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OI和ITS-1基因对魁蚶野生群体和人工繁育子代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桢 邱兆星 +2 位作者 王鸿霞 张秀梅 刘保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4-32,共9页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和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基因,对荣成(RC)和即墨(JM)2个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野生地理群体及一个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JZ)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探讨即墨人工繁育的子代作为荣成魁... 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和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基因,对荣成(RC)和即墨(JM)2个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野生地理群体及一个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JZ)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探讨即墨人工繁育的子代作为荣成魁蚶底播增殖苗种的可行性。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差异主要存在群体内。荣成野生群体和即墨野生群体间的Fst值,基于COI基因和ITS-1基因分别为0.1678和0.1193,表明荣成野生群体与即墨野生群体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繁育的即墨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荣成野生群体与即墨子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之与即墨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差异更大。如果采用即墨子代在荣成底播,可能会对荣成野生魁蚶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采用即墨人工繁育子代作为荣成魁蚶底播增殖的苗种来源时必须十分慎重,并在苗种繁育时尽量采用大群体有效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 遗传多样性 COI基因 ITS-1基因
下载PDF
魁蚶两个不同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吴彪 杨爱国 +4 位作者 刘志鸿 周丽青 邱梅 辛梅 李靖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9,共6页
随机选取中国江苏与韩国通营两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分别测量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壳顶宽(X4)、外韧带长(X5)、背缘长(X6)和放射肋宽(X7)等7个形态性状指标并称量活体重(Y),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 随机选取中国江苏与韩国通营两个不同地理群体魁蚶,分别测量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壳顶宽(X4)、外韧带长(X5)、背缘长(X6)和放射肋宽(X7)等7个形态性状指标并称量活体重(Y),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两群体魁蚶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不同。江苏魁蚶各性状相关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壳高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性状的间接影响作用较大;通营魁蚶各性状相关性没有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壳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和辅助其他各性状间接影响体重的作用最大。经显著性分析,将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对体质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江苏魁蚶Y=-77.05+1.366X1+1.306X3;通营魁蚶Y=-108.22+1.979X1+0.964X2,两方程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三种蚶DNA含量和种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洪喜 柴雪良 +1 位作者 吴建波 沈志坚 《水产科技情报》 2000年第2期51-53,共3页
根据流式细胞仪对泥蚶、毛蚶、魁蚶血细胞测出的 DNA相对含量 (相对鳖血细胞 )和前人对该三种蚶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结果 ,分析和探讨了它们的种间亲缘关系。认为 :三者在进化程度上虽然属相近的三个种 ,但相比之下泥蚶最高级 ,毛蚶与魁蚶... 根据流式细胞仪对泥蚶、毛蚶、魁蚶血细胞测出的 DNA相对含量 (相对鳖血细胞 )和前人对该三种蚶染色体核型的研究结果 ,分析和探讨了它们的种间亲缘关系。认为 :三者在进化程度上虽然属相近的三个种 ,但相比之下泥蚶最高级 ,毛蚶与魁蚶之间更亲近 ;结果也从细胞生物学理论上验证了佩尔森纳 (Benson,1892 )贝类分类法将泥蚶归属为泥蚶科中的泥蚶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毛蚶 魁蚶 DNA含量 亲缘关系 染色体核型
下载PDF
魁蚶常温育苗高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栾希波 王波 曲秀家 《齐鲁渔业》 2003年第3期10-11,共2页
6月上中旬采捕于荣成海域的魁蚶,在常温条件下,投喂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经11天促熟便可自然产卵。幼虫培育主要用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混投,育成率达55.6%,340m3水体出壳长700μm以上稚贝20.1亿粒(591.2万粒/m3),经40余天海上保苗出... 6月上中旬采捕于荣成海域的魁蚶,在常温条件下,投喂小球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经11天促熟便可自然产卵。幼虫培育主要用湛江等鞭金藻和小球藻混投,育成率达55.6%,340m3水体出壳长700μm以上稚贝20.1亿粒(591.2万粒/m3),经40余天海上保苗出商品苗3.52亿粒(103.53万粒/m3),保苗率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常温育苗 养殖 海水养殖
原文传递
温度对黑龙江河兰蛤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匠 李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97-100,共4页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挂制条件下,温度对黑龙江河兰蛤受精卵孵化和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兰蛤受精卵孵化和妨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1.5~25.4℃,其中以24.5℃为最隹。在此温度范围内,受精卵孵化发育形成D形幼体,幼体生长迅速,成活率高... 本文叙述了在室内挂制条件下,温度对黑龙江河兰蛤受精卵孵化和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兰蛤受精卵孵化和妨体生长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1.5~25.4℃,其中以24.5℃为最隹。在此温度范围内,受精卵孵化发育形成D形幼体,幼体生长迅速,成活率高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河兰哈 胚胎发育 温度 黑龙江
下载PDF
温度对黑龙江河兰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稚贝存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匠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0-94,共5页
根据天津大港电厂扩建工程需要,笔者对黑龙江河兰蛤稚贝存活的各项温度指标,进行了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兰蛤稚贝起始致死温度是随着驯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最高起始致死温度为35.1℃,生长的周平均最高温度为28.4℃,短期暴露最高温度是32.2℃.
关键词 温度 黑龙江 稚贝 兰蛤 存话
下载PDF
黑龙江河兰蛤的温度评价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匠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88-93,共6页
根据天津大港电厂扩建工程的需要,对黑龙江河兰蛤存活的各项温度指标进行了试验。黑龙江河兰蛤起始致死温度是随驯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最高起始致死湿度为37.1℃,生长的周平均最高温度为29℃、短期暴露最高温度是35.45℃。对大港电厂... 根据天津大港电厂扩建工程的需要,对黑龙江河兰蛤存活的各项温度指标进行了试验。黑龙江河兰蛤起始致死温度是随驯化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最高起始致死湿度为37.1℃,生长的周平均最高温度为29℃、短期暴露最高温度是35.45℃。对大港电厂冷却水体对兰蛤有否危害进行了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河兰蛤 温度 火电厂 兰蛤
下载PDF
黑龙江河兰哈稚贝生态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赵匠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4期25-27,47,共4页
本文介绍了温度、淡水、阴干和海水比重对黑龙江河兰蛤稚贝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稚贝存活的水温上限为32.5℃;对淡水的适应能力较弱;耐阴干能力较弱;对海水比重的适应性比较广泛.
关键词 黑龙江河兰蛤稚贝 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