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及其对热带海洋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顾伯辉 郑志海 +1 位作者 封国林 王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5,共15页
东亚夏季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利用199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日本东京气候中心(TCC)的三个季节预测模... 东亚夏季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利用199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日本东京气候中心(TCC)的三个季节预测模式(CFS V2、BCC_CSM V2和MRI-CGCM)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定量评估了模式对东亚夏季风(EASM)和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强度的预测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温异常的响应能力,以及ENSO事件对EASM和WPSH预测的影响,阐述了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三个模式对EASM和WPSH的预测技巧较高,但TCC模式对WPSH的预测技巧相对较低。三个模式预测的850 h Pa风场在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异常气旋,使得预测的EASM偏强和WPSH偏弱。同时,二者的年际变率整体比观测小。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对热带海洋海温异常的响应随季节演变特征与观测比较接近,但NCEP模式和T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热带太平洋和前期、同期热带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响应要强于观测,NCC模式预测的EASM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比观测强。此外,三个模式预测的WPSH对前期和同期的热带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和热带大西洋的海温异常响应明显强于观测。三个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在ENSO年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整体而言要比正常年的小很多,NCEP模式和N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La Ni?a年和El Ni?o年差别不大,而TCC模式预测的EASM和WPSH的MAE在El Ni?o年比在La Ni?a年大很多,表明ENSO事件是东亚夏季环流重要的可预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预测模式 东亚夏季环流 东亚夏季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预测误差
下载PDF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方法在东北夏季气温季节预测和成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韩荣青 高辉 李维京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1-305,共15页
利用中国东北4省/区7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1年6—8月月平均气温,以及NCEP/NCAR再分析1971—2011年月平均高度和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基于主成分回归(PCR)预测方法的思想,用同年1-5月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全球SST场建立了东北... 利用中国东北4省/区7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1年6—8月月平均气温,以及NCEP/NCAR再分析1971—2011年月平均高度和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基于主成分回归(PCR)预测方法的思想,用同年1-5月北半球大气环流和全球SST场建立了东北地区夏季气温的统计预测模型,该建模方法是主成分回归方法的变形,计算方法较为简易,对气温等级的季节预测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并用其计算过程做了前期气候成因诊断。考虑到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样本误差较小、空间模态结构清晰,但特征向量的时间系数在不同时段有所变化的特点,故使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整个时段的东北夏季气温场,然后基于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结果,进行前期影响因子甄别,最后建立多元线性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建模期为前30年,独立样本预报期为后11年。30 a逐年交叉回报检验和11 a独立样本预测效果都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尤其对气温等级的预测具有参考价值。用预测模型的中间过程诊断了东北夏季各月某一类典型气温异常的前期成因:5月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AO/NAO)、北太平洋涛动(NPO)以及副热带纬向一致异常型(SZ)等大气大尺度低频波动对6月吉林和辽宁省气温异常有显著影响;3月北极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东太平洋涛动(EP)及欧亚遥相关型波列对7月内蒙古东北部气温异常有显著影响;5月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大尺度低频波列不显著的情况下,sz型低频波列对8月内蒙古东北部部分地区和黑龙江中、西部等地气温异常有显著影响;前期海温呈厄尔尼诺(拉尼娜)型、同时北大西洋海温三极子为正(负)位相,一般与导致东北6月和7月偏冷(暖)的大气环流型相匹配;春末热带印度洋全区海表温度一致异常模态(IOBM)正(负)位相与导致东北8月偏暖(冷)的大气环流型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夏季气温等级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预测模型 预报效果 前期成因诊断
下载PDF
季节变动预测模型在药房备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年第9X期7831-7832,共2页
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对于医院药房制定采购计划仅局限于通过设立高低限量和凭借主观经验来控制采购药品的数量。这... 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作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然而,对于医院药房制定采购计划仅局限于通过设立高低限量和凭借主观经验来控制采购药品的数量。这样并不能克服药品的积压和断货现象。由于药品的消耗具有季节性,所以选择季节变动预测法作为药房药品备药的预测模型。通过本方法能够预测药品的需求量,辅助拟定采购计划,有效地克服药品的积压和断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动预测法 药房备药 药品采购
下载PDF
热带气旋季节预报业务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菁楠 李响 +2 位作者 张蕴斐 凌铁军 渠鸿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99,共8页
主要回顾了近30 a来国内外热带气旋季节预报的研究和业务进展,对热带气旋季节预报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热带气旋季节预报的主要研究/业务机构、预报模式及预报产品等。进一步的,讨论了热带气旋季节预报发展中存在... 主要回顾了近30 a来国内外热带气旋季节预报的研究和业务进展,对热带气旋季节预报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热带气旋季节预报的主要研究/业务机构、预报模式及预报产品等。进一步的,讨论了热带气旋季节预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尚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热带气旋季节预报的研究和业务化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季节预报 业务化 预报模式
下载PDF
夏季亚洲对流层中上层温度年际变率的预测水平评估及其在我国东部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霞 周天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67,共18页
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异常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紧密相关并可能作为降水的有效预报因子。基于欧盟ENSEMBLES计划的季节预测试验耦合模式每年5月1日开始的回报试验,分析了其对1960~2005年夏季亚洲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以200~500 hPa厚度替代,简... 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异常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紧密相关并可能作为降水的有效预报因子。基于欧盟ENSEMBLES计划的季节预测试验耦合模式每年5月1日开始的回报试验,分析了其对1960~2005年夏季亚洲对流层中上层温度(以200~500 hPa厚度替代,简称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的预测结果,发现模式集合平均对夏季亚洲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具有较高的预报技巧,可以合理回报其前两个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主导模态(EOF1、EOF2),只是未能回报出EOF2高纬度的温度异常,模式集合平均预测的第一模态主成分(PC1)和第二模态主成分(PC2)与再分析资料的时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3和0.77。再分析资料中前两个EOF模态分别由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发展年印度夏季降水异常所激发的丝绸之路遥相关波列和ENS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夏季降水异常对应的太平洋—日本遥相关波列导致。ENSEMBLES计划可以合理预测出相应的海温异常及遥相关波列,进而合理预测出前两个EOF模态。对流层温度PC1和PC2分别表征了欧亚大陆与周围海洋之间的纬向和经向热力对比异常,模式对由PC1的预报技巧远高于前人定义的纬向热力对比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对前人定义的经向热力对比指数的预测技巧与PC2相当。将PC1和前人定义的经向热力对比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中国夏季降水的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显著提高了东北和长江流域上游夏季降水的预报技巧。本文提出的亚洲对流层温度年际变率的EOF1及PC1,既能较好表征纬向热力对比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显著相关,又能被模式合理预测,可以作为我国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降水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预测 可预报性 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 对流层温度
下载PDF
农田土壤湿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金龙 罗莹 +1 位作者 缪启龙 申双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32,共8页
基于多层误差反传网络结构模型和一维时间序列拓展的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旱季农田土壤湿度预报模式。该模式不仅预报准确性高,而且不受中期降水预报准确性的影响。一般只要具备386以上的计算机条件即可进行工作,十分便于业务预报推... 基于多层误差反传网络结构模型和一维时间序列拓展的方法,发展了一种新的旱季农田土壤湿度预报模式。该模式不仅预报准确性高,而且不受中期降水预报准确性的影响。一般只要具备386以上的计算机条件即可进行工作,十分便于业务预报推广。可为我国干旱地区或季节的农业区土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防旱抗旱,减少光、热农业气候资源的浪费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同时也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开劈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季 土壤湿度 神经网络 预报模式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河段汛期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樊明兰 林三益 董先勇 《东北水利水电》 2003年第8期43-45,共3页
本文以武隆站与江界河1985~1986年汛期(5~10月)的实测数据为资料,利用BP算法,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武隆站汛期预报模型,经过1987年的资料检验,同时与线性回归模型相比较得出,该模型预报精度良好,模型稳定可靠。
关键词 汛期径流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武隆站 江界河
下载PDF
泉州平原作物生长季和夏旱期降水量叠加预测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家豪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38-242,共5页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最能代表整个泉州平原降水情况的晋江气象站1960~1996 年共37 a 中3~11 月(作物生长季)和7~9 月(夏旱期)2 段时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该...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最能代表整个泉州平原降水情况的晋江气象站1960~1996 年共37 a 中3~11 月(作物生长季)和7~9 月(夏旱期)2 段时间的降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同时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该地区上述2 段时间的降水量模式,进而提出了防御干旱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 夏旱期 降水量 叠加预测模式
下载PDF
基于EMD与BP神经网络的北京市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预测 被引量:4
9
作者 闵晶晶 王华 董颜 《干旱气象》 2021年第5期864-870,共7页
基于2002—2018年北京市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社会统计年度资料,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京地区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采暖季天然气... 基于2002—2018年北京市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社会统计年度资料,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京地区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检验。结果表明:(1)近17 a北京市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呈现持续增加趋势,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出天然气的社会消耗量和气象消耗量,分别反映了天然气消耗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短期波动特征。(2)采暖季天然气的社会消耗量与GDP、集中供热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气象消耗量与气温和负积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降水量和持续低温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当采暖季气温明显偏低或出现较强降雪、持续低温等天气过程时,天然气的气象消耗量将大幅增加。(3)北京市采暖季天然气消耗量EMD_BP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相对误差为5.6%,能够准确预测天然气气象消耗量的峰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BP神经网络 采暖季 天然气消耗量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福建西北地区早稻穗颈瘟的气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10
作者 陈家豪 关瑞峰 +4 位作者 徐宗焕 孔丽萍 吴仁烨 林燕金 张春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对闽西北地区永安和尤溪2个县(市)21年(1980~2000年)中与早稻穗颈瘟相关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找出影响早稻穗颈瘟的关键气象预测因子,其中永安市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降雨日数距平(X19)、3月下旬的露日数(X62... 采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对闽西北地区永安和尤溪2个县(市)21年(1980~2000年)中与早稻穗颈瘟相关的气象因子进行筛选,找出影响早稻穗颈瘟的关键气象预测因子,其中永安市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降雨日数距平(X19)、3月下旬的露日数(X62)和4月下旬的雾日数(X71);尤溪县的气象预测因子为3月中旬的雾日数(X67)和5月上旬的雾日数(X72).依此建立了两地早稻穗颈瘟预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2年(2001~2002年)的验证,并对2003年早稻穗颈瘟进行了预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穗颈瘟 气象因子 预测模型 福建西北地区
下载PDF
福建前汛期区域暴雨客观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爱鸣 潘宁 +1 位作者 邹燕 张明席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9-429,共11页
利用滑动分区切比雪夫展开方法 ,求取高度场特征分布的展开系数及其时间变量 ,通过相关分析 ,从中提取物理意义明确和相关性好的预报因子集和消空因子集 ,再通过预报因子的多形态组合分析 ,提炼出物理图像清晰的福建省前汛期区域暴雨预... 利用滑动分区切比雪夫展开方法 ,求取高度场特征分布的展开系数及其时间变量 ,通过相关分析 ,从中提取物理意义明确和相关性好的预报因子集和消空因子集 ,再通过预报因子的多形态组合分析 ,提炼出物理图像清晰的福建省前汛期区域暴雨预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以高度场的滑动分区切比雪夫展开系数做为研制前汛期的区域性暴雨预报模型的信息源是合理且可行的。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能够对要素场的内在特征信息进行定量化提取 ,生成彼此相互独立的场量因子 ;滑动分区展开技术可对场信息做极限化的开发 ,产生多种尺度的特征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汛期暴雨 滑动分区 切比雪夫展开 预报模型
下载PDF
基于BP和Elman神经网络的福建省汛期旱涝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艳姣 邓自旺 +1 位作者 王耀庭 宋德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6-783,共8页
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BP和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性能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量BP网络模型,特别是具有局部反馈特性的Elman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此外两种模型对旱涝等级为2和4的预测偏差较大,而... 建立了福建汛期旱涝BP和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性能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动量BP网络模型,特别是具有局部反馈特性的Elman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报效果。此外两种模型对旱涝等级为2和4的预测偏差较大,而对旱涝等级为3的预测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BP神经网络 ELMAN神经网络 汛期旱涝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宝鸡市PM_(10)污染四季预报(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变红 陈卫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以宝鸡市2003年3月1日-2006年2月28目的4个监测点的逐日PM10浓度监测值以及宝鸡市同期的地面气象要素监测值为研究对象,进行宝鸡市PM10污染四季预报研究。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建立PM10污染预报模型。结... 目的以宝鸡市2003年3月1日-2006年2月28目的4个监测点的逐日PM10浓度监测值以及宝鸡市同期的地面气象要素监测值为研究对象,进行宝鸡市PM10污染四季预报研究。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按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建立PM10污染预报模型。结果通过四季气象要素的因子分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相关系数矩阵中各提取7个、8个、6个、7个公共因子,分别解释了原有变量总方差的85.779%、86.986%、88.693%、85.389%,总体上,原有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使用因子分析较为理想。结论由因子分析法建立的宝鸡市PM10污染浓度四季预报方程的准确率达到了81.70%、81.48%、78.19%、75.67%,等级命中率为100%,对宝鸡市空气中PM10的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浓度 因子分析法 四季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上海梅汛期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延伸期预报 被引量:5
14
作者 信飞 陈伯民 孙国武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6期61-67,共7页
利用2007—2013年NCEP/NCAR的700 h Pa经、纬向风场及水汽场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上海市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上海梅汛期强降水进行周期分析,提取低频信息,并利用向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其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存... 利用2007—2013年NCEP/NCAR的700 h Pa经、纬向风场及水汽场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上海市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上海梅汛期强降水进行周期分析,提取低频信息,并利用向量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其进行分型。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梅汛期降水存在30—50 d的显著周期。在强降水发生期,低频系统存在4个主要聚集区。贝加尔湖以西至河套地区存在并维持低频反气旋,鄂霍次克海附近多为低频气旋,这两个地区是中高纬冷空气的主要活动区域;孟加拉湾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及热带洋面的低频气旋是水汽的两大源地。这些区域的显著低频系统的生消是延伸预报的主要依据。上海入梅首场强降水发生前,多为偏北气流控制。南北低频气流辐合区向北移至30°N附近,上海地区梅汛期强降水发生。低频风场及水汽场的北传与梅雨带的移动有较好的对应,当低纬低频水汽稳定北传至30°N附近时,江南北部入梅,随后偏南水汽或继续北进或滞留,对应梅雨带的持续北抬或间歇性停滞。低频经向风及水汽输送的特征是梅汛期延伸期强降水的前兆信号。跟踪监测低频偏南气流的北传进程有助于预报入梅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汛期强降雨 低频天气图 延伸期预报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