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荆芥中总黄酮的工艺 被引量:49
1
作者 刘奉强 肖鉴谋 刘太泽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1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荆芥中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作为实验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SM)评估了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超声波法提...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荆芥中总黄酮的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料比作为实验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SM)评估了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超声波法提取荆芥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乙醇体积分数为56.2%,提取时间为45.3 min,超声功率为480 W,提取温度为60℃,液料比为27.9 mL/g。在最优的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总黄酮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中药荆芥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2
作者 赵立子 魏建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应用历史悠久,为中国传统的常用大宗类中药材之一。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有关荆芥的研究报道,总结了荆芥在种质资源、栽培方法、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目前研究...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应用历史悠久,为中国传统的常用大宗类中药材之一。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有关荆芥的研究报道,总结了荆芥在种质资源、栽培方法、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目前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指出现有荆芥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关种质资源多样性、不同种质之间鉴定等方面研究尚属空白。笔者认为今后应该加强种质鉴定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为提高中药材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栽培 炮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荆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钱雯 单鸣秋 丁安伟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22期17-20,共4页
分析近年荆芥研究的文献,对荆芥近年来的研究分别从植物资源、炮制学、化学、药理、临床、制剂等几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 荆芥 炮制 化学 药理 临床 制剂 综述
下载PDF
荆芥幼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28
4
作者 周莹 赵永娟 +3 位作者 黄丽瑾 唐楠煜 唐晓清 王康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5,共10页
为探究盐胁迫对荆芥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5、50、75和100 mmol·L^(-1) NaCl)下荆芥幼苗生长、质膜稳定性、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荆... 为探究盐胁迫对荆芥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5、50、75和100 mmol·L^(-1) NaCl)下荆芥幼苗生长、质膜稳定性、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荆芥盐害指数逐渐升高,幼苗株高增加速率和比叶面积均逐渐降低,单株干重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25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均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且分别在50和75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而可溶性糖含量则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5 mmol·L^(-1)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持续下降。盐胁迫下,荆芥的根、茎、叶大量积累Na^+,但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同时各部位K^+、Ca^(2+)含量及K^+/Na^+、Ca^(2+)/Na^+值均显著下降。综上,荆芥幼苗对盐胁迫极为敏感,但对低浓度的盐胁迫(25 mmol·L^(-1) NaCl)具有一定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为荆芥的规范化栽培和抗逆驯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盐胁迫 生理
下载PDF
荆芥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权美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9-1462,共4页
荆芥挥发油有多方面的药理功能,对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综述了挥发油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阐述了荆芥挥发油多种不同药理机制,以期为今后荆芥挥发油的开发和更深层次的研究作综合性的参考。
关键词 荆芥 挥发油 药理功能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大鼠足跖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卢金福 张丽 +2 位作者 冯有龙 丁安伟 杜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02-504,共3页
目的 观察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 1h后 ,自踝关节处迅速取下双后足 ,10 %甲醛溶液固定 ,对足跖部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在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大鼠血 (肝素抗凝 )用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 目的 观察荆芥内酯类提取物对汗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给药 1h后 ,自踝关节处迅速取下双后足 ,10 %甲醛溶液固定 ,对足跖部汗腺腺泡上皮细胞在光镜下作形态学观察。大鼠血 (肝素抗凝 )用于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能明显提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 ,显著降低全血比粘度和红细胞的聚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内酯类提取物 发汗 血液流变学 中药动物实验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紫苏叶和荆芥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 被引量:22
7
作者 胡军华 刘莉莉 +1 位作者 张艳军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155-2159,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叶和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咖啡酸、迷迭香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u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紫苏Perilla frutescens叶和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中咖啡酸、迷迭香酸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u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7nm,柱温30℃,体积流量1.0mL/min。结果咖啡酸、迷迭香酸2种成分达到了较好的基线分离,且峰形良好,分别在0.69~22.12、3.65~116.92g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5、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紫苏叶102.9%(RSD1.8%)、105.6%(RSD1.9%),荆芥101.2%(RSD2.4%)、101.O%(RSD1.9%)。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所有待测组分峰分离度良好,可为紫苏叶、荆芥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苏叶 荆芥 咖啡酸 迷迭香酸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杜成智 覃洁萍 +1 位作者 陈玉萍 蔡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8-190,共3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分析了不同产地荆芥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不同产地荆芥药材挥发油中均含有薄荷酮、异薄荷酮...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分析了不同产地荆芥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可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不同产地荆芥药材挥发油中均含有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丁香烯、棕榈酸、亚麻酸等13种成分,其共有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1.02%~87.67%,其中荆芥挥发油特征成分胡薄荷酮以6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36.99%),3号样品最低(24.26%);而含量较高的薄荷酮以2号样品相对含量最高(44.00%),6号样品最低(16.61%).不同产地荆芥挥发油有13种相同成分,但各种成分比例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 挥发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邱琴 凌建亚 +3 位作者 丁玉萍 常宏文 王江 刘廷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0,共5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 i.d.,0.25μ...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30m×0.25mm i.d.,0.25μm),柱温50℃(3m in)5℃/m in180℃(2m in)10℃/m in260℃(50m in);分流进样,分流比1∶50;进样口温度280℃。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亚油酸氯化物等;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柠檬烯等。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荆芥穗 中草药
下载PDF
GC/MS法分析山东荆芥穗挥发油化学成分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萍 邱琴 +2 位作者 崔兆杰 刘枢 刘廷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59-962,共4页
目的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山东蒙山产荆芥穗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找出最佳分析条件 ,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 目的 :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山东蒙山产荆芥穗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找出最佳分析条件 ,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 ,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鉴定了 4 7个成分 ,占挥发油总成分的 87%以上。结论 :此方法稳定可靠 ,重现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法 山东荆芥穗 挥发油 化学成分 毛细管气相色谱
下载PDF
荆芥外用对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治疗作用初探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邱璐 韩庄 +4 位作者 曹倩 侯艳霞 王洪志 李定超 蒋靖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初探荆芥外用对于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治疗作用,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液氮冷冻法进行比较。方法将入选的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受试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荆芥浓缩剂局部外用治疗,对照组予液氮冷冻治疗,评价治... 目的初探荆芥外用对于寻常疣、扁平疣及跖疣的治疗作用,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并与液氮冷冻法进行比较。方法将入选的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受试者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荆芥浓缩剂局部外用治疗,对照组予液氮冷冻治疗,评价治疗4周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主要疗效(靶疣体)寻常疣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0.00%,76.67%,清除率分别为3.33%,36.67%(P<0.05);扁平疣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0,73.33%(P<0.05),清除率分别为0,50.00%(P<0.05);跖疣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6.67%,60.00%(P>0.05),清除率分别为0%,20.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0,对照组6.67%(P<0.05)。结论荆芥外用对跖疣有效,且有效率和冷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清除率较冷冻法低;对于寻常疣亦有效,但有效率及清除率均不及冷冻法,对于扁平疣无效。与冷冻法相比,其安全性及愈合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外用 冷冻 寻常疣 扁平疣 跖疣
下载PDF
11份荆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艳芝 陈桂平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荆芥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我国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取自不同主要生产地区的11份荆芥幼苗为材料,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统计软件DPS(V7.5)分析遗传距离,利用UPSM... 目的: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1份荆芥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探讨我国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法:以取自不同主要生产地区的11份荆芥幼苗为材料,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统计软件DPS(V7.5)分析遗传距离,利用UPS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RAPD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2μL模板DNA,1.6μL d NTPs(2.5 mmol/L),0.4μL Taq DNA聚合酶1 U,2μL 10×PCR buffer,随机引物组合(100μmol/L)2μL,12μL无菌水;RAPD扩增程序:95℃预变性2 min,95℃变性30 s,35℃退火30 s,72℃延伸1 min,循环35次;最后72℃延伸7 min。结果:筛选的14个引物组合共获得36条可重现谱带,其中23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百分率为63.89%;聚类分析后,11份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1333~0.7778之间;以λ=0.3作为阈值,可将供试11份荆芥种质资源分成4类,其基于RAPD的聚类结果与材料地域远近的分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有相关性,并与引种频繁与否有关。结论:供试荆芥种质资源遗传差异不大,遗传基础较窄,遗传多样性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纯化荆芥穗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志宏 蒋东旭 赖小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76-1480,共5页
目的: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荆芥穗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先以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对9种树脂型号进行筛选,再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对富集纯化工艺参数进行全面优化。结果:HP-20树脂对... 目的: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荆芥穗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先以总黄酮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对9种树脂型号进行筛选,再通过动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对富集纯化工艺参数进行全面优化。结果:HP-20树脂对荆芥穗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性能较好;确定最佳吸附条件为径高比1∶6,样品溶液pH值为6.0,浓度0.4 g(生药)/mL,吸附流速2 BV/h和最佳吸附量133.76 mg(总黄酮)/g(干树脂);最佳解吸条件为8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4 BV/h和溶剂用量3 BV。结论:HP-20树脂可有效地对荆芥穗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树脂 荆芥穗 总黄酮 富集纯化
下载PDF
施肥对河北荆芥生长生理及产量和药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红彬 李慧玲 李雁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为明确药用植物荆芥人工栽培的适宜施肥模式,提高人工栽培荆芥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荆芥的生长、生理、产量和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试验设置高、中、低量有机肥(腐熟鸡粪)和与有机... 为明确药用植物荆芥人工栽培的适宜施肥模式,提高人工栽培荆芥的产量和质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荆芥的生长、生理、产量和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试验设置高、中、低量有机肥(腐熟鸡粪)和与有机肥氮磷钾含量相等的高、中、低量化肥及不施肥对照共7个处理。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不同生育时期荆芥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质和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并在收获期测定了不同处理荆芥的干物质产量。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荆芥产量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有机肥或化肥的3个水平间差异显著,均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有机肥和化肥两种肥料的同一水平间差异不明显;施用有机肥促进荆芥茎、叶、穗中总黄酮的积累,其含量以低水平>中水平>高水平,施用无机肥降低荆芥茎、叶、穗中的总黄酮含量;有机肥高水平处理整株产量和总黄酮量都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根据研究结果认为,氮磷钾无机肥料可显著提高荆芥的产量,但降低其总黄酮含量和药用品质,而有机肥料(腐熟的鸡粪)可显著提高荆芥产量,且荆芥中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因此建议在进行河北省荆芥的人工栽培时,重施有机肥料,最佳有机肥(腐熟的鸡粪)的施用量为15 750 kg.h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有机肥 无机肥 生长生理 产量 药用品质
下载PDF
荆芥穗提取物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部位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霞 周长征 +1 位作者 姚梅悦 陈飞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研究荆芥穗提取物不同部位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荆芥穗提取液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后,依次用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进行洗脱。采用MA-104细胞感染模型,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初步检测其体外抗... 目的 :研究荆芥穗提取物不同部位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荆芥穗提取液经过D101大孔树脂吸附后,依次用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进行洗脱。采用MA-104细胞感染模型,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初步检测其体外抗病毒活性。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酶标仪测中性红染色OD值,计算治疗指数(TI)。结果:水洗脱液的1,2,3号均有抗RSV的效果,其中尤以2号最为有效,其TI为63.55。结论:荆芥穗的水溶性成分对RSV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 呼吸道合胞病毒 体外抗病毒 有效部位
下载PDF
GC-MS鉴别感冒清热颗粒中荆芥穗和薄荷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瑞民 田菁 李发美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6-188,226,共4页
目的采用GC MS同时鉴别感冒清热颗粒中的荆芥穗和薄荷。方法采用HP -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程序升温 ,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以感冒清热颗粒与荆芥穗、薄荷的挥发油的TIC图谱相比较。结果从感冒清热颗粒中提取的挥发... 目的采用GC MS同时鉴别感冒清热颗粒中的荆芥穗和薄荷。方法采用HP -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程序升温 ,以EI离子源和四极杆质量分析器进行分析。以感冒清热颗粒与荆芥穗、薄荷的挥发油的TIC图谱相比较。结果从感冒清热颗粒中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别出来自荆芥穗的胡薄荷酮和来自薄荷中的薄荷醇等主要挥发性成分。结论GC MS可同时鉴别复方中药制剂感冒清热颗粒中含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药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 薄荷 感冒清热颗粒 挥发油 结构鉴定 GC-MS
下载PDF
荆芥挥发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被引量:11
17
作者 戴静波 张雅娟 周俊慧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4期560-562,共3页
目的:建立荆芥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为2 ml·min-1,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荆芥油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指纹特征峰,并... 目的:建立荆芥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进样口温度为250℃,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体积流量为2 ml·min-1,采用程序升温对10批荆芥油的气相色谱进行分析,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指纹特征峰,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60 min内荆芥油成分出峰完全,建立的荆芥油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特征峰,相似度高。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较为简便,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特征明显,可作为荆芥油的质量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荆芥油 气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荆芥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分离及GC-MS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蔡双飞 程康华 令狐荣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28,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荆芥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萃取荆芥挥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00 min、CO2流量为30 kg/h。...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荆芥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荆芥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萃取荆芥挥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00 min、CO2流量为30 kg/h。在最佳工艺条件时,荆芥挥发油得率为1.316 3%。荆芥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和薄荷酮。此外,还发现了荆芥挥发油中含有二氢茉莉酮、土曲霉酮等成分。为了提纯荆芥挥发油,首次采用了二级分离法。与一级分离法相比,二级分离法能够有效降低荆芥挥发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的含量,显著提高胡薄荷酮和薄荷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GC-MS
下载PDF
不同荆芥种质资源的AFLP标记和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艳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8-234,共7页
【目的】利用AFLP标记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对11份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种质进行分析鉴定,为荆芥种质资源鉴定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荆芥幼苗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利用6种引物组合对其进行AFLP标记分析。利... 【目的】利用AFLP标记和ITS序列分析方法,对11份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种质进行分析鉴定,为荆芥种质资源鉴定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荆芥幼苗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利用6种引物组合对其进行AFLP标记分析。利用ITS引物对荆芥样品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分析11份种质的ITS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荆芥AFLP标记多态性不高,选用的6个引物组合扩增出条带241条,多态性条带154条,多态性比率为63.90%;对供试材料AFLP数据结果进行聚类,亲缘关系较近或引种频繁地区荆芥种质资源聚类在一起。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1份荆芥材料的ITS序列完全相同,表明荆芥种质间ITS序列保守性较强。【结论】同时利用AFLP标记和ITS序列分析对荆芥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AFLP ITS 种质资源
下载PDF
荆芥叶及穗的抗菌效果和成分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苏畅 赵艳云 +3 位作者 冯媛 张兰兰 郑玉光 郑开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03-1111,共9页
目的:研究荆芥叶、穗挥发油总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差异,比较叶、穗挥发油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叶、穗中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滤纸片法、肉汤稀释法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萜类是荆芥挥... 目的:研究荆芥叶、穗挥发油总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差异,比较叶、穗挥发油对不同菌株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荆芥叶、穗中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合滤纸片法、肉汤稀释法研究其抗菌活性。结果:萜类是荆芥挥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含量为94.88%。荆芥叶中挥发油含量高于荆芥穗,但各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荆芥叶中挥发油提取率为2.00%,薄荷酮含量为46.40 mg·mL^(-1),胡薄荷酮含量为2.52 mg·mL^(-1)。荆芥穗中挥发油提取率为1.60%,薄荷酮含量为8.27 mg·mL^(-1),胡薄荷酮含量为12.90 mg·mL^(-1)。叶、穗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供试菌有抗菌作用,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作用的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6,1/24和1/12,1/24 mg·mL^(-1)。结论:荆芥挥发油可作为抗菌剂使用,且叶、穗挥发油的抗菌效果与1-辛烯-3-醇、薄荷酮、胡薄荷酮、氧化石竹烯的含量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挥发油 GC-MS 抗菌活性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