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7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西北喀斯特森林植物-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72
1
作者 曾昭霞 王克林 +5 位作者 刘孝利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张浩 杜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2-693,共12页
探明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重建背景下,森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地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该文选取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域3个原生林群落和3个自然恢... 探明我国西南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重建背景下,森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地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该文选取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域3个原生林群落和3个自然恢复28年的次生林群落,研究其"植物-凋落物-土壤"连续体的C、N、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内在关联。结果表明:1)圆果化香树(Platycarya longipes)、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和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以及圆叶乌桕(Sapium rotundifolium)、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和黄荆(Vitex negundo)6种植物的C、N、P平均含量分别为427.5、21.2、1.2 mg·g–1;凋落物C、N、P平均含量分别为396.2、12.7、0.9 mg·g–1,而表层土壤(0–10 cm)C、N、P平均含量分别为92.0、6.35和1.5 mg·g–1。2)原生林N再吸收率(平均值为42.7%)高于次生林(平均值为36.5%),P再吸收率(20.4%)显著低于次生林(32.3%)(p<0.05);6个森林群落N的再吸收率均大于P的再吸收率。3)不同群落凋落物的C:N值差异不显著,原生林植物的C:N值小于次生林、土壤C:N显著大于次生林;原生林土壤C:P与次生林无显著差异,植物与凋落物C:P小于次生林;原生林凋落物与土壤N:P值小于次生林,植物N:P比平均值均为17.4。4)研究区典型森林群落植物中N和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植物C:N与N:P、C:P与N:P比值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经过对数变换后的土壤C:N与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凋落物的C:P与N: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脆弱生态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植被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喀斯特 植物 凋落物 土壤 原生林 次生林
原文传递
次生林经营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25
2
作者 朱教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89-1694,共6页
次生林是中国森林的主体 ,在结构组成、林木生长、生产力、林分环境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的不同 .因此 ,经营好次生林对中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实施及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次生林研... 次生林是中国森林的主体 ,在结构组成、林木生长、生产力、林分环境等诸多方面与原始林和人工林有着显著的不同 .因此 ,经营好次生林对中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实施及国家生态安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次生林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探讨了次生林经营领域中基础研究所涉内容 ,揭示出次生林经营研究中所关注的基础问题 ,提出了次生林经营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对今后次生林经营研究和中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经营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林群落的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99
3
作者 闫海冰 韩有志 +2 位作者 杨秀清 王丽艳 项小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11-2321,共11页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桦天然次生林植被类型是华北高海拔地带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以该地区上述3种典型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为例,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各群落主要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用双变量O-ring统计方...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桦天然次生林植被类型是华北高海拔地带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以该地区上述3种典型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为例,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各群落主要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用双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各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并对同一树种在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的变化进行比较,以探讨华北山地次生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与动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群在相对小的尺度上聚集分布特征明显,随尺度增加树木种群的聚集性减弱并逐渐表现出随机分布的格局特征;(2)同一树种在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很大。红桦、白桦和山杨在阔叶林中呈明显的小尺度聚集分布格局,而在针叶林群落呈随机分布。在阔叶次生林中混生的小龄级华北落叶松呈现聚集性空间分布格局。在华北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中,大龄级的华北落叶松表现出小尺度上均匀分布和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的格局特征;(3)各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小尺度范围,随尺度加大空间关联性逐渐不明显;(4)在阔叶树占优势的次生林,小龄级华北落叶松与桦木的分布有较明显的空间正关联性,而在华北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桦与华北落叶松并未表现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种群分布格局和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随群落结构、空间尺度和龄级结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性 点格局分析 关帝山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热带森林土壤氮矿化和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沙丽清 孟盈 +3 位作者 冯志立 郑征 曹敏 刘宏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1998年7月,用埋袋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崖豆藤(Mellettialeptobotrya)次生林、季节雨林内林窗和轮歇地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季节雨林和崖豆藤次生林的格局基本相同,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6.55mgN... 1998年7月,用埋袋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崖豆藤(Mellettialeptobotrya)次生林、季节雨林内林窗和轮歇地土壤的氮矿化和硝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季节雨林和崖豆藤次生林的格局基本相同,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6.55mgN·kg-1·30d-1和6.37mgN·kg-1·30d-1,硝化速率分别为16.28mgN·kg-1·30d-1和16.38mgN·kg-1·30d-1。而林窗下和轮歇地土壤的氮净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为负值,氮净矿化速率分别为-7.85mgN·ks-1·30d-1和-10.69mgN·kg-1·30d-1,硝化速率分别为-2.78N·kg-1·30d-1和-3.69mgN·kg-1·30d-1。从实验结果看,在30d的培养过程中,NH4-N消耗较多,导致硝化速率大于氮净矿化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次生林 林窗 氮矿化 硝化 森林土壤
下载PDF
遮阴对黄波罗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4
5
作者 王凯 朱教君 +2 位作者 于立忠 孙一荣 陈光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3-1012,共10页
一直以来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被认为是不耐阴树种,然而引入美国纽约后,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全光和林下均能更新,在纽约已经成为生物入侵种。为了探讨黄波罗的耐阴性问题,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阴(15%自然光)两种光环境,... 一直以来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被认为是不耐阴树种,然而引入美国纽约后,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全光和林下均能更新,在纽约已经成为生物入侵种。为了探讨黄波罗的耐阴性问题,通过设置自然光与遮阴(15%自然光)两种光环境,观测了三年生黄波罗幼苗(遮阴1a后)光合生理参数、光能利用效率、叶绿素和比叶重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处理相比,遮阴处理的黄波罗幼苗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光补偿点下降显著(p<0.05);同时,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单位干重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比叶重显著下降,叶面积显著增大(p<0.05)。上述结果说明:遮阴的黄波罗幼苗通过降低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利用环境中的弱光,同时通过减小比叶重、增大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b相对含量来增强对光的捕获,使其在弱光时的光能利用效率提高。由此推断,黄波罗幼苗能适应一定程度的遮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波罗 耐阴性 次生林 光合作用
下载PDF
秦岭华山松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 被引量:79
6
作者 张明霞 王得祥 +4 位作者 康冰 张岗岗 刘璞 杜焰玲 于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分析秦岭林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群落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以期阐明群落发展与演替和种对间关联性内在规律,为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可持续经营管理提... 【目的】分析秦岭林区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群的种间关联性,揭示群落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以期阐明群落发展与演替和种对间关联性内在规律,为秦岭林区华山松群落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秦岭山地火地塘林区典型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基于2×2列联表,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各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利用χ2检验和Jaccard指数表征乔木层15个优势种群、灌木层19个优势种群、草本层15个优势种群间的种对关联程度及显著性。【结果】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优势种群间的总体关联性分别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不显著负关联和显著正关联;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均以正关联种对数占绝对优势,分别达81.9%,77.2%和85.7%,负关联种对数次之,分别为15.2%,13.5%和4.8%,无关联种对数较少,极显著和显著正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1,2和5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分别为13,2和1对;Jaccard指数结果与χ2检验结果高度一致,该群落3个层次Jaccard指数较高的种对基本都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青榨槭和千金榆、青榨槭和刺叶栎、刺叶栎和少脉椴、山蚂蝗和刚毛忍冬、野草莓和牛尾蒿种对JI值>0.6,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其余种对JI值较小。【结论】秦岭山地华山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各优势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该群落总体结构为针阔混交林,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趋于形成一个整体较为稳定的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种间联结较松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程度较低,基本趋于稳定,灌木层优势种群则处于动态演替的不稳定阶段,草本层优势种群结构较为稳定。综上所述,种间联结性分析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种间联结 方差比率法 华山松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任青山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10,共6页
文章应用生态位理论,对组成东北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中10个主要种群(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椴树、山杨、白桦、枫桦、榆、色木槭、蒙古栎)进行了生态位结构的初步研究。分别采用三种常见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 文章应用生态位理论,对组成东北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中10个主要种群(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椴树、山杨、白桦、枫桦、榆、色木槭、蒙古栎)进行了生态位结构的初步研究。分别采用三种常见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以综合群落梯度为资源轴,定量计测了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讨论了各种计测公式的特点,提出了适宜的公式和算法,分析了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的生态学意义,揭示了种群利用资源和效率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结果表明,各种群生态位宽度值大小顺序为:黄波罗>色木槭>山杨>白桦>水曲柳>枫桦>蒙古栎>胡桃楸。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中,以硬阔叶林群落内水曲柳、黄波罗、胡桃楸间的重叠值最大。蒙古栎除与椴树重叠值较大外,与其它种群重叠值均很小,甚至为零。山杨、白桦、枫桦等与其它种群重叠为中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种群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生态位结构
下载PDF
森林退化/衰退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5
8
作者 朱教君 李凤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01-1609,共9页
森林退化可以理解为森林面积减少、结构丧失、质量降低、功能下降;森林衰退则是森林退化的一种形式,指森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机能下降、生长发育滞缓、生产力降低甚至死亡,以及地力衰退等状态.国内外研究表明,森林采伐/... 森林退化可以理解为森林面积减少、结构丧失、质量降低、功能下降;森林衰退则是森林退化的一种形式,指森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机能下降、生长发育滞缓、生产力降低甚至死亡,以及地力衰退等状态.国内外研究表明,森林采伐/毁林是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有关森林采伐/毁林引起的森林退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退化的后果、国家/国际政策的影响、加强全球性合作以及寻求解决途径等方面.森林衰退原因可归纳为:工、农业污染,自然胁迫/致衰因子,林分动态发生变化,森林衰退病或生态病,人工纯林以及纯林连栽导致的地力、生产力衰退等.中国的森林退化/衰退现状与世界各地森林退化基本一致,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森林退化又有其自身特点:近一个世纪的强烈人为干扰,使大部分原始天然林退化为次生林;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工林,且多数人工林均具有质量差、功能低等衰退特征.本文在综述森林退化/衰退研究与实践基础上,提出中国现代森林退化/衰退的的主要原因,给出中国森林退化/衰退的基本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退化 森林衰退 干扰 次生林 防护林
下载PDF
次生林概念与生态干扰度 被引量:55
9
作者 朱教君 刘世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5-1093,共9页
近一个世纪强烈的人为干扰使世界范围内的原始林面积锐减,次生林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森林资源的主体。虽然在文献与现实中“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被广泛使用,但次生林的概念在各个国家,甚至同一国家或地区以及各种不同文献中存在... 近一个世纪强烈的人为干扰使世界范围内的原始林面积锐减,次生林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森林资源的主体。虽然在文献与现实中“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被广泛使用,但次生林的概念在各个国家,甚至同一国家或地区以及各种不同文献中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这给次生林研究与经营实践带来诸多不便;而不准确的次生林定义也为与各个层次的决策制定者及公众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关于次生林概念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关于次生林生态与经营研究实践,综合分析了次生林概念的不确定性,同意以往次生林定义中的基本内涵,并认为:次生林是由于人为破坏性干扰或异常自然干扰使原始林固有的林分结构、物种组成或基本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天然更新或人工诱导天然更新恢复形成的林分。但该定义中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如:怎样的干扰为“人为破坏性干扰”和“异常自然干扰”;“林分结构、物种组成或基本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显著变化”;“人工诱导天然更新”中“人工”参与的成分比例如何等。次生林概念是在20世纪初由植物演替学家提出,当时未考虑干扰的持续性;而实际上,无论是次生林还是原始林,均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在现代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应重新规范“次生林”的概念。考虑到“次生林”定义的不确定性或困难性,建议使用“森林自然度”或“森林生态系统成熟度”或“森林干扰度”来表达现实森林所处的状态,但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尚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干扰 森林干扰度 森林自然度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安树青 王峥峰 +3 位作者 朱学雷 刘志礼 洪必恭 赵儒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0,共6页
采用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的系列群落,演替途径和演替速率进行了研究。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目前的演替趋势为马尾松群落→马尾松、落叶阔叶树群落→落叶阔叶树、马尾松群落→落叶阔叶树群落,但在不同的... 采用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的系列群落,演替途径和演替速率进行了研究。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目前的演替趋势为马尾松群落→马尾松、落叶阔叶树群落→落叶阔叶树、马尾松群落→落叶阔叶树群落,但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阔叶树的侵入、生长状况不同,群落具体的发展途径和速率有差异。制约森林演替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土壤水分和土壤厚度,它们通过对马尾松、枫香、黄檀、栓皮栎等主要树种显著度,对树种竞争能力的作用,对演替产生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和土壤厚度增加,马尾松相对显著度的剧烈减少,黄檀相对显著度的缓慢增加以及枫香和栓皮栎相对显著度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土壤因子 次生森林 群落 演替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及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与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55
11
作者 杨丽韫 罗天祥 吴松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609-3617,共9页
以我国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梯度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为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细根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阔... 以我国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梯度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为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细根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林地细根的总生物量逐渐增加,其中主要乔木细根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灌木和草本细根的生物量则逐渐降低。在演替过程中,细根的垂直分布逐渐加深。在长白山地区,3块林地中细根生物量的组成分布受林分植被组成的影响;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容重、水分含量以及不同土层中C、N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土壤温度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 原始林 次生林 细根 土壤因子
下载PDF
帽儿山天然次生林20个阔叶树种细根形态 被引量:52
12
作者 师伟 王政权 +2 位作者 刘金梁 谷加存 郭大立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17-1226,共10页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分配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根形态不但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而且与细根寿命和周转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森林树种的细根形态对了解根系结构与功能、预测寿命与周转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该文根据细根分... 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C分配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根形态不但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而且与细根寿命和周转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森林树种的细根形态对了解根系结构与功能、预测寿命与周转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该文根据细根分枝等级划分方法,研究了东北帽儿山天然次生林20个阔叶树种1~5级根直径、根长和比根长等形态指标。结果表明,20个树种中,除5个树种1级根直径略大于2级和比根长略小于2级根外,其余15个树种均表现为1级根直径和根长最小、比根长最高,随着根序增加,直径和根长增加,而比根长降低。20个阔叶树种前3级根的累积根长均占前5级根总根长的80%以上。9个内生菌根侵染的树种的平均直径、根长和比根长均大于11个外生菌根侵染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形态 根序 阔叶树种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幼苗更新动态 被引量:43
13
作者 宋新章 张智婷 +2 位作者 肖文发 李冬生 张慧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0,共8页
采用样线调查法,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50m^2的林隙占7%,50-100m^2的占21%,100-150m^2的占36%,150-200m^2的占29%,〉200m^2的占7%;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 采用样线调查法,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2个方面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50m^2的林隙占7%,50-100m^2的占21%,100-150m^2的占36%,150-200m^2的占29%,〉200m^2的占7%;林隙一般由7-10株山杨、白桦或山槐被伐后形成;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类组成较简单,但分布极不均匀;林隙内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叶面积指数、平均高生长和径生长均优于非林隙林分;色木槭、花楸、山槐等适合于在林隙内更新,而水曲柳、山荆等更适合于在郁闭林下更新;随着采伐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含量不断提高,更新幼苗的种数、个体密度显著增加,生长状况也明显提高,相比于非林隙更新,林隙更新的优势更加突出;由于林隙内的光照、土壤养分和凋落物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不同位置的更新状况差异也较大,3龄林隙的西缘最好,中心及北部最差,9龄林隙内规律不明显;〈50m^2林隙内的更新状况与非林隙林分相近,〉200m^2林隙内的更新最差,100-150m^2林隙内更新状况最优,不但幼苗个体密度大,而且叶面积指数、平均高生长和径生长也最好,这主要是由不同大小林隙内和非林隙林分光合有效辐射的强度差异较大造成的。100-150m^2是长白山杨桦次生林林隙更新的最适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林隙 更新 次生林 长白山
下载PDF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 被引量:39
14
作者 胡理乐 毛志宏 +3 位作者 朱教君 刘足根 陈广华 张立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48-2854,共7页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阳坡的中坡及中上坡,蒙古栎林多分布在中上坡。花曲柳与蒙古栎常混生在一起,随着坡位上升,花曲柳优势度下降,而蒙古栎优势度增加。阔叶混交林多位于阴坡,乔木层没有稳定和绝对优势种,多以假色槭、风桦、色木槭为优势种,但假色槭分布于乔木层第2亚层。水曲柳林多分布在中下坡。胡桃楸分布在山下部,喜潮湿生境。色木槭在辽东山区分布广泛,重要值较高,且更新良好,很可能是群落演替顶级物种。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下藤本植株数量多,以五味子、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TWINSPAN分类 DCA排序 群落类型 色木槭
下载PDF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被引量:43
15
作者 吴恒 党坤良 +4 位作者 田相林 孙帅超 陈书军 赵鹏祥 曹田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8,共11页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 【目的】以秦岭林区典型的松栎林带为例,采用临时样地、固定样地和解析木3套数据建立立地指数模型和立地形模型,比较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差异,为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方法。【方法】首先对样地直径分布进行SW正态性检验和株数积累分布曲线检验,论证天然次生林编制立地指数表的可行性;然后拟合优势树高生长方程,根据R2和标准估计误差选择各树种导向曲线模型;依据树高连年生长量曲线与平均生长量曲线相交且趋于平缓、树高变异系数趋于平稳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分别采用相对优势高法、标准差调整法和变动系数调整法形成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曲线簇,编制油松、华山松、锐齿栎和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运用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树种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精度差异,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比较通用地位级表与立地指数表、立地形表评价立地质量偏差。【结果】各树种卡方检验值均小于卡方检验临界值,符合精度要求。油松和落叶松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低于立地形,锐齿栎立地指数卡方检验平均值高于立地形,华山松立地指数与立地形卡方检验平均值差异较小。卡方检验、落点检验和相关性检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立地形适用于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而立地指数适用于人工林。与通用地位级表的比较表明,地位级评价立地质量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大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地位级评价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误差显著大于立地指数。【结论】编制的油松、落叶松立地指数表,华山松、锐齿栎立地形表满足立地质量评价精度要求,能够反映林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立地质量差异,可用于林区立地质量评价和森林经营管理。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质量评价 天然次生林 人工林 立地指数 立地形 秦岭
下载PDF
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次生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与碳贮量 被引量:40
16
作者 杨礼攀 刘文耀 +2 位作者 杨国平 马文章 李达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53-2159,共7页
研究了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3个主要次生演替类型(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旱冬瓜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和碳贮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达36.56t.hm-2,树种组成以腾冲栲、木果石栎... 研究了哀牢山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和3个主要次生演替类型(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旱冬瓜林)木质物残体的组成和碳贮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森林(常绿阔叶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达36.56t.hm-2,树种组成以腾冲栲、木果石栎和景东石栎等为主,多数是直径≥10cm的大径级、处于中等分解状态的倒木.这主要是由于该区常年潮湿温凉,木质物残体中占优势的壳斗科倒木的材质坚硬,难以分解.3类次生林木质物残体的碳贮量在1.2~5.0t.hm-2,为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旱冬瓜林,表现出木质物残体碳贮量随群落演替进程而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 次生林 碳贮量 木质物残体 哀牢山
下载PDF
山杨次生林地位指数表编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孟宪宇 陈东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山杨是华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 ,因此 ,对于营林工作 ,编制该树种的地位指数表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该文使用 2 5 7块山杨次生林标准地资料 ,在分析林分龄级结构和优势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基础上 ,采用树高生长与年龄关系的数学模... 山杨是华北地区主要用材树种之一 ,因此 ,对于营林工作 ,编制该树种的地位指数表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该文使用 2 5 7块山杨次生林标准地资料 ,在分析林分龄级结构和优势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基础上 ,采用树高生长与年龄关系的数学模型 ,编制出山杨次生林地位指数表 .提出了山杨次生林立地质量的评价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次生林 地位指数表 立地质量 评价方法 编制方法
下载PDF
干扰对长白山北坡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8
作者 李新彬 王襄平 +3 位作者 罗菊春 牟长城 林英建 夏新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The secondary forests on northern slope of Mt. Changbai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i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 The secondary forests on northern slope of Mt. Changbai were sampl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i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Pinus koraiensis) forests, secondary forests were much lower in tree species diver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indices and stand volume. Secondary forests were dominated by pioneer species, and nearly no natural regeneration of Korean Pine was observed in most of our plots. Stepwise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stand volume was the most powerful predictor for tree species diversity. Tree species diversity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volume in secondary forests, while increased in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Community structure indexes also dropped significantly with decreasing stand volume in secondary forests under different human disturbances. However,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 in community structure under natural disturbance.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were strongly resistant to natural disturbance, while secondary forests were sensitive to human disturbance.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t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declined significantly under intensive disturbance (volume was below 100 m3·hm -2),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under moderate disturbance (volume was below 150 m3·hm -2).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secondary forests were poor in stand quality, and t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dex were sensitive to human disturbance. More effort should be make to protect secondary forests, together with human regeneration of Korean Pine under canop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secondary forests to the broad_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阔叶红松林 干扰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蓄积量 长白山
下载PDF
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的物候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祝宁 江洪 金永岩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6-349,共14页
本文以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青杨、山杨、白桦、柞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五角槭和春榆为材料,研究了树种物候的主要特征。编制了树种的物候谱,考察了树种的物候期与光照和温度等环境... 本文以中国东北天然次生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红松、落叶松、樟子松、青杨、山杨、白桦、柞树、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紫椴、五角槭和春榆为材料,研究了树种物候的主要特征。编制了树种的物候谱,考察了树种的物候期与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出与树木萌动期、生长期和开花期等主要物候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象因子是总累积日照数和各期的平均温度、阐明温度、光照及其综合作用是物候现象的重要外在条件。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13个树种分别依萌动期、生长期、开花期的环境因子和物候日期进行了分类,确定了萌动类型五个,生长的物候类型四个,开花的物候类型四个,物侯日期的物候类型四个。并把树木的物候类型与树木的生态对策作了对应分析,提出了树木生态物候对策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树种 物候类型 东北
下载PDF
长白山次生林乔木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5
20
作者 张赟 张春雨 +2 位作者 赵秀海 武耀祥 周海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39-1646,共8页
应用Ripley K函数,分析了长白山一个5.2hm2次生林样地内乔木树种的空间分布以及主要乔木树种的幼树、小树、大树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共调查到34种乔木,其中常见种27种,少见种7种,共计15688株;在27个常见种中,有23个种在空... 应用Ripley K函数,分析了长白山一个5.2hm2次生林样地内乔木树种的空间分布以及主要乔木树种的幼树、小树、大树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共调查到34种乔木,其中常见种27种,少见种7种,共计15688株;在27个常见种中,有23个种在空间上主要呈聚集分布,另外4个种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在7个少见种中,均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簇毛槭、假色槭、水曲柳、臭松和红松随着种群发育(幼树→小树→大树)聚集强度逐渐减弱,直至趋向于随机分布,其他树种的空间分布随种群发育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在10个主要树种组成的45个种对中,有11个种对表现出显著正相关,1个种对为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空间分布 空间关系 Ripley K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