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东沙群岛以北海底沙波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彭学超 吴庐山 +2 位作者 崔兆国 刘胜旋 王衍棠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7,共7页
利用在南海东沙群岛北部至西北海域为工程目的所采集的海底地形测量、底质取样、海底底流测量资料,以及以往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沉积学、构造学和海洋水动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海底沙波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 利用在南海东沙群岛北部至西北海域为工程目的所采集的海底地形测量、底质取样、海底底流测量资料,以及以往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采用沉积学、构造学和海洋水动力学综合研究方法,对该区海底沙波形成及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海底沙波是在目前水动力环境下所形成,为今生,海底表层沉积物为晚更新世地层受到冲刷改造的再沉积。沙波形成主要受潮流底流的水动力作用控制,并与构造抬升有关。沙波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主要由SE向NW方向移动,且活动性逐渐减弱。北区段海底沙波稳定,中区段海底沙波较稳定,它们对海底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影响;而南区段海底沙波较为活动,当沙波发生较大规模移动时,对海底工程建设会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沙波 海底冲刷 潮流 构造抬升 沙波移动 稳定性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北部岸滩的侵蚀演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永福 段焱 +1 位作者 吴桑云 王忠岱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第8期7-11,共5页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海底冲刷演变规律,2004年6月和9月,在黄河三角洲北部、飞雁滩以东岸段进行了2次共21条水深剖面测线的调查工作。通过1985年、1999年两期历史水深资料与本次实测水深资料的对比研究发现:自1985年以来,研究区一直处于冲...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海底冲刷演变规律,2004年6月和9月,在黄河三角洲北部、飞雁滩以东岸段进行了2次共21条水深剖面测线的调查工作。通过1985年、1999年两期历史水深资料与本次实测水深资料的对比研究发现:自1985年以来,研究区一直处于冲蚀状态,1999年以后局部区域出现微弱淤积,侵蚀中心逐渐向东南、向岸迁移。测区总体演变趋势以侵蚀为主,强度逐渐减弱,并向冲淤平衡缓慢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测量 岸滩演变 海底侵蚀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册镇海底管线沿线海床冲刷原因及冲刷趋势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玮 金新 汪魁 《水道港口》 2013年第3期193-198,共6页
海床冲刷可能导致海底输油管线裸露悬空,影响其运营安全。文章针对册镇海底输油管线沿线海床的冲刷现象,利用杭州湾大范围海域潮流数学模型和海床冲淤计算方法,分析了造成海床冲刷的原因,预测了冲刷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册镇海底... 海床冲刷可能导致海底输油管线裸露悬空,影响其运营安全。文章针对册镇海底输油管线沿线海床的冲刷现象,利用杭州湾大范围海域潮流数学模型和海床冲淤计算方法,分析了造成海床冲刷的原因,预测了冲刷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册镇海底输油管线沿线海床冲刷主要与新泓口围垦的局部挑流及金塘大桥的阻水作用有关。随着规划围垦工程的实施,沿线部分海床还将进一步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册镇海底输油管线 围垦工程 金塘大桥 海床冲刷
下载PDF
The observations of seab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processes in the Jiaozhou Bay in China 被引量:3
4
作者 LIU Xiaolei ZHU Chaoqi +3 位作者 ZHENG Jiewen GUO Lei YIN Ping JIA Yongg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79-85,共7页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 the seabed is in a constant process of dynamic change under marine conditions.Seab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safely control the geological environ...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areas, the seabed is in a constant process of dynamic change under marine conditions.Seab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at safely control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ield tripod observations conducted in the Jiaozhou Bay in China are repor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n the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processes of the seabed.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created by tidal currents can reach 0.35 N/m2, which is higher than the wave-induced shear stress during fair weather conditions. A seabed erosion frequently occurs during the flood tide, whereas a seabed deposition occurs during ebb tide. Waves can produce a bottom shear stres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at induced by currents when the local wind reaches Force 4 with a speed of 5 m/s.When the wind reaches 7 m/s and th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reaches 26 cm, waves play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than currents in the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seabed sediment resuspension and lead to a high value of turbidity that is approximately two to eight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fair weather. These analyses clearly illustrate that periodic current-induced sediment erosion and resuspension are dominant in fair weather, whereas episodic high waves are responsible for significant sediment resuspension. Additional work is needed to establish a more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sediment dynamics in the Jiaozhou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bed sediment erosion RESUSPENSION TRIPOD Jiaozhou Bay
下载PDF
滨海新区填海造陆的地形地貌环境演变影响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乔吉果 许冬 +3 位作者 梁昊 宫少军 赵卫 宋学山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5期36-40,共5页
填海造陆对海岸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海岸线长度与形态及直接吹填沙导致近海海底地形地貌变化^([1]),这些变化影响着海岸带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利用滨海新区遥感影像及其海图资料,对该区域近30年... 填海造陆对海岸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海岸线长度与形态及直接吹填沙导致近海海底地形地貌变化^([1]),这些变化影响着海岸带规划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利用滨海新区遥感影像及其海图资料,对该区域近30年海岸线变迁、围填海演变及海底地形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其具体进程和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30年间,滨海新区海岸线变迁是向海洋推进,且推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岸线长度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变迁面积较大。针对填海造陆引起围堤基底冲刷问题,笔者建议对中度冲刷区采取防护工程措施、岸外消浪工程和加强动态监测等措施防止泥沙向航道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围填海 地形地貌 海岸线 海底冲淤
下载PDF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over the years 被引量:2
6
作者 Shuhua Zuo Hualiang Xie +4 位作者 Xiaoming Ying Cheng Cui Yuxin Huang Huaiyuan Li Mingxiao Xi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96-106,共11页
The seabed scouring and silting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is complicat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supply, human activities an... The seabed scouring and silting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is complicat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supply, human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is the new deep water harbor,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Service Center. Its construc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water depth from the 1 st to the 3 rd harbor district is currently suitable under regular dredging and tidal current action. The fourth harbor district will be built in the world’s largest fully-automated deep water wharf. In the study, bathymetry change of the entire sea area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and the 4 th harbor district(i.e.,Phase IV project) waters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using multiyear bathymetric,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8 to 2010, seabed chang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volume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which the southern part was deposited and the northern part was eroded in the inner harbor waters, but the seabed of the Kezhushan inlet was eroded. Seabed changes of Phase IV project waters generally show a scour tendency in recent few years with the annual scour rate about 0.7 m.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e existence of Kezhushan inlet and its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water flow play an important positive role in water depth changes under the ebb tide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phase IV project water and sediment environment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diversion dike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过程与不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凡姚申 陈沈良 +2 位作者 窦身堂 于守兵 杜小康 《海岸工程》 2020年第2期77-85,共9页
近年来受入海水沙减少、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和海洋动力作用等的影响,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床侵蚀凸显。基于实测地形和波浪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过程及稳定性变化。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主要分布在近岸10 km内,2007-2015年距... 近年来受入海水沙减少、海岸带高强度开发和海洋动力作用等的影响,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床侵蚀凸显。基于实测地形和波浪资料,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过程及稳定性变化。工程防护区海床侵蚀主要分布在近岸10 km内,2007-2015年距岸8 km区域内表现强烈侵蚀,堤前海床较2000-2007年时段侵蚀量增大,海床侵蚀向岸加剧。随着现行河口沙嘴的淤积延伸和孤东浅水区的不断侵蚀,孤东南大堤外海逐渐形成了"近岸区深,远岸区浅"的反剖面形态。随着工程防护区近岸持续侵蚀,等深线不断向岸移动,堤前海床不稳定性逐渐加剧,2015年84.20%的堤前海床处于强或极强不稳定状态。本研究可为新形势下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工程防护区 海床侵蚀 不稳定性评估 海堤安全
下载PDF
胜利油田孤东防潮堤北大堤海浪侵蚀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向峰 《山西建筑》 2009年第6期130-131,共2页
针对胜利油田孤东北大堤在离岸堤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倒桩与丢桩问题,对其水深、海底冲刷及淘蚀、海风及海流进行了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实践证明该工程达到了设计目的,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 海浪侵蚀 水深 海底冲刷 海流
下载PDF
埕岛海域海底冲淤的初步数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庄克琳 李广雪 庄振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从沉积动力学的角度 ,在分析实测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首先总结出埕岛海域的海底冲淤变化规律 ,尔后通过潮流场的模拟 ,数值求解输沙方程 ,以研究埕岛海域的海底冲淤。
关键词 海底冲淤 数值模式 埕岛海域 海底沉积
下载PDF
丽水36-1终端至交付点输气管线工程海床冲刷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国民 韩志远 +3 位作者 李文丹 郎一鸣 刘志刚 庞启秀 《水道港口》 2013年第4期317-322,共6页
利用已有大量实测资料对工程海域的水动力泥沙环境及工程海域特别是海底管线路由位置的海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工程海域考虑波浪作用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考虑周围近期及远期工程建设影响下的滩面冲淤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最... 利用已有大量实测资料对工程海域的水动力泥沙环境及工程海域特别是海底管线路由位置的海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工程海域考虑波浪作用的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考虑周围近期及远期工程建设影响下的滩面冲淤进行了计算,并给出了最终的冲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线 海床冲刷 数值模拟 潮流 泥沙 丽水
下载PDF
围涂引起床面淤高对取水口高程富余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杰 夏旭光 +2 位作者 梁斌 黄世昌 许政 《浙江水利科技》 2014年第5期82-86,共5页
以三门核电一期取水口为例,其周边的宁海县双盘涂、三山涂2处围涂,一旦实施后会引起该取水口附近海床面的淤高,取水口高程能否能满足正常取水的需求,对三门核电厂今后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水槽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次下取水口的高程富余量在1... 以三门核电一期取水口为例,其周边的宁海县双盘涂、三山涂2处围涂,一旦实施后会引起该取水口附近海床面的淤高,取水口高程能否能满足正常取水的需求,对三门核电厂今后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水槽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次下取水口的高程富余量在1.20~2.80m。当取水口处于取水状态时,其高程富余量可较不取水状态下增大约1/6~1/4。无论取水与否,随着床面的淤高,取水立管的桩柱绕流效应大幅减弱,各取水窗四周的局部冲刷深度均随之减小,从而导致取水口高程富余量的迅速减小,但高程富余量仍在1.00m以上,不会对今后取水口的正常取水造成威胁。通过试验研究,对周边围涂实施后取水口的局部冲刷形态有了新的认识,对取水口设计高程的富余程度有了科学的评估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涂 床面淤高 取水口 局部冲刷 高程富余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teraction of a Current with a Circular Cylinder near a Rigid Bed
12
作者 M. Y. Abdollahzadeh Jamalabadi M. Oveisi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6年第2期398-411,共14页
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a 2D flow around a horizontal cylinder near a rigid bed with the gap ratios G/D = 0, 0.2, 0.3 at Reynolds numbers 840, 4500, 9000, and 9500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weakly compressible smooth... The numerical modeling of a 2D flow around a horizontal cylinder near a rigid bed with the gap ratios G/D = 0, 0.2, 0.3 at Reynolds numbers 840, 4500, 9000, and 9500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weakly 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The velocity field and the separation angles from the present simula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and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value of shear stress on the bed increases as the cylinder closes the bed and suddenly decreases when the cylinder contact the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rtex Shedding Circular Cylinder Wall Proximity seabed erosion Weakly 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 (WCSPH) Method
下载PDF
海床蚀积变化电阻率原位监测系统设计与实验
13
作者 夏欣 贾永刚 常方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7-203,共7页
设计了一套基于电阻率方法的海床蚀积变化原位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数米水深处实施长距离自动监测。系统同时采用USB海量存储技术和GPRS无线通信两种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可以实现长期无人值守原位监测。利用海水和沉积物两者电阻率的... 设计了一套基于电阻率方法的海床蚀积变化原位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数米水深处实施长距离自动监测。系统同时采用USB海量存储技术和GPRS无线通信两种数据存储和传输方式,可以实现长期无人值守原位监测。利用海水和沉积物两者电阻率的差异性,把布设等间距环形电极的探杆置入海床,连续测定海水和海床沉积物界面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电阻率,找到电性发生显著变化的区间,并采用合适的方法判定界面的具体位置。界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即为海床的蚀积变化。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试的沉积过程中蚀积变化数据与实际数据相符,最大误差0.3cm。说明应用该系统测量海床蚀积状况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床 沉积物 蚀积 电阻率监测系统 原位
下载PDF
温州中心渔港防波堤工程海域潮流数值模拟及底床冲淤计算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孟国 时钟 吴以喜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3,共4页
分别对温州中心渔港防波堤的3种不同轴线布置、不同长度方案进行了工程前后平面二维潮流场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半经验公式,进行了渔港内外底床冲淤计算。根据这些模拟和计算结果,从潮流及地形冲淤角度对防波堤的合理轴线布置和... 分别对温州中心渔港防波堤的3种不同轴线布置、不同长度方案进行了工程前后平面二维潮流场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利用半经验公式,进行了渔港内外底床冲淤计算。根据这些模拟和计算结果,从潮流及地形冲淤角度对防波堤的合理轴线布置和防波堤合理长度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中心渔港 防波堤 潮流 数学模型 底床冲淤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河口是沙运动二维数学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瑞杰 孙效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5,共6页
对于粉沙淤泥质河口和海岸,海底泥沙受潮流作用主要以悬沙形式输运。在这样的海区建港与疏浚航道,需要首先进行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本文采用潮流作用下不平衡方程式、挟沙能力公式和起动流速公式,建立了潮流作用下河口悬沙运动二维... 对于粉沙淤泥质河口和海岸,海底泥沙受潮流作用主要以悬沙形式输运。在这样的海区建港与疏浚航道,需要首先进行泥沙淤积问题的研究。本文采用潮流作用下不平衡方程式、挟沙能力公式和起动流速公式,建立了潮流作用下河口悬沙运动二维数学模型,在对二维悬沙不平衡输沙方程和海底变形方程进行离散时直接采用显式迎风格式,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水域,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能够模拟河口的悬沙运动规律和冲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悬沙 泥沙运动 潮流 挟沙能力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12年来海床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邵荣顺 吴明阳 左书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洋山深水港区海域是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是以落潮流为主、高含沙量、强潮流的潮汐水道,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为1.0~1.5 m/s,最大流速可达2.0~2.5 m/s,平均... 洋山深水港区海域是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是以落潮流为主、高含沙量、强潮流的潮汐水道,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东南-西北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为1.0~1.5 m/s,最大流速可达2.0~2.5 m/s,平均含沙量在1.4 kg/m3。对上海洋山深水港区的水文地貌特性、海床冲淤演变以及冲淤变化原因等作了分析。结果认为,伴随着工程建设的进程,陆域边界不断地改变,海床的冲淤演变也随着不断地调整,逐步形成了目前"南淤北冲"的海床冲淤格局。洋山港竣工后三年又步入了稳定的调整期,冲淤变化幅度趋于逐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海床冲淤变化 汊道封堵 原因分析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淤泥质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祖德 肖辉 《水道港口》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分析海床冲淤演变机理,探索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提出海床冲淤指标及冲淤标准,建立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可以预测海床逐年冲淤强度和最终冲淤强度,以及海床达到新平衡所需年限。研究的各项结果在洋山港海区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海床冲淤预测 海床冲淤指标 平衡含沙量 洋山港
下载PDF
基于平面二维潮流模型的北仑河口悬沙输运与底床冲淤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德信 陈波 +2 位作者 李谊纯 陈宪云 张荣灿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研究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北仑河口地形改变状况,建立一个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运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复演了河口的潮流、悬沙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河口的悬沙... 为研究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北仑河口地形改变状况,建立一个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运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复演了河口的潮流、悬沙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河口的悬沙输运和底床冲淤变化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夏初时节河口的悬沙含量较小,约3—70mg·L 1,落潮含沙量大于涨潮含沙量;除局地冲淤达0.05m·a 1外,大部分区域冲淤变化不超过0.05m·a 1,河口处于微冲微淤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潮流泥沙模型 有限体积法 悬沙输运 底床冲淤
下载PDF
上海金山区污水排海工程排污口位置的比选 被引量:4
19
作者 国峰 恽才兴 +1 位作者 李阳 韦鹤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45-47,共3页
上海市金山区污水海洋处置工程需要确定合适的排污口位置,为此分析了金山区金山嘴附近的海域水深分布状况、海床冲淤时空变化以及岸滩与海床的稳定性等,对金山区市政污水排海工程排污口的几个设置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最终确定了最佳排... 上海市金山区污水海洋处置工程需要确定合适的排污口位置,为此分析了金山区金山嘴附近的海域水深分布状况、海床冲淤时空变化以及岸滩与海床的稳定性等,对金山区市政污水排海工程排污口的几个设置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最终确定了最佳排污口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口 水深分布 海床冲淤 海床稳定性
下载PDF
甬江口及附近海域冲淤变化研究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倪云林 巩明 +2 位作者 杨辉 周鸿权 武小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537-542,共6页
利用1935年、1962年、1979年、2004年这四个年份的海图资料,建立了甬江口及附近海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而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海床平面冲淤变化、海岸演变和滩槽平面变化。结果表明,在1935-2004年间,甬江口及附近海域总体上以轻微... 利用1935年、1962年、1979年、2004年这四个年份的海图资料,建立了甬江口及附近海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而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海床平面冲淤变化、海岸演变和滩槽平面变化。结果表明,在1935-2004年间,甬江口及附近海域总体上以轻微淤积为主,年均淤积速率4.24 cm/a;岸线持续向海推进,潮滩呈淤涨态势,而深槽则趋于萎缩。但冲淤性质在不同时段有所不同,呈现出由冲转淤的调整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口 海床平面 滩槽 冲淤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