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地区近44年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及可能影响 被引量:194
1
作者 孙凤华 杨素英 陈鹏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1-755,762,共6页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高纬度,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近44年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时空变化规律、突变特征...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高纬度,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近44年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时空变化规律、突变特征和暖干化趋势等,并初步探讨了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总体气候变化存在暖干化倾向,气候暖干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暖干化趋势在夏、秋季及环境脆弱区的三江平原和科尔沁沙地及周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暖干化趋势 季节差异 地域差异
下载PDF
中国1951—1997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157
2
作者 陈文海 柳艳香 马柱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7,共7页
基于中国 1 60个测站 1 951— 1 997年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对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季节差异进行了分析 ,并对逐季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很大 ,增温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夏季... 基于中国 1 60个测站 1 951— 1 997年的月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 ,对不同季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其季节差异进行了分析 ,并对逐季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 ,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很大 ,增温主要发生在冬、春季 ,夏季大部分地区以降温为主 ;秋季降温的强度和范围均小于夏季 ,增温幅度也小。最后 ,检验了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趋势并与以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趋势 季节性差异 M-K法 中国 降水资料 气温
下载PDF
中国近50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的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138
3
作者 陈海山 范苏丹 张新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4-751,共8页
利用中国419个测站1958—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集,分析了近50 a中国不同区域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长江以南地区是春、冬季极... 利用中国419个测站1958—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集,分析了近50 a中国不同区域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极端降水事件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长江以南地区是春、冬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而年、夏季以及秋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在西南地区较高,在西北东部较低。年极端降水事件频次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夏季相似,华北和东北有增加趋势,其他地区为弱的减少趋势;其他季节的长期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差异。年和季节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年极端降水事件时间序列的多项式拟合曲线的变化情况与夏季基本一致;而其他季节的变化则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事件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长期趋势 季节性差异
下载PDF
1982-2006年新疆植被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差异 被引量:37
4
作者 赵霞 谭琨 方精云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6,共7页
利用1982-2006年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结合植被、地形和气候等资料,研究新疆植被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差异。结果表明:过去的25年,占新疆植被面积27%的地区生长季(4~10月)NDVI显著增加(P<0.05),其中近一半地... 利用1982-2006年NOAA/AVHRR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结合植被、地形和气候等资料,研究新疆植被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季节差异。结果表明:过去的25年,占新疆植被面积27%的地区生长季(4~10月)NDVI显著增加(P<0.05),其中近一半地区年增加速率大于0.003,而显著减少地区的面积仅占4%。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1世纪初植被覆盖度较高地区(生长季NDVI>0.3)的面积增加了5%,同时植被覆盖度较低区域(生长季NDVI<0.1)的面积下降了5%。不同季节的NDVI年变化趋势表明,秋季NDVI上升趋势极显著(P<0.01),并且增加速率最快(0.57%/a)。另外,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草地和荒漠植被在春夏秋三季都显著增加;农作物在夏、秋两季增加显著且夏季增加速率最大(1%/a);森林NDVI仅在秋季呈显著增加趋势。因此,生长季的延长和生长加速是新疆植被活动增强的主要原因,而温度上升和夏季降水量的增加以及农业活动的加强可能是其主要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年际变化 季节差异 植被活动 新疆
原文传递
污灌农田土壤动物及其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杜习乐 马建华 +1 位作者 吕昌河 李文军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7-628,共12页
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Cu、Zn、Pb、Cd、N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Cd含量超标严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将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为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污灌区不同重金... 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Cu、Zn、Pb、Cd、Ni)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Cd含量超标严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将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为轻污染、中污染和重污染3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污灌区不同重金属污染样点的土壤动物个体与种群特征。结果表明:(1)污灌区土壤动物优势种群为线虫和等节跳科,总的个体数量和种群数量春季(分别为3158只和74种)均多于秋季(分别为1963只和57种)。(2)3种不同污染级别土壤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春季均少于秋季,春季样点间的种群相似性低于秋季。(3)土壤动物水平分布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较大,污染土壤与对照土壤中土壤动物数量有显著差异;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样点,土壤动物的表聚性较低。(4)土壤动物密度-种群指数(DG)秋季大于春季,春秋两季都随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增大而降低。(5)土壤动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表现为个体数量较种群数量明显,水平分布较垂直分布明显,春季较秋季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动物 空间分布 多样性 季节差异
原文传递
地形对中国气温季节分布格局的差异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卢爱刚 康世昌 +2 位作者 庞德谦 王天明 葛剑平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50-1452,共3页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台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存在着巨大的季节差异:在冬季,等温线基本上与纬线平行;在夏季,等温线形成一个个闭合高温或低温中心。同时,这些高温中心都是以负地形地区为中心分布,而低温分...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台站的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发现中国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存在着巨大的季节差异:在冬季,等温线基本上与纬线平行;在夏季,等温线形成一个个闭合高温或低温中心。同时,这些高温中心都是以负地形地区为中心分布,而低温分布是以正地形地区为中心。可见,我国冬夏季节的气温分布格局是由不同的控制机制决定的:冬季气温分布格局主要由纬度控制,夏季气温分布格局主要由地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效应 气温分布格局 季节差异 机制
下载PDF
广州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季节差异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新民 柴发合 +4 位作者 薛志钢 张萌 邝俊侠 伦伟明 周志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系统反映广东省广州市冬、夏季颗粒物的特征,分别于2008年12月16日─2009年1月9日和2009年8月4─29日,在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使用微天平法四通道颗粒物采样仪进行颗粒物采样,并测定了PM10中ρ(OC)和ρ(EC),Al和Fe等16种化学元素以及S... 为系统反映广东省广州市冬、夏季颗粒物的特征,分别于2008年12月16日─2009年1月9日和2009年8月4─29日,在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使用微天平法四通道颗粒物采样仪进行颗粒物采样,并测定了PM10中ρ(OC)和ρ(EC),Al和Fe等16种化学元素以及SO42-和Ca2+等9种离子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ρ(PM10),PM10中的ρ(OC)和ρ(EC),Al和Fe等16种化学元素以及SO42-和Ca2+等9种离子的质量深度季节差异明显,均表现为冬季高于夏季;冬、夏季PM10中各成分所占比例排序不同,但均以OC所占比例最大,SO42-和Ca2+等9种离子次之.广州PM10主要有5个来源,但冬、夏季不同.其中冬季主要来源于工业源和土壤扬尘、燃煤、交通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海盐;夏季则主要来源于燃油、交通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土壤扬尘或燃煤、海盐、垃圾焚烧或特殊工业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化学组成 季节差异 来源解析
下载PDF
海冰消融背景下北极增温的季节差异及其原因探讨 被引量:16
8
作者 武丰民 何金海 +1 位作者 祁莉 李文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7,共9页
运用哈德莱中心第一套海冰覆盖率(HadISST1)、欧洲中心(ERA_Interim)的温度以及NCEP第一套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资料,研究了1979—2011年33a来北极海冰消融的季节特点和空间特征,并从反照率——温度正反馈与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 运用哈德莱中心第一套海冰覆盖率(HadISST1)、欧洲中心(ERA_Interim)的温度以及NCEP第一套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资料,研究了1979—2011年33a来北极海冰消融的季节特点和空间特征,并从反照率——温度正反馈与地表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方面分析了海冰减少对北极增温影响的季节差异。结果表明,北极海冰在秋季和夏季的减少范围明显大于冬季和春季,而北极地表升温却在秋季和冬季最显著,夏季最为微弱,且夏季的增温趋势廓线也与秋冬季显著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夏季是融冰季,海冰融化将吸收潜热。且此时北极低空大气温度高于海表温度,海水相当于大气的冷源。随着海冰的消融,更多的热量由大气传入海洋用于融冰和加热上层海水,这使得夏季的低空大气不能显著升温。而在秋冬季,海冰凝结释放潜热,且此时低空大气温度远低于海水温度,海冰的减少使得海水将更多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低空大气显著增暖。海水对大气的这种延迟放热机制是北极低空在夏季增温不显著而在秋冬季增温显著的主要原因。此外,秋冬季的海冰减少与北极近地面升温具有非常一致的空间分布,北冰洋东南边缘和巴伦支海北部分别是秋季和冬季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消融 北极增温 季节差异 延迟放热
下载PDF
夏季北极涛动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小怡 胡跃文 +1 位作者 郭品文 马柱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9,共8页
运用NCEP/NCAR SLP再分析月资料,分析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季节性差异,着重讨论了夏季北极涛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强弱的季节差异,夏季北极涛动与冬季北极涛动在空间模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季北极涛动的中纬度强活... 运用NCEP/NCAR SLP再分析月资料,分析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季节性差异,着重讨论了夏季北极涛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强弱的季节差异,夏季北极涛动与冬季北极涛动在空间模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季北极涛动的中纬度强活动中心从北大西洋地区转移到亚洲大陆上,其亚洲中心只在对流层低层比较明显,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因而在对流层中呈现出比冬季北极涛动更强的斜压性。这种模态在年际和月际时间尺度上均有所体现。夏季北极涛动在近50年来一直存在稳定的准22年周期,其次为6~7年周期。另外,从1970年左右开始出现准2年周期振荡,而1970年代以前准2年周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涛动(AO) 季节性差异 时空特征 斜压性
下载PDF
在典型草原放牧退化过程中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卫国 王艳荣 +1 位作者 赵利清 赵利君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4-307,共4页
在2001年5月~9月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群落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古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未退化群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两个群落,夏季未退化群落含水量最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 在2001年5月~9月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群落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古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未退化群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两个群落,夏季未退化群落含水量最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未退化群落〉中度退化群落〉重度退化群落,方差分析指出中度退化群落与未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在0~10cm土层处差异显著。而重度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在10~20cm土层处差异显著.三种群落全磷含最在0~10cm层次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10~20cm和20~40cm层次上,未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重度退化群落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中度与量度退化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群落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磷含量 差异
下载PDF
近55年来黄河河源区径流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2
11
作者 蓝永超 刘根生 +3 位作者 喇承芳 朱云通 马全杰 石明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基于黄河源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及黄河沿水文站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吉迈水文站区间、吉迈水文站-玛曲水文站区间、玛曲水文站-唐乃亥水文站区间各区域1960—2014年期间径流变化的季节特征、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 基于黄河源区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对该区及黄河沿水文站以上、黄河沿水文站-吉迈水文站区间、吉迈水文站-玛曲水文站区间、玛曲水文站-唐乃亥水文站区间各区域1960—2014年期间径流变化的季节特征、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来黄河源区径流及其各分区径流总体上呈减少的态势,但减少幅度各区有所不同;但在2000年代中期后径流量回升比较明显。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周期外延叠加方法对黄河河源区径流未来30 a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测。预测显示,未来30 a内,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为先增后减,但总体变化平稳,其均值与目前55 a实测系列均值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子区 季节变化特征 区域差异 趋势预测
下载PDF
河南省冷暖变化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付祥建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11-14,共4页
利用河南省107个观测站1961-2006年46a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冷暖变化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别。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呈现增温趋势,增温幅度由... 利用河南省107个观测站1961-2006年46a的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冷暖变化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及其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别。结果表明:河南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呈现增温趋势,增温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全省7个气候分区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具有整体一致性,都呈现升温趋势,但各区域的增温幅度不一,增幅最大的区域是太行山气候区,最小的区域是豫西山地气候区,平均最高气温南阳盆地、淮北平原、豫北平原3个气候区呈略降趋势,其他4个气候区呈升温趋势,豫西山地气候区增幅最大;各季气温变化呈现春、秋季平均气温变化幅度相对比较平缓、冬季增温幅度最大的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初始,暖冬现象明显;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的背景下,河南省平均气温按10a增加0.22℃计.估计未来50a升高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暖变化 时空分布特征 区域差别 季节差异
下载PDF
1990-2015年内蒙古高原土壤风蚀时空差异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晓光 姚云峰 +5 位作者 迟文峰 闫旭东 张宏飞 金良 白文科 秦富仓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基于RWEQ模型定量反演了1990-2015年内蒙古高原不同季节土壤风蚀模数,分析不同季节土壤风蚀差异,揭示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响应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风蚀量差异较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风蚀量比例为5.42∶1.00∶1.36∶3.... 基于RWEQ模型定量反演了1990-2015年内蒙古高原不同季节土壤风蚀模数,分析不同季节土壤风蚀差异,揭示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响应阈值。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风蚀量差异较大,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土壤风蚀量比例为5.42∶1.00∶1.36∶3.00;土地利用/覆盖状况对土壤风蚀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季节有明显差异,植被覆盖退化后土壤风蚀模数增大,反之降低了土壤风蚀模数,尤其春季中、低覆盖度草地相互转化对土壤风蚀的作用明显;植被覆盖达到75%时可有效抑制土壤风蚀,春季与冬季低覆盖度植被对抑制土壤风蚀作用敏感于高覆盖度植被,当植被覆盖度达20%~25%时可迅速降低土壤风蚀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季节差异 土地利用/覆盖 影响特征 响应阈值
原文传递
基于GWLF模型的流域总氮负荷模拟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杜新忠 李叙勇 +1 位作者 张汪寿 郝韶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4年第3期19-23,共5页
污染物来源的定量解析,是污染物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优选的重要依据。选取了GWLF(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s)模型,对其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模块进行改进,模拟了柳河上游的月径流及总氮负荷,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了各污... 污染物来源的定量解析,是污染物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优选的重要依据。选取了GWLF(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s)模型,对其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模块进行改进,模拟了柳河上游的月径流及总氮负荷,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及其季节性差异。除个别汛期峰值月份模拟值偏低外,模型对月径流及总氮负荷模拟效果较好。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总氮污染源贡献率季节性差异明显,总体上,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在汛期要高于非汛期;点源污染在非汛期的贡献率远高于汛期,是非汛期的最主要的污染源。为了有效地削减和控制柳河流域氮污染,在负荷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选取中应充分考虑汛期与非汛期污染源组成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GWLF模型 总氮 污染源解析 季节性差异
下载PDF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东 王艳平 +1 位作者 陈信力 关庆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73,78,共6页
以南京市溧水林场实施了4种间伐强度(CK:0%、LIT:30%、MIT:50%、HIT:70%)的25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a后0—2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含水率、土壤全C、全N、全P,C/N和N/P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 以南京市溧水林场实施了4种间伐强度(CK:0%、LIT:30%、MIT:50%、HIT:70%)的25a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a后0—2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含水率、土壤全C、全N、全P,C/N和N/P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春季,间伐对土壤温度、含水率和全C均无显著影响,MIT显著降低了土壤全N和全P的22%和26%,HIT显著降低了土壤全N的11%。夏季,间伐对土壤温度、全N、全P和N/P无显著影响,但3种间伐强度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平均为22%,MIT和HIT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全C和C/N。秋季,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其中,3种间伐强度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含水率、N/P,但显著降低了全P。冬季,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除MIT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而提高了土壤C/N及HIT显著提高了土壤全P外,间伐对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在评价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时应考虑季节差异。间伐7a后林内土壤全N和全P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尤其是土壤全P,建议在春季对LIT施适量的氮肥,对MIT施适量的氮肥和磷肥,在秋季对3种间伐处理施适量的磷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从土壤N和P年平均值来看,HIT最有利于保持林地的氮磷养分,LIT次之,MIT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季节影响 间伐强度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北京2005-2014年PM_(2.5)质量浓度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16
作者 苗蕾 廖晓农 +1 位作者 王迎春 赵春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4-961,共8页
利用2005—2014年北京宝联(城区)和2006—2014年上甸子本底站(郊区)的PM_(2.5)质量浓度监测结果揭示了其长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07年北京地区PM_(2.5)污染最重,2008年以后PM_(2.5)年平均浓度明显降低,中度以上... 利用2005—2014年北京宝联(城区)和2006—2014年上甸子本底站(郊区)的PM_(2.5)质量浓度监测结果揭示了其长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5—2007年北京地区PM_(2.5)污染最重,2008年以后PM_(2.5)年平均浓度明显降低,中度以上污染日数减少,但是2013—2014年有加重趋势。城区秋、冬季平均浓度最高,春季和夏初次之。然而,近年来春、夏季污染有减轻的趋势,高浓度值出现的时间越来越向秋、冬季集中,从而导致季节性差异变大。春季沙尘天气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上甸子春、夏季的PM_(2.5)平均浓度高于秋、冬季,与城区不同。但2011年以后城郊差异逐渐变小,表明污染事件的区域性特征增强。北京城区中度污染日数年平均为30 d,重度污染为26 d,严重污染为4.7 d。污染日数月际变化明显并且月分布具有年际差异。2013—2014年,中度污染日数减少,严重污染日数增加,PM_(2.5)年平均浓度与秋、冬季重污染过程的相关性增大。上甸子中度以上污染日数是城区的1/3。持续性重污染过程多发生在秋、冬季。2008—2014年以后中度以上污染持续超过3 d的过程每年平均发生1.9次,重度以上污染0.6次。绝大多数严重污染只持续2~3 d。重度以上污染日多出现在污染过程的中后期,因此遇不利气象条件提前采取减排措施将有可能减少重污染发生的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质量浓度 中度以上污染日数 持续性污染事件 年际变化 季节差异 长时间变化规律
下载PDF
泰安茶区不同品种嫩梢生化成分的季节差异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范延艮 张丽霞 +3 位作者 向勤锃 黄晓琴 田月月 乔明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58-63,共6页
为筛选泰安地区适生的优质无性系茶树良种,探究不同季节各品种的新梢生化特性,为不同季节优质茶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了泰安地区长势良好的12个无性系引种品种春、夏、秋三季嫩梢的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10个绿茶和红... 为筛选泰安地区适生的优质无性系茶树良种,探究不同季节各品种的新梢生化特性,为不同季节优质茶类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对比分析了泰安地区长势良好的12个无性系引种品种春、夏、秋三季嫩梢的主要品质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10个绿茶和红绿茶兼制品种春季生化适制性未发生变化,但夏、秋季酚氨比值均大于8,符合红茶和乌龙茶的生化适制特性;(2)金萱、黄观音、正谷大白、槠叶齐、碧香早、白毫早六个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高和/或可溶性糖、可溶性果胶、可溶性蛋白三者的总量高,可作为泰安茶区夏秋优质茶生产的主栽品种。(3)不同生化成分含量随季节呈现出多种变化类型,推测与品种的生态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嫩梢 季节差异 生化成分 泰安茶区
下载PDF
城市公园降温效应的季节性差异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俊艳 林高山 +1 位作者 王华静 杨存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7-253,共7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城市公园绿岛效应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选取石家庄二环内区域2014-2015年4景不同季节的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定量遥感中的地温反演模型、ArcGIS的缓冲区工具以及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对研究区公园绿岛效应的...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城市公园绿岛效应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特征,选取石家庄二环内区域2014-2015年4景不同季节的Landsat8TM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定量遥感中的地温反演模型、ArcGIS的缓冲区工具以及景观格局分析理论,对研究区公园绿岛效应的季节演变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对周边热环境的降温范围和幅度有明显季节差异,各个公园的季节差异大小各有不同;2)在夏季,公园是城市绿岛的集中所在地,其他季节则不明显;3)当内部草地和不透水面占比之和超过50%时,公园在春、秋、冬季节的绿岛效应便会明显减弱,超过80%时会成为城市热岛中心;4)当内部林地和水体占比超过55%时,公园在四季均有明显降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城市公园 降温效应 季节差异
下载PDF
实测1~100kHz大地电磁场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薛军平 龙霞 +3 位作者 席振铢 张道军 李瑞雪 王鹤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566-2571,共6页
通过实例分析实测1~100kHz的大地电磁场的幅度、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场相位差、相关度等数据信息,表明当电磁场信号幅值较大且较平稳时,相应的相互正交的电场与磁场的相位差也较平稳,二者相关度也较高,表明相位差的平稳性和相关度高低能... 通过实例分析实测1~100kHz的大地电磁场的幅度、相互正交的电场和磁场相位差、相关度等数据信息,表明当电磁场信号幅值较大且较平稳时,相应的相互正交的电场与磁场的相位差也较平稳,二者相关度也较高,表明相位差的平稳性和相关度高低能反映信噪比高低;根据近十年实测的中国范围内100个地区的1~100kHz频段大地电磁场数据,统计分析了不同频率电磁场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最大值、最小值包络线以及平均值曲线,结果表明:天然大地电磁场频谱随频率变化趋势具有规律性,幅值对数和频率对数可采用5次多项式经验公式表征;天然大地电磁场频谱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幅值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在20~30kHz及50~70kHz频段常出现信号极值.最后,长沙月亮岛一个固定测点上十二个月的实测数据表明实测天然大地电磁场频谱呈现季节性差异,特别是4~14kHz频段的电磁场,夏季明显强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kHz 大地电磁 频谱 相位差 相关度 变化趋势 季节差异
原文传递
服装流行色的季节差异及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捷 毛倩 李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36,共7页
为揭示服装流行色的季节差异及其变化规律,以2012-2019年中国服装流行色定案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色彩标准体系(CNCS)对色彩进行量化,采用统计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季节服装流行色的波动规律与色彩特征。结果表明:服装流行色呈现一定... 为揭示服装流行色的季节差异及其变化规律,以2012-2019年中国服装流行色定案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色彩标准体系(CNCS)对色彩进行量化,采用统计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季节服装流行色的波动规律与色彩特征。结果表明:服装流行色呈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不同色彩存在不同的季节模式,即春夏以高明度、高纯度和暖色系为主,秋冬则会增大低/中明度、低/中纯度和冷色系色彩的使用比例;秋冬服装流行色会受到春夏流行色的影响,但不同色彩的关联度存在差异;秋冬服装流行色的波动较大,春夏服装流行色的波动则比较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流行色 季节差异 统计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关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