局是以上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层序地层 沉积充填 幕式构造演化
下载PDF
渤中西环古近系东营组物源转换与沉积充填响应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欢 杨香华 +2 位作者 朱红涛 周心怀 李建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8,共13页
通过砂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火山碎屑组分含量变化、地震多属性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东二段沉积时期渤中西环的物源供给方式、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充填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东二下段沉积期前,湖盆处于强... 通过砂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火山碎屑组分含量变化、地震多属性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东二段沉积时期渤中西环的物源供给方式、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充填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东二下段沉积期前,湖盆处于强烈裂陷期,中—深湖相泥岩发育,物源主要为盆地内部的中生代火成岩基底,沉积层序明显受盆内低凸起控制,在盆内低凸起四周发育一系列近源的扇三角洲朵体;东二下段沉积期后,湖盆处于断—坳过渡期,盆内低凸起四周的断裂活动减弱,沉积层序逐渐向盆内低凸起超覆,盆外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物源供给不断加强,近源的扇三角洲砂体逐渐向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转化,同时发育宽广的滨浅湖环境。渤中西环古近纪沉积充填过程中,地层样式、沉积模式与物源供给方式的一致性变化,体现了裂陷湖盆充填演化的内在规律,为我国东部裂陷盆地演化及裂陷旋回划分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西环 东营组 物源转换 层序格架 沉积充填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二叠系沉积特征及其充填模式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谭富荣 周立发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62-65,76,共5页
南祁连盆地是位于加里东褶皱基底上的盆地,海相二叠系构成了其二叠系的主体部分,通过对盆地内二叠系沉积特征分析,综合表明二叠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滨岸相、浅海陆棚相、三角洲相4个沉积相,并且经历了早二叠世勒门沟期的坳陷盆地,草... 南祁连盆地是位于加里东褶皱基底上的盆地,海相二叠系构成了其二叠系的主体部分,通过对盆地内二叠系沉积特征分析,综合表明二叠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滨岸相、浅海陆棚相、三角洲相4个沉积相,并且经历了早二叠世勒门沟期的坳陷盆地,草地沟期的边缘坳陷盆地和哈吉尔期—忠什公期的坳陷残余陆表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祁连 二叠系 沉积相 充填模式
下载PDF
江汉盆地白垩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群 郭建华 +1 位作者 曾芳 段海亭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充填 白垩系 江汉盆地
下载PDF
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志刚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6,共12页
利用重磁、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并进一步开展了烃源岩综合评价与油气成藏研究。南海中南部9个盆地可划分出中部伸展-裂离型、西部伸展-走滑型和南... 利用重磁、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南海中南部主要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并进一步开展了烃源岩综合评价与油气成藏研究。南海中南部9个盆地可划分出中部伸展-裂离型、西部伸展-走滑型和南部伸展-挤压型等3大盆地群。中部盆地群经历了始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漂移期和晚中新世—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以滨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为主,发育陆源海相烃源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主要发育下生上储式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西部盆地群经历了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反转期、晚中新世—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呈"早湖晚海"的沉积充填特征,发育湖相烃源岩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南部盆地群经历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断拗期、中中新世反转期、晚中新世—现今拗陷期演化阶段,发育三角洲-滨浅海沉积体系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Ⅱ—Ⅲ型干酪根为主。西部盆地群和南部盆地群近岸发育自生自储式砂岩成藏组合,远岸发育下生上储式碳酸盐岩成藏组合。本文研究成果进一步明晰了南海中南部盆地油气地质规律,可为下一步勘探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中南部 盆地群 新生代 构造演化 沉积充填 成藏组合
下载PDF
霸县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自力 朱筱敏 +5 位作者 李琦 张锐锋 曹兰柱 田建章 毕英捷 李翔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41,共18页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 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三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4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县凹陷 古近系 构造演化 沉积体系 盆地充填过程 层序-沉积模式
原文传递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幕式裂陷及构造、层序和沉积的综合响应过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廖计华 王华 +6 位作者 肖军 李俊良 严德天 李国良 夏存银 李彦丽 任桂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0-983,共14页
通过对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构造沉降阶段性演化以及断裂幕式活动和古构造格架变化等信息的识别与厘定,揭示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幕式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综合分析,系统论述了幕式裂陷作用对沉积层序... 通过对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构造沉降阶段性演化以及断裂幕式活动和古构造格架变化等信息的识别与厘定,揭示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幕式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综合分析,系统论述了幕式裂陷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纪经历了3个裂陷阶段,即裂陷Ⅰ幕(S100-S80)、裂陷Ⅱ幕(S80-S70)和裂陷Ⅲ幕(S70-S60),分别对应盆地的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裂陷活动早期以强烈的差异性块断作用为主导,而晚期逐渐被区域性坳陷作用和少量断裂活动共同控制的均一化沉降作用所取代,整体呈现出弱-强-弱的演化特征。裂陷作用的幕式过程及不同裂陷幕同沉积构造活动的差异性通过对可容纳空间、沉降速率、同沉积断裂活动和古构造格架的深刻影响,进而控制了盆地内层序地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的整体发育、沉积与沉降中心的时空展布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体系域的构成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古近纪 幕式裂陷 沉积充填 地层学 南海
下载PDF
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构造-层序-沉积特征、盆地原型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国臣 焦大庆 +3 位作者 肖斌 陈明权 刘建军 王彦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5-316,共12页
通过对钻井、测井、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白垩系至新生界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构造层序、6个超层序和11个层序。根据等时层序格架下各层序单元内部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建立了不同级次构造成因层序... 通过对钻井、测井、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将内蒙古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白垩系至新生界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4个构造层序、6个超层序和11个层序。根据等时层序格架下各层序单元内部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建立了不同级次构造成因层序的构造-层序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应力机制研究和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解析查干凹陷的构造-沉积史,将该凹陷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序列划分为4个一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和若干二级、三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进而分析了各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凹陷原型的性质及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查干凹陷 层序格架 沉积充填 构造-沉积演化 盆地原型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生代构造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贾建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13-625,共13页
在大量的区域地质调研和野外露头观测资料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充填序列、地层发育特征与接触关系、构造界面性质、沉积体系配置和沉积相分布等,阐述了盆地沉积与周缘构造带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在大量的区域地质调研和野外露头观测资料基础上,详细研究了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生代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充填序列、地层发育特征与接触关系、构造界面性质、沉积体系配置和沉积相分布等,阐述了盆地沉积与周缘构造带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重建了研究区中生代不同时期的构造古地理面貌。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复式盆地,盆地东部中生代有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3个沉积体系组、9个沉积体系和多个沉积(亚)相。盆地内部包括南羌塘坳陷、北羌塘坳陷、唐古拉山隆起带,以及不同时期的次级凸起与断凹等构造单元。其中,多玛断凹是以前石炭纪构造片岩为基底的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陆表海盆地,早白垩世晚期转换为前陆盆地,晚白垩世以来与索县—左贡断凹联合为一体,在陆内造山过程中经历了压陷型盆地充填演化阶段。索县—左贡断凹是在晚三叠世班公湖—怒江沟-弧-盆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陆盆地。北羌塘坳陷是以华力西期开心岭—杂多隆起带为基底,经过晚三叠世昌都前陆盆地沉积、早侏罗世断陷盆地火山—沉积作用之后,于中侏罗世与索县—左贡断凹联合为一体,形成北羌塘—昌都巨型坳陷型盆地。白垩纪北羌塘陆块和昌都陆块处于隆升剥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古地理演化 沉积体系 充填序列 中生代 西藏 羌塘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