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选择·思考——关于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的音乐创作 被引量:15
1
作者 彭志敏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9,共7页
文章围绕着我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及其音乐创作有关的问题展开思考 ,以求说明小剧场歌剧的基本特性、总结这部小剧场歌剧音乐创作的有关情况 ,以为这类新兴歌剧样式的繁荣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歌剧 小剧场歌剧 《再别康桥》 现代联曲体 主题 音色
下载PDF
《再别康桥》之及物性系统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国萍 周燕红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124,共4页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的原文及英译文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旨在一方面揭示诗歌主题,一方面审视译文质量,同时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诗歌解读和诗歌翻译评价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系统 《再别康桥》
下载PDF
另一种康桥情结——作为情诗的《再别康桥》再解读
3
作者 彭贵昌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4,104,共6页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白话新诗经典,其内涵并非只是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背后还蕴含着徐志摩对林徽因爱而不得的哀伤和对昔日美好的回忆。徐志摩在不同时间写下的回忆康桥的诗作和散文都充满着“甜蜜”气息,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林...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白话新诗经典,其内涵并非只是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背后还蕴含着徐志摩对林徽因爱而不得的哀伤和对昔日美好的回忆。徐志摩在不同时间写下的回忆康桥的诗作和散文都充满着“甜蜜”气息,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林徽因的感情,同时,这篇诗作的创作背景也与他的感情生活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语境下,结合徐志摩的其他诗作来重新解读《再别康桥》,诗中的各种意象和场景都是爱情和回忆的投射,因此《再别康桥》可以看作一首情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林徽因 《再别康桥》 情诗
下载PDF
《再别康桥》英译之“三美”重现——基于主位理论的《康桥》两个译本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康慧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40-143,共4页
通过比较分析《再别康桥》的两个译本,认为在诗歌翻译中应当将原诗的主位推进模式作为重要的参照因素。译文应尽可能贴近原诗的主位推进模式,并在必要的时候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再别康桥》 主位 述位 主位推进
下载PDF
经典的穿越与对接——《再别康桥》与《关雎》之关系发微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渭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0-73,共4页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经典名篇,《关雎》与《再别康桥》自问世之后,一直传唱不衰。从诗歌主题、意象选择、创作风格三个方面比照两首诗作可以发现:《再别康桥》对于《关雎》的承继绝不仅仅是在用典,这两首相距两千多年的诗歌创...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经典名篇,《关雎》与《再别康桥》自问世之后,一直传唱不衰。从诗歌主题、意象选择、创作风格三个方面比照两首诗作可以发现:《再别康桥》对于《关雎》的承继绝不仅仅是在用典,这两首相距两千多年的诗歌创作在艺术精神上是如此默契,《关雎》的情意、《关雎》的美穿越了时空,在现代大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了一次完美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别康桥》 《关雎》 穿越 对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