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hildhauer入路在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晓东 胡克清 +1 位作者 杨吉坤 姚大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分析采用Schildhauer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伸肌装置保护入路(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 目的分析采用Schildhauer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伸肌装置保护入路(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鹰嘴截骨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骨性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活动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内旋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伸肘肌力平均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ay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DASH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优良率为88.57%,和对照组77.14%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ildhauer入路在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率的情况下,可改善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C型骨折 schildhauer 鹰嘴截骨
下载PDF
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任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 目的探讨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采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 d,A组的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肘关节外旋、内旋、屈伸活动范围大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Mayo、Neer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能减小创伤,改善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ldhauer 鹰嘴截骨 复位 内固定 肱骨远端C型骨折 关节功能 手术创伤
下载PDF
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临床效果
3
作者 叶兴益 李丽丹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经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 目的:分析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经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行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伸肘肌力缺损值、肘关节活动度、复位质量、肘关节功能、患者健康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26.31±12.58)mL和(95.84±8.46)min,小于对照组的(179.53±16.42)mL和(137.59±12.2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伸肘肌力缺损值(10.31±1.34)%,低于对照组的(13.25±1.87)%,观察组肘关节屈伸、外旋、内旋活动度分别为(129.57±5.36)°、(90.54±4.48)°和(91.63±4.11)°,大于对照组的(118.64±4.25)°、(82.35±3.97)°和(84.58±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复位优良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疼痛感等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分别为(15.36±1.84)分、(7.95±0.90)分、(20.53±2.01)分和(30.21±2.87)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1.63)分、(6.48±0.83)分、(16.78±1.90)分和(26.94±2.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健康质量SF-36量表生理职能[(76.31±4.24)分vs(68.96±3.85)分]、一般健康状况[(78.64±4.85)分vs(69.54±4.01)分]、生理机能[(79.53±3.46)分vs(70.76±2.84)分]、躯体疼痛[(79.58±3.63)分vs(71.36±3.25)分]、社会功能[(76.95±4.83)分vs(69.56±4.21)分]、情感职能[(78.65±3.67)分vs(71.33±3.25)分]、精力[(80.31±4.21)分vs(72.76±3.89)分]、精神健康[(82.49±4.87)分vs(73.53±4.12)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显著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C型骨折 schildhauer 复位内固定 交通创伤
下载PDF
Schildhau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志军 《社区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2-14,18,共4页
目的探讨Schildhauer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75例,依据术式不同分组,研究组38例采取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 目的探讨Schildhauer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75例,依据术式不同分组,研究组38例采取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37例采取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性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情况、伸肘肌力缺损值、手术优良率,并对比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肘关节功能指数评分(Mayo)、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肘关节外旋、内旋及屈伸活动度均增加,伸肘肌力缺损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优良率(89.47%)与对照组(75.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ayo、SF-36评分升高,DASH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采用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肯定,可明显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加速其肘关节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C型骨折 schildhauer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采用Schildhauer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
5
作者 薛瑞康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0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Schildhauer入路(伸肌装置保护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山西省河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 :探讨采用Schildhauer入路(伸肌装置保护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山西省河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鹰嘴截骨入路的方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经Schildhauer入路的方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肘关节的活动度和伸肘肌力缺损值。结果 :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处骨性愈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关节屈伸的活动度、外旋的活动度和内旋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其伸肘肌力的缺损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Schildhauer入路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术后其骨折处骨性愈合的时间,改善其肘关节的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远端C型骨折 schildhau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