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淡水鱼肌肉脂质的组成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洛桑 布多 +1 位作者 旦增 刘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76,共3页
以拉萨河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材料,研究了其肌肉中脂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10种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分别是饱和脂肪酸16∶0和18∶0;... 以拉萨河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材料,研究了其肌肉中脂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显示:10种含量最丰富的脂肪酸分别是饱和脂肪酸16∶0和18∶0;单不饱和和脂肪酸16∶1n-9、18∶1n-9和18∶1n-7;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20∶5n-3,22∶5n-3和22∶6n-3和n-6型多不饱和脂肪酸18∶2n-6和20∶4n-6。结果表明拉萨河鱼类的脂肪酸模型跟深海鱼类相似,而且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 脂肪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基于鱼类栖息地需求的雅鲁藏布江中游环境流量计算 被引量:10
2
作者 侯俊 黄喻威 +2 位作者 苗令占 邵国毅 吴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2,20,共6页
针对水利工程影响下,河道下游天然水文情势改变造成鱼类产卵场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等潜在生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统计建立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栖息地适宜度模型,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水电站坝下米林—尼洋河汇口处38... 针对水利工程影响下,河道下游天然水文情势改变造成鱼类产卵场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等潜在生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统计建立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栖息地适宜度模型,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水电站坝下米林—尼洋河汇口处38.9 km河段的环境流量。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适宜水深为0.7~1.0 m,适宜流速为0.4~0.6 m/s;研究河段内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环境流量为432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鱼类栖息地 拉萨裸裂尻鱼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加权可利用面积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温度对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艳超 范丽卿 +1 位作者 何文佳 刘海平 《高原农业》 2019年第2期168-175,共8页
采用发育生物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对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下拉萨裸裂尻鱼胚胎的发育状况,确定其适宜孵化温度。结果表明,根据胚胎的形态特征可将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划分为35个时期,胚胎在5℃~17... 采用发育生物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对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下拉萨裸裂尻鱼胚胎的发育状况,确定其适宜孵化温度。结果表明,根据胚胎的形态特征可将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划分为35个时期,胚胎在5℃~17℃范围内均可以正常孵化出膜,不同发育时期在不同温度下的累积时间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的孵化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在平均水温5℃、8℃、11℃、14℃和17℃下,拉萨裸裂尻鱼的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721.15 h、388.37h、288.26 h、220.01 h、166.06 h,孵化温度和孵化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有效积温在水温为17℃时最低,为2823.02 h·℃。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8℃时最高,为95.79%。综合各项指标表明,拉萨裸裂尻鱼胚胎的适宜孵化水温为14~17℃。而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在胚胎发育早期置于水温8℃中可得到较高的受精率,发育后期逐步移至水温17℃的环境从而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温度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拉萨裸裂尻鱼种群资源状况及其渔业管理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邵俭 马宝珊 +4 位作者 段友健 谢从新 林少卿 周贤君 霍斌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37-2446,共10页
拉萨裸裂尻鱼为我国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谢通门至尼木江段共采集拉萨裸裂尻鱼694尾,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种群资源利用状况及渔业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拉萨裸裂尻鱼为我国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谢通门至尼木江段共采集拉萨裸裂尻鱼694尾,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种群资源利用状况及渔业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拉萨裸裂尻鱼年总瞬时死亡率(Z)分别为0.81和0.78年^-1,雌雄种群自然死亡率(M)分别在0.17~0.27和0.21~0.33年^-1,雌雄鱼的当前捕捞死亡率(Fcur)分别在0.54~0.64和0.45~0.57年^-1.拉萨裸裂尻鱼雌鱼种群繁殖潜力比为10.1%~17.9%,全部显著低于下限参考点(F25%),雄鱼种群繁殖潜力比为28.3%~43.6%,仅有22.3%的比例高于目标参考点(F40%).表明在现有的渔业管理政策下,拉萨裸裂尻鱼资源已被过度开发.通过模拟14个不同的渔业管理政策,评估起捕年龄和禁渔期对拉萨裸裂尻鱼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将其起捕年龄设置为不小于10龄或禁渔期至少设置为2-6月,可实现对其资源的有效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单位补充量模型 种群资源 渔业管理对策
原文传递
饲料蛋白水平对拉萨裸裂尻幼鱼肠道和肝脏的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建 曾本和 +6 位作者 徐兆利 张忭忭 刘海平 王万良 王金林 周建设 黄莉萍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为探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拉萨裸裂尻(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幼鱼肠道和肝脏的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设计出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0%、25%、30%、35%、40%、45%的6种等脂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2.42±0.56)g的拉萨裸... 为探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拉萨裸裂尻(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幼鱼肠道和肝脏的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设计出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0%、25%、30%、35%、40%、45%的6种等脂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2.42±0.56)g的拉萨裸裂尻幼鱼60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肠道和肝脏的蛋白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35%蛋白水平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降低趋势(P<0.05)。前、中、后肠的管壁厚度和绒毛高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在30%蛋白水平组的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最高,35%蛋白水平组后肠管壁厚度最高,30%蛋白水平组前肠、中肠和后肠绒毛高度最高。饲料蛋白水平高于35%时会损伤肝脏组织结构。在该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鱼体肠道和肝脏中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拉萨裸裂尻幼鱼饲料蛋白水平以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 饲料蛋白质 消化酶 消化道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威 廖华杰 +4 位作者 胡程棚 张波 曾荣俊 刘晓瑞 何兴恒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116-118,129,共4页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成熟卵呈金黄色,圆形,沉性。受精卵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为(3.33±0.24)mm。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历时235 h,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其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成熟卵呈金黄色,圆形,沉性。受精卵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为(3.33±0.24)mm。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历时235 h,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其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八个阶段。出膜仔鱼全长(10.55±0.3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胚胎发育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1株拉萨裸裂尻鱼源致病性中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本和 杨成年 +4 位作者 邱玉林 王金林 王万良 王建 朱成科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3-609,共7页
为查明引起拉萨裸裂尻鱼患病的病原菌,自濒临死亡的病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LS-01,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结合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同时探究菌株LS-01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LS-01为革... 为查明引起拉萨裸裂尻鱼患病的病原菌,自濒临死亡的病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LS-01,经回归感染试验确定为致病菌。结合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综合鉴定,同时探究菌株LS-01的耐药性。试验结果显示,菌株LS-01为革兰氏阴性菌,基于16S rRNA和gyrB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中间气单胞菌聚为一支,相似率超过99%,结合该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综合鉴定为中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中间气单胞菌LS-01的半数致死密度为3.98×106 cfu/mL。药敏试验表明,中间气单胞菌LS-01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中间气单胞菌 16S rRNA GYRB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西藏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中潜在病原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美群 潘瑛子 +5 位作者 牟振波 刘海平 周建设 王万良 曾本和 扎西拉姆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45-2252,共8页
[目的]为分析黑斑原、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探讨引起冷水鱼皮肤病变、死亡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种类。[方法]利用平板方法在患病鱼皮肤病灶部位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经菌体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和IT... [目的]为分析黑斑原、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中可培养微生物种类,探讨引起冷水鱼皮肤病变、死亡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种类。[方法]利用平板方法在患病鱼皮肤病灶部位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经菌体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可培养微生物种属。[结果]从西藏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部位共计分离得到151株细菌和72株真菌,可培养细菌主要分布在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芽孢杆菌纲(Bacilli)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1门、7纲21属25种,可培养真菌主要分布在接合菌纲(Zyg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卵菌纲(Oomycetes)、银耳纲(Tremellomycetes)、酵母纲(Saccharomycetes)和丝孢纲(Hyphomycetes)等7纲15属24种。Aeromonas hydrophila、Paenisporosarcina sp.、Chryseobacterium sp.、Pseudomonas sp.、Plesiomonas shigelloides、Flavobacterium sp.、Mucor sp.Saprolegnia parasitica等其它鱼类的8种病原微生物被发现存在于西藏冷水鱼皮肤病灶处。[结论]黑斑原、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裸裂尻等冷水鱼皮肤病灶中潜藏着多种病原微生物,围绕这些病原微生物开展后续研究对西藏冷水鱼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原姚 拉萨裸裂尻 异齿裂腹鱼 病灶 病原养微生物
下载PDF
拉萨裸裂尻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金林 王且鲁 +1 位作者 曾本和 王万良 《西藏农业科技》 2019年第S01期33-35,共3页
拉萨裸裂尻是西藏主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大规格苗种的不足长期制约着拉萨裸裂尻的规模化养殖,为实现拉萨裸裂尻苗种的规模化供应,本研究提供一种拉萨裸裂尻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方法,通过控制培育条件,能使人工培育的拉萨裸裂尻苗种规格均... 拉萨裸裂尻是西藏主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大规格苗种的不足长期制约着拉萨裸裂尻的规模化养殖,为实现拉萨裸裂尻苗种的规模化供应,本研究提供一种拉萨裸裂尻大规格苗种的培育方法,通过控制培育条件,能使人工培育的拉萨裸裂尻苗种规格均匀,产量高,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 苗种 培育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拉萨裸裂尻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金林 王且鲁 +1 位作者 曾本和 潘瑛子 《西藏农业科技》 2021年第2期93-97,共5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拉萨裸裂尻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塑料盆、室内平列槽、室外网箱3种养殖方式进行拉萨裸裂尻仔鱼养殖,试验周期为35 d,每7 d测量一次仔鱼全长及体质量,计算存活率、增长率及增质量率。结果显示:从试验开始至结...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拉萨裸裂尻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塑料盆、室内平列槽、室外网箱3种养殖方式进行拉萨裸裂尻仔鱼养殖,试验周期为35 d,每7 d测量一次仔鱼全长及体质量,计算存活率、增长率及增质量率。结果显示:从试验开始至结束,平列槽与室外网箱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塑料盆(p<0.05),室外网箱增质量率高达554.55%,增长率高达53.13%,均显著高于其他养殖模式(p<0.05)。结果表明,3种养殖模式中,室外网箱养殖的拉萨裸裂尻仔鱼效益最佳,适宜拉萨裸裂尻仔鱼的前期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 仔鱼 养殖模式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拉萨裸裂尻鱼5种组织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涛 陈建武 何力 《上海农业学报》 2019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为了解拉萨裸裂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拉萨裸裂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并比较了拉萨裸裂尻鱼和黄河裸裂尻鱼乳酸脱氢酶的差异。结果表明:拉萨... 为了解拉萨裸裂尻鱼的生化遗传特性,采用聚丙烯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分析了拉萨裸裂尻鱼5种组织(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并比较了拉萨裸裂尻鱼和黄河裸裂尻鱼乳酸脱氢酶的差异。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的LDH同工酶和MDH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所测样本鱼心脏、眼睛、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LDH酶带数分别为12条、12—13条、14—15条、11—13条和10条;MDH酶带数分别为1条、1—3条、1条、1—3条和5条,拉萨裸裂尻鱼的MDH分为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振动和水流对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孵化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曾本和 方媛林 +1 位作者 何文佳 王金林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2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探究水流对拉萨裸裂尻鱼孵化性能的影响,以同一批繁殖获得受精卵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震荡和间歇性震荡对孵化率影响实验,确定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对振动和水流的敏感性,再通过瓶式孵化器及孵化盘孵化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以验证试验结... 为探究水流对拉萨裸裂尻鱼孵化性能的影响,以同一批繁殖获得受精卵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震荡和间歇性震荡对孵化率影响实验,确定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对振动和水流的敏感性,再通过瓶式孵化器及孵化盘孵化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以验证试验结果。结果表明:(1)连续振动下对照组和100 r/min组死亡率均较低,且差异不显著(P>0.05);振动频率提高到150 r/min时,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死亡率显著升高(P<0.05),死卵主要集中在原肠早期至肌节出现期。(2)间歇性振动下,对照组各发育时期死亡率均较低,50 r/min组原肠中期死亡率最高,100 r/min组神经胚期死亡率最高,150 r/min组胚孔封闭期死亡率最高,200 r/min组原肠中期死亡率最高,250 r/min组原肠早期和出膜期死亡率最高。(3)在流速为(0.314±0.025)m/s瓶式孵化器及流速为(0.013±0.001)m/s孵化盘中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孵化率和畸形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拉萨裸裂尻鱼受精卵对振动和水流的敏感期均集中在原肠早期至肌节出现期,其规模化孵化可在瓶式孵化器中孵化,肌节出现期以前水流速应尽量调小,水流速低于0.314 m/s,肌节出现期以后可适量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受精卵 发育时期 敏感期 孵化方法 优化
下载PDF
拉萨裸裂尻鱼的食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学峰 谢从新 +4 位作者 马宝珊 霍斌 黄海平 张惠娟 许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49,共6页
分析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雅鲁藏布江逐季采集的149尾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younghusbandi)肠道内含物,对其食性和食物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的摄食方式为刮食型,属于杂食性鱼类。全年摄食... 分析了2008年8月至2009年9月在雅鲁藏布江逐季采集的149尾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younghusbandi)肠道内含物,对其食性和食物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的摄食方式为刮食型,属于杂食性鱼类。全年摄食,但繁殖期间的亲鱼停止摄食。食物组成依照相对重要性(IRI%)依次为藻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其次是水生植物,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虫卵。使用Schoener重叠指数比较显示其在各季节之间、各不同体长组之间的食物组成有显著性的重叠(D>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食性 体长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曾本和 张忭忭 +7 位作者 刘海平 王建 王万良 朱成科 牟振波 王金林 周建设 旺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31-1239,共9页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2.42±0.56) g的拉萨裸裂尻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2.42±0.56) g的拉萨裸裂尻鱼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40%、45%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终末体重(F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饲料系数(FCR)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FW、WGR、SGR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PE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5%组外的其他各组(P <0.05)。FCR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时最低,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二次曲线方程回归分析,WGR、SGR和FCR最优时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4.01%、34.09%和35.31%。2)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和肠体比(V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且均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取得最小值。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VSI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的HSI、VI显著低于除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0%、4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组达到最高,显著高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组(P<0.05);粗脂肪含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组达到最低,显著低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0%、25%、30%组(P<0.05)。由此可见,适量增加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鱼体生长速度,增加鱼体可食用部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蛋白质水平 生长 形体指标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幼鱼肌肉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曾本和 刘海平 +5 位作者 王建 王万良 周建设 王金林 朱成科 张忭忭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3-1163,共11页
本实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Regan)幼鱼肌肉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2.42±0.56) g 的拉萨裸裂尻鱼 540 尾,随机分成 6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30 尾鱼,分别... 本实验旨在探索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Regan)幼鱼肌肉氨基酸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2.42±0.56) g 的拉萨裸裂尻鱼 540 尾,随机分成 6 组,每组 3 个重复,每个重复30 尾鱼,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 20%、25%、30%、35%、40%、45%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 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拉萨裸裂尻鱼氮摄入量(NI)和绝对氮摄入量(ANI)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氮沉积(ND)、蛋白质效率(PER)、净蛋白质利用率(NPU)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肌肉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呈味氨基酸(TFAA)、总非必须氨基酸(TNEAA)、总氨基酸(TAA)随饲料蛋白的升高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蛋白水平超过 30%后,血氨(ammonia)、尿素氮(urea)、白蛋白(ALB)显著升高。总蛋白(TP)在饲料蛋白低于 35%时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拉萨裸裂尻鱼肝脏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 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血清 ALT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血清 AST在饲料蛋白含量高于 35%后显著升高。综合考虑饲料蛋白利用率、血液总蛋白含量、肝脏及血清转氨酶活性,建议拉萨裸裂尻鱼饲料蛋白含量为 3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饲料蛋白质水平 肌肉氨基酸 蛋白质利用 蛋白质代谢
下载PDF
3种西藏土著鱼类幼鱼水温耐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本和 张忭忭 +3 位作者 牟振波 刘海平 周建设 王万良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索3种西藏土著鱼类幼鱼水温耐受性。试验鱼初始饲养水温为12℃。选用拉萨裸裂尻鱼(3月龄)、异齿裂腹鱼(2月龄)、双须叶须鱼(3月龄)各90尾,各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鱼。其中,2个试验组为升温、降... 本试验旨在探索3种西藏土著鱼类幼鱼水温耐受性。试验鱼初始饲养水温为12℃。选用拉萨裸裂尻鱼(3月龄)、异齿裂腹鱼(2月龄)、双须叶须鱼(3月龄)各90尾,各分为3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10尾鱼。其中,2个试验组为升温、降温试验,1组为对照。通过每1h上升或者下降1℃,适应3h,观察并记录每个温度下试验鱼的死亡率、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及鳃呼吸频率等。试验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幼鱼、异齿裂腹鱼幼鱼和双须叶须鱼幼鱼摄食水温分别为8~27℃、8~25℃和7~26℃;温度过高,3种试验鱼均表现出侧游,呼吸急促,反应急躁;温度过低,试验鱼不摄食,不活动,呼吸微弱。极限最高温度分别为32.3、32.4℃和30.2℃,极限最低温度分别为0、0.4℃和0℃。温度耐受幅分别为32.3、32℃和30.2℃。因此,这3种西藏土著鱼类温度耐受幅较广,以温度为指标,可选择较多区域进行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异齿裂腹鱼 双须叶须鱼 幼鱼 水温 耐受性
下载PDF
基于PIV的拉萨裸裂尻摆尾压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英俊 胡晓 +3 位作者 石小涛 张永年 洪亮 柯森繁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为研究鱼体摆尾时压力场分布特征及其游泳动力的形成过程,本文以拉萨裸裂尻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获得幼鱼在自由游泳摆尾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幼鱼需要借助尾鳍的摆动来形成射流推动鱼体前进,沿着尾部轮廓的... 为研究鱼体摆尾时压力场分布特征及其游泳动力的形成过程,本文以拉萨裸裂尻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获得幼鱼在自由游泳摆尾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幼鱼需要借助尾鳍的摆动来形成射流推动鱼体前进,沿着尾部轮廓的凹陷处流体压力为负值,正压则沿着尾部轮廓的凸起处分布;拉萨裸裂尻幼鱼的整个摆尾过程可分为"S"形(T=0~50ms)、"C"形(T=50~150ms)和"C"形回摆(T=150~400ms)三个阶段。"S"形阶段,正压区合力F随时间T先减小后增大,负压区合力F随时间T先增大后减小,正压区和负压区的合力F分布范围为0.88~1.03mN/BL、-0.86~-0.38mN/BL;"C"形阶段,正压区和负压区的合力F分别逐渐增大至3.45mN/BL、-1.62mN/BL;"C"形回摆阶段,正压区和负压区的合力F分别逐渐减小至-0.43mN/BL、1.63mN/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拉萨裸裂尻 摆尾行为 压力分布 力学特性 游泳动力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裸裂尻鱼环境DNA检测及生物量评估
18
作者 李冰 冯秀 +3 位作者 朱仁 隋晓云 贾银涛 陈毅峰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建立快速和准确的环境DNA(eDNA)检测方法,可为鱼类的长期监测提供便利,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及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采集了20种鱼和水样,针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 建立快速和准确的环境DNA(eDNA)检测方法,可为鱼类的长期监测提供便利,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2019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及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采集了20种鱼和水样,针对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设计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检测水样中e DNA拷贝数,并分析其与生物量和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正反向引物及探针序列与其他19种鱼之间的平均错配碱基数分别为6.8、6.9和3.6,且对其基因组DNA进行ddPCR扩增没有荧光信号。通过对比ddPCR和网捕2种方法,70%样点中检测结果相同,剩余30%样点都是网捕未捕获但ddPCR检出的情况。在拉鲁湿地和雅鲁藏布江干流的样点中,水样eDNA拷贝数与拉萨裸裂尻鱼生物量和丰度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拉鲁湿地水样e DNA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647,雅鲁藏布江水样eDNA与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6和0.756,表明eDNA技术是鱼类分布和生物量监测的有效方法。eDNA检测易受到近缘物种和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微滴式数字PCR 拉萨裸裂尻鱼 物种检测 雅鲁藏布江中游
下载PDF
拉萨裸裂尻鱼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19
作者 黄鹏程 曾本和 +2 位作者 王金林 王宁 旺久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为探索拉萨裸裂尻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于2021年3月获得8批拉萨裸裂尻鱼亲本,统计亲本体长、体重及繁殖力;再采用DOM和LHRH-A2组合对拉萨裸裂尻鱼进行人工催产,统计催产率、效应时间、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52尾亲本体长(3... 为探索拉萨裸裂尻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于2021年3月获得8批拉萨裸裂尻鱼亲本,统计亲本体长、体重及繁殖力;再采用DOM和LHRH-A2组合对拉萨裸裂尻鱼进行人工催产,统计催产率、效应时间、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52尾亲本体长(37.97±2.01)cm,体重(764.38±113.79)g,绝对繁殖力(21667±2864)粒,相对繁殖力(45.56±11.67)粒/g;随着体长、体重增加,拉萨裸裂尻鱼绝对繁殖力呈线性增加,相对繁殖力呈线性降低。测量356尾拉萨裸裂尻鱼,体长(34~38)cm占比最高,为68.28%,体重(500~800)g占比最高,为72.47%;各体长及体重百分比呈正态分布。人工催产8批拉萨裸裂尻鱼雌鱼,共计522尾,总催产率92.27%,催产效应时间为(48~72)h;雄鱼催产效应时间为(24~72)h,催产率为100%。8批卵累计634.2万粒,平均受精率90.57%,平均孵化率70.30%。因此,采用DOM和LHRH-A2组合对拉萨裸裂尻鱼进行催产,可获得较好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野生亲鱼 规模化 人工繁殖
下载PDF
不同开口饵料对拉萨裸裂尻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金林 王且鲁 +1 位作者 曾本和 周建设 《西藏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拉萨裸裂尻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单一饵料投喂方法,分别设置蛋黄组、冰冻轮虫组、螺旋藻粉组、鳗鱼粉组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组,共5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探究5种不同开口饵料对拉萨裸裂尻仔鱼摄食率、存活率... 为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拉萨裸裂尻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单一饵料投喂方法,分别设置蛋黄组、冰冻轮虫组、螺旋藻粉组、鳗鱼粉组以及人工配合饲料组,共5个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探究5种不同开口饵料对拉萨裸裂尻仔鱼摄食率、存活率、增重率、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开口饵料对仔鱼摄食率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摄食率均在70%以上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配合饲料组摄食率最高,为87.5%。试验结束时,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高,为79%;配合饲料组生长最快,全长显著高于其余试验组(p<0.05);配合饲料组仔鱼体质量最大,为0.051 g,增重率为469%,显著高于其余试验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以存活率、增重率和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认为人工配合饲料(山东升索微粒子饲料)是拉萨裸裂尻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方便、易得,有利于拉萨裸裂尻鱼苗的规模化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裸裂尻 仔鱼 开口饵料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