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星堆出土古象牙表面病害微生物分离鉴定及抑菌剂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何砚秋 蒋璐蔓 +12 位作者 陈俊橙 王宁 肖嶙 王冲 李思凡 曲靖文 程乾 石雪雪 谭玉兰 曹雪笛 张紫薇 邹立扣 赵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为科学有效防控三星堆出土古象牙的微生物病害,采用可培养技术对三星堆出土古象牙残片表面滋生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苯扎氯铵、苯并咪唑、制霉菌素、三氯生、特泯菌5种抑菌剂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抑菌效果,确定... 为科学有效防控三星堆出土古象牙的微生物病害,采用可培养技术对三星堆出土古象牙残片表面滋生的细菌和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测定苯扎氯铵、苯并咪唑、制霉菌素、三氯生、特泯菌5种抑菌剂对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抑菌效果,确定科学的使用剂量.通过可培养方法从三星堆古象牙残片上分离出4株分属于4个属的细菌,分离出29株分属于3个门16个属的真菌,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7个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7个属以及半知菌门(Deuteromycetes)2个属.抑菌结果表明,除苯并咪唑外,其他4种抑菌剂的抑菌浓度虽然存在差异,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都能达到完全抑菌的效果.苯扎氯铵、三氯生、特泯菌能够抑制所有细菌生长的MIC分别为64、256、8 mg/L,在复配处理中,3种抑菌剂苯扎氯铵(MIC 16 mg/L)、三氯生(MIC 64 mg/L)、特泯菌(MIC 2 mg/L)两两随机复配均能达到完全抑菌效果;苯扎氯铵、三氯生、制霉菌素能够抑制所有真菌生长的MIC分别为8000、400、400 mg/L,在复配处理中,制霉菌素与苯扎氯铵MIC分别为200、4000 mg/L时复配能完全抑制所有供试真菌的生长.可见,三星堆出土古象牙表面分布着种类丰富的微生物,不同抑菌剂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复配抑菌剂的抑菌效果优于单一菌剂;结果可为三星堆出土古象牙微生物病害防治和古象牙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图8表6参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古象牙 可培养微生物 抑菌剂 最小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考古发现与古史新知——成都建都历年及古都地位论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毛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7-154,共8页
近年来,三星堆城址、金沙遗址等的考古发现,为认识古蜀国的都城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直接依据。如果将三星堆城址计算在内,历史上先后在成都建都的共有11个政权,历时约1546年。即使将三星堆都城时期和蜀王李顺与蜀王王均建都成都除外,先后... 近年来,三星堆城址、金沙遗址等的考古发现,为认识古蜀国的都城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直接依据。如果将三星堆城址计算在内,历史上先后在成都建都的共有11个政权,历时约1546年。即使将三星堆都城时期和蜀王李顺与蜀王王均建都成都除外,先后建都成都者也有8个政权,历时约844年。成都建都早且历时长,长期为区域性政权的都城,城址与名称长期不变,自古至今为西南中心城市乃至全国中心城市。成都古都个性鲜明,地位重要,甚至可以考虑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成都都城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重点应在古蜀国都城考古与都城研究以及大古都理论认识方面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古蜀国 都城史 大古都 三星堆遗址 金沙遗址
下载PDF
三星堆象牙埋藏环境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3
作者 何昌杰 秦向宁 +7 位作者 王宁 蒋璐蔓 朱莉萍 肖嶙 何砚秋 李思凡 邹立扣 赵珂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94-2109,共16页
【背景】埋藏环境与文物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被认为是导致文物劣化和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埋藏环境下的三星堆象牙处于深埋、缺氧的条件,但目前对该环境下的厌氧菌缺乏必要的了解。【目的】以三星堆象牙埋藏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 【背景】埋藏环境与文物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微生物被认为是导致文物劣化和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埋藏环境下的三星堆象牙处于深埋、缺氧的条件,但目前对该环境下的厌氧菌缺乏必要的了解。【目的】以三星堆象牙埋藏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埋藏环境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多样性和影响微生物分布的因素,为深入研究厌氧微生物产酸、产蛋白酶等功能及象牙劣化机理提供菌株资源和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厌氧工作站,采用3种厌氧菌分离培养基分离三星堆象牙埋藏层土壤中的厌氧微生物,分析不同培养基对厌氧菌的分离效果,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三星堆不同象牙埋藏环境中可培养厌氧微生物的多样性,并采用Mantel检验研究影响三星堆象牙埋藏环境可培养厌氧微生物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从三星堆象牙埋藏层土壤中共分离获得61株厌氧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均属于发酵厌氧微生物,分属于梭菌科(Clostridiaceae)与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共2个科,梭菌属(Clostridium)、土生孢杆菌属(Terrisporobacter)、哈撒韦氏菌属(Hathewaya)、Haloimpatien共4个属,Clostridium cibarium、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大梭菌(Clostridium magnum)、硝醛酚梭菌(Clostridium nitrophenolicum)、Clostridium kogasense、肠梭菌(Clostridium intestinale)、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lostridiumsp.(A4d)、马永贝土生孢杆菌(Terrisporobacter mayombei)、Hathewaya massiliensis、Haloimpatiens massiliensis共11个种;所采用的3种分离培养基中,强化梭菌培养基分离获得的发酵厌氧菌数量和种类最多,但其他2种培养基也表现出独特的分离效果;Mantel检验结果表明,可培养发酵厌氧菌种群分布特征与Cu、Pb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三星堆象牙埋藏环境可培养发酵厌氧微生物的分布存在一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象牙 埋藏环境 发酵厌氧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三星堆遗址出土象牙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4
作者 何砚秋 王宁 +8 位作者 何昌杰 曲靖文 蒋璐蔓 陈俊橙 肖嶙 朱莉萍 李思凡 邹立扣 赵珂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300,共10页
以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象牙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出土象牙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显微观察和检测分析,结合可培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象牙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微生物对... 以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象牙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出土象牙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显微观察和检测分析,结合可培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象牙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微生物对三星堆出土象牙的潜在危害.结果显示,出土象牙表面具有明显裂缝,具有类似竹木碳化后的形态结构以及明显微生物定植,保存状况差.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出土象牙细菌多样性丰富,象牙主要细菌群落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其中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不同祭祀坑出土象牙优势细菌组成和相对丰度差异明显,五号坑出土象牙的主要优势细菌更多,分布更均匀.细菌群落组成与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象牙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受重金属种类和含量的影响,Cu、Cr、Mn、Ni、Pb的含量对象牙样品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均有影响.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及萜类化合物和聚酮酸代谢是出土象牙的优势功能代谢途径.采用可培养技术从象牙中获得16个种的可培养细菌,分属于4个门13个属,产酸耐铜试验结果表明10株菌都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且细菌对CuSO4的耐受范围在500-1000 mg/L,对象牙存在潜在危害.本研究表明三星堆出土象牙中细菌种类丰富,并存在对象牙保存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类群,结果可为三星堆出土象牙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图11表3参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出土象牙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功能
原文传递
三星堆遗址丝绸新发现的价值与意义
5
作者 罗晓东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0,共6页
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三星堆的丝绸发现是中国丝绸考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华文明多元起源提供了实证支撑,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文明体系的新认知,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融汇一体,可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 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三星堆的丝绸发现是中国丝绸考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华文明多元起源提供了实证支撑,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文明体系的新认知,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融汇一体,可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发挥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丝绸 文化
原文传递
基于弹性适应力提升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雨潇 傅娅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9期15-19,共5页
大遗址是我国核心文物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大遗址是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但随着城市扩张,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以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分析了现阶段遗址公园面临的问题,将弹性规划理论... 大遗址是我国核心文物资源,合理保护与利用大遗址是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但随着城市扩张,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城乡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以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分析了现阶段遗址公园面临的问题,将弹性规划理论应用于遗址保护,并提出了3个层面的保护策略:①宏观层面整合场地现有资源划定分区,明确各分区主导功能,并给出了开发策略;②中观层面结合遗址与景观,从道路规划、建筑规划与遗址保护思路,打造遗址的多元展示平台;③微观层面,通过改变遗址周围植被覆盖类型与结构,调节场地微气候,综合实现遗址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三星堆遗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下载PDF
2010年以来四川考古的拓展与创新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卫东 周科华 陈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6,155,共16页
201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在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文明起源研究、巴蜀文明研究、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四川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学... 201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在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文明起源研究、巴蜀文明研究、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四川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基于多学科联合攻关理念下的田野考古,不仅拓展了考古研究领域,也对交叉学科产生了极大影响。面对新时期,四川考古在“大普查、大保护、大利用、大展示”这一观念的引领之下,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四川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性发掘 罗家坝遗址 三星堆遗址 佛教石刻 土司遗存
原文传递
三星堆古城的毁弃与地震洪水灾害
8
作者 李绍先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6-49,57,共5页
三星堆古遗址考古表明,古蜀先民建立了古蜀王国。古蜀国以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而举世闻名。然而,创造神奇青铜文化的古蜀王国突然消失,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三星堆古城缘何被毁弃?水患说、战争说、迁徙说等等,众说纷纭。三星堆古... 三星堆古遗址考古表明,古蜀先民建立了古蜀王国。古蜀国以其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而举世闻名。然而,创造神奇青铜文化的古蜀王国突然消失,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三星堆古城缘何被毁弃?水患说、战争说、迁徙说等等,众说纷纭。三星堆古城北邻鸭子河,马牧河由西向东贯穿全城,洪灾致使古蜀国都邑毁灭成为若干假说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本文结合三星堆古城所处的龙门山地域.从古蜀人的生存环境分析,解读古蜀历史上的地震洪水传说与文献记载,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堰塞湖溃决形成特大洪水的思考,认为确实是洪水灾害中断了三星堆古城文明,但不是一般的水患,而是地震造成了三星堆古城的毁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龙门山 洪水传说 汶川大地震 地震洪水
下载PDF
三星堆古蜀考古发现与农业变迁
9
作者 王倩倩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48,共7页
古蜀文明是中华古代文明共同体中极具地方性和鲜明个性的区域文化之一,三星堆的文物考古发现不仅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更是人们在探索古文明、古文化的过程中对人类童年记忆的追寻。三星堆文物考古成果对于认识三星堆的全貌、了解古蜀... 古蜀文明是中华古代文明共同体中极具地方性和鲜明个性的区域文化之一,三星堆的文物考古发现不仅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更是人们在探索古文明、古文化的过程中对人类童年记忆的追寻。三星堆文物考古成果对于认识三星堆的全貌、了解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三星堆出土的农业文物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回望了远古先民生活的场景,述说了古蜀时期丰富多元、形态各异的农业生产方式、饮食文化和祭祀礼俗,从中展现了“巴蜀文明”的古代生态面貌。三星堆文明孕育于古蜀文明之中,三星堆农业文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勾勒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图景,揭示了古代巴蜀地区农业的发展变迁,显示出与中原文化不同的风格特征,并与其他文明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宏阔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古蜀文明 农业 变迁
下载PDF
三星堆遗址出土玉石器的成分检测及相关问题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鲁昊 付宛璐 +4 位作者 柴珺 朱亚蓉 余健 张跃芬 孙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3-142,147,共21页
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探索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材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本研究运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手持式拉曼分析仪,对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364件玉石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三星堆玉石器的玉料以闪石玉(&q... 三星堆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探索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材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征,本研究运用手持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和手持式拉曼分析仪,对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364件玉石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三星堆玉石器的玉料以闪石玉("软玉")为主,属于狭义的"玉石";其他玉料包括蛇纹石玉、玛瑙、大理岩、石英岩等,属于广义的"玉石";另有一定比例的砂岩、灰岩、板岩等"石质"材料。材质的组合和比例符合四川地区闪石玉的成矿原理,具备原料"就地取材"的条件。在主要器形中,玉凿的玉质显著好于玉璋和玉戈,体现了玉料选取与器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玉器的玉料和器形多样性均较二号坑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玉石器 玉料
原文传递
弘扬三星堆古蜀文明当代价值的实践路径探析
11
作者 朱秘颖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三星堆古蜀文明在当代具有三大显著价值,填补历史空白的历史价值、反映独特文化的文化价值、作为独特艺术瑰宝的艺术价值。今天我们在弘扬三星堆古蜀文明当代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着困境,表现为学术研究层面、社会认知层面、传承机制层面的... 三星堆古蜀文明在当代具有三大显著价值,填补历史空白的历史价值、反映独特文化的文化价值、作为独特艺术瑰宝的艺术价值。今天我们在弘扬三星堆古蜀文明当代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着困境,表现为学术研究层面、社会认知层面、传承机制层面的若干问题。为此,我们探析弘扬三星堆古蜀文明当代价值的实践路径,提出加强学术研究、改进社会认知、健全传承体制机制的具体建议,希望有助于深化对三星堆古蜀文明的认识和理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古蜀文明 三星堆文化 当代价值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古名医僦贷季和俞跗与《黄帝内经》思想源头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丽莉 潘亚敏 高也陶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9-83,共5页
中国最早史书《左传》提及了公元前581年的医缓和公元前531年的医和,《史记》为其后名医扁鹊和仓公编了列传,提到上古名医俞跗。《黄帝内经》记载岐伯、黄帝、鬼臾区、少师、少俞、伯高、雷公等的对话,提到上古发明色脉的僦贷季。因此,... 中国最早史书《左传》提及了公元前581年的医缓和公元前531年的医和,《史记》为其后名医扁鹊和仓公编了列传,提到上古名医俞跗。《黄帝内经》记载岐伯、黄帝、鬼臾区、少师、少俞、伯高、雷公等的对话,提到上古发明色脉的僦贷季。因此,有记载的上古名医当属僦贷季与俞跗,历代文献仅有零星记录。以近年古人类学考古、三星堆考古、中国早期文明等为依据,认为僦贷季是来自中近东文明的Judas,俞跗是成都平原的鱼凫。他们是早期中近东文明与华夏文明在成都平原汇聚、碰撞、交融的痕迹,形成《黄帝内经》初期某些思想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僦贷季 俞跗 成都平原 三星堆遗址 黄帝内经 上古名医
下载PDF
四川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来源
13
作者 肖倩 刘建成 +2 位作者 向芳 王运生 王奖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1,共13页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为了确定三星堆遗址中蛇纹石质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在研究成都平原周缘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和大玉料、湔江河道蛇纹岩样品及龙门山构造带的彭州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的宏...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玉石器,为了确定三星堆遗址中蛇纹石质玉石器的原料来源,在研究成都平原周缘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和大玉料、湔江河道蛇纹岩样品及龙门山构造带的彭州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进行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进行大玉料和彭州大宝山地区代表性蛇纹岩样品的化学成分测定,并与前人公布的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彭州蛇纹岩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星堆蛇纹石质玉石器、大玉料、湔江河道和大宝山地区蛇纹岩样品在颜色、结构、构造、硬度、主要矿物组分和含量、化学成分特征等方面相同或相近。在综合分析蛇纹岩矿产资源、代表性岩石样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古代史料,认为三星堆遗址蛇纹石质玉石器的石料应该主要来源于彭州大宝山地区的蛇纹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玉石器 蛇纹岩 彭州大宝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