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和GIS支持下的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49
1
作者 汪爱华 张树清 何艳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36-640,共5页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采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富锦、同江和抚远三个县 (市 ) ,其总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5 1.42 % ;1980~ 2 ...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采用遥感 (R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富锦、同江和抚远三个县 (市 ) ,其总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5 1.42 % ;1980~ 2 0 0 0年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分布面积显著下降 ,1980~ 1996年间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5 1.33% ,1996年之后减少速度明显下降。同时沼泽湿地景观的破碎化显著 ,斑块数量增加了 46 % ,斑块密度净增加两倍。 1980年、1996年、2 0 0 0年景观的分维值分别 1.312 1、1.383 9、1.36 3 1,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除宝清县、汤原县和同江市沼泽湿地面积变化较之全区变化不显著外 ,其它地区均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动态变化 GIS RS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数据处理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丽丽 宋长春 +2 位作者 葛瑞娟 宋艳宇 刘德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660,共5页
选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共16个土壤剖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呈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差异变小.开垦降低了土壤... 选取东北三江平原沼泽湿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共16个土壤剖面,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呈自上而下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垂直差异变小.开垦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并改变了其在表层的分布结构特征.初步估算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沼泽湿地1.58×104t/km2、退耕还湿地1.23×104t/km2、林地1.01×104t/km2、水田0.85×104t/km2、旱田0.99×104t/km2.开垦降低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且对耕地的影响大于林地,而退耕还湿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及储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储量 三江平原 湿地
下载PDF
基于CVM的三江平原湿地非使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52
3
作者 敖长林 李一军 +1 位作者 冯磊 焦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6470-6477,共8页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这一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对三江平原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支付意愿问卷调查,共发放支付卡式CVM问卷552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分别采用非参数估计... 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这一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价方法,对三江平原湿地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支付意愿问卷调查,共发放支付卡式CVM问卷552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分别采用非参数估计和参数估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评价了三江平原湿地的非使用价值,得出三江平原湿地2007年人均支付意愿为71.66元/a,并进一步计算出三江平原湿地的非使用价值为24.638亿元/a。该值仅为三江平原湿地部分,如果扩大到三江平原涵盖的所有自然资源,其值还将大幅上扬。三江平原蕴含的自然资源价值是巨大的,保护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也将创造巨大的价值,研究结论使得湿地环境保护和开发的价值对比成为可能,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M方法 三江平原 湿地 非使用价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MODIS NDVI时间序列在三江平原湿地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4
作者 那晓东 张树清 +1 位作者 李晓峰 秦喜文 《湿地科学》 CSCD 2007年第3期227-236,共10页
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影像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了研究区... 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影像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了研究区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监督分类以NDVI时间序列的波形所反映出的植被物候特征作为分类器,将离散的傅立叶变换应用于NDVI时间序列以减少高频噪声对分类的影响,并运用傅立叶变换后波形幅度和相位的相似性来确定像素的归属类别。根据研究区植被的物候特征的差异,区分出7种地表(沼泽、沼泽化草甸、滩地、水田、旱地、灌木和林地)的植被类型,得到三江平原2005年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该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9.67%,Kappa系数为0.752 5。研究表明,基于MODIS多时相NDVI数据,采用基于傅立叶组分的相似度分类方法可以客观、经济、快速的提取湿地植被分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植被 MODIS NDVI 傅立叶变换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碳储量变化 被引量:45
5
作者 刘子刚 张坤民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8-791,共4页
为湿地保护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不同类型和不同开垦年限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视密度、土层厚度和面积的测量结果,估算土壤碳储量及农业开发50a以来的碳储量变化。对不同土壤类型碳... 为湿地保护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不同类型和不同开垦年限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视密度、土层厚度和面积的测量结果,估算土壤碳储量及农业开发50a以来的碳储量变化。对不同土壤类型碳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土壤碳密度变化模型。结果显示,湿地开发初期20a碳密度降低很快,之后逐渐趋于平稳。三江平原的湿地土壤是一个重要的有机碳库,其有机碳储量为621Mt,该区湿地土壤碳储量随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的湿地丧失和退化、水土流失和不合理的耕作措施等是土壤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三江平原 湿地土壤 有机碳库(SOC)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湿地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郝庆菊 王跃思 +2 位作者 宋长春 王毅勇 王明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6-851,共6页
在三江平原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永久积水的漂筏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和无积水的恢复湿地。从2002年7月到10月对漂筏苔草沼泽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2002年8月中旬至10月对小叶章草甸和恢复湿地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 在三江平原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湿地:永久积水的漂筏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草甸和无积水的恢复湿地。从2002年7月到10月对漂筏苔草沼泽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2002年8月中旬至10月对小叶章草甸和恢复湿地进行了土壤碳排放的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湿地类型下土壤CO2和CH4排放具有明显的差异,同段时期内(2002年8月中旬到10月底)土壤CH4排放通量为小叶章草甸(14.3mg·m-2·h-1)>漂筏苔草沼泽(7.9mg·m-2·h-1)>恢复湿地(-0.015mg·m-2·h-1),CO2排放速率表现为小叶章草甸(384.9mg·m-2·h-1)>恢复湿地(345.6mg·m-2·h-1)>漂筏苔草沼泽(117.6mg·m-2·h-1)。温度是导致漂筏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土壤CO2和CH4的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也是恢复湿地土壤CO2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对其CH4氧化吸收影响不明显。地表积水深度与漂筏苔草沼泽以及小叶章草甸土壤CO2和CH4排放均呈负相关,温度和积水深度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漂筏苔草沼泽和小叶章草甸土壤CO2和CH4排放的季节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土壤 CO2 CH4
下载PDF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姜琦刚 崔瀚文 李远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7-1133,共7页
借助遥感、GIS手段,以1989年TM、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分布现状、时空变化规律,并用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量化变化,研究其近20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三江平原湿地现主要分布在同江、抚... 借助遥感、GIS手段,以1989年TM、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分布现状、时空变化规律,并用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量化变化,研究其近20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三江平原湿地现主要分布在同江、抚远、富锦、虎林等县市;湖泊和河流湿地呈稳定趋势,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在研究时段内共减少5 356.69 km2,人工湿地大幅度增加,共增加11597.68km2。天然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人工湿地呈连片化趋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三江平原 湿地 GIS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退化阶段小叶章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变化 被引量:35
8
作者 隋心 张荣涛 +6 位作者 许楠 刘赢男 柴春荣 王继丰 付晓玲 钟海秀 倪红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98-3605,共8页
为了了解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探讨湿地水分下降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野外试验研究站内3个不同退化阶段小叶章生态类型湿地真菌... 为了了解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探讨湿地水分下降对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野外试验研究站内3个不同退化阶段小叶章生态类型湿地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探讨真菌群落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从小叶章沼泽湿地(w0)→小叶章沼泽化草甸湿地(w1)→小叶章草甸湿地(w2)的变化,土壤Shannon-Wiener指数(H)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规律,即:w0<w1<w2.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小叶章湿地土壤真菌分别属于子囊菌(Ascomycota)、担子菌(Basidiomycota)、壶菌(Chytridiomycota)、未知菌(Fungi_unclassified)、接合菌(Zygomycota)这5个真菌类群,优势菌门为未知菌门(75.12%)、子囊菌门(56.56%)、担子菌门(72.65%).而且Heatmap分析也显示沼泽化草甸湿地和草甸湿地的真菌群落结构和组成比较接近.真菌群落结构受到了土壤养分以及植物组成等影响,其中土壤养分解释贡献率达88.62%,植物组成解释贡献率达到9.85%.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不同退化阶段湿地真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土壤水分因子对真菌多样性影响较大.这为研究三江平原湿地退化后的真菌结构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小叶章湿地 高通量测序 真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酶分布特征及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王树起 韩晓增 +2 位作者 乔云发 王守宇 许艳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0-153,192,共5页
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湿地草甸、旱田系统、退耕成草、退耕成林)对土壤酶分布特征及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利用方式不同,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有机碳... 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湿地草甸、旱田系统、退耕成草、退耕成林)对土壤酶分布特征及相关肥力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利用方式不同,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异。未开垦的湿地草甸,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最高,开垦20年后,上述各种指标含量均有较大幅度降低;由耕地恢复为湿地后,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幅度的回升,而耕地恢复为林地后,上述各种成分也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因此,要保持三江平原湿地较高的土壤肥力和生物学特性,维持三江平原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稳定,对已开垦湿地进行部分退耕还湿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酶活性 有机碳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剖面性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曾希柏 黄雪夏 +2 位作者 刘子刚 李莲芳 杨佳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6-1195,共10页
目的系统探讨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后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剖面性质及碳、氮含量变化等的影响规律,分析其相互关系,为该地区现有种植方式下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方法,系统调查了三江平原宝清县北部、抚远县东南部... 目的系统探讨三江平原湿地开垦后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剖面性质及碳、氮含量变化等的影响规律,分析其相互关系,为该地区现有种植方式下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方法,系统调查了三江平原宝清县北部、抚远县东南部两个垦区中不同农业利用年限土壤剖面层次、容重、植被组成等的变化,并采集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样品,测定相应的碳、氮含量,分析其含量变化与种植年限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体中相应层次的形成和分化愈明显,腐殖质层厚度愈变薄,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则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且二者间呈直线相关;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Y=b0+b1x+b2x2)形式表示;表层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与种植年限间亦呈显著负相关,且亦可用二次多项式形式来表示;土壤C/N比值亦随种植年限而变化,但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具有一定关系,且近年来其比值有下降的趋势。此外,还讨论了湿地农业利用后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立地条件对湿地性质的影响及湿地保护等相关问题。结论在当前三江平原耕地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耕层变薄、有机质及氮素含量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必须通过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强化耕地养分管理、改进耕作方式等措施,防止这种趋势的继续,保证区域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剖面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基于水生态因子的沼泽安全阈值研究——以三江平原沼泽为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振乾 王建武 +4 位作者 骆世明 吕宪国 刘兆礼 刘红玉 李秀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610-1614,共5页
在分析沼泽的蒸发、蒸腾、降雨、产流等水循环环节和沼泽水量的季节动态基础上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沼泽湿地蓄水量进行动态仿真 ,以预测沼泽蓄水量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比研究 ,分析沼泽的冷湿效应及其与沼泽面积消长的相互关系 ... 在分析沼泽的蒸发、蒸腾、降雨、产流等水循环环节和沼泽水量的季节动态基础上 ,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沼泽湿地蓄水量进行动态仿真 ,以预测沼泽蓄水量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比研究 ,分析沼泽的冷湿效应及其与沼泽面积消长的相互关系 ,建立相关的统计模型 ;再通过植物生长的现场实验 ,研究沼泽代表植物对水分条件的依赖性 ,找出沼泽最小生态需水量临界 ;最后以沼泽最小生态需水量临界值为依据 ,结合统计模型和沼泽蓄水量动态仿真手段 ,计算沼泽的安全阈值 .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因子 沼泽 安全阈值 三江平原 湿地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氧化亚氮通量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毅勇 郑循华 +1 位作者 宋长春 赵志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3-497,共5页
2002~2004年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3种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湿草甸和常年土壤过湿的灌丛湿地)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N2O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3种类型湿地N2O通量均... 2002~2004年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3种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类型(常年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湿草甸和常年土壤过湿的灌丛湿地)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N2O现场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3种类型湿地N2O通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一般在非冰冻期表现为排放,冰雪覆盖期表现为微弱的吸收.生长季的N2O通量以灌丛湿地N2O排放通量最大,毛果苔草沼泽最小.全年平均N2O交换通量:毛果苔草沼泽为53.928mg·m^-2·yr^-1,小叶章湿地为21.408mg·mq·m^-2,灌丛湿地为657.120mg·m^-2·yr^-1,证明沼泽湿地是大气N2O的源.3种类型湿地生长季N2O通量无明显的日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典型沼泽湿地 N2O通量
下载PDF
三江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营养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1
13
作者 万忠梅 宋长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8-161,共4页
对三江平原3种典型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湿地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 对三江平原3种典型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湿地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湿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岛状林湿地。酸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岛状林湿地>毛苔草湿地>小叶章湿地;纤维素酶活性则表现为毛苔草湿地>岛状林湿地>小叶章湿地。经分析,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密切相关,且酶活性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最好,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并且这3种酶活性之间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脲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可以作为该地区较为理想的湿地营养状况的表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有机质
下载PDF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高俊琴 欧阳华 +1 位作者 吕宪国 王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1-124,136,共5页
应用分解袋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枯落物的分解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小叶章枯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递增,分解速率随时间递减。小叶章枯落物位于地下0~10cm处时,分解最快,失重率最大,分解速率也最大;越往深处,其分解越慢,失重率越小,... 应用分解袋法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枯落物的分解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小叶章枯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递增,分解速率随时间递减。小叶章枯落物位于地下0~10cm处时,分解最快,失重率最大,分解速率也最大;越往深处,其分解越慢,失重率越小,分解速率越小。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了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pH状况是影响小叶章湿地枯落物分解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采用单指数衰减模型对小叶章湿地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动态和残留率动态进行了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小叶章湿地 枯落物分解 影响因子
下载PDF
近50年来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侯伟 匡文慧 +2 位作者 张树文 张养贞 李颖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2-756,共5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的开发过程。结果表明1954年到2000年期间,以湿地、草地和林地转换成耕地为该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形式,耕地面积由占总面积的5.29%上升到51.81%,同时湿地占总面积的52.49%下降到15.71%,并指出人类的农垦活动是湿地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北部 耕地 湿地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振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48,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湿地草甸、旱田系统、退耕成草、退耕成林)对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利用方式不同,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有机碳... 以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湿地草甸、旱田系统、退耕成草、退耕成林)对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利用方式不同,土壤酶活性(转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有较大差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磷、碱解氮、微生物量碳和氮均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依次表现为湿地草甸>退耕草地>退耕林地>旱田系统,也即由湿地草甸退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其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湿地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全磷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与湿地草甸相比,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降低,其活性分别降低了32.69%,36.71%,50.00%,44.28%,由旱田系统恢复为湿地草甸系统后,土壤各种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其中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旱田系统增加了26.68%,31.51%,48.19%,43.84%;表明由湿地草甸开垦为耕地和由耕地恢复为湿地草甸和林地,发生着两种不同的生物学过程,前者为微生物降解过程,而后者则为微生物累积过程。相关性分析表明SOC,TN和SMBC对土壤蔗糖酶、脱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贡献为正,对土壤酶活性起到主导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土壤酶活性最主要的因子为SOC,TN和SM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冷湿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芸 吕宪国 倪健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内选择3种群落(毛果苔草-狭叶甜茅-漂筏苔草群落,狭叶甜茅-漂筏苔草群落,小叶樟群落),在各群落内分别选取一种主要建群种,测定湿地植被的蒸腾强度,计算出群落范围内湿地植被的增湿降温效应,即冷湿效应。研... 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内选择3种群落(毛果苔草-狭叶甜茅-漂筏苔草群落,狭叶甜茅-漂筏苔草群落,小叶樟群落),在各群落内分别选取一种主要建群种,测定湿地植被的蒸腾强度,计算出群落范围内湿地植被的增湿降温效应,即冷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冷湿效应与湿地植被类型有关,3种植被中漂筏苔草的冷湿作用最大,其次为小叶樟,毛果苔草最小。这是因为漂筏苔草是典型的湿地植被,生长于多水环境中,其增湿降温作用较明显。湿地植被冷湿效应与湿地面积大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湿地植被面积越大,其冷湿作用越强,并且多种植被的相互作用可以加强湿地的冷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湿地 冷湿效应 蒸腾强度 群落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排水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土壤中化学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芸 吕宪国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 ,选择典型采样点 ,对排水沟土壤、沼泽土壤、沼泽化草甸土壤 (共有 6个采样点 ,2 8个样品 )进行测试 ,分析土样中主要离子 (HCO3- 、Cl- 、NO3- 、SO4 2 - 、Ca2 +、Mg2 +、K+、Na+)含量、重金...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基地 ,选择典型采样点 ,对排水沟土壤、沼泽土壤、沼泽化草甸土壤 (共有 6个采样点 ,2 8个样品 )进行测试 ,分析土样中主要离子 (HCO3- 、Cl- 、NO3- 、SO4 2 - 、Ca2 +、Mg2 +、K+、Na+)含量、重金属 (铁、锰、锌、铜 )含量、营养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pH值 ,研究沼泽排水对沼泽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源 沼泽湿地 沼泽排水 化学元素 土壤
下载PDF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22
19
作者 付强 李伟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002-5010,共9页
从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水环境、生物资源等多方面入手,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采用分级评价方法,建立分级评价指标和承载模式,评价了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 从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水环境、生物资源等多方面入手,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采用分级评价方法,建立分级评价指标和承载模式,评价了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弹性度、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和承载压力度。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层次分析技术确定承载模型的权重,计算得出的排序权值具有结果稳定、计算精度高的特点。应用到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整个三江平原大部分生态系统处于中稳、较高承载、中低压区。这说明三江平原生态承载能力比较高,人口压力不大,但要进一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则需改善沼泽湿地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沼泽湿地 生态承载力 分级评价
下载PDF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新华 刘景双 +1 位作者 孙志高 杨继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99-2207,共9页
以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室模型研究了硫在大气-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中的分布及循环过程。结果表明,在植物-土壤系统内,土壤是主要的贮存库和流通介质,有97.78%的硫贮存在土壤中,且主要以有机硫的形态存在,... 以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室模型研究了硫在大气-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中的分布及循环过程。结果表明,在植物-土壤系统内,土壤是主要的贮存库和流通介质,有97.78%的硫贮存在土壤中,且主要以有机硫的形态存在,2.22%的硫贮存在植物中。在植物亚系统中,根是主要的贮库,79.60%的硫贮存在根中。湿地植物地上部分吸收的总S量为0.75gS/m^2;向地下再转移的总S量为0.24gS/m^2,向枯落物S库转移的总S量为0.51gS/m^2;根吸收的总S量为3.76gS/m^2;根向土壤S库转移的总S量为3.07gS/m^2;现存枯落物中的总S量为0.75gS/m^2;枯落物向土壤S库的转移量最低为0.52gS/m^2·a。输入和输出过程的研究表明,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在生长季(5-9月份)向大气排放H2S的量为1.42mgS/m^2,从大气吸收COS的量为1.83mgS/m^2;通过大气降水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硫为4.85mgS/m^2,其差值为5.26mgS/m^2,这表明硫在小叶章湿地生态系统中处于累积状态,湿地存在潜在的酸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小叶章湿地 生态系统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