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酱融合工艺生产兼香型白酒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宇 屈明安 +2 位作者 黄静 高朝丕 胡承 《酿酒》 CAS 2019年第4期70-73,共4页
随着时代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各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多元化选择,采取不同程度的香型融合来适应市场需求。研究以泥窖为发酵容器,探讨了'浓酱共酵'工艺生产兼香型白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浓香和酱香两种香型的发酵工艺融合,... 随着时代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各企业为迎合消费者多元化选择,采取不同程度的香型融合来适应市场需求。研究以泥窖为发酵容器,探讨了'浓酱共酵'工艺生产兼香型白酒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浓香和酱香两种香型的发酵工艺融合,就感官品评上比较而言,香味组合得以互补烘托,蒸馏得到的原酒具有复合优雅的香气,酒体柔雅爽净,为生产优美舒适的浓酱兼香型瓶装酒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浓香 酱香 兼香 融合工艺 浓酱共酵
下载PDF
豆角腌制工艺优化研究
2
作者 李云龙 田步宗 朱广琴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8期112-114,118,共4页
豆角腌制产品是以豆角为原材料,经过一系列腌制程序制成的特色食品。本文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取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探究豆角最佳腌制条件。豆角腌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食用盐添加量9.65%,水分含量61.12%,热烫,腌制温度27℃。
关键词 豆角腌制 酱香 热烫 工艺优化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中呈酱香物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9
3
作者 范文来 徐岩 《酿酒》 CAS 2012年第3期8-16,共9页
系统回顾了酱香型白酒关键香气、关键生产工艺、关键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酱香型关键香气的新的猜测。
关键词 回顾与展望 酱香型白酒 关键香气 生产工艺 耐高温细菌
下载PDF
应用GC-O和GC-MS分析酱香型习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58
4
作者 王晓欣 范文来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利用液液萃取法(LLE)提取酱香型习酒中的香气化合物,按照酸碱性将萃取组分分离,获得酸性/水溶性、中性、碱性三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在具有典型酱香特征的习酒中共检测出72... 利用液液萃取法(LLE)提取酱香型习酒中的香气化合物,按照酸碱性将萃取组分分离,获得酸性/水溶性、中性、碱性三个组分,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在具有典型酱香特征的习酒中共检测出72种香气化合物,其中酸性组分29种,中性组分43种,碱性组分22种,14种香气化合物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中均可检测到。研究发现酱香型习酒中主要的香气物质是酯类、醇类、挥发性有机酸、呋喃类、芳香族类、酚类、醛酮类、吡嗪类以及含硫化合物等。香气强度较大的物质有丁酸乙酯、己酸乙酯、1-丙醇、3-甲基丁醇、乙酸、3-甲基丁酸、糠醛、四甲基吡嗪和二甲基三硫,这些物质对酱香型习酒的风味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习酒 气相色谱-闻香法(GC-O)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香气物质
下载PDF
清酱香型白酒特征风味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孙优兰 黄永光 +3 位作者 朱晓春 马宇 蒋想 尹素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99-208,共10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对清酱香型人民小酒4种系列酒产品的风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经典到宏图,清香风格特征逐渐减弱,酱香风格特征逐渐增强,而幸福和丰年的感官特征较为相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对清酱香型人民小酒4种系列酒产品的风味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经典到宏图,清香风格特征逐渐减弱,酱香风格特征逐渐增强,而幸福和丰年的感官特征较为相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液液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系列酒挥发性化合物组成进行检测分析,共定性定量出高浓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80种,其中种类较丰富的主要为酯类、醇类和酸类;结合香气活性值法分析表明,对清酱香型白酒具有香气贡献的特征化合物有31种;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系列酒产品及其感官属性与特征香气化合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酱香、糊香、焦香和曲香与糠醛、2-十一酮、γ-戊内酯、正壬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清香与异丁酸、丁酸乙酯、乙酸-2-苯乙酯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花香、酯香与乙酸异戊酯、异丁醇、异戊醇、3-羟基-2-丁酮及庚酸乙酯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本研究解析了清酱香型白酒风味结构特征,为清酱香型白酒的品质评价与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酱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 气相色谱-质谱 感官定量描述分析 香气活性值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菌群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吴莉莉 王海燕 +1 位作者 徐岩 王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82-2188,共7页
【目的】为认识乳酸菌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比较了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及其差异。【方法】运用PCR-DGGE技术分析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群的演变规律。并利用传统微生物分离... 【目的】为认识乳酸菌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作用与影响,分析、比较了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菌群结构及其差异。【方法】运用PCR-DGGE技术分析酱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群的演变规律。并利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进一步确定酱香型白酒发酵中的主要乳酸菌种。【结果】DGGE图谱表明,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乳酸菌种是乳杆菌。但两种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群组成及动态变化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清香型白酒酒醅中Lactobacillus fuchuensis是优势菌种,而酱香型白酒发酵中检测到多种含量较高的乳酸菌种。利用MRS培养基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共筛选获得5种乳酸菌种。通过两种方法,确定Lactobacillus homohiochii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含量最高的乳酸菌【。结论】深入研究白酒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组成及分布规律,对于更好地认识中国白酒酿造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乳酸菌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 清香型 乳酸菌 PCR—DGGE 菌群结构 MRS培养基
原文传递
白酒生产中高效降解糠醛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0
7
作者 沈海月 范文来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从酱香型白酒酒醅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糠醛的微生物,利用GC-MS对降解过程中样品所含的糠醛及糠醇进行检测并全定量。同时,经过氯化苄抽提基因组方法后,再进行测序与序列比对,菌株鉴定结果为宛氏拟青霉。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酱香型 酒醅 糠醛 糠醇 宛氏拟青霉
下载PDF
6种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差异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行 吴李玲 +6 位作者 裴荣红 朱琳 郑福平 孙金沅 李凡 李义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 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由于具有香气特征强、阈值低的特点,对食品风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在食品中的含量低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C-MS)分析技术的检出限,难以被鉴定和识别。酱香型是我国白酒的主要香型,产于湖南的武陵酱香型白酒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代表之一。为深入探究我国酱香型白酒中重要的痕量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组成,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GC×G C-SCD)技术,以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共定性鉴定出27种含硫化合物,其中共有含硫化合物19种,非共有含硫化合物8种,主要包括4种硫醇、6种硫酯、5种多硫醚、5种噻唑、6种噻吩、1种噻烷;对其中信噪比大于100的23种含硫化合物,采用外标曲线法进行了定量分析。依据定量分析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研究确定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含量的差异;14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硫化合物,可作为区分6种不同类型武陵酱香型白酒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希望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的调配提供数据参考,为白酒企业调控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 武陵酒 白酒 含硫化合物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高产HEMF酵母对酱油品质的提升
9
作者 王瀚 叶鹏 +1 位作者 李婉宁 侯丽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67,共8页
酱油风味物质中的4-羟基-2(5)-乙基-5(2)-甲基-3(2H)-呋喃酮(HEMF)是酱香风味贡献的主要成分。假丝酵母(Candida versatilis)(以下简称C酵母)是酱油发酵过程中产HEMF的重要微生物,文章使用能耐受高浓度HEMF的新菌株C-1、C-2、C-3。经过... 酱油风味物质中的4-羟基-2(5)-乙基-5(2)-甲基-3(2H)-呋喃酮(HEMF)是酱香风味贡献的主要成分。假丝酵母(Candida versatilis)(以下简称C酵母)是酱油发酵过程中产HEMF的重要微生物,文章使用能耐受高浓度HEMF的新菌株C-1、C-2、C-3。经过随机扩增多态DNA实验(RAPD)验证了3株优良菌株与出发菌株基因有所差异,证明基因重组成功。将其应用于发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C-1与出发菌株相比,氨氮和全氮含量分别增加3.20%和7.20%,HEMF含量增加29.40%。通过感官评价,酱香味有所提升。生物胺总含量低于1000 mg/L,氨基甲酸乙酯含量低于20μg/L,保证了酱油的安全性。综上,高产HEMF酵母提高了酱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酵母菌 基因组重排 4-羟基-2(5)-乙基-5(2)-甲基-3(2H)呋喃(HEMF) 酱香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有机酸差异分析
10
作者 赵兴蓉 余松柏 +5 位作者 马龙 贾俊杰 涂荣坤 杨平 王松涛 沈才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134-146,共13页
目的探索基于有机酸的酱香型成品白酒产地识别新策略,研究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有机酸差异。方法采集贵州、四川与其他省3大产地共40个酱香型成品白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 目的探索基于有机酸的酱香型成品白酒产地识别新策略,研究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有机酸差异。方法采集贵州、四川与其他省3大产地共40个酱香型成品白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定量73种有机酸。其次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有机酸产地判别模型进行产地识别。结果乙酸和乳酸在所有酱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分别为1024.72~2582.57 mg/L与551.32~1920.07 mg/L。其次为甲酸、丙酸、丁酸、棕榈酸、异丁酸、异戊酸、硬脂酸、反-9-肉豆蔻烯酸、油酸、亚油酸、戊酸、己酸与柠檬酸共13种酸。除乳酸与柠檬酸外,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均小于等于10 mg/L,相较其他种类有机酸含量低。有机酸总体含量贵州产地高于四川和其他产地,赤水河右岸高于左岸。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贵州、四川和其他产地以及赤水河流域两岸的酱香型白酒之间影响较大的差异有机酸为辛二酸、己酸、月桂酸、乙酸、辛酸、异丁酸、戊酸、苹果酸和甲酸。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差异,可为白酒有机酸检测与分析提供方法借鉴,为完善酱香型白酒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有机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温度对酱香型高温大曲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灿杰 孙仁杰 +3 位作者 赵亚文 张卜升 林良才 张翠英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63-171,共9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大曲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确定提取大曲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最佳前处理温度。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e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感... 目的研究温度对大曲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确定提取大曲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最佳前处理温度。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e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感官评价手段研究了大曲在4个不同前处理温度下的挥发性化合物。结果共鉴定出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吡嗪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20种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的标志性差异物,并计算其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解析了不同前处理温度下样品风味的变化。感官评价的结果显示4种不同温度下样品的风味特征差异显著。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挥发化合物的挥发从而改变样品的风味特征,同时阐明了在60℃条件下样品的萃取效果较好,为大曲风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高温大曲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感官评价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香气活力值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丢糟代屑栽培平菇试验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冲 连宾 +2 位作者 潘牧 丁远怀 张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149,共4页
为充分利用丢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采用不同配方栽培料,研究了不同比例丢糟对平菇发菌时间及转化率的影响,并对采菇后的菌糠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较优栽培料配方为丢糟50%,木屑10%,棉籽壳28%,麸皮10%,石灰1%,蔗糖1%;... 为充分利用丢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采用不同配方栽培料,研究了不同比例丢糟对平菇发菌时间及转化率的影响,并对采菇后的菌糠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较优栽培料配方为丢糟50%,木屑10%,棉籽壳28%,麸皮10%,石灰1%,蔗糖1%;该配方栽培平菇比用常规栽培料转化率提高27%,出菇后的菌糠含粗蛋白达11.4%。酱香型白酒丢糟培养料代替木屑培养料栽培平菇是白酒丢糟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其出菇后的菌糠可作为饲料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丢糟 木屑 平菇 循环利用
下载PDF
酒醅与酱渣混蒸馏分中的多肽鉴定及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云浩 黄晓丹 +5 位作者 王珺 田山林 张思杰 余有贵 文应当 伍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1,共7页
为富集劣质酒醅(第七轮次)馏分中的多肽,改变其风味成分组成,该研究以酱香型白酒酒醅和酱油加工下脚料酱渣为原料进行混合蒸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馏分中的风味成分,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鉴定馏分中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利用... 为富集劣质酒醅(第七轮次)馏分中的多肽,改变其风味成分组成,该研究以酱香型白酒酒醅和酱油加工下脚料酱渣为原料进行混合蒸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馏分中的风味成分,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法鉴定馏分中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法探究馏分多肽与风味成分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酒醅与酱渣混合蒸馏方法能丰富风味成分,其中乙酸乙酯(0.63%)、己酸乙酯(0.12%)、丁酸乙酯(0.55%)、丙酸乙酯(0.74%)、戊酸甲酯(0.2%)、甲酸乙酯(0.41%)等香气成分含量均有较大提升,且发现了异香草醛(香草香)、苯乙醛(蜂蜜香)新香气成分,吡嗪类物质含量也有提升。此外,从酒醅与酱渣混蒸馏分中共鉴定获得37条多肽,其中14条多肽来自于酱渣。分子对接结果显示,Leu-Leu-Tyr可与乙酸、己酸乙酯、苯乙醛等风味物质形成氢键,有望抑制风味物质挥发,起到持久留香的作用。该研究探究了酱香型白酒酒醅和酱渣混合蒸馏富集多肽、改善劣质酒风味的可行性,为白酒多肽类非挥发性物质影响酒体风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酱渣 酱香型白酒 多肽 风味成分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影响酱香型白酒一轮次发酵乳酸积累的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谈冲 艾梅 +4 位作者 陈良强 杨帆 徐岩 王莉 杜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16,共8页
乳酸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微生物,其代谢产物乳酸是酱香型白酒重要的风味特征物质。然而目前对影响酱香型白酒乳酸积累的因素尚不明确。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一轮次发酵的乳酸菌演替规律及大曲、环境中的微生物... 乳酸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微生物,其代谢产物乳酸是酱香型白酒重要的风味特征物质。然而目前对影响酱香型白酒乳酸积累的因素尚不明确。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一轮次发酵的乳酸菌演替规律及大曲、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微生物溯源手段分析了堆积酒醅中乳酸菌的来源,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乳酸积累&乳酸菌富集的关键理化因素,并通过实验室模拟发酵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窖内阶段乳酸菌属相对丰度较堆积阶段显著增加,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jinshan)、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为丰度最高的乳酸菌种。酒醅中乳酸菌主要来源于车间过道以及生产工具。酸度、pH、还原糖、乙醇、水分、乳酸及乳酸菌相关性最高,厌氧环境和丰富的底物显著促进乳酸的生成。该研究对明确酱香型白酒中乳酸代谢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实现生产过程中乳酸的动态调控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乳酸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溯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Pichia kudriavzevii生物强化对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冰倩 夏韩硕 +5 位作者 闵伟红 朱华 王昆 李微微 李秀婷 张成楠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8,130,共17页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模拟发酵实验。结果表明:A组(未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和B组(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酒醅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60、65种,其中B组的酯类、醇类、酸类及其他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A组。发酵30 d后,B组乙酸苯乙酯质量比(0.214μg/g)约为A组(0.121μg/g)的2倍。B组特有的优势属为Weissella和Pichia,2组酒醅样品中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Saccharomycopsis和Saccharomyces的菌落丰度也存在差异。加入Pichia kudriavzevii X-8后,对酒醅的理化指标影响不大,增强了水质量分数、酸度及风味物质与真菌属微生物的相关性,提高了乙酸苯乙酯及其他重要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旨在为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和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生物强化 乙酸苯乙酯 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
16
作者 向丹华 李沛祺 +2 位作者 王佳宝 陈双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是对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一类“量微香大”风味组分,解析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品质的科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4,4′-联吡啶二硫醚(4,4′-dithiodipyridine,DTDP)衍生化结合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前处理,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技术,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9种代表性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不同轮次(1~7轮次基酒)以及单一轮次不同时间(60 min内)蒸馏出的馏分酒中的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3组不同轮次酱香型白酒中香气阈值极低的2-甲基-3-呋喃硫醇(含量范围:0.65~17.31μg/L)、糠硫醇(含量范围:16.96~26.09μg/L)等重要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随着酿造轮次的升高,其含量整体呈现一定上升的趋势。3层(上层、中层和下层)发酵酒醅蒸馏出来的馏分酒中挥发性硫醇的含量绝大部分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部分硫醇含量变化稳定,蒸馏过程中的热反应促进了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硫醇类化合物 衍生化 UPLC-MS/MS 酱香型白酒 SPE 定量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糟栽培姬松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承云 张传博 《中国食用菌》 2017年第3期29-32,36,共5页
酱香型白酒糟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经一定的技术措施处理,完全可以栽培食用菌。本实验以酱香白酒糟为添加料,设计4个不同配方栽培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结果表明,配方A(玉米秸秆23%、玉米芯10%、酒糟10%、牛粪37%、麸皮14... 酱香型白酒糟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经一定的技术措施处理,完全可以栽培食用菌。本实验以酱香白酒糟为添加料,设计4个不同配方栽培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结果表明,配方A(玉米秸秆23%、玉米芯10%、酒糟10%、牛粪37%、麸皮14%、尿素1%、石灰1%、过磷酸钙3%、石膏1%)中姬松茸的生长势、菌丝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白酒糟可以用于姬松茸的栽培,但在添加量上仍受到一定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酱香白酒糟 培养料 添加量
下载PDF
产酱香芽孢杆菌几种发酵产物的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思齐 谢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63-4364,共2页
[目的]测定产酱香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粗蛋白的含量。[方法]采用滴定法及凯氏定氮法对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发酵后样品总酸含量在发酵中期明显增加,后期缓慢下降;氨基酸... [目的]测定产酱香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粗蛋白的含量。[方法]采用滴定法及凯氏定氮法对芽孢杆菌发酵产物中总酸、氨基酸态氮、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经发酵后样品总酸含量在发酵中期明显增加,后期缓慢下降;氨基酸态氮含量持续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减少。[结论]采用滴定法及凯氏定氮法可快速对产酱香芽孢杆菌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 总酸 氨基酸态氮 粗蛋白 滴定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