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巨须裂腹鱼早期发育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海平 刘孟君 刘艳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隶属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西藏特有经济鱼类,因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下降,在2009年中国红色名录评为"濒危"等级。研究通过研究巨须裂腹鱼早期发育特征,旨在为该鱼的科学养护... 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隶属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是西藏特有经济鱼类,因过度捕捞,其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下降,在2009年中国红色名录评为"濒危"等级。研究通过研究巨须裂腹鱼早期发育特征,旨在为该鱼的科学养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巨须裂腹鱼受精卵直径3.0—3.2 mm,遇水开始具有微黏性,随后脱黏,经过准备卵裂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分化阶段、孵化阶段,在水温10℃的条件下,经过460.67h孵化出来。初孵仔鱼体长9.9—1.1 mm,心率48—50次/min,鳃盖骨清晰可见,下颌原基、尾鳍下骨原基可见。第2天鼻凹出现;第3天肝胰脏原基出现;第4天鳃耙、肩带原基出现;第6天仔鱼上下颌开始张合;第7天心血管分化结束,仔鱼开始进入混合营养期;第14天鳔一室和体侧色素带形成;第26天肋骨原基出现;第35天鳔二室出现,卵黄囊耗尽;第63天背鳍分化结束;第83天臀鳍分化结束。巨须裂腹鱼胚胎具有独特的发育时序:体节的出现先于胚孔封闭,是对高原环境的一种适应和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裂腹鱼 巨须裂腹鱼 胚胎 仔稚鱼 早期发育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异齿裂腹鱼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纤纤 曾本和 +2 位作者 刘乐乐 杨瑞斌 刘海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3-706,共14页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配制蛋白质水平为20.01%、25.00%、30.19%、35.24%、40.12%和45.10%的6种等脂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115.46±16...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生长、消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代谢反应的影响,配制蛋白质水平为20.01%、25.00%、30.19%、35.24%、40.12%和45.10%的6种等脂等能的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115.46±16.20) g的异齿裂腹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94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异齿裂腹鱼末重(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蛋白水平为40.12%时最大,与30.19%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SR)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蛋白水平为25.00%时最大,与30.19%组差异不显著(P>0.05);摄食率(FR)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在蛋白水平为20.01%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余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和肝体比(HS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蛋白质水平为40.12%时最低,与35.24%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粗蛋白质显著升高(P<0.05);胰蛋白酶(TPS)、脂肪酶(LPS)、淀粉酶(AMS)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与SGR、WGR和PER相一致,且TPS>LPS>AMS;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在45.10%组最高,与30.19%-40.12%组差异不显著(P>0.05),谷丙转氨酶(AL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ALT和ACP活性在35.24%组高、AKP活性在30.19%组最高,但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的尿素氮显著上升(P<0.05);血清中的血氨在45.10%组最大,显著高于25.00%组(P<0.05)。异齿裂腹鱼WGR、SGR、FCR、PER与不同蛋白质水平分别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在试验条件下,异齿裂腹鱼饲料中最佳蛋白质水平为31.20%-3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齿裂腹鱼 蛋白质水平 生长 消化酶活性 非特异性免疫 蛋白质代谢
下载PDF
塔里木裂腹鱼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天燕 孟玮 +3 位作者 高天翔 郭焱 马燕武 张富春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9-1114,共6页
摘要: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塔什库尔干、多浪渠首、木扎提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5个群体共计114尾塔里木裂腹鱼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7对引物在5个群体中共扩增出34个条带,扩增片段在105~370bp。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发现,玉... 摘要: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塔什库尔干、多浪渠首、木扎提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5个群体共计114尾塔里木裂腹鱼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7对引物在5个群体中共扩增出34个条带,扩增片段在105~370bp。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发现,玉龙喀什河群体(Y)与塔什库尔干群体(T)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与喀拉喀什河群体(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明显分为2支。塔里木裂腹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87.84%,群体间遗传变异为12.16%。整个种群F统计数Фst为0.12161(P〈0.01),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且塔什库尔干群体遗传多样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裂腹鱼( schizothorax biddulphi) 群体 微卫星标记 多态性 遗传 塔里木河 新疆
原文传递
西藏双须叶须鱼早期发育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海平 刘孟君 +5 位作者 牟振波 刘艳超 次仁罗杰 刘书蕴 刘乐乐 饶昌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055,共15页
通过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早期发育特征研究,旨在为该鱼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双须叶须鱼卵径3.7—3.9 mm,吸水后的卵径可达5.1—5.3 mm。在水温10℃左右的条件下,经历336.02h孵化出膜。根据... 通过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早期发育特征研究,旨在为该鱼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双须叶须鱼卵径3.7—3.9 mm,吸水后的卵径可达5.1—5.3 mm。在水温10℃左右的条件下,经历336.02h孵化出膜。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特征可将胚胎发育分为准备卵裂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分化阶段、孵化阶段共7个阶段34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12.4 mm,第1天体色素出现,胸鳍上翘,鳃盖骨出现,下颌原基出现;第2天鳃弓原基出现;第3天消化道出现,肝胰脏原基出现;第4天鳃耙出现,体表色素细胞带出现;第5天口凹形成,鳃丝形成;第6天胸鳍褶,背鳍褶,腹鳍褶出现;第7天鼻凹出现,星芒状色素团出现;第9天鳔前原基出现;第11天尾鳍鳍条开始出现,胸鳍开始颤动;第13天鳔1室出现,半规管形成;第17天背鳍分化出来;第21天腹部鳍褶变大,舌颌骨清晰可见;第28天脾脏出现;第33天出现腹鳍鳍条;第34天鳞片出现;第85天稚鱼的形态与成鱼无异。双须叶须鱼是已报道裂腹鱼类卵径最大,较四大家鱼卵周隙小,是对高原隆起所导致的高寒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裂腹鱼 双须叶须鱼 胚胎 仔稚鱼 早期发育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裂腹鱼幼鱼生境适宜度指数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韩京成 黄应平 +2 位作者 袁喜 刘国勇 马直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8,78,共5页
通过模糊逻辑的方法建立了雅砻江裂腹鱼幼鱼时期的生境适宜度指数模型。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结果,结合有经验的鱼类学专家的模糊知识建立了关于生境因子和幼鱼生境适宜度模糊集合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推理规则。模糊集合根据水温、流... 通过模糊逻辑的方法建立了雅砻江裂腹鱼幼鱼时期的生境适宜度指数模型。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结果,结合有经验的鱼类学专家的模糊知识建立了关于生境因子和幼鱼生境适宜度模糊集合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推理规则。模糊集合根据水温、流速和溶解氧3个变量因子,以"if-then"的规则语句实现了生境特性和适宜度的联系。根据模型分析,得出溶解氧是裂腹鱼幼鱼重要的生境因子,其次是温度和流速。单因子变化引起的相对极端环境对鱼类适宜度有显著影响。裂腹鱼对水温、溶解氧和流速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1℃~19℃,5.75~10 mg/L和0.1~0.6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逻辑 裂腹鱼 生境适宜度 雅砻江
下载PDF
Ecologically-friendly operation scheme for the Jinping cascaded reservoirs in the Yalongjiang River, China 被引量:2
6
作者 Duan CHEN Qiuwen CHEN +2 位作者 Ruonan LI Koen BLANCKAERT Desuo CAI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82-290,共9页
Ecologically-friendly reservoir operation pro- cedures aim to conserve key ecosystem properties in the rivers, while minimizing the sacrifice of socioeconomic interest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Jinping cascaded rese... Ecologically-friendly reservoir operation pro- cedures aim to conserve key ecosystem properties in the rivers, while minimizing the sacrifice of socioeconomic interests.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Jinping cascaded reservoirs as a case study. An optimization model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a balance between the ecological flow requirement (EFR) of a target fish species (Schizothorax chongi) in the dewatered natural channel section, and annual power production. The EFR for the channel was determined by the Tennant method and a fish habitat model, respectively. The optimization model was solved by using an adaptive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Several operation scenarios corresponding to the ecological flow ser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optimization model. Through comparisons, an optimal operational scheme, which combines relatively low power production loss with a preferred ecological flow regime in the dewatered channel, is proposed for the cascaded reservoirs. Under the recommended scheme, the discharge into the Dahewan river reach in the dry season ranges from 36 to 50 m3/s. This will enable at least 50% of the target fish habitats in the channel to be conserved, at a cost of only 2.5% annual power production loss.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use of EFRs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the optimization of reservoir operation in an ecologically friendly way. Similar modeling, for other important fish species and ecosystem functions, supplemented by field validation of results, is needed in order to secure the long-term conservation of the affected river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ly-friendly operation optimizationmodel ecological flow Jinping cascaded reservoirs schizothorax chongi
原文传递
4种高原裂腹鱼类对水流和底质的趋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姜昊 陆波 蔡跃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117-120,124,共5页
通过开展异齿裂腹鱼、拉萨裸裂尻、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对水流和底质的趋性试验,测定4种裂腹鱼感应流速,获得其对不同粒径大小底质的偏好,以期为高原鱼道进口诱鱼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1.3~15.2℃条件下,4种裂腹鱼相对感... 通过开展异齿裂腹鱼、拉萨裸裂尻、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对水流和底质的趋性试验,测定4种裂腹鱼感应流速,获得其对不同粒径大小底质的偏好,以期为高原鱼道进口诱鱼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11.3~15.2℃条件下,4种裂腹鱼相对感应流速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26~0.49(0.37)、0.39~0.61(0.45)、0.26~0.46(0.37)、0.19~0.50(0.33)BL/s。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趋性在流速为0.07和0.42 m/s时偏好底质粒径为5~7 cm的卵石;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在流速为0.42 cm/s时偏好底质粒径为9~13 cm的卵石。因此,以这4种裂腹鱼类为主要过鱼对象的鱼道进口设计流速至少应大于0.45 BL/s,使鱼类能感应到进口流速而上溯;将5~13 cm粒径的卵石作为鱼道入口和槽身底部的铺装材料,以达到诱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类 感应流速 底质 趋性 诱鱼
下载PDF
过鱼设施进口区域水温对集诱鱼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郑铁刚 孙双科 +4 位作者 柳海涛 李广宁 涂承义 柳松涛 石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5-202,共8页
库区水温分层与过鱼通道隔断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随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之一。过鱼效果是评估过鱼设施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于存在水温分层的高坝工程而言,过鱼设施进口附近存在的温差效应是否会对进口区域的集诱鱼效果产生影响... 库区水温分层与过鱼通道隔断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随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之一。过鱼效果是评估过鱼设施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对于存在水温分层的高坝工程而言,过鱼设施进口附近存在的温差效应是否会对进口区域的集诱鱼效果产生影响是当前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该研究通过建立三维水温水动力数学模型与包含过鱼设施进口段和明渠河流段的物理模型,分别开展了水温水动力预测及实鱼过鱼试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温差效应对进口附近水动力条件影响甚微,影响区域主要取决于鱼道流量,而岸边水温量值则取决于温差的大小;增大明渠流量将增加上溯鱼类发现鱼道进口的难度;沿冷水区域上溯样本量占总样本的39%,沿温水区域上溯样本量占总样本的61%,由此可知,温水区域对洄游鱼类更具有吸引力;温差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洄游鱼类发现鱼道进口并在进口区域聚集,与冷水区域相比,温水有效区域鱼进入鱼道进口的尝试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研究成果可为相关人员尝试采用改变水温调整洄游鱼类上溯路线,改善鱼道进口集诱鱼,进而提升鱼道过鱼效果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设施 模型 水温分层 集诱鱼 温差效应 裂腹鱼
下载PDF
伊洛瓦底江中国境内江段裂腹鱼属二新种描述及分类整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剑 郑兰平 +1 位作者 陈小勇 杨君兴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7,共7页
该文对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裂腹鱼属进行分类订正。发现了两种未被描记的鱼类新种,即白体裂腹鱼(Schizothorax leukussp.nov.)和奇异裂腹鱼(Schizothorax heteri sp.nov.)。白体裂腹鱼下唇完整不分叶、表面具发达乳突,下唇后缘平直呈横带形... 该文对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裂腹鱼属进行分类订正。发现了两种未被描记的鱼类新种,即白体裂腹鱼(Schizothorax leukussp.nov.)和奇异裂腹鱼(Schizothorax heteri sp.nov.)。白体裂腹鱼下唇完整不分叶、表面具发达乳突,下唇后缘平直呈横带形;下颌内侧角质突起甚厚,充满整个口腔,角质前缘锐利;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软,基部~1/3扩大变硬、后缘具明显锯齿;侧线鳞94~105,侧线上鳞26~34,侧线下鳞21~27;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6~20;体侧暗褐色,无明显黑斑。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奇异裂腹鱼吻皮与上唇约等厚;下唇发达,分三叶,中间叶小,约与触须基部直径相当;唇后沟连续;下颌无锐利角质;胸鳍末端之前的峡部和腹部裸露无鳞;须长约等于眼径;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扩大,为粗状的硬齿,后缘具强锯齿;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侧线鳞89~104,侧线上鳞24~33,侧线下鳞19~29;通体浅灰色,体侧无斑纹;这些特征可将白体裂腹鱼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分。该研究否定了圆颌裂腹鱼(S.rotundimaxillaris)的有效性,澄清了墨脱裂腹鱼(S.molesworthi)、灰裂腹鱼(S.griseus)和保山裂腹鱼(S.paoshanensis)等在伊洛瓦底江水系的记录均属误订,确定该水系中国境内裂腹鱼属有效种为8种,并制定了伊洛瓦底江裂腹鱼属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属 分类 伊洛瓦底江 云南
下载PDF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dominate microbial community assembly in artificially bred 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 juveniles after being released into wild
10
作者 Liangliang XU Baowen ZHANG +5 位作者 Fenglin LIU Zesong WANG Wenxue GAO Weixiong GAN Hanxi CHEN Zhaobin SO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072-1088,共17页
Fish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release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restore wild populations of endemic fish species around the world.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SW)is an endemic fish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is one of... Fish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release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restore wild populations of endemic fish species around the world.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SW)is an endemic fish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pecies for the artificial breeding and release program implemented in the Yalong River drainage system in China.It is unclear how artificially bred SW adapts to the changeable wild environment post-release,after being in a controlled and very different artificial environment.Thus,the gu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food composition and microbial 16S rRNA in artificially bred SW juveniles at day 0(before release),5,10,15,20,25,and 30 after release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long Riv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W began to ingest periphytic algae from the natural habitat before day 5,and this feeding habit is gradually stabilized at day 15.Prior to release,Fusobacteria are the 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gut microbiota of SW,while Proteobacteria and Cyanobacteria generally are the dominant bacteria after release.The results of microbial assembly mechanisms illustrated that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played a more prominent role than stochastic processes in the gut microbial community of artificially bred SW juveniles after releasing into the wild.Overall,the present study integrates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methods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food and gut microbial reorganization in the released SW.This study will be an important research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artificially bred fish after releasing into the wi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release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gut microbes network complexity 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
原文传递
四川裂腹鱼类一新种记述(鲤形目:鲤科)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瑞华 代元兴 黄玉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03,共4页
本文报道采自四川省古蔺县箭竹乡大雄村白沙河的裂腹鱼属Schizothorax一新种,命名为古蔺裂腹鱼,新种Schizothorax gulinensis sp.nov.,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与近似种的主要性状作了比较,并附图版。
关键词 鲤形目 鲤科 裂腹鱼属 新种 四川
下载PDF
Otolith development in larval and juvenile Schizothorax davidi: ontogeny and growth increment characteristics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太明 胡佳祥 +4 位作者 蔡跃平 熊森 杨世勇 王雄延 何智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197-1204,共8页
Laboratory-reared Schizothorax davidi larvae and juveniles we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vid’s schizothoracin otoliths.Otolith development was observed and their formation period was ... Laboratory-reared Schizothorax davidi larvae and juveniles were examined to assess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avid’s schizothoracin otoliths.Otolith development was observed and their formation period was verifi ed by monitoring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knownage.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apilli and sagittae developed before hatching,and the first otolith increment was identified at 2 days post hatching in both.The shape of lapilli was relatively stable during developme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sagittae;however,growth of four sagittae and lapilli areas was consistent,but the posterior area grew faster than the anterior area and the ventral surface grew faster than the dorsal surface.Similarly,the sum length of the radius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reas on sagittae and lapilli were linearly and binomially related to total fish length,respectively.Moreover,daily deposition rates were validated by monitoring knownage larvae and juveniles.The increase in lapilli width was 1.88±0.080 0μm at the ninth increment,which reached a maximum and the decreased gradually toward the otolith edge,whereas that of sagittae increased more slowly.These results illustrate the developmental biology of S.davidi,which will aid in population conservation and fish stock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LITH DEVELOPMENT otolith microstructure GROWTH schizothorax davidi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5种新疆土著鱼类DNA条形码鉴定及聚类分析
13
作者 强壮 赵年桦 +5 位作者 张旦旦 秦凯瑞 聂竹兰 李立伟 钟馨 胡仁云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6-25,共10页
为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新疆土著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并保护本土渔业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和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进行COⅠ基因序列扩增,并与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结合遗传距... 为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新疆土著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并保护本土渔业重要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和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进行COⅠ基因序列扩增,并与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结合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树进行物种鉴定分析。结果表明,33尾个体分属4属5种,其中有13个单倍体;COⅠ基因序列中(G+C) mol%值为46.7%,远小于(A+T) mol%值53.3%,表现出明显的反G偏倚,第三位密码子处的(G+C) mol%值为55.9%,远高于第一和第二密码子处的(G+C) mol%值,R值(转换/颠换)为2.10;种间平均遗传距离(11.55±0.95)%,为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14±0.10)%的43.8倍,远远大于Hebert所提出的“10倍法则”;系统发育树表明,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鱼类分为两支,其中,裂腹鱼亚科的塔里木裂腹鱼(Schizothorax biddulphi)、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斑重唇鱼(Diptychus maculatus)的同种不同个体各自独立聚为一支,显示出明显的单系性;高原鳅属中的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unis)也独自立为一支,所有物种都被区分开。综上,基于COⅠ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有效鉴定新疆5种土著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腹鱼属 DNA条形码 COⅠ基因 物种鉴定 遗传距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7
14
作者 向枭 陈建 +1 位作者 周兴华 王文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1-299,共9页
试验研究黄芪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450尾健康的齐口裂腹鱼[体重(6.98±0.43)g;体长(9.11±0.25)cm]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C1、C2、C3、C4、C5),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试验鱼。C1、C2、C3、C... 试验研究黄芪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450尾健康的齐口裂腹鱼[体重(6.98±0.43)g;体长(9.11±0.25)cm]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C1、C2、C3、C4、C5),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试验鱼。C1、C2、C3、C4、C5组分别投喂在等氮等能(蛋白质含量38.29%,能量15.73 mJ/kg)的基础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0.06、0.08%的黄芪多糖制成5种试验饲料,养殖齐口裂腹鱼50d。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黄芪多糖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均显著低于黄芪多糖添加组(P<0.05),而饵料系数(FCR)则显著高于黄芪多糖添加组(P<0.05)。当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试验鱼的WGR、SGR、PER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10.31%、1.86%/d和182.07%),FCR最低(1.4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以WGR、SGR、PER、FCR为指标,利用直线和抛物线回归分析表明,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最佳时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5%—0.074%;对齐口裂腹鱼机体组成分析表明,黄芪多糖对鱼体粗灰分和水分影响不显著(P>0.05),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6%时机体粗蛋白最高,但与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无明显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在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未添加黄芪多糖组血清免疫酶活性显著低于黄芪多糖添加组,齐口裂腹鱼血清免疫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黄芪多糖的增加而增强。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最高;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黄芪多糖添加水平0.06%时最大;黄芪多糖添加水平应在0.06%—0.08%时,溶菌酶(LSZ)、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趋于稳定。这说明黄芪多对齐口裂腹鱼的生长和免疫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最佳时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0.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生长 机体组成 免疫 齐口裂腹鱼
下载PDF
饲料中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7
15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3 位作者 陈建 李代金 王文娟 周小秋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3-731,共9页
试验分别以豆粕替代0(对照组)、20%、40%、60%、80%、100%的鱼粉蛋白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按照配方配制试验饲料(A1、A2、A3、A4、A5和A6)。将540尾体质量为(14.67±0.51)g的齐口裂腹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 试验分别以豆粕替代0(对照组)、20%、40%、60%、80%、100%的鱼粉蛋白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按照配方配制试验饲料(A1、A2、A3、A4、A5和A6)。将540尾体质量为(14.67±0.51)g的齐口裂腹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6种不同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45 d。结果表明,豆粕蛋白替代水平对齐口裂腹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60%时,试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18.08%、1.95%/d和207.22%),饵料系数(FCR)最小(1.27)(P<0.05)。与其余各试验组相比,替代比例为100%的试验组的WGR、SGR、PER显著降低,FCR显著升高(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最佳时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34.25%~45.46%;随着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大,鱼体水分、粗灰分、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在豆粕蛋白替代水平为60%时达到最高(15.53%),但在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小于80%时试验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肝体指数则随豆粕蛋白替代水平增加而增大,但在0~80%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豆粕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有一定的波动,在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40%达到最高,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在20%~60%时,溶菌酶(LSZ)的活性逐渐升高,但各组间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随着豆粕替代比例增加而逐渐升高,但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小于80%时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100%时AST、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说明饲料中豆粕替代一定比例的鱼粉蛋白可促进齐口裂腹鱼的生长,提高对饲料蛋白的代谢和免疫能力,但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超过80%则可引起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生长性能 体组成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重口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51
16
作者 周兴华 向枭 陈建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6-537,共2页
关键词 重口裂腹鱼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脂肪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段彪 向枭 +2 位作者 周兴华 郑宗林 吴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6,共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菜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菜油,配制成6组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和等能(总能为15.67MJ/kg)的饲料。对平均体重(1.45±0.12)g/... 本试验旨在研究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添加量,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菜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分别添加0、2%、4%、6%、8%和10%的菜油,配制成6组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和等能(总能为15.67MJ/kg)的饲料。对平均体重(1.45±0.12)g/尾,平均体长(5.09±0.33)cm的齐口裂腹鱼进行为期6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8.21%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3.92%/d)、蛋白质效率最大(2.91%),饵料系数最低(1.31),均与饲料脂肪含量为7.18%时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其余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齐口裂腹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7.18%~8.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脂肪 最适含量 齐口裂腹鱼
下载PDF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繁殖力的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永祥 罗泉笙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4-324,342,348,共3页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繁殖力的研究陈永祥,罗泉笙(毕节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贵州毕节551700)(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关键词四川裂腹鱼,繁殖力,繁殖生物学THEFECUNDITYOFSchizothorax...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繁殖力的研究陈永祥,罗泉笙(毕节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贵州毕节551700)(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关键词四川裂腹鱼,繁殖力,繁殖生物学THEFECUNDITYOFSchizothoraxkozloviFROMWUR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裂腹鱼 鱼纲 繁殖力
下载PDF
齐口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周兴华 郑曙明 +1 位作者 吴青 向枭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小规格幼鱼 (体重 ( 1 9±0 2 ) g)、大规格幼鱼 (体重(72 4±7 3) g) 和成鱼 (体重 (371 8±20 5) g) 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齐口... 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prenanti小规格幼鱼 (体重 ( 1 9±0 2 ) g)、大规格幼鱼 (体重(72 4±7 3) g) 和成鱼 (体重 (371 8±20 5) g) 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齐口裂腹鱼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16 72%, 脂肪含量却较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 19 88%,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 47 93%, 谷氨酸的含量很高, 占氨基酸总量的 14 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口裂腹鱼 蛋白质 脂肪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细鳞裂腹鱼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 被引量:42
20
作者 陈礼强 吴青 +1 位作者 郑曙明 刘法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7-934,共8页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对细鳞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5个发育时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特征。分析发现,在裂腹鱼亚科中,细鳞裂腹胚胎和仔鱼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肌肉效应期以后更加明显;心跳频率并不是简单的由慢到快的线性增长,而是一个快慢相间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对环境的敏感性不同,原肠期对外界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裂腹鱼 胚胎发育 卵黄囊仔鱼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