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虎耳草科植物杀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钮绪燕 吴文君 +1 位作者 刘虎奇 吴国民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1-65,共5页
用虎耳草科7种植物3种溶剂的21种提取物对7种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茶子(Ribesmaximowiczianum)的二氯甲烷提取物杀菌活性最强,对蕃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有效中浓度(Ec50)为763μg/ml... 用虎耳草科7种植物3种溶剂的21种提取物对7种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茶子(Ribesmaximowiczianum)的二氯甲烷提取物杀菌活性最强,对蕃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有效中浓度(Ec50)为763μg/ml;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Ec50为1107μg/ml。茶子的石油醚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对盆栽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为71.36%和58.61%;对盆栽烟草花叶病毒的效果分别为51.74%和64.23%。上述结果说明,茶子中含有高活性的抑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天然产物 杀菌活性
下载PDF
中国茶藨子属的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陆玲娣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58-75,共18页
通过对国产茶藨子属的形态、分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笔者支持把该属置于虎耳草科的观点,不赞成把它分离作为独立的科。另外,认为Rehder系统中所划分的4个亚属较合理,故予以采纳,但笔者对其中的亚属、组和系的划分、各分类类目的内容、系... 通过对国产茶藨子属的形态、分类和地理分布的研究,笔者支持把该属置于虎耳草科的观点,不赞成把它分离作为独立的科。另外,认为Rehder系统中所划分的4个亚属较合理,故予以采纳,但笔者对其中的亚属、组和系的划分、各分类类目的内容、系统排列的顺序等诸方面都作了较大修订。从系统发育的观点出发,对亚属的排列次序则和Rehder系统有很大不同,而对组和系的范围及其系统位置也作了较大改动。中国茶藨子属植物初步确定为59种30变种,隶属于4亚属10组15系(包括5新系)。依据对茶藨子属分布区的分析,首次提出了东亚区是茶藨子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区中,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中的横断山脉地区和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西部是茶藨子属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茶Lu子属 形态特征 分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藏药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3
3
作者 万青 涂楚月 +2 位作者 熊慧 张胜男 梅之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建立藏药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Fortis Xi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1.0%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藏药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的一测多评法,探讨一测多评法在民族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Fortis Xi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1.0%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0%A→28%A;15~30 min,28%A;30~40 min,28%A→55%A;40~55 min,55%A;55~60 min,55%A→90%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以Penduletin为内参物,分别建立Chrysosplenoside D、Pendulin、Chrysosplenoside B相对于Pendul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4种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二者结果的相对误差。结果:Chrysosplenoside D质量浓度在28.05~140.24μg·mL^(-1),Pendulin质量浓度在16.53~82.64μg·mL^(-1),Chrysosplenoside B质量浓度在48.08~240.40μg·mL^(-1),Penduletin质量浓度在32.53~162.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化学成分相对于Pendul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88、0.629、0.489;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重现性良好(RSD<3.0%);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可作为金腰草中4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一测多评法为民族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民族药 金腰草 虎耳草科 亚吉玛 黄酮类化学成分 一测多评 相对校正因子
原文传递
一种高效提取虎耳草科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得钧 高庆波 +2 位作者 段义忠 张发起 陈世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673-6674,6728,共3页
[目的]探索从虎耳草科植物中提取DNA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从11种虎耳草科植物中提取DNA。以提取的DNA为模板,利用通用引物"psbAF"和"trnHR"对虎耳草科植物叶绿体DNApsbA-trnH片段进行PCR扩增。[结果... [目的]探索从虎耳草科植物中提取DNA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从11种虎耳草科植物中提取DNA。以提取的DNA为模板,利用通用引物"psbAF"和"trnHR"对虎耳草科植物叶绿体DNApsbA-trnH片段进行PCR扩增。[结果]通过该方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质量较好。用所得DNA进行psbA-trnH扩增的产量高,可用于后续的测序等分析。对山地虎耳草的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得到262 bp的序列。将其与GenBank中的虎耳草属其他植物的psbA-trnH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证实该序列为目标psbA-trnH片段的区域。[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去除次生物质对DNA的干扰,提取的基因组DNA可用于叶绿体psbA-trnH测序分析和其他遗传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基因组DNA提取 PSBA-TRNH
下载PDF
八仙花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知斌 郭江涛 +4 位作者 杨春娟 孟永海 王秋红 杨炳友 匡海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9-713,共5页
目的:对中草药八仙花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类3个,分别为泽屋萜(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 目的:对中草药八仙花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类3个,分别为泽屋萜(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含氮类化合物6个,分别为2-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N-β-D-葡萄糖苷(4),尿嘧啶核苷(5),胸腺核苷(6),阿糖腺苷(7),烟酰胺(8),焦谷氨酸甲酯(9);异香豆素类2个,分别为绣球酚(10),绣球酚-4'-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4和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八仙花 三萜 含氮类化合物 异香豆素
原文传递
福建省金腰属(虎耳草科)一新分布种 被引量:9
6
作者 郭娜 郭生挺 +4 位作者 谢明 李恒 郑燕枝 陈炳华 陈立典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6年第7期870-871,共2页
本文报道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的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金腰属Chrysosplenium一新分布种——绵毛金腰。该种具有不育枝,基生叶长1.3~4.5 cm,宽1.2~2.9 cm,基部通常宽楔形,稀稍心形,花较疏,绿色,上述特征可区别于同属其他植物。
关键词 绵毛金腰 虎耳草科 新分布 福建省
下载PDF
百花山虎耳草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威 李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0973-20974,共2页
百花山地区分布虎耳草科植物共计9属16种2变种。对其观赏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虎耳草科观赏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在北京市园林中的应用现状,对虎耳草科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虎耳草科 野生观赏植物 百花山 开发利用
下载PDF
羽叶鬼灯檠中的单萜二糖苷(英文) 被引量:6
8
作者 嵇长久 谭宁华 +2 位作者 付娟 张玉梅 何敏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5-470,共6页
从羽叶鬼灯檠 (RodgersiapinnataFranch .)的根茎中分离得到 6个单萜二糖苷 ,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 :(E ) 3,7 dimethyl 1 O [α L rhamnopyranosyl (1→ 6 ) β D glu copyranosyl] oct 2 en 7 ol (1) ,(E ) 3,7 dime... 从羽叶鬼灯檠 (RodgersiapinnataFranch .)的根茎中分离得到 6个单萜二糖苷 ,它们的结构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 :(E ) 3,7 dimethyl 1 O [α L rhamnopyranosyl (1→ 6 ) β D glu copyranosyl] oct 2 en 7 ol (1) ,(E ) 3,7 dimethyl 1 O [α L arabinofu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 ranosyl] oct 2 en 7 ol (2 ) ,geranyl 1 O α L arabinofu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ranoside (3) ,gera nyl 1 O α L rhamnopy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ranoside (4 ) ,geranyl 1 O β D xylopyranosyl (1→6 ) β D glucopyranoside (5 ) ,geranyl 1 O α L arabinopyranosyl (1→ 6 ) β D glucopyranoside (6 )。其中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 ,单萜二糖苷类化合物系首次在该属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叶鬼灯檠 虎耳草科 单萜二糖苷
下载PDF
贵州虎耳草科、蔷薇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天伦 何顺志 《贵州科学》 2005年第4期8-12,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基本摸清了贵州虎耳草科和蔷薇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虎耳草科16属48种(含变种)、蔷薇科28属170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1种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33种(含变种和变型)为贵... 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基本摸清了贵州虎耳草科和蔷薇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虎耳草科16属48种(含变种)、蔷薇科28属170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1种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33种(含变种和变型)为贵州药用新资源.<贵州中药资源>中记载的14种为误载,14种为拉丁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虎耳草科 蔷薇科 调查
下载PDF
藏族医学药用虎耳草科植物药材品种及标准的整理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向佳美 钟国跃 +1 位作者 蒋伟 任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8-493,共6页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相关的文献和标准,对藏族医学药用虎耳草科植物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收载、功效等情况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藏族医学药用的虎耳草科植物共8属75种(含变种),涉及21个药材品种。在《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 通过查阅藏族医药相关的文献和标准,对藏族医学药用虎耳草科植物药材的品种、基原及其标准收载、功效等情况进行了整理。结果表明,藏族医学药用的虎耳草科植物共8属75种(含变种),涉及21个药材品种。在《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藏药》《藏药标准》及地方中药标准中共收载了9个常用品种,包括松地、色地、亚吉玛、奥叻旦赛尔宝、见司达兀、塞果、喀图儿、桑滴、毛青红等,占药材品种数的42.9%;在相关藏族药标准及文献中,各药材品种的藏文名称和藏文音译汉文名称及其基原物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等现象常见。各标准中收载的绝大多数品种(如松地、色地、亚吉玛等)仅有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项,其质量标准水平较低。基于分析结果,该文认为应加强对藏医学药用虎耳草科药材品种的本草考证、资源和使用现状调查,进行品种整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并进行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等的比较研究,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医药学 虎耳草科 品种整理 标准整理 金腰属
原文传递
黄酮醇类化合物在虎耳草科中的分布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帅 张佳 +5 位作者 王颖莉 赵冬冬 李振华 崔占虎 和彦苓 李旻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7期739-746,共8页
黄酮醇类化合物为虎耳草科药用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对虎耳草科中已发现的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阐明了该科化学成分与植物亲缘关系间存在的联系。期望为虎耳草科分类提供化学依据,并为合理、... 黄酮醇类化合物为虎耳草科药用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对虎耳草科中已发现的黄酮醇类化合物的分布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阐明了该科化学成分与植物亲缘关系间存在的联系。期望为虎耳草科分类提供化学依据,并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该科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黄酮醇类化合物 分子系统学
下载PDF
虎耳草科11种植物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发启 李景原 +2 位作者 杨相甫 王太霞 朱命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11种虎耳草科植物的叶表皮。观察结果表明:虎耳草科植物叶表皮的角质膜、表皮毛具有多样性,对虎耳草科范围的确定和分类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虎耳草科 叶表皮 SEM
下载PDF
甘肃省虎耳草科木本植物种类及分布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德生 《甘肃林业科技》 2003年第1期29-33,共5页
甘肃产虎耳草科木本植物7属42种9变种,绝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全省天然林区,个别种人工栽培。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甘肃虎耳草科木本植物种类及分布。
关键词 虎耳草科 木本植物 种类 分布
下载PDF
Shifts i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in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plant lineages
14
作者 Xin-Jian Zhang Xian-Han Huang +7 位作者 Jacob BLandis Quan-Sheng Fu Jun-Tong Chen Peng-Rui Luo Li-Juan Li Heng-Yi Lu Hang Sun Tao D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2499-2510,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maintenance and shift i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is a fundamental question in evolutionary research.Although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ompare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rategies,the association b... Understanding the maintenance and shift i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is a fundamental question in evolutionary research.Although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compare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rategie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and lineage divergence is largely unknown.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on lineage divergence,we investigated the evolution of clonality in Saxifraga sect.Irregulares+Heterisia.By integrating several lines of evidence,we found that the loss of clonality in Irregulares+Heterisia was associated with a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diversification rate and intraspecific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but with a reduction in species distribution range.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effects of different reproductive strategies,suggesting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clonality into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xifragaceae DIVERSIFICATION reproduction CLONALITY phenotype NICHE
原文传递
赶黄草中槲皮素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柯发敏 侯杰荣 +2 位作者 刘剑 兰才 李菲菲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4期2118-2119,共2页
目的:从3种常用提取方法中选择一种提取赶黄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槲皮素含量为指标,分别对回流法、超声法、浸溃法3种常用提取方法对赶黄草药材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槲皮素在2.72-10.86μg/mL时浓度... 目的:从3种常用提取方法中选择一种提取赶黄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槲皮素含量为指标,分别对回流法、超声法、浸溃法3种常用提取方法对赶黄草药材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槲皮素在2.72-10.86μg/mL时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流法、超声法、浸溃法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分别为1.11%、1.01%、0.8%。结论该研究条件下赶黄草中槲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回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耳草科 槲皮素 提取法 中草药
下载PDF
云南虎耳草科新分类群 被引量:4
16
作者 庄璇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61,共19页
关键词 新分类群 虎耳草科 云南
下载PDF
江西金腰属植物一新记录种——柔毛金腰
17
作者 孙欢 罗小龙 +4 位作者 钱萍 李雯 卢林梦 黄一帆 季春峰 《江西科学》 2024年第6期1164-1166,共3页
在赣州观赏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虎耳草料植物,经仔细研究植物标本及有关文献资料后,确定该物种为柔毛金腰Chryosoplenium pilosum Maxim.var.valdepilosum Ohwi,该物种在江西从未记录过,系地理分布新纪录。
关键词 柔毛金腰 虎耳草科 新记录种 江西
下载PDF
四川省梅花草属(虎耳草科)一新记录种--甘肃梅花草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家才 于倩楠 胡君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57-58,68,共3页
报道了四川省虎耳草科梅花草属新记录种甘肃梅花草,该植物分布于邛崃山脉南端的洪雅县。这一新发现,丰富了四川省的生物多样性资料,也为华西雨屏带与秦巴山地的植物区系关联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 虎耳草科 甘肃梅花草 新记录 华西雨屏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虎耳草属植物中虎耳草素含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岳美娥 姜廷福 师彦平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5年第1期7-9,共3页
以苯乙胺为内标,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测定虎耳草属植物中虎耳草素含量的方法.讨论了缓冲溶液体系、pH值及缓冲液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 10 mmol/L硼砂 盐酸缓冲液(pH 9.00)为分离介质,虎耳草素标准品与内标实现基线分... 以苯乙胺为内标,建立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测定虎耳草属植物中虎耳草素含量的方法.讨论了缓冲溶液体系、pH值及缓冲液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 10 mmol/L硼砂 盐酸缓冲液(pH 9.00)为分离介质,虎耳草素标准品与内标实现基线分离,且实验结果线性关系良好(r=0.9989),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 7%和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虎耳草属 虎耳草素
下载PDF
东北山梅花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盛继文 刘冬梅 +1 位作者 李翠花 吴学 《齐鲁药事》 CAS 2007年第6期365-366,共2页
目的研究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 Rupr.)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层析、薄层层析色谱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化合物豆甾醇。结论该化合物为首次从东北山梅花根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东北山梅花 虎耳草科 山梅花属 豆甾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