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榆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4
1
作者 代良敏 熊永爱 +2 位作者 范奎 林影影 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89-195,共7页
地榆为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地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地榆含有鞣质、皂苷类及黄酮类与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在止血、抗肿瘤、抗过敏、抗炎消肿、改变血液系统及广泛的抗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地榆为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地榆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地榆含有鞣质、皂苷类及黄酮类与甾体类等化学成分,在止血、抗肿瘤、抗过敏、抗炎消肿、改变血液系统及广泛的抗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榆的化学成分研究较深入,近年来地榆作为一类新型的治疗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药物引起较大的关注,现代研究发现,地榆还具有抗氧化、抗过敏、抗炎、抗菌等作用,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虽然目前地榆的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深入,但地榆具有的物质基础与其药理活性的发挥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深入的发掘。本文通过检索近10年国内外有关地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文献,综述地榆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结果显示地榆具有止血、抗炎、抗肿瘤、改变血液成分等多种药理作用,提示具有开发价值,也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鞣质 皂苷类 黄酮类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应用Box-Behnken设计优化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苏柘僮 刘英 +2 位作者 徐佳丽 杨胜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1-504,共4页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闪式提取法,以溶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皂苷转移率、地榆皂苷I转移率、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设计试... 目的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工艺优化,研究地榆皂苷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闪式提取法,以溶媒用量、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3个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总皂苷转移率、地榆皂苷I转移率、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进行Box-Behnken设计试验,考察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溶媒用量9倍、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2 min,对最佳工艺进行验证,结果实测平均值为总皂苷转移率82.20%、地榆皂苷I转移率88.73%,RSD分别为1.59%、2.72%,与模型预测值非常接近,说明该模型比较可靠。结论本方法科学、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地榆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闪式提取 BOX-BEHNKEN设计 地榆总皂苷 地榆皂苷I
原文传递
中药内服治疗痔疮的规律分析及可能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博龙 吴春兴 +2 位作者 白庆云 王彬 焦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9-528,共10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内服中药治疗痔疮的用药规律及关键中药的作用机制,为痔疮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书籍中的有关方剂,建立中药治疗痔疮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7统计中药的性...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究内服中药治疗痔疮的用药规律及关键中药的作用机制,为痔疮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书籍中的有关方剂,建立中药治疗痔疮数据库。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7统计中药的性味、归经,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主要中药。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主要中药关联规则;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TCMSP、Uniprot、Genecards、DAVID等数据库分析关键中药治疗痔疮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结果纳入319首痔疮方剂涉及中药257味,累计使用2232次。这些内服中药多为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且以性寒、味苦,入肝经或大肠经为主。拓扑学筛选得到当归、枳壳、槐米、槐角、黄芩等34味主要中药,由其组成的二联、三联组合的关联程度高;主成分分析提取13个公因子。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关键中药组合槐米-枳壳-地榆的主要药效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川陈皮素、β-谷甾醇等,涉及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肿瘤蛋白P53 (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趋化因子8 (interleukin-8,CXCL8)等关键靶点。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涉及细胞增殖、凋亡过程调控、细胞因子活性、酶(蛋白)结合等主要生物学类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 mes,KEGG)主要富集在TNF信号通路、炎性肠病、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 sphatidylino sitol-3-hydro 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kinase B,Akt)信号通路等。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痔疮应以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为主,槐米-枳壳-地榆为关键中药组合。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IL-6、TNF、MMP9等关键靶点,调控TNF信号通路、炎性肠病、PI3K-Akt信号通路等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槐米 枳壳 地榆
原文传递
地榆烘法制炭前后止血作用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向阳 贾丽霞 +1 位作者 李海涛 赵如同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788-791,共4页
目的比较地榆烘法制炭前后的止血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云南白药(阳性药,0.667 g/kg)组,地榆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地榆炭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小... 目的比较地榆烘法制炭前后的止血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云南白药(阳性药,0.667 g/kg)组,地榆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地榆炭高、低剂量(8、2 g生药/kg)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于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进行血小板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地榆和烘制的高、低剂量地榆炭显著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PT、TT和APTT;高、低剂量地榆和高剂量地榆炭显著提高血小板计数;与地榆高剂量组比较,高剂量地榆炭能显著缩短小鼠的PT、TT、出血和凝血时间,对血小板数量和APTT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地榆烘法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地榆炭 烘法制炭 止血
原文传递
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丽 冯壮壮 +4 位作者 王慧 高晶淼 赵汗林 王艳炜 张睦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274-1281,共8页
本实验旨在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地榆低、高剂量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UC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记录大鼠DAI疾病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形... 本实验旨在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地榆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地榆低、高剂量组。采用3.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急性UC模型,并予以灌胃给药。记录大鼠DAI疾病评分,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含量,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果显示,地榆可显著降低UC大鼠DAI疾病评分(P<0.05),修复其结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清及结肠组织IL-6、IL-1β、TNF-α含量(P<0.05);改善UC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恢复菌群平衡。研究结果提示地榆可通过调节UC大鼠肠道菌群,修复结肠粘膜屏障,进而发挥治疗急性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菌群 肠粘膜
下载PDF
酸水解地榆总皂苷制备地榆皂苷元的工艺优选 被引量:9
6
作者 代良敏 熊永爱 +2 位作者 范奎 伍振峰 杨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454-2459,共6页
目的优化地榆总皂苷的酸水解工艺,提高水解产物地榆皂苷元的产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盐酸浓度、料液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地榆总皂苷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影响水解的主次因素依次是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料液比>水解... 目的优化地榆总皂苷的酸水解工艺,提高水解产物地榆皂苷元的产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盐酸浓度、料液比、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地榆总皂苷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影响水解的主次因素依次是盐酸浓度>水解时间>料液比>水解温度,优选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0,盐酸浓度为4 mol/L,水解时间0.5 h,水解温度92℃。结论采用优化后的水解条件能够得到产量较高的地榆皂苷元,适合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地榆总皂苷 盐酸水解 地榆皂苷元 HPLC
原文传递
地榆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泽宇 王丽娜 +4 位作者 邱玲 李莎 冯丹 郭大乐 邓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85,共4页
目的:对蔷薇科地榆属植物中地榆的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地榆干燥切片10 kg粉碎,加70%乙醇室温渗漉提取,收集渗滤液,将渗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地榆浸膏。运用大孔树脂(D101,HP-20),反相硅胶(... 目的:对蔷薇科地榆属植物中地榆的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将地榆干燥切片10 kg粉碎,加70%乙醇室温渗漉提取,收集渗滤液,将渗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地榆浸膏。运用大孔树脂(D101,HP-20),反相硅胶(RP-8,RP-18),Toyopearl HW-40等柱色谱方法对地榆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TLC,HPLC跟踪监测,结合重结晶技术,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对各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从地榆70%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并鉴定了1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原儿茶酸(2),3,4-二羟基苯甲醛(3),没食子酸甲酯(4),没食子酸乙酯(5),3,4-二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异落叶松脂素9'-β-D-吡喃木糖苷(7),(+)-piresil-4-O-β-D-glucopyraside(8),(+)-syringaresinol(9),1-(4-ethylphenyl)-1,2-ethanediol(10),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1),3,4-二甲氧基-5-羟基苯甲酸甲酯(12),4-(4-hydroxyphenyl)-2-butanone(13)。结论:除化合物1外其余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酚酸类成分 结构鉴定
原文传递
基于止血药效的地榆炒炭工艺及质量标志物研究
8
作者 程旭希 周子云 +11 位作者 胡庆莲 吴洪丹 戚树扬 李欣欣 宋金云 赵宏宇 王裔惟 童黄锦 曹晖 毛春芹 陆兔林 顾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10-2721,共12页
地榆经炒炭后止血活性显著增强被广泛报道与应用,而药典中规定的指标性成分鞣质与没食子酸经炒炭后含量下降,这与止血效应增强相矛盾。由此,该研究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并全面解析地榆及其不同程度炮制品的成分,由此探寻止血... 地榆经炒炭后止血活性显著增强被广泛报道与应用,而药典中规定的指标性成分鞣质与没食子酸经炒炭后含量下降,这与止血效应增强相矛盾。由此,该研究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并全面解析地榆及其不同程度炮制品的成分,由此探寻止血物质基础。结果表明,250℃炒制14 min的炮制品符合药典对炭药的性状描述,该炮制品展现出显著优于生地榆的快速凝血与血液吸附能力(P<0.05)。在大鼠断尾、肝脏出血、肌肉创伤模型中都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显著优于生品、炒炭过度品及氨甲环酸(P<0.05)。鞣花鞣质、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焦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镁(Mg)、钙(Ca)、锰(Mn)、铜(Cu)、锌(Zn)等物质的含量与止血效应呈强或极强正相关,或为地榆炭止血的物质基础,其中鞣花鞣质、鞣花酸、Mg、Ca含量高,在14 min地榆炭中分别达(106.73±14.87)、(34.86±4.43)、(2.81±0.23)、(1.21±0.23) mg·g^(-1)。最后,地榆炮制品与生地榆的粉末色差值(ΔE^(*)ab)与上述止血物质的含量呈强或极强正相关。综上,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250℃炒制14 min止血效果最佳;提出增设鞣花酸和/或饮片粉末色度值为地榆炭炮制工艺指标与质量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地榆炭 止血药效物质 炮制工艺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基于“炒炭存性”理论研究炮制工艺对地榆抑菌功效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顾薇 姚俊宏 +9 位作者 陆梦梦 苏曼 邹俊清 蔡徐艺 赵宏宇 宋金云 葛畅 李健 童黄锦 陈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42-1050,共9页
目的从药效与灰化2个角度阐释“炒炭存性”原理,并优选地榆炒炭工艺及探讨炮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灰化临界点参数。方法考察炒炭温度、时间对地榆炮制品外观性状、提取物得率、指标性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 目的从药效与灰化2个角度阐释“炒炭存性”原理,并优选地榆炒炭工艺及探讨炮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与灰化临界点参数。方法考察炒炭温度、时间对地榆炮制品外观性状、提取物得率、指标性成分、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的影响,以此优选炮制工艺。结果随炒炭程度增加,地榆炭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含量先增后减,鞣花酸一直增加。地榆在抗菌效果方面炮制增效,从而阐释“炒炭存性”;地榆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与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呈较强正向相关性。地榆炭提取物得率与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呈极强的反向相关性(r=−0.96403),地榆炭提取物得率突然下降时,饮片质地开始出现脆化、灰化现象。获得的最优地榆炒炭工艺:在250℃温度条件下炒炭6 min,此时提取物得率约30%,没食子酸在提取物[(46.41±0.06)μg/mg]和饮片中[(14.20±0.02)μg/mg]含量相较于其他炮制条件最高。结论提出用没食子酸含量指导地榆炒炭工艺,用提取物得率控制灰化临界点的研究思路,并优化了基于抑菌效应的地榆炮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炮制 炒炭存性 抑菌 质量标志物 没食子酸 鞣花酸 药效 灰化
原文传递
Protective Effects of Tannins in Sanguisorbae Radix on Myelosuppression Mice 被引量:4
10
作者 Yong-ai Xiong Qi-nan Yu +4 位作者 Jun-bo Zou Yi-hang He Shuai-jie Zhang Run-chun Xu Ming Ya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4年第3期222-227,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annins in Sanguisorba Radix (TSR) on myelosuppression mice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CTX). Methods TSR was ig given at the dose of 20 mg/kg for 10 d after ip admi...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tannins in Sanguisorba Radix (TSR) on myelosuppression mice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CTX). Methods TSR was ig given at the dose of 20 mg/kg for 10 d after ip administration of CTX (200 mg/kg). Results TSR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mbers of white blood ceils, red blood cells, and platelets of myelosuppression in mice. And it could accelerate bone marrow haem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HSPCs) in myelosuppression mice and enhance cell proliferation by promoting cell cycles from G0/G1 phase to access into S and G2/M phases, then the reduced number of HSPCs induced by CTX was reversed. Moreover, TSR could increas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 in HSPCs of myelosuppression mice. Concision TSR has a protective function against CTX-induced myelosuppression. The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protecting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of bone marrow, stimulating hematopoiesis recovery, as well as preventing the apoptosis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nduced by CT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marrow cells CYCLOPHOSPHAMIDE haem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MYELOSUPPRESSION TANNINS sanguisorbae radix
原文传递
复方地榆凝胶贴膏的制备工艺及透皮实验研究
11
作者 代秋颖 王永灵 +2 位作者 李琰 梁嘉玲 廖明娟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6-73,共8页
目的:制备复方地榆提取物凝胶贴膏剂,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性、释放特性。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凝胶贴膏基质配比;采用Franz扩散池及半透膜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及体外释放实验,以地榆的主要有效成分没食子酸为检测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制备复方地榆提取物凝胶贴膏剂,并研究其体外透皮性、释放特性。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凝胶贴膏基质配比;采用Franz扩散池及半透膜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及体外释放实验,以地榆的主要有效成分没食子酸为检测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结果:凝胶贴膏的最优基质处方为2.5 g聚丙烯酸钠NP700、1.5 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4 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 g卡波姆。本实验方案样品配制过程可控,重复性、稳定性、回收率良好。复方地榆凝胶贴膏主要成分没食子酸的透皮速率为4.783μg·cm^(-2)·h^(-1)、释药速率为5.89μg·cm^(-2)·h^(-1)。结论:所制备复方地榆凝胶贴膏的基质结构与复方地榆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没食子酸的释药速率高于透皮速率,皮肤屏障起到限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凝胶贴膏 中医药 工艺
原文传递
地榆通过影响PPARG和SLC7A11/GPX4表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损伤
12
作者 尹小溪 陈孜旋 +5 位作者 袁漪 马京男 王晶 吕添熠 佟苗苗 李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8,共9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地榆(Sanguisorbae Radix,SR)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利用R语言对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GSE92415数据集进行溃疡性结肠炎(UC)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并结合FerrDb数据...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地榆(Sanguisorbae Radix,SR)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利用R语言对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GSE92415数据集进行溃疡性结肠炎(UC)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并结合FerrDb数据库,获得UC相关铁死亡特征基因。对特征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PI)和相关性分析,筛选UC铁死亡核心基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并灌胃给予SR水提物9 d,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长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生化试剂盒检测脂质过氧化因子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得到9个UC相关铁死亡特征基因,其中核心基因为PPARG。相关性分析发现PPARG与铁死亡高度相关。结合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探讨SR改善小鼠UC的机制,实验结果发现,SR可降低UC小鼠DAI值,缓解结肠缩短,改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对TNF⁃α、IL⁃6、MDA、GSH水平有显著回调作用,并可提高结肠组织PPARG、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结论铁死亡与UC密切相关,SR可通过影响PPARG和SCL7A11/GPX4蛋白,进而改善UC小鼠结肠上皮损伤和功能障碍,为UC治疗策略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溃疡性结肠炎 铁死亡 核心基因 地榆
下载PDF
UPLC-MS/MS分析地榆皂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梦颖 黄小方 +7 位作者 王玉玮 李志峰 李翔 罗颖颖 冯育林 王琦 欧阳辉 杨世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86-90,共5页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皮下注射地榆皂苷Ⅱ后大鼠体内血浆药物浓度,阐明地榆皂苷Ⅱ经皮下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变化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XTerraMS C18色谱柱(2.1 mm×50 mm,5μm),柱温30℃...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皮下注射地榆皂苷Ⅱ后大鼠体内血浆药物浓度,阐明地榆皂苷Ⅱ经皮下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变化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XTerraMS C18色谱柱(2.1 mm×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乙腈(9∶1,A)]-[乙腈-0.1%甲酸水溶液(9∶1,B)]梯度洗脱(0-1.5 min,10%B;1.5-2.0 min,10%-53%B;2.0-3.8 min,53%-62%B;3.8-4.1 min,62%-95%B;4.1-4.5 min,95%B;4.5-4.7 min,95%-10%B;4.7-6.0 min,10%B),流速0.4 m L·min-1,进样量2μL;电喷雾离子源(ESI),在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模式下测定血浆中地榆皂苷Ⅱ的血药浓度。结果:建立了地榆皂苷Ⅱ在大鼠血浆中质量浓度测定的方法,线性范围5-2 000μg·L-1(R2=0.997),测得皮下注射地榆皂苷Ⅱ后大鼠体内药物的药峰浓度(Cmax)(95.877±11.433)μg·L-1,半衰期(t1/2)(35.456±23.40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1 221.983±153.379)μg·h·L-1。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快速、准确、灵敏的测定大鼠血浆中地榆皂苷Ⅱ质量浓度的方法,可用于该类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地榆皂苷的体内药动学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地榆皂苷Ⅱ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皮下注射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α-常春藤皂苷
原文传递
地榆药材的TLC鉴别和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夏生 黄颖 +2 位作者 徐晖 詹若挺 陈蔚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4年第27期2547-2550,共4页
目的:为全面评价和有效控制地榆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对地榆药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6∶3∶2,V/V/V)为展开剂,于254 nm紫外光灯下检视。建立地榆药材的高效液相... 目的:为全面评价和有效控制地榆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方法对地榆药材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6∶3∶2,V/V/V)为展开剂,于254 nm紫外光灯下检视。建立地榆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色谱柱为Phenomenex Synergi Fusion C18(250 mm×4.6 mm,4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对14批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TLC图中存在品种差异特征斑点,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54-0.98;两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均表明14批样品的来源较为复杂,包括了2个以上不同品种。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全面评价地榆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RVVC患者阴道菌群结构及地榆炭醇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15
作者 葛美玲 宋金云 +2 位作者 程旭希 顾薇 赵宏宇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84-1088,1149,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以及地榆炭对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5例RVVC患者(RVVC组),并招募10名健康育龄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以及地榆炭对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15例RVVC患者(RVVC组),并招募10名健康育龄女性(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和内转录间隔区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RVVC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特点,并基于FUNGuild数据库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另外,对临床样本中的白色念珠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平板计数法评估地榆炭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RVVC患者的细菌菌群以乳酸杆菌属为主,且以惰性乳酸杆菌为优势菌。与对照组相比,RVVC患者阴道真菌菌群α多样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S显示两组菌群表现出明显分类,LEfSe分析发现念珠菌属和副球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且以白色念珠菌为优势菌。FUNGuild功能分类预测未定义腐生菌是RVVC组中最丰富的类群,远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丰度。此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地榆炭醇提取物浓度的增加(25、50、100、200μg/mL),白色念珠菌菌落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50、8.722、9.137、9.144,P均<0.05),而卷曲乳酸杆菌菌落数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52、6.288、10.440、8.742,P均<0.05)。结论RVVC患者阴道菌群发生紊乱,主要以惰性乳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为优势菌。地榆炭醇提取物对临床分离的白色念珠菌具有抑制作用且促进卷曲乳酸杆菌的生长,可为防治RVVC的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微生物菌群 白色念珠菌 地榆炭
原文传递
大黄、地榆、牡丹皮炒炭过程中热解反应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美菁 孟祥龙 +3 位作者 王明芳 薛非非 张朔生 吕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8,共8页
目的:推断并验证大黄、地榆、牡丹皮3味中药炒炭的热解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这3味中药炒炭研究的理论。方法:采用模式函数法中的单个扫描速率的不定温法(Coats-Redfern模型与Achar模型)推断大黄、地榆、牡丹皮3味中药炒炭过程中热解反应... 目的:推断并验证大黄、地榆、牡丹皮3味中药炒炭的热解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这3味中药炒炭研究的理论。方法:采用模式函数法中的单个扫描速率的不定温法(Coats-Redfern模型与Achar模型)推断大黄、地榆、牡丹皮3味中药炒炭过程中热解反应的机理函数,通过比较转化率(α)理论值、实验值与1/T的热分析曲线对机理函数进行验证。结果:积分形式表达式能更较好地描述大黄、地榆、牡丹皮3味中药炒炭热解的反应机制,三者的炒炭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9号机理函数积分形式g(α)=[(1-α)-1/3-1]2,2号机理函数积分形式g(α)=α+(1-α)ln(1-α),9号机理函数积分形式g(α)=[(1-α)-1/3-1]2。结论:3味中药炒炭的热解反应机制均属于反应扩散,转化率理论值与实验值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热分析动力学方法只是尽可能地模拟这3味中药的炒炭热解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炭 热解反应 Coats-Redfern方程 Achar方程 机理函数 地榆 大黄 牡丹皮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槐花-地榆配伍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浩涛 赵淼 +1 位作者 陈地灵 李文周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74-78,共5页
目的:基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探讨地榆-槐花的配伍作用。方法:设计地榆-槐花药材不同配伍比例,经过提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比例提取液中总黄酮和鞣质含量;采用体外法测定各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分析DPPH清除能力... 目的:基于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探讨地榆-槐花的配伍作用。方法:设计地榆-槐花药材不同配伍比例,经过提取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比例提取液中总黄酮和鞣质含量;采用体外法测定各提取液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分析DPPH清除能力与各提取液中总黄酮和鞣质含量的关系;同时制备各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配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优选地榆-槐花配伍比。结果:地榆-槐花不同配伍比其总黄酮和鞣质含量,以及DPPH清除率均有差异,其中地榆-槐花在2∶1,1∶1比例下,DPPH清除率较大,总黄酮和总鞣质含量综合得分最高,提示DPPH清除率与黄酮和鞣质含量正相关;不同配伍比,提取液HPLC指纹图谱均有差异,提示配伍对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地榆-槐花在配伍比例2∶1或1∶1下,其总黄酮、鞣质含量较高,DPPH清除率较大。本实验结果可为地榆-槐花在临床上配伍使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 地榆 化学成分 配伍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中地榆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天宇 张水利 +1 位作者 俞冰 詹志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7,共10页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地榆药材的名称、基原、学名演变、产地、采收时间、品质评价及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据考证可知,地榆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本草均以之为正名并沿用...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和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地榆药材的名称、基原、学名演变、产地、采收时间、品质评价及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据考证可知,地榆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后历代本草均以之为正名并沿用至今。历代主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或其变种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var. longifolia的根。古代本草以其根绵软、肥大者为好,据此性状特征,基原应为今长叶地榆;近现代著作则以根条粗、质硬、断面粉红或红色、无根茎及须根者佳,据此性状特征,基原应为今地榆。地榆历代主流炮制方法多为生用,偶见以醋炒、焙等方法炮制加工;自清代以来出现地榆炒炭使用并沿续至现今。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开发含有地榆的经典名方使用长叶地榆的根入药,其炮制方法应结合具体药物条文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地榆 本草考证 基原 产地 质量评价 中药炮制
原文传递
含地榆方剂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的挖掘与分析
19
作者 张凤 钟娟 +1 位作者 潘文波 裴志斐 《神经药理学报》 2023年第5期14-23,共10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地榆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方法:以“地榆”“地榆根”等为关键词,收集药智网及相关经典书籍中的方剂,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VOSviewer 1.6.15、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含地榆方剂的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方法:以“地榆”“地榆根”等为关键词,收集药智网及相关经典书籍中的方剂,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VOSviewer 1.6.15、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对纳入方剂进行频数统计、总体用药分析、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方剂445首,涉及中药329味,其中当归、甘草、黄芪、白芍、黄连等中药常与地榆配伍。中药以寒性、温性为主,药味多见苦、辛、甘,多入肝经、肺经、脾经;多属补虚类、止血类、清热类,常用于治疗血痢、痔瘘、崩漏等。治疗血痢时,地榆常与当归、黄连、黄芩、甘草、木香等中药配伍;而地榆、当归、槐花、枳壳、黄芩等是痔瘘治疗的关键中药。聚类分析显示,治疗两种疾病的高频中药分别聚为9组、6组。结论:地榆常与补虚类、止血类、清热类中药联用,发挥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敛疮生肌等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血痢、痔瘘、崩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应用特点 血痢 痔瘘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地榆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泽宇 李林志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7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地榆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优化出毛细管电泳的最佳测定条件及参数:PDA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0nm;电泳缓冲液体系为20mmol·L^-1的硼砂溶液(pH9.0);运行电压为15kV;选取苯甲酸钠为内标物...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地榆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优化出毛细管电泳的最佳测定条件及参数:PDA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0nm;电泳缓冲液体系为20mmol·L^-1的硼砂溶液(pH9.0);运行电压为15kV;选取苯甲酸钠为内标物定量。结果:没食子酸在0.200-6.0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6),LOD为0.050μg·ml^-1,精密度RSD≤1.72%,地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8%(RSD=2.57%,n=3);测得地榆中没食子酸含量为0.31%。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地榆中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地榆 没食子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