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技能训练路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齐巧玲 文素荣 +1 位作者 张平 田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路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人,研究组除按常规训练外,每周按照社交技能训练路径进行2~3次社交技能训练,时间2个月,对照组只做常规训... 目的探讨社交技能训练路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人,研究组除按常规训练外,每周按照社交技能训练路径进行2~3次社交技能训练,时间2个月,对照组只做常规训练。用社交技能量表分别在训练前、训练4周、训练8周调查评定;了解患者2个月内所掌握的社交技能的情况。结果研究组2个月内对社交技能的掌握优于对照组(矫正前t=0.9467,P>0.05;矫正4周后比较t=2.0482,P<0.05;矫正8周后比较t=4.9936,P<0.01)。结论社交技能训练路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的提高较常规训练更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技能训练路径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社交技能 随机对照
下载PDF
延续性个案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应对方式的影响
2
作者 陈桂英 肖玉玲 +2 位作者 李冬梅 梁云飞 李田妹 《智慧健康》 2023年第5期236-239,244,共5页
目的 探究延续性个案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据出院后管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 目的 探究延续性个案管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据出院后管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出院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延续性个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后服药依从性及应对方式,管理前后病耻感SIS评分、心理弹性评分。结果 观察组管理后服药总依从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以面对方式应对疾病的比率高于参照组,而以回避、屈服方式应对疾病的比率,病耻感SI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实施延续性个案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病耻感,促其以积极面对的方式应对自身疾病,且能显著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提升其心理弹性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延续性个案管理 服药依从性 应对方式 病耻感
下载PDF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内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卫东 李金丽 高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内康复效果。方法 11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58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简明精神病评...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院内康复效果。方法 11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各58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治疗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惹性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表现、退缩、抑郁评分分别为(22.65±2.47)、(27.88±6.34)、(30.49±5.65)、(9.58±2.06)、(6.34±2.37)、(7.23±2.89)、(3.76±1.27)分,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的(15.67±2.53)、(11.03±5.46)、(12.29±3.67)、(13.47±1.36)、(8.87±2.69)、(13.79±4.21)、(5.68±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内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 院内康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循证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凌云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5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6年8—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6年8—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和孤单不良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两种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康复评分HAMD(18.48±1.23)分、HAMA(14.18±2.38)分和UCLA(45.13±0.96)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精神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心理康复
下载PDF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邹海云 肖慧莉 张映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7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在我院康复护理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2月在我院康复护理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康复状态。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体能训练、营养饮食、社会活动、康复训练及生活习惯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症状和副作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症状评分(PANSS)、社会功能(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自我效能评分(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SDSS、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AP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应用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及遵医行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预后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模式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预后
下载PDF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3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5例。常规对照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对康复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的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5例。常规对照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注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估,并针对焦虑抑郁情绪采取了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干预满意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改善的时间;护理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医疗纠纷。结果心理干预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干预满意率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评分、简明精神量表评分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情绪改善的时间短于常规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医疗纠纷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促使患者精神症状改善,并缩短好转的时间,提高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焦虑抑郁情绪 相应护理干预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