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内生拮抗细菌分离、鉴定及其对人参菌核病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卢占慧 周如军 +2 位作者 袁月 李自博 傅俊范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0,共6页
以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ginseng)为靶标,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221株人参内生细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筛选出3株(Psn52、Psn61、Psn214)抑菌圈大于30 mm的高效拮抗细菌,对其进行了离体防效测定及种类鉴定。Psn52、Psn61、Psn214菌... 以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ginseng)为靶标,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了221株人参内生细菌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筛选出3株(Psn52、Psn61、Psn214)抑菌圈大于30 mm的高效拮抗细菌,对其进行了离体防效测定及种类鉴定。Psn52、Psn61、Psn214菌株对人参核盘菌菌丝抑菌率分别为62.72%、61.45%、63.20%。3株无菌发酵液对人参核盘菌菌核萌发抑制效果显著,抑制率分别可达80%、68%、76%。显微镜下观察Psn52、Psn61、Psn214菌株均对人参核盘菌菌丝内含物有明显的溶解作用,导致菌丝变粗、菌丝细胞空洞、原生质分布不均匀。菌株Psn52、Psn61、Psn214无菌发酵液对人参菌核病防治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分别达81.25%、75.01%、81.25%。通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 DNA同源序列比对分析,将菌株Psn52、Psn61、Psn214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菌核病 拮抗细菌 内生菌 抑菌作用 解淀粉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长白山区人参菌核病发生为害及其病原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车喜庆 付俊范 +3 位作者 李自博 李昕月 魏晓兵 周如军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共5页
近年来对辽宁和吉林人参主产区病虫害调查发现,人参菌核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病田率近90%,病株率5.7%,已经成为长白山区人参主要病害之一。病原生物学研究表明,人参菌核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0℃,以Czapek培养基为基... 近年来对辽宁和吉林人参主产区病虫害调查发现,人参菌核病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病田率近90%,病株率5.7%,已经成为长白山区人参主要病害之一。病原生物学研究表明,人参菌核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0℃,以Czapek培养基为基础的氮源均为蛋白胨。菌丝生长最适pH为4,碳源为山梨醇,最适培养基为胡萝卜培养基;菌核形成的最适pH为6、碳源为果糖,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核萌发最佳条件为15-25℃、pH 6-8、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甘氨酸。菌核在PDA培养基、PSA培养基、人参培养基、燕麦培养基及玉米粉培养基的萌发率均达100%。黑暗条件促进菌丝生长,有利菌核形成及菌核萌发。菌丝致死温度为42℃,菌核致死温度为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菌核病 发生危害 生物学特性 人参核盘菌
原文传递
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丹 傅俊范 +2 位作者 尹海波 周如军 李自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9-445,共7页
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离体接种法比较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对人参根组织的侵染特性,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中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差异,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不同... 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分泌液致病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离体接种法比较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对人参根组织的侵染特性,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人参核盘菌菌丝及其分泌液中细胞壁降解酶种类及活性差异,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和pH值对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产核及分泌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分泌液和菌丝均能导致人参根部产生坏死状病斑,且接种分泌液的病斑出现时间早于接种菌丝,但分泌液持续侵染能力比菌丝弱。分泌液和菌丝中均含有PG酶和Cx酶,分泌液中的PG酶活性高于菌丝,Cx酶活性低于菌丝,PMG酶仅在菌丝中检测到,分泌液和菌丝中均不含β-葡萄糖苷酶。病菌在SDA培养基中生长速度最快,在V8培养基中菌核产生数量最多,在MEA培养基中菌核鲜重和干重最重,在PDA培养基中,供试菌株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蔗糖与葡萄糖为碳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葡萄糖酸钠为碳源时,菌核产量最多,以果糖为碳源时,菌核鲜重和干重值最大,以葡萄糖为碳源时,菌核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以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浸粉为氮源时,供试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最快,以酵母浸粉为氮源时,菌核产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产生量最大。供试菌株菌丝生长、菌核数量、鲜重、干重和分泌液形成最适pH值均为5。综上所述,人参核盘菌分泌液中存在PG酶和Cx酶,可导致参根出现坏死斑。不同培养条件和营养物质可促进人参核盘菌的不同发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核盘菌 菌核分泌液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核盘菌属一新种——人参核盘菌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崇仁 陈长法 +1 位作者 陈捷 傅俊范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保留名nom.consery))的核盘菌属一新种——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ginseng Wang C.R.,C.F.Chen et J.Chen)。该种在形态学以及可溶性蛋白、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谱带等方面,均不... 本文报道了采自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保留名nom.consery))的核盘菌属一新种——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ginseng Wang C.R.,C.F.Chen et J.Chen)。该种在形态学以及可溶性蛋白、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谱带等方面,均不同于已知种核盘菌(S.sclerotiorum(Lib.)de Bary),小核盘菌(S.minor Jagger)车轴草核盘菌(S.trifoliorum Erikss.)和细辛核盘菌(S.asari Wu et C.R.Wang)。模式标本(800719)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核盘菌属 新种 人参核盘菌 分类学
原文传递
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月泠 王丹 +2 位作者 李自博 周如军 傅俊范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2,62,共5页
人参核盘菌菌核在自然环境及人工培养条件下很难产生子囊盘,主要通过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侵染寄主。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对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萌发历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核盘菌菌核吸水性强,前期吸水... 人参核盘菌菌核在自然环境及人工培养条件下很难产生子囊盘,主要通过菌核进行菌丝型萌发侵染寄主。为明确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特性,对人参核盘菌菌核的萌发历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核盘菌菌核吸水性强,前期吸水速度较快,菌核吸水饱和后,是吸水前菌核平均质量的1.99倍。菌核吸水后3 d开始菌丝型萌发,8 d时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率到达97.8%,而未吸水的菌核则不能萌发产生菌丝。菌核在干燥的土壤环境中的菌丝型萌发率极低,土壤湿度越大越利于菌丝型萌发。菌核龄越大所需的菌丝型萌发时间越长。15.0~22.5℃为菌核菌丝型萌发的适宜温度。pH为6.0时,其菌核的菌丝型萌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核盘菌 菌核 菌丝型萌发
原文传递
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
6
作者 董婧 吕建华 +3 位作者 李可心 叶明玉 张晨 李长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82-3692,共11页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 【背景】人参菌核病是人参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人参的产量。【目的】探索白花蒲公英内生菌(Endomelanconiopsis 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参核盘菌的抑制机理。【方法】采用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试验测定抑制效果;采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通过电导率和核酸含量的变化测定细胞膜通透性,通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的变化测定膜脂过氧化程度。【结果】内生菌E.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菌丝生长,最小抑菌浓度为3.75 mg/mL,培养6 d后抑制率为76.22%。该提取物能显著抑制人参核盘菌孢子萌发,15.00 mg/mL时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0.69%。提取物影响菌丝形态,增加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造成菌丝内含物外渗,7.50 mg/mL处理10 h后电导率和核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0.11%和62.85%。同时提取物显著增加人参核盘菌MDA含量和SOD、POD、CAT活力,7.50 mg/mL处理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内生菌E.microspora发酵产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改变人参核盘菌细胞膜通透性,加剧膜脂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含物流失,显著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蒲公英内生菌 人参核盘菌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人参核盘菌侵染对参根不同部位细胞壁降解酶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车喜庆 傅俊范 +3 位作者 李自博 周如军 桑海旭 邢亚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6-70,共5页
为了明确人参不同部位对人参核盘菌的敏感性,在温室分别对人参芦头部和须根部接种病菌,观察不同部位发病情况,并对人参不同部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寄主防御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菌核病芦头部发病时间早于根须部。人参芦头部多... 为了明确人参不同部位对人参核盘菌的敏感性,在温室分别对人参芦头部和须根部接种病菌,观察不同部位发病情况,并对人参不同部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及寄主防御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人参菌核病芦头部发病时间早于根须部。人参芦头部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活性在侵染过程中大于根须部,而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活性在侵染中期及羧甲基纤维素酶(Cx)、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侵染后期出现芦头部小于根须部的现象。人参根须部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侵染前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侵染中期大于芦头部。可见,人参芦头部对菌核病较根须部敏感,可能主要是芦头部在病菌侵染前期细胞壁降解酶(PG、PMG、PMTE)活性较高,而防御酶(POD、CAT)活性较低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菌核病 细胞壁降解酶 植物防御酶 侵染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