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利 刘书莲 +1 位作者 李聪慧 丁慧琴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6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4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智能电针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患者用药,并嘱咐其谨遵... 目的:观察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4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智能电针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指导患者用药,并嘱咐其谨遵医嘱,向患者家属强调家庭照护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观察组则给予认知行为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3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医证候量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等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及P ANS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后2组GSE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结束后与治疗结束后3月2组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心理社会、动机/精力、症状/副反应评分及SQLS总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电针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提升其自我效能感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智能电针 认知行为干预 自我效能感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中医证候量表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