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创新人才区域性需求趋势研究——对四川、陕西、上海的预测与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姚娟 刘鸿渊 刘建贤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6-52,共7页
科技创新人才是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四川、陕西、上海三省市2017-2021年科技创新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和比较分析。R语言求解结果表明,三地及高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均呈... 科技创新人才是结构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四川、陕西、上海三省市2017-2021年科技创新人才进行需求预测和比较分析。R语言求解结果表明,三地及高技术产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数量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速存在区域性差异,新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区域性非均衡态势将逐渐形成,区域性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力度,合理规范人才竞争应成为国家层面的人才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提高人才与产业匹配度既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也是区域性人才管理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区域人才需求 人才需求预测
下载PDF
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洁 刘君 李新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5,共6页
围绕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变量,利用2002-2014年相关数据,对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基于经济意义的S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人才... 围绕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变量,利用2002-2014年相关数据,对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基于经济意义的S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存在滞后期且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及成果转化,以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色经济区 科技创新人才 经济发展 动态影响
下载PDF
中小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镇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例
3
作者 葛慧林 《科技促进发展》 2023年第1期47-51,共5页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小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工资水平,地方大学培养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愈为突出。如何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为当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地方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发展成为横在中小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小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工资水平,地方大学培养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愈为突出。如何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为当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促进地方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发展成为横在中小城市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结合三螺旋模型,以典型高校资源丰富型中小城市—镇江为例,分析其在科技创新人才校地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小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校地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城市 科技创新人才 校地融合发展 三螺旋模型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青岛市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文鹏 吴宁 蓝洁 《特区经济》 2019年第8期98-100,共3页
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能力评价,有利于厘清科技创新人才现状,激发人才存量的活力,提升人才增量的质量,找准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本文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能力评价,有利于厘清科技创新人才现状,激发人才存量的活力,提升人才增量的质量,找准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本文从人才投入、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等3个方面构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岛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对青岛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发展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策略
下载PDF
从风险社会理论谈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郭荣茂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8-41,共4页
在风险社会时代背景下,女性在自我认同的前提下需要将自己塑造成科技创新人才,以此来达到对科技风险的自我防卫和参与规避。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建构还有利于打破自然与社会的对立状况,促使女性的解放。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女性参与... 在风险社会时代背景下,女性在自我认同的前提下需要将自己塑造成科技创新人才,以此来达到对科技风险的自我防卫和参与规避。女性科技创新人才的建构还有利于打破自然与社会的对立状况,促使女性的解放。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女性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数量还比较缺乏,这需要我们为女性参与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建构女性科技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女性 科技创新人才 建构
下载PDF
高中阶段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挑战与对策
6
作者 娄维义 《创新人才教育》 2021年第4期43-46,76,共5页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尝试探索以科技创新教育为载体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价值。在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积极尝试探索,针对高中阶段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现...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尝试探索以科技创新教育为载体的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对服务国家战略具有重要价值。在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面,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积极尝试探索,针对高中阶段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现存问题和挑战,从理念转型、师资发展、课堂变革、课程开发、平台建设和制度保障六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可以为高中阶段的科创教育提供借鉴,推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阶段 科技创新人才 早期培养
原文传递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选择的思考
7
作者 陶应虎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对科技人才的竞争。近年来,尽管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江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策措施。
关键词 江苏省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
下载PDF
融入科研论文语义知识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识别方法研究
8
作者 谢子纯 钱力 +1 位作者 王颖 刘志博 《科学观察》 2024年第3期24-36,共13页
[目的/意义]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驱动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构建一个融入科研论文语义知识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识别指标体系,以弥补现有评价体系中以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为主的局限。[方法/过程]采用数据驱动的思想和方法,结合... [目的/意义]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发展驱动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构建一个融入科研论文语义知识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识别指标体系,以弥补现有评价体系中以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为主的局限。[方法/过程]采用数据驱动的思想和方法,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科研论文语义知识进行计算,量化对科研论文语义知识的定性评价,结合传统的计量指标,构建识别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产出新颖性、项目课题契合度及科研活跃度等指标。选取图情领域的青年情报科学家作为实证对象,验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产出新颖性通过语义知识区分度和语义知识相似度衡量,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表现出较大的语义知识区分度,相似度分析则显示其研究与核心期刊的主题相关。项目契合度分析确认了研究内容与国家基金项目的高度一致性,反映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战略契合度。基于近3年发文与近5年发文之比的科研活跃度评估,揭示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近期具有持续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全面评价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和支持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识别 语义知识
原文传递
新发展格局下高校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9
作者 卢东祥 庞波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9-92,共4页
新发展格局下,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要着眼于提升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还要关注其创新发展的后劲激发和可持续。当前,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更多强调技能训练、择优培养、统一规划,显然滞后于新发展阶段的需要。科技自主创新和关键核... 新发展格局下,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要着眼于提升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还要关注其创新发展的后劲激发和可持续。当前,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更多强调技能训练、择优培养、统一规划,显然滞后于新发展阶段的需要。科技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召唤高校转变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实现从技能训练向人格培养、从择优培养向全面培养、从计划管理向服务性管理的转型,秉持新发展理念,重构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方向、培养模式和培养环境,实现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思维转型 路径重构
下载PDF
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化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姚建建 门金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36,共9页
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科技人才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中基于系统间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1个典型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 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科技人才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对于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中基于系统间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11个典型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分析了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2008-2017年各省市综合发展指数不断提高,东部高于中部高于西部,两极分化逐渐消失;2)耦合指数高值区域面积逐渐减少,低值区域面积逐渐增加,中、西部耦合指数高于全部省市的平均水平;3)各省市协调指数均有较大的提高,东部地区全部属于中级协调以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两极分化现象一直存在。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人才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化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孙殿超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16-1730,共15页
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科研实力、技术分布、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通过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科技创... 科技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是科研实力、技术分布、发展潜力的表征。洞悉科技创新人才分布规律,从而科学制定人才战略,为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决策参考。论文通过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人才的规模、密度、聚集指数、空间自相关性刻画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①从“十一五”到“十三五”,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规模发展迅速,从约43万人增长到114万余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②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密度居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之首,单位人口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7倍,单位面积人才密度约是最小值的190倍;江门、肇庆等地科技创新人才密度相对较低,低于大湾区平均水平。③深圳、东莞、广州有相对较强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能力,而惠州、江门、肇庆聚集能力相对为弱。“十三五”期间,深圳、东莞、香港(地区)、珠海的聚集能力增强,澳门(地区)、中山、广州、佛山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能力有所下降。④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分布特征与空间位置的关联性不强,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各城市未有效联动形成合力。⑤城市生活基础保障的提升、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氛围的营造和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大会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影响科技创新人才的分布特征。因此,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做法,提出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分布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人才高地 科技创新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
原文传递
习近平关于科教兴国战略重要论述的三维阐释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习近平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现实发展需要的回应,也是对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坚持和深入推动。遵循“教育—人... 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习近平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现实发展需要的回应,也是对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坚持和深入推动。遵循“教育—人才—创新—科技—强国”关键要素联动的逻辑链,习近平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统一进行统筹规划,丰富了科教兴国的理论内涵,在实践层面为新时代我国教育、科技、创新驱动的整体联动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教兴国 科技创新 人才强国
下载PDF
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化、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长慧 樊立宏 何光喜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6-73,共8页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和应用者为主要分析维度,结合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演进机制,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进历程、面临...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和应用者为主要分析维度,结合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演进机制,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进历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产出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人才 生态系统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演化特征及关系网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殿超 刘毅 王春明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22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是政府部门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及政府价值表达的重要工具手段。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2000—2020年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对政策文件的内外部属性及关系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大湾区各城市科... 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是政府部门实现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及政府价值表达的重要工具手段。本文对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2000—2020年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对政策文件的内外部属性及关系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数量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政府价值取向和行政逻辑明显向科技创新转变;2)大湾区各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发文主体的不同体现出各地对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主导实施程度、重视力度和部门协调程度有所差异;3)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大力引才,人才资源优势逐步凸显,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注重人才的保障服务,东莞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绩效管理;4)大湾区各城市产业发展定位的雷同导致人才发展目标同质化,人才竞争激烈;5)各地政策文件关系网络呈聚而不联的特征,深圳、珠海政策的聚集程度较高,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未出现中心性特征或中心性特征较弱。因此,加强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统筹规划、优化政策表达实施、错位布局共建共享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人才 人才高地 政策工具
下载PDF
面向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超 晁元卿 +4 位作者 费颖恒 曹越 汤叶涛 仇荣亮 王诗忠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5期43-46,50,共5页
当前高校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与企业用人标准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不匹配。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新时代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亟需对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各方面探索。通过基于“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知... 当前高校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与企业用人标准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不匹配。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新时代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亟需对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各方面探索。通过基于“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深化符合卓越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实践素质培养、探索卓越应用型人才视野提升实现路径,使学生分别在知识、能力、实践和视野方面达到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符合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卓越应用型人才 培养标准 培养模式 实践素质培养
下载PDF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水平提升对策研究——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16
作者 石琨 杨国航 +1 位作者 蒋韬 魏建华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73-76,共4页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梳理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做法...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从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协议、“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梳理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水平提出了强化与国际高水平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优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国际化人才队伍综合能力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 国际化人才
下载PDF
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人才引培影响的调查研究
17
作者 贾清萍 黄星月 陈雅静 《科技广场》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是实现高端人才引培量质齐升和科技强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部A省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调查,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地位和成长空间等都有显著影响。但高层次... 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是实现高端人才引培量质齐升和科技强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中部A省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的调查,发现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职务职称晋升、个人地位和成长空间等都有显著影响。但高层次科技人才计划实施中也存在不足,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人才遴选程序、放宽人才遴选限制条件;构建科学精准的人才评价机制;构建彰显价值的人才激励制度;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计划 科技创新 高层次人才 人才引培
下载PDF
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时代要义、逻辑转向与实现进路
18
作者 卓泽林 周文伟 黎泓燕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62,共9页
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展现出知识生产视角下拓展利益相关者参与构建“多赢共生”机制、国家治理视角下增强... 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造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展现出知识生产视角下拓展利益相关者参与构建“多赢共生”机制、国家治理视角下增强教育事业与科技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科教创新主体视角下优化科教资源配置实现协作性跨越的时代要义。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需要重塑逻辑指向,在使命目标上实现从“经济使命”向“战略使命”的转换,在构成主体上实现从“分立语境”向“整合语境”的转变,在合作模式上实现从“政策导向合作”向“价值导向合作”的转型。基于此,以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为依托培育战略科技人才,以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助力国家与区域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研究型大学科教融合的必然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科教融合 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 战略科技人才
原文传递
大型建筑国企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研究
19
作者 梁莹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质量效益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大型建筑国企应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以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指出大型建筑国企科技创新面临的关键问题,综合运用文本挖... 科技创新是企业实现质量效益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大型建筑国企应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以激发企业创新动能。本文通过现状分析指出大型建筑国企科技创新面临的关键问题,综合运用文本挖掘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四个维度识别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影响因素,以问题与因素为导向从薪酬激励、文化激励、组织激励与成长激励四个方面着手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为解决企业科技人才流失,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建筑国企 科技创新 激励机制 科技人才
下载PDF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Gather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20
作者 Liang Ma Qiqi He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3年第12期2371-2386,共16页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environmental...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marketization leve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dical resourc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cultural resources and policy suppor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Province;Secondly,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directly affect the concen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through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lly, although both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Zhejiang,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more significant. These studies are for Zhejiang Province.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ultivating high-end talents and realizing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Talent Gathering Ac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