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边缘散居民族认同研究——昆明西郊白族的案例
1
作者 王俊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20年第1期-,共8页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白族研究中较少关注的昆明西郊白族为例,探讨城市边缘散居民族"散居民族"是相对于"聚居民族"而言的。敖俊德提出散居少数民族包括: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白族研究中较少关注的昆明西郊白族为例,探讨城市边缘散居民族"散居民族"是相对于"聚居民族"而言的。敖俊德提出散居少数民族包括: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内,但不是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其所称散居民族包括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从散居民族的居住区域对其进行分类则其包括:城市散居民族、民族乡散居民族和农村星散散居民族三类(参见敖俊德《关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概念》,《民族研究》1991年第6期)。认同问题及其意义。研究表明,昆明西郊白族认同的建构,基于文化,叠合多重利益博弈和话语,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呈现,并依靠文化策略进行维持和强化,表现出"原生性""工具性""场景性"等多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少数民族 散居民族 民族认同 白族
原文传递
散杂居区灾害文化研究——基于民国以来河南灾民的群体记忆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喜顺 方清云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2,共8页
河南是中国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散杂居民族大省,也是民国以来天灾人祸高发地区。长期的严重灾荒使河南人民遭受了其他地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磨难,形成一种特殊的群体记忆,体现出不同层面的文化现象:从“流民潮”到“民工潮”;从饥不择食... 河南是中国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散杂居民族大省,也是民国以来天灾人祸高发地区。长期的严重灾荒使河南人民遭受了其他地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磨难,形成一种特殊的群体记忆,体现出不同层面的文化现象:从“流民潮”到“民工潮”;从饥不择食到健康饮食追求;从消极心理、安全感缺失到积极心理的转变;从人人自保到团结互助;从区域恐慌到更大范围蔓延;从祈求神灵保佑到渴望政府救灾等六个方面。文章通过基于民国时期河南灾民群体记忆形成的文化现象研究,充分汲取历史上灾害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对于我们不断延续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 河南灾民 灾民意识 群体记忆 文化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