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秦宏 施丽俊 +2 位作者 张宇 马丹 高强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VAS评...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透刺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肢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肩手部位皮肤温度以及上肢功能评定(Carol)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患肢Car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及患肢Caro1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患健侧肩、手皮肤温度差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透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头针 肩手综合征 透针 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
下载PDF
头穴透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国旗 王馨怡 +1 位作者 朱海燕 于利明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2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为主联合中药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和中药治疗,两组均每...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为主联合中药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和中药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5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中医症状量表积分及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改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和中医症状量表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透刺 地黄饮子 中风 吞咽困难
下载PDF
头穴针刺联合密集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疗效观察及对血清5-HT、BDNF的影响
3
作者 黄平香 赵志龙 +1 位作者 毛平安 王法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联合密集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核心症状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ASD患儿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密集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联合密集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核心症状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ASD患儿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密集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穴针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和父母育儿压力指数简表(PSI-SF)评分,以及血清5-HT、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ABC、CARS、ATEC评分均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ABC、CARS、ATE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感觉能力、交往能力、躯体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等ABC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I-SF总分及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3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BDN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5-H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针刺联合密集训练能有效调节血清5-HT、BDNF水平,改善ASD患儿的核心症状,减轻父母育儿压力,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头穴针刺 密集训练 核心症状 5-羟色胺 脑腺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头穴透刺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4
作者 肖晓华 李瑞春 +3 位作者 朱红霞 帅记焱 徐明芳 傅缨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及机制。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血脂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以头电针治疗效...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及机制。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和体针组,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血脂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以头电针治疗效果为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等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头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结论头穴透刺电针对缺血性中风作用显著,并能显著改善血流变、血脂多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头针 透针 电针 血液流变学 血脂
下载PDF
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动态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于学平 程英龙 +1 位作者 刘昊 邹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期规范针灸疗程,提高针灸疗效。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每组33例。药物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百会透刺曲... 目的:动态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期规范针灸疗程,提高针灸疗效。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每组33例。药物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百会透刺曲鬓穴针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期间通过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疗前、疗后1周、2周、4周、8周两组间疗效变化的差异。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针刺组29例、药物组30例纳入统计。疗后1周针刺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及总有效率与药物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疗后2周针刺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69%,优于药物组的33.3%,但Barthel指数变化不显著;疗后4周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7%,优于药物组的63.3%(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疗后8周与疗后4周对比,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及Barthel指数增加的幅度均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96.6%优于药物组73.3%(P<0.05)。结论:针刺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应以2周作为1个疗程,延长疗程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 透刺 脑梗死 针刺疗程
下载PDF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1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鲍春龄 黄秀君 +1 位作者 张丽荣 东贵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6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结果与结论头穴透刺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CAM-1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结果与结论头穴透刺针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sICAM-1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透针 脑梗塞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帅记焱 李江霞 +3 位作者 谢欣 淦方立 黄小红 肖小华 《中国康复》 2013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运动再学习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穴透刺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运动再学习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穴透刺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头穴透刺电针配合运动再学习治疗缺血性中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运动、步行功能,是缺血性中风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疗法 头针 透针 电针 运动再学习
下载PDF
基于“皮有分部”探究头穴透刺法对缺血性中风的调治
8
作者 徐媛 毛立亚 +3 位作者 王晓景 刘岚 韩倩云 杨浩男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2期94-97,共4页
头穴透刺法是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传统手法针刺头部经络腧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根据《素问》所提到的“皮有分部”的理论,本研究分别从“皮部”的划分依据、形态分布以及功能作用3个... 头穴透刺法是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应用传统手法针刺头部经络腧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根据《素问》所提到的“皮有分部”的理论,本研究分别从“皮部”的划分依据、形态分布以及功能作用3个方面剖析其内涵,并以此为根源,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研究对缺血性中风与“皮有分部”的内在关联及治疗思路进行探究,以期为头穴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依据,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透刺 头皮针 皮部 缺血性中风
下载PDF
头穴电针刺激结合手足十二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俏俏 刘正婷 刘长全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头穴电针刺激结合手足十二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9)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9)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穴电针刺激结... 目的探讨头穴电针刺激结合手足十二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9)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9)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穴电针刺激结合手足十二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平衡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中医症候积分.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5.38±0.81)分及肢体麻木评分(0.89±0.21)分、半身不遂评分(1.08±0.29)分、口舌歪斜评分(0.62±0.18)分、言语謇涩评分(0.67±0.15)分、神志昏蒙评分(0.61±0.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26±1.24)分、(1.53±0.47)分、(1.72±0.51)分、(1.04±0.21)分、(1.15±0.38)分、(1.09±0.22)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44.15±4.29)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51.24±5.78)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7.57±3.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87±4.02)分、(40.98±5.13)分、(24.87±3.0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电针刺激结合手足十二针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缓解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提高其平衡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头穴电针刺激 手足十二针 神经功能 平衡功能
原文传递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GFAP mRNA、NSE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洪阳 王华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头穴透刺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缺血大鼠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头穴透刺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GFAP mRNA和NSE 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后大鼠海马GFAP mRNA表达增加,NSE mRNA表达减少,头穴透刺组海马GFAP mRNA表达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NSE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穴透刺可促进脑缺血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改善神经功能,这可能是其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头针 透刺 GFAP NSE
下载PDF
优势半球头穴透刺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治疗失语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丽荣 郭艳芹 +3 位作者 金荣梅 东贵荣 陈鸿 孙琦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观察优势半球头穴透刺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治疗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语言障碍诊治仪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优势半球头穴透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优势半球头穴透刺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治疗失语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失语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语言障碍诊治仪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优势半球头穴透刺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描写功能明显改善(P<0.01,P<0.05),试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优势半球头穴透刺配合语言障碍诊治仪治疗失语症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透针 失语症 优势半球 头穴透刺
下载PDF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组织中β-EP与cAMP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吴绪平 韩肖华 +1 位作者 王亚文 刘又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组织中 β EP(β Endorphin ,β内啡肽 )与cAMP(cyclicAMP ,环磷腺苷 )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开口处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 ,采用放免技术 ,检测头穴透刺对急性脑... 目的 :探讨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组织中 β EP(β Endorphin ,β内啡肽 )与cAMP(cyclicAMP ,环磷腺苷 )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开口处制作急性脑梗塞模型 ,采用放免技术 ,检测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组织中 β EP与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 :头穴透刺后可使大鼠脑组织中cAMP的含量明显升高 ,使 β EP含量明显降低而趋于正常值 ,两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头穴透刺可以调节脑组织中 β EP与cAMP的含量 ,改善梗死脑组织供血 ,这可能是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头针 透刺 Β-EP CAMP
下载PDF
大接经法联合头穴丛刺法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莉 肖海燕 +3 位作者 赵鑫宇 陈玉 伍思政 娄宏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大接经法联合头穴丛刺法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大接经法联合头穴丛刺法,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法联合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 目的探讨大接经法联合头穴丛刺法治疗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瘀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大接经法联合头穴丛刺法,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法联合常规针刺法,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统计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血脂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接经法联合头穴丛刺法相对于头穴丛刺法联合常规针刺法能更有效改善VD患者的智能水平,提高生活能力,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接经法 头穴丛刺 痴呆 血管性 瘀血阻络 MMSE评分
下载PDF
RESEARCH ON SEQUELAE OF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TREATED BY THREE DIFFERENT NEEDLING TECHNIQUES
14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4年第2期10-15,共6页
One hundred and sixty cases of sequelae of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temporal point group (TG), 58 cases; the scalp acupuncturegroup(SG), 52 cases; the body acupuncture... One hundred and sixty cases of sequelae of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 were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temporal point group (TG), 58 cases; the scalp acupuncturegroup(SG), 52 cases; the body acupuncture group(BG), 50 cases. It was shown that after 30 treat-ments the curative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 01)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effectin TG was better than those in SG and BG.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urative effects between SGand BG. It is indicated that all the three needling techniques can improve encephalic blood flow in pa-tients. It seems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needling techniques are as follows: TG】SG】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SEQUELAE Temporal point scalp acupuncture Body acupun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