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3
1
作者 黄丽 丁树文 +2 位作者 董舟 蔡强国 张光远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13,21,共7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认为,降雨导致坡地养分含量降低,这绝大部分是由泥沙流失引起的。泥沙中<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02mm的粘粒是养分流失的主...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认为,降雨导致坡地养分含量降低,这绝大部分是由泥沙流失引起的。泥沙中<002mm的微团聚体和<0002mm的粘粒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紫色土坡地的养分流失受土壤性质、降雨强度、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养分流失 混沙 土壤颗粒 坡度 降雨强度 植被覆盖
下载PDF
黄河口沉积物中无机磷酸盐的存在形态 被引量:43
2
作者 林荣根 吴景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7-395,共9页
本文对1989年5月和8月采集的黄河口附近浅海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磷酸盐形态(吸附态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和钙磷)的分析,并对几个样品的不同粒级也分别作了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钙磷占无机磷的大部分;闭蓄态磷次之;铝磷和吸... 本文对1989年5月和8月采集的黄河口附近浅海表层沉积物及柱状沉积物进行了磷酸盐形态(吸附态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和钙磷)的分析,并对几个样品的不同粒级也分别作了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钙磷占无机磷的大部分;闭蓄态磷次之;铝磷和吸附态磷再次之;铁磷含量极微。除钙磷(由于有矿物磷的存在)在粉砂粒级中含量最高外,其它各形态磷的含量均随粒度变细而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沉积物 无机磷酸盐 粒度
下载PDF
滇池柱状沉积物磷形态垂向变化及对释放的贡献 被引量:42
3
作者 李乐 王圣瑞 +3 位作者 焦立新 余佑金 丁帅 王跃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84-3393,共10页
选取了滇池外海北部、中部和南部柱状沉积物样品,结合上覆水磷和柱状沉积物有机质数据,研究了有机质(OM)及粒径组成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形态磷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1沉积物间隙水ρ(DTP)和ρ(SRP)均... 选取了滇池外海北部、中部和南部柱状沉积物样品,结合上覆水磷和柱状沉积物有机质数据,研究了有机质(OM)及粒径组成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形态磷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及贡献.结果表明:1沉积物间隙水ρ(DTP)和ρ(SRP)均与OM、沉积物黏土(〈4.00μm)和粉砂粒(4.00~63.00μm)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砂砾(〉63.00μ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其间隙水中磷的质量浓度,且黏土和粉砂粒含量的增加也会降低间隙水磷的质量浓度,抑制了沉积物磷的释放.2滇池沉积物潜在可移动磷(BD-P和NaOH-nrp)与黏粒和粉砂砾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砾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黏粒和粉砂砾可能对沉积物磷的移动能力提升,砂砾可能对沉积物磷的滞留能力提升.3在较短时间尺度内,外海北部沉积物磷以释放为主,中部和南部以滞留为主;在较长时间尺度内,外海北部和中部沉积物磷以释放为主,南部的以滞留为主.控制滇池沉积物磷释放需要考虑不同磷形态特征及有机质和粒径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主要控制滇池北部沉积物磷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沉积物 磷形态 粒径 释放贡献
原文传递
五里湖与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和磷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圣瑞 赵海超 +1 位作者 周小宁 楚建周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14,共4页
研究了五里湖与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化学组成,总氮、总磷、有机质、各形态磷含量及其在粒径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五里湖与贡湖沉积物不同粒径磷含量的差异主要在无机磷,而有机磷含量相差不大;各形态磷含量均为五里湖大于贡湖;五... 研究了五里湖与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化学组成,总氮、总磷、有机质、各形态磷含量及其在粒径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五里湖与贡湖沉积物不同粒径磷含量的差异主要在无机磷,而有机磷含量相差不大;各形态磷含量均为五里湖大于贡湖;五里湖沉积物总氮和总磷、有机质以及各形态磷的85%以上分布在细颗粒中,贡湖沉积物仅有50%~60%左右分布在细颗粒中,而分布在粗砂粒中的比例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湖 贡湖 沉积物 粒径 有机质 总氮 磷形态
下载PDF
巢湖及其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的分布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强 霍守亮 +3 位作者 王晓伟 席北斗 张靖天 谭远友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47-155,共9页
为识别巢湖及其入湖河流的主要污染特征及其来源,测定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3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有机质(OM)浓度,分析了TN、TP、IP、OP、OM浓度及粒度分布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 为识别巢湖及其入湖河流的主要污染特征及其来源,测定了巢湖及其入湖河流34个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有机质(OM)浓度,分析了TN、TP、IP、OP、OM浓度及粒度分布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巢湖西半湖区沉积物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东半湖区,巢湖中部沉积物营养盐浓度明显偏低。南淝河沉积物营养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入湖河流,并在流经合肥市的下游处达到最高值。相关性研究表明,沉积物中TOC与TN,TN与OM,TP与IP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与有机氮相比,沉积物中无机氮浓度相对恒定,沉积物中磷主要以无机磷的形态存在;TN与TP、IP也表现出显著相关性,表明沉积物中氮磷来源具有同源性。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沉积物粒径与TOC、TN、TP、IP的相关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入湖河流 沉积物 营养盐 粒度
下载PDF
泥沙对挟沙水流流动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陈立 林鹏 叶小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9-42,47,共5页
应用MicroADV研究了不同粒径的泥沙颗粒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对水流流动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挟沙水流流动结构的变化不仅与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而且与水流流动条件有关,颗粒对水流结构的影响随着水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强水流条件下,不... 应用MicroADV研究了不同粒径的泥沙颗粒在不同水力条件下对水流流动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挟沙水流流动结构的变化不仅与颗粒的大小密切相关,而且与水流流动条件有关,颗粒对水流结构的影响随着水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强水流条件下,不论粗、中、细泥沙都不改变主流区的流速分布及紊动强度;在中等强度水流条件下,粗、中、细三种颗粒的加入都使流速大于相同条件的清水水流,而其紊动强度则较清水水流低;在弱水流条件下,三种颗粒的加入都不改变水流的流速分布,但粗颗粒使水流紊动强度显著增大,而中、细颗粒基本不改变其紊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DV 紊动强度 平均速度 水流条件 挟沙水流
下载PDF
波浪掀沙的动力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曹文洪 刘青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3,59,共6页
本文从床面附近泥沙颗粒的运动特征出发, 详细分析波浪作用下床面泥沙扬起的动力学机制, 得到了波浪掀沙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研究表明淤泥质海岸泥沙颗粒的稳定性主要受制于颗粒间的粘结力和薄膜水压力, 重力作... 本文从床面附近泥沙颗粒的运动特征出发, 详细分析波浪作用下床面泥沙扬起的动力学机制, 得到了波浪掀沙计算公式, 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研究表明淤泥质海岸泥沙颗粒的稳定性主要受制于颗粒间的粘结力和薄膜水压力, 重力作用则居于次要地位, 因此泥沙颗粒越细越难以起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颗粒 波泥欣沙 动力学 机理
下载PDF
浑水泥沙粒径与含沙量对迷宫流道堵塞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牛文全 刘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6期547-552,共6页
为客观评价浑水中泥沙特性对滴头流道堵塞的影响以及合理选择滴灌水质处理方法,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浑水间歇灌水测试,并提出了以滴头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系数作为基本参数的滴头堵塞程度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了... 为客观评价浑水中泥沙特性对滴头流道堵塞的影响以及合理选择滴灌水质处理方法,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浑水间歇灌水测试,并提出了以滴头平均相对流量和灌水均匀度系数作为基本参数的滴头堵塞程度综合评价方法,比较分析了压力、含沙量以及泥沙粒径等变化对滴头堵塞比例和堵塞程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粒径小于0.1 mm的泥沙颗粒,工作压力对流道堵塞的影响非常显著,其次为泥沙粒径;滴头堵塞程度的大小是由粒径、含沙量、工作压力三者相互耦合作用引起的,且相互之间不存在单调相关关系.在实际灌水过程中,当灌溉水中含有较多小于0.1 mm的泥沙颗粒时,应尽量滤除粒径小于0.048 mm的颗粒,并可加入分散剂,阻止细小黏粒的团聚絮凝作用,以提高滴头抗堵塞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宫流道 颗粒物质 堵塞 含沙量 粒径
下载PDF
滇池典型湖区沉积物粒径与重金属分布特征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远 石陶然 +1 位作者 于涛 张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0-379,共10页
对滇池3个代表性湖区(草海、湖心区、外海南部)表层(0~10 cm)沉积物的粒径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了不同粒径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Cu、Cr、Ni、Zn、Pb、Fe、Mn、Cd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并对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粒径效应作了... 对滇池3个代表性湖区(草海、湖心区、外海南部)表层(0~10 cm)沉积物的粒径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了不同粒径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Cu、Cr、Ni、Zn、Pb、Fe、Mn、Cd等8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并对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的粒径效应作了校正.结果表明:滇池表层沉积物粒径主要分布在<250μm的范围内;粉砂(4~<63μm)所占比例最大,平均达到60%;黏土(<4μm)次之,平均占19%.随着粒径的减小,大部分重金属质量分数在不同粒径的沉积物中呈增加趋势.重金属在细粒径(<63μm)沉积物中所占比例平均达79%,显著高于其他粒径(63~<125、125~<250μm).Cr、Cd、Cu、Pb、Zn和Ni具有相似的富集特性,其质量分数高值均出现在粒径为4~<63μm的沉积物中,该粒径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土壤背景值的2.04、9.77、4.35、5.11、3.47和4.60倍;而w(Fe)和w(Mn)在各粒径沉积物中无明显差异.黏土校正结果与不同粒径沉积物黏土校正的理论计算值相差不大.黏土校正与参比元素校正都适合校正滇池不同粒径沉积物的重金属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粒径 滇池
下载PDF
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磁诊断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吕达 郑祥民 +2 位作者 周立旻 吕金妹 王永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43,共6页
对取自崇明东滩的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的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磁学、粒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分析、比较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粉砂为主的崇明东滩,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进行评价,除低潮滩无污染外,中潮滩和高潮滩均有中度的重金属污染... 对取自崇明东滩的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的沉积物柱样进行了磁学、粒度、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分析、比较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在以粉砂为主的崇明东滩,通过污染负荷指数法进行评价,除低潮滩无污染外,中潮滩和高潮滩均有中度的重金属污染.选取中度重金属污染的高潮滩沉积物柱样进行粒度、重金属含量以及磁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显示,fχd,χARM/SIRM与重金属含量和粘土(粒径<4μm)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以此建立了磁诊断线性回归模型;χfd和χARM/SIRM可作为重金属含量的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高潮滩 沉积物柱样 重金属 粒度 磁性参数 磁诊断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荣荣 李九发 +2 位作者 刘启贞 金鹰 刘倩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4,共6页
钱塘江口河口上游河流和海域来沙多为细颗粒泥沙,粘性细颗粒泥沙由于其特殊的表面电化学性质遇到强电解质海水而产生絮凝沉降,是形成河口淤积的原因之一。影响絮凝的因素很多,除了电解质,还有泥沙粒径的大小、盐度、含沙量、PH值、温度... 钱塘江口河口上游河流和海域来沙多为细颗粒泥沙,粘性细颗粒泥沙由于其特殊的表面电化学性质遇到强电解质海水而产生絮凝沉降,是形成河口淤积的原因之一。影响絮凝的因素很多,除了电解质,还有泥沙粒径的大小、盐度、含沙量、PH值、温度、有机质含量、矿物成分、水流速度及紊动情况等。本文通过粒度分析、静水沉降、动水沉降等各种实验手段分析钱塘江口泥沙的基本特性,找出最佳絮凝盐度以及泥沙不淤流速等值,初步探讨了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机理,为治理钱塘江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口 絮凝 含沙量 含盐度 粒度分析
下载PDF
环境磁学在监测城市河流沉积物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博 夏敦胜 +3 位作者 余晔 贾佳 田世丽 刘现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9-1991,共13页
环境磁学因简便、快速、经济等特征而逐渐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污染研究,并得到了大量学者的认可.与此同时,对环境磁学污染响应机理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环境磁学发展突破点.本文选取流经兰州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区、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的... 环境磁学因简便、快速、经济等特征而逐渐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污染研究,并得到了大量学者的认可.与此同时,对环境磁学污染响应机理的研究也成为当前环境磁学发展突破点.本文选取流经兰州市不同功能区(绿地区、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的典型河流——寺儿沟为研究对象,通过环境磁学、元素、粒度等指标对其4个功能区河段沉积物的磁性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环境磁学对不同功能区的污染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绿地区和居民区磁性特征以磁铁矿为主导,同时存在磁赤铁矿的贡献,磁性矿物浓度较低;商业区和工业区磁性特征以磁铁矿为主导,磁性矿物浓度较高.绿地区河流沉积物中原生磁赤铁矿的含量与黄土沉积物接近,生活区较低,商业区和工业区已几乎不含原生磁赤铁矿,原生磁赤铁矿可以作为兰州地区污染的指示性矿物.对兰州地区而言,磁晶粒度并非区分污染的有效指标.对比沉积物的磁学性质和污染程度发现:商业区河段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虽然最高,但仅表现出较高的磁化率;工业区河段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较高,但仅表现出最高的磁化率,暗示当元素富集程度很高时,沉积物的磁化率出现明显升高;然而这种升高在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中表现出非线性规律.此研究结果指示在通过磁学手段测量沉积物污染程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各种磁学手段甚至其它参数进行对比判断来源的差异,将物源影响去除后,磁学参数才能更为准确的指示沉积物的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沉积物 污染 元素 粒度 兰州市
原文传递
不同污染程度沉积物不同粒级有机磷形态及其分布 被引量:15
13
作者 梁海清 王圣瑞 +2 位作者 金相灿 蒙美莲 赵海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3期380-385,共6页
应用Bowman-Cole法,对污染程度不同的四个湖泊沉积物,在利用干筛法获得各沉积物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后,对其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湖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有机磷均主要分布在细粒级中;总有机磷和各形态有机磷在不同... 应用Bowman-Cole法,对污染程度不同的四个湖泊沉积物,在利用干筛法获得各沉积物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后,对其各形态有机磷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湖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有机磷均主要分布在细粒级中;总有机磷和各形态有机磷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含量均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沉积物中的有机磷主要以中等活性有机磷形态存在,随着湖泊污染程度的增加,活性有机磷在有机磷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而高度稳定性有机磷的比重下降;沉积物活性较高的活性有机磷(LOP)、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ROP)与Fe、Al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相关性高于活性最低的高度稳定性有机磷(HROP),而HROP与Ca的相关性高于其它三种有机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程度 沉积物 粒级 有机磷形态 分布
下载PDF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及其与粒径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元荣 张润宇 +1 位作者 吴丰昌 傅平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应用化学提取法分析了红枫湖主要出入湖河口及湖心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并探讨了BAP空间分布与总磷(TP)和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BAP含量顺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可提取磷(Olsen-P)>水溶性磷(W... 应用化学提取法分析了红枫湖主要出入湖河口及湖心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并探讨了BAP空间分布与总磷(TP)和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形态BAP含量顺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可提取磷(Olsen-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沉积物柱芯中BAP迅速降低,剖面变化比TP更为明显.各形态BAP与TP显著相关,除RDP与AAP外,其它形态BAP之间也显著相关.Olsen-P是评价红枫湖沉积物磷的生物有效性的最佳指标.红枫湖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粘土及粉砂为主,湖心沉积物比河口粒度小.表层(0-5cm)沉积物中Olsen-P和AAP的含量与细组分(粘土)的比例呈正相关,而RDP、WSP与细组分呈负相关性,表明沉积物细组分对深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生物可利用磷 粒径 空间分布 深水湖泊 红枫湖
下载PDF
底泥再悬浮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段余杰 刘小宁 +4 位作者 陈光耀 张奇琦 周奎宇 陶益 张锡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7-842,共6页
城市水体黑臭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水体中的悬浮物是水体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典型黑臭河流底泥和上覆水构建试验系统,研究底泥再悬浮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底泥再悬浮后,上覆水中颗粒物粒径立即显著升高,上覆水透明度急剧... 城市水体黑臭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水体中的悬浮物是水体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典型黑臭河流底泥和上覆水构建试验系统,研究底泥再悬浮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底泥再悬浮后,上覆水中颗粒物粒径立即显著升高,上覆水透明度急剧降低至10 cm以下,氨氮质量浓度升高至15~22 mg·L^(-1),氧化还原电位低于-12 m V,溶解氧低于1.1 mg·L^(-1),底层水体溶解氧甚至低于0.2 mg·L^(-1)。这表明底泥再悬浮是水体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沉降前期,上覆水中颗粒物粒径(D50)随沉降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而在沉降中后期,水柱中各取样点颗粒物粒径稳定在3~4μm(D50)的小粒径水平,维持时间可达20-100 h。随着再悬浮次数增加,水柱恢复澄清的时间延长。底泥再悬浮使水中大粒径颗粒物加速沉降,水体浑浊程度的改善时间缩短,但对致黑的小粒径颗粒物影响较小,与此同时水体褪黑所需时间延长。随着底泥再悬浮-沉降次数的增加,水中硝酸盐氮、磷酸盐、CODCr的质量浓度均显著升高。其中,硝酸盐氮由0.4 mg·L^(-1)升高至0.7 mg·L^(-1),磷酸盐由0.2 mg·L^(-1)升高至1.2 mg·L^(-1),COD_(Cr)由370 mg·L^(-1)升高至524 mg·L^(-1),增幅分别为75%、500%、42%。底泥再悬浮会进一步加剧底泥中污染物向上覆水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水体 底泥再悬浮 上覆水 颗粒物粒径 氮磷
下载PDF
刚性植物条件下静水中粗颗粒泥沙沉速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唐洪武 吕升奇 龙涧川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4-1220,共7页
为了探求水生植物对泥沙沉速的影响,本文在总结泥沙颗粒在水体中沉降的影响因素及阻力系数规律的基础上,在静水中设置不同直径、不同排列密度的不锈钢圆柱细杆模拟水体中不带分叉的刚性植物,分别测定粒径为0.1cm^0.45cm的沙粒沉速,并与... 为了探求水生植物对泥沙沉速的影响,本文在总结泥沙颗粒在水体中沉降的影响因素及阻力系数规律的基础上,在静水中设置不同直径、不同排列密度的不锈钢圆柱细杆模拟水体中不带分叉的刚性植物,分别测定粒径为0.1cm^0.45cm的沙粒沉速,并与没有植物条件下的沉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试验粒径范围内,含植物水体中泥沙沉速随泥沙粒径、植物密度增大而减小,通过修正阻力系数,推导出考虑植物杆径及植物密度排列的泥沙沉速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植物水体 阻力系数 泥沙粒径 沉速
下载PDF
泥沙对水流紊动影响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青泉 陈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77-82,共6页
泥沙颗粒对水流紊动的影响是水沙两相流运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水流紊动的起因出发,分析了泥沙影响水流紊动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结合实验资料,主要对含沙量和泥沙粒径影响水流紊动强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从不出现... 泥沙颗粒对水流紊动的影响是水沙两相流运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水流紊动的起因出发,分析了泥沙影响水流紊动的基本途径和方式.结合实验资料,主要对含沙量和泥沙粒径影响水流紊动强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从不出现尾涡脱落和至少能响应一部分大尺度涡的运动的基本条件出发,得到了泥沙颗粒抑制或增强紊动的判别条件.并得出结论:因含有沙粒,水流紊动存在着被削弱、增强、或局部削弱、局部增强3种情况,表明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分散颗粒对混合体系紊动强度可以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颗粒 水流紊动 泥沙运动 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含沙量和沙粒粒径对QT500材料冲蚀磨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庞佑霞 陆由南 尹喜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共3页
利用圆盘式磨蚀试验装置模拟流体机械工况条件,对QT500和45钢进行了冲蚀磨损试验,用失重法研究了材料在不同含沙量和沙粒粒径时的冲蚀磨损特性。对试样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探讨了材料的冲蚀磨损机理和损伤规律。研究表明:随含沙量... 利用圆盘式磨蚀试验装置模拟流体机械工况条件,对QT500和45钢进行了冲蚀磨损试验,用失重法研究了材料在不同含沙量和沙粒粒径时的冲蚀磨损特性。对试样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观察,探讨了材料的冲蚀磨损机理和损伤规律。研究表明:随含沙量的增加,材料的磨损率也增加,但不与含沙量的增加值成正比;随沙粒粒径的增大,磨损量亦增加。QT500的冲蚀磨损机理主要是脆性剥落和疲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磨损 脆性剥落 含沙量 QT500 粒径
下载PDF
泥沙颗粒和孔隙水在底泥再悬浮污染物释放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红伟 张坤 +1 位作者 钟宝昌 王道增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41,共11页
在环境水动力学中,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是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后会有一部分聚集在水体底泥中,并在底泥的上层形成一条污染底泥层。底泥再悬浮时,污染物会通过再悬浮颗粒以及孔隙水重新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此文中... 在环境水动力学中,河流底泥污染物释放是人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污染物进入到水体中后会有一部分聚集在水体底泥中,并在底泥的上层形成一条污染底泥层。底泥再悬浮时,污染物会通过再悬浮颗粒以及孔隙水重新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此文中分别以氯化钠和磷代表典型非吸附性污染物和吸附性污染物,研究底泥污染物释放中底泥颗粒相和水相在不同的水力条件下所起到的作用。研究表明,在底泥静止状态和瞬间悬浮条件下,底泥污染物的释放主要来自于水相孔隙水,非吸附性污染物的释放主要集中在这两个状态下;而在连续悬浮条件下,再悬浮颗粒的解吸释放起着主要的作用,吸附性污染物的释放大部分发生在此阶段。另外,此文还研究了两种类型的泥沙即粘性细颗粒泥沙和非粘性粗颗粒泥沙在底泥连续悬浮时的释放量和释放时间的异同。研究表明,再悬浮粗颗粒泥沙的污染释放量要比再悬浮细颗粒小,但前者释放持续的时间要比后者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再悬浮 悬浮颗粒 孔隙水 底泥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
原文传递
南通市任港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磁学诊断 被引量:13
20
作者 董艳 张卫国 +3 位作者 钱鹏 蒋庆丰 刘莹 董辰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6-705,共10页
以江苏省南通市任港河底泥柱样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环境磁学、粒度、重金属及总有机碳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磁学诊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表层12cm以上样品中重金属Pb、Zn、Cu、Ni含量超出江苏省土壤背景值,剔... 以江苏省南通市任港河底泥柱样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的环境磁学、粒度、重金属及总有机碳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环境磁学诊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表层12cm以上样品中重金属Pb、Zn、Cu、Ni含量超出江苏省土壤背景值,剔除粒度影响后,重金属含量"上高下低"的特征仍很明显.该底泥柱样沉积物的磁性特征为亚铁磁性矿物所主导,亚铁磁性矿物含量在表层12cm以上沉积物要高于下部沉积物,其含量在沉积物上部的升高受到污染的影响.磁化率(χ)、饱和等温剩磁(SIRM)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χARM)与Pb、Zn、Cu、Ni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4,p<0.01,n=54),可用于定性评价任港河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但因受到磁性矿物的来源和成岩作用等因素影响,表层沉积物亚铁磁性矿物与重金属含量升高不尽一致,利用磁性参数定量诊断重金属含量仍需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底泥 任港河 重金属污染 磁学诊断 粒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