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僧伽造像及僧伽崇拜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汝聪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100,67,共14页
僧伽崇拜从唐代开始,直到近代都在佛教信仰和民间崇拜中存在和演变,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多类型的僧伽造像是这种信仰的载体。对塔出造像的讨论,有助于对佛塔性质及周边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论证和研究。
关键词 僧伽 泗州大圣 三圣僧
原文传递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angha Watershed at Ouesso Hydrological Station, Republic of the Congo-Brazzaville (1961-2020)
2
作者 Guy Blanchard Matete Moukoko Christian Ngoma Mvoundou +2 位作者 Joseph Mangouende Roddy Lendzea Christian Tathy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23年第11期611-630,共20页
The Sangha River basin is the largest sub-basin of the Congo River basin, which drain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Brazzavill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zone in this part of the country, wi... The Sangha River basin is the largest sub-basin of the Congo River basin, which drain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Brazzavill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zone in this part of the country, with a strong timber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hydroelectricity. The catchment also boasts the country’s third-largest river port, located in the town of Ouesso. Unfortunately, increasingly frequent low-water levels in recent years have led to a decline in river navigation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So,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ver the last six decades in the Sangha watershed at Ouesso hydrological station,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Republic of the Congo-Brazzaville, and elucidate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To achieve this, several statistical and hydrological methods were used. The application of change-point or shift detection tests to flow series from 1961 to 2020 revealed variability i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characterized by two major phases of homogeneous flows: a wet surplus phase and a dry deficit phase. The results show one shift in flood flows in 1971 (Buishand test), one shift in yearly average flows or modules in 1971 (Pettitt test and Buishand test), and one shift in low-water flows in 1976, with all two tests. These disruptions were accompanied by a drop in flow of around 15.63%, 21.70% and 35.67%, on average, for floods, modules, and low-water, respectively, a drop in rainfall of around 9.6% and a rise in temperature of around 0.76?C. These flows show an overall downward trend. The calculated recession coefficients show that, over the entire study period, a recession occurred in March 1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gha Watershed Republic of the Congo Pettitt Test Buishand Test CHANGE-POINT Recession Coefficient
下载PDF
云南雅僧担当生卒年考
3
作者 张志军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担当是明末清初生活在云南的高僧,他集诗、书、画于一身,其艺术成就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担当个人境遇原因,担当的诗文、书画作品款识中题写创作时间纪年的非常罕见。这就給深入研究担当的艺术带来许多... 担当是明末清初生活在云南的高僧,他集诗、书、画于一身,其艺术成就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担当个人境遇原因,担当的诗文、书画作品款识中题写创作时间纪年的非常罕见。这就給深入研究担当的艺术带来许多困难,担当的生卒年之谜一直成为困扰研究者的难题。关于现有资料对担当的生卒年的认定,在学术界至今一直疑点重重,悬而未决。从相关的史料对担当的生卒疑年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对现有史料中的诸多疑点作出合理的解析。可以让人更深入了解担当的人生轨迹及其思想变化轨迹。从而加深对担当诗文、书画艺术的理解,促进学术界对担当诗文及艺术成就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当 生卒年 僧腊 太平有像
下载PDF
桑哥汉姓考——元代民族文化交融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2
4
作者 毛海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7,共9页
桑哥是元代政治史、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曾拜相理财,后因政治失势被诛杀。因有关资料非常有限,桑哥取有汉姓的史实一直不为学术界所知。本文钩稽史料,揭示了桑哥取有"王"字汉姓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讨... 桑哥是元代政治史、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曾拜相理财,后因政治失势被诛杀。因有关资料非常有限,桑哥取有汉姓的史实一直不为学术界所知。本文钩稽史料,揭示了桑哥取有"王"字汉姓的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桑哥对汉文化的接受,以及元初多民族间文化交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哥 汉姓 元朝 民族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道安对于中国佛教僧团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昌武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1-48,共8页
关于释道安,梁启超评论说:安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虽未尝自有所译述,然苻秦时代之译业,实由彼主持;苻坚之迎鸠摩罗什,由安建议;四《阿含》、《阿毗昙》之创译,由安组织;翻译文体,由安厘正,故安实译界之大恩人也。
关键词 道安 中国佛教 僧团
下载PDF
从教产风波看民国时期僧伽保护教产的举措——以1919—1949年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单侠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2年第4期27-31,共5页
近代以来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教产既遭到僧伽自身肆无忌惮的挥霍又遇到了外界强有力的冲击。内外夹击的教产风波加重了僧伽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多方面来清理整顿长期以来庙产的混乱局面,包括强调教产为佛教界所公有、... 近代以来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教产既遭到僧伽自身肆无忌惮的挥霍又遇到了外界强有力的冲击。内外夹击的教产风波加重了僧伽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多方面来清理整顿长期以来庙产的混乱局面,包括强调教产为佛教界所公有、统一管理教产和兴办各项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改善僧伽生活、提高僧伽整体素质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化解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伽 庙产 慈善事业
原文传递
试论民国时期佛教的困境——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佛教界对自身积弊的反思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单侠 《贵州文史丛刊》 2013年第1期47-51,共5页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佛教复兴问题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撰写的论文及论著亦日渐增多,但他们所认为的复兴一般是一系列的革新运动或居士佛学的复兴。笔者认为,只有出家人才是佛教的真正主人,佛教的兴衰应以僧人为主要评价标准。但近代以来... 近年来,有关中国近代佛教复兴问题的讨论成为热门话题,撰写的论文及论著亦日渐增多,但他们所认为的复兴一般是一系列的革新运动或居士佛学的复兴。笔者认为,只有出家人才是佛教的真正主人,佛教的兴衰应以僧人为主要评价标准。但近代以来,作为僧人载体的僧团混乱不举、僧人整体佛学修持低下,僧人和佛教甚至毫无任何社会地位可言,以至失却了整个社会的信仰。凡此种种都说明,佛教不但没有复兴,反而处于更加艰难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僧人 僧团 社会地位
下载PDF
Buddhist Nuns in Early Medieval Japanese Sources (In Comparison With Tibetan Yoginis and Chinese Nuns)
8
作者 Elena Sergeevna Lepekhova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5年第1期58-68,共11页
A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Buddhist Sangha in Japan in VI c. A.D. could serve as an example of the unique histor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Japanese autochthonous religion Shinto. The first Budd... A histor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irst Buddhist Sangha in Japan in VI c. A.D. could serve as an example of the unique histor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Japanese autochthonous religion Shinto. The first Buddhist Sangha in Japan, at the same time was also a female Buddhist community of nuns in this country. It could be assumed that the choice of the women, designed to embody the Dharma in Japan, was not accidental and was driven by the perception of the Buddha image at the time of its introduction in Japan in VI century, especially to compare with the hagiographies of Tibetan yoginis (Machig LabdrSn, Yeshe Tsogyal) and Chinese nuns ("Bikuni Zhuan") of V-VII cc. With a number of similarities (persecutions of the anti-Buddhists, desire to receive a full knowledge of Dharma), the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Japanese nuns still differ considerably from the hagiographies of yoginis and Chinese Buddhist nuns. The activity of first Japanese nuns, consisted in the worship of the statue of the Buddha, rather remind the shamanistic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Shinto priestesses, who were the intermediates between people and gods. This is reflected in the early Japanese description of Buddhist monks and nuns in Nihon ShOki, Gangoji Garan Engi and Nihon ryOiM as the Shamanistic priests and guardians of the Buddha-imase with a special magical status, rather than the preachers of Dharm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ibetan and Chinese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hist sangha Japanese nuns Tibetan yoginis Chinese Buddhist nuns Machig LabdrOn Yeshe
下载PDF
汉传佛教僧团的管理智慧刍议
9
作者 薛江谋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汉传佛教僧团作为一个善于管理的宗教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诸多融古通今的管理智慧,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同体共生"的管理理念、"以心为本"的管理模式、"以戒为师"的管理制度,"六和敬&qu... 汉传佛教僧团作为一个善于管理的宗教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诸多融古通今的管理智慧,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同体共生"的管理理念、"以心为本"的管理模式、"以戒为师"的管理制度,"六和敬"的管理原则以及"弘法利生"的价值诉求等。其中,"同体共生"的管理理念贯穿在汉传佛教僧团管理发展的始终,"以心为本"的管理模式彰显了佛教强调修心的管理特色,"以戒为师"的制度保障是汉传佛教僧团管理的前提,"六和敬"的管理原则是汉传佛教僧团管理的关键,"弘法利生"的价值目标是汉传佛教僧团组织管理的灵魂,这五个部分的有效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在汉传佛教僧团管理中的生动体现,对当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传佛教 僧团 管理
下载PDF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的客僧
10
作者 陈大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49,共9页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的客僧有的来源于敦煌当地僧团,有的来源于敦煌以外地区。前者体现了敦煌佛教僧团是一个整体,僧团内部人员可自由流动。后者体现了敦煌与其他地区的政治往来和佛教交流。敦煌寺院安排外来客僧的住宿、饭食,同...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中的客僧有的来源于敦煌当地僧团,有的来源于敦煌以外地区。前者体现了敦煌佛教僧团是一个整体,僧团内部人员可自由流动。后者体现了敦煌与其他地区的政治往来和佛教交流。敦煌寺院安排外来客僧的住宿、饭食,同时也要统计主客僧人数并上报僧团,以便佛教僧团统一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后期五代宋初 敦煌 寺院 僧团 客僧
下载PDF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僧界佛教会改革试论
11
作者 单侠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4期39-43,共5页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僧界有识之士对佛教会的会员、会务及组织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会员的改革以纯洁佛教会,改变其为少数人所把持、操纵的局面;通过对会务的改革以改变佛教会以护持教产为己任,而忽略内部之整...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僧界有识之士对佛教会的会员、会务及组织形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会员的改革以纯洁佛教会,改变其为少数人所把持、操纵的局面;通过对会务的改革以改变佛教会以护持教产为己任,而忽略内部之整顿与建设的局面;通过组织形式的改革使佛教会处在统一的佛教行政系统之下,以改变佛教会行政系统混乱的局面。尽管此次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但仍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意义,也为以后佛教会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佛教会 僧界
下载PDF
论早期印度佛教内部的争讼分裂与防治
12
作者 夏金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17,共12页
释迦牟尼传法的理想结果是,弟子们能将经教、戒律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后学、信徒,以至于久远。然而,由于佛祖所说教义的深浅、难度不一,且随不同时间、场合、对象而异其说。这造成了僧众理解的偏差,是引起争讼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戒律问题... 释迦牟尼传法的理想结果是,弟子们能将经教、戒律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后学、信徒,以至于久远。然而,由于佛祖所说教义的深浅、难度不一,且随不同时间、场合、对象而异其说。这造成了僧众理解的偏差,是引起争讼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对戒律问题的争吵,尤为严重,从而导致僧团的分裂。佛祖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七灭诤法"加以解决,以维护僧团的清净、安宁与克制邪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争讼 分裂 防治
下载PDF
“色中饿鬼是僧家”——“三言”和《十日谈》僧侣行淫故事描写探析
13
作者 付江涛 《湘南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66-68,81,共4页
僧人行淫犯戒历来是被社会所唾弃的。在"三言"以及《十日谈》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僧侣淫荡不羁的故事情节描写。拟通过对小说中此类故事的文本细读,分析出此类故事选材的原因并对作者创作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做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 僧人 色中饿鬼 三言 《十日谈》
下载PDF
四川内江唐宋摩崖造像三题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小强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4,共9页
地处成(成都)渝(重庆)之间的内江,保存有圣水寺、翔龙山、东林寺等多处题材丰富、技艺精湛的摩崖造像,学界关注极少。此文选择其中三种题材作了初步探讨:现存3龛体量相当的千手观音造像,雕刻技艺娴熟;地藏与十王组合题材内容丰富;僧伽... 地处成(成都)渝(重庆)之间的内江,保存有圣水寺、翔龙山、东林寺等多处题材丰富、技艺精湛的摩崖造像,学界关注极少。此文选择其中三种题材作了初步探讨:现存3龛体量相当的千手观音造像,雕刻技艺娴熟;地藏与十王组合题材内容丰富;僧伽变相可能为国内少见的僧伽三十六化题材造像,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江摩崖造像 千手观音 十王 僧伽变相 唐宋时期
原文传递
泗州大圣信仰的阶层流传与地域变化
15
作者 杨鸿光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泗州大圣是南通狼山广教寺开山祖师。泗州大圣信仰兴起于唐,盛于宋。泗州大圣神职形象经历了从高僧到神僧又到神佛的演变过程,其信仰属性介于佛教和民间信仰之间,在千年流变过程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微妙嬗变。该信仰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土壤... 泗州大圣是南通狼山广教寺开山祖师。泗州大圣信仰兴起于唐,盛于宋。泗州大圣神职形象经历了从高僧到神僧又到神佛的演变过程,其信仰属性介于佛教和民间信仰之间,在千年流变过程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微妙嬗变。该信仰在中国特殊的文化土壤中,与佛教、民俗长期相互交融,与上至帝王、中至文人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频繁互动,以至神职功能、特性、外观形象等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其护佑的地区也由最初的江淮流域渐向东南沿海及岭南扩展,逐步由区域性信仰发展成为盛极一时的全国信仰,且渐由佛教神衍化为民间俗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州大圣 僧伽大师 佛教 民间信仰
下载PDF
佛装与佛化--中古时期泗州僧伽信仰与图像的在地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弌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1-97,共27页
本文从梳理泗州僧伽相关文本与图像入手,将该个案回溯至祖师崇拜的信仰传统,并依据图像分析,阐明其如何套用了后者关于高僧邈真制作的图式。因应于时代及信仰需求之变,泗州僧伽信仰在多种礼仪空间下衍生出各自表述的图像语义,形成独特... 本文从梳理泗州僧伽相关文本与图像入手,将该个案回溯至祖师崇拜的信仰传统,并依据图像分析,阐明其如何套用了后者关于高僧邈真制作的图式。因应于时代及信仰需求之变,泗州僧伽信仰在多种礼仪空间下衍生出各自表述的图像语义,形成独特的圣僧信仰"母题",并最终表现出"在地化"倾向。其间,图像的样式演变所指向的尊格阶序变化,与文本层累中泗州僧伽的身份演进及功能增加相同步,由佛装转向佛化。泗州僧伽形象的多样性,确保了其图像能够进入塔、墓等超越原初身份设定与功能指向的情境。在本案中,将"文本-图像"置于"母题"性图像传统的框架下进行"复调式"的推演,展现出其超越于单纯图文比对之上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州僧伽 佛装 佛化 邈真 在地化
原文传递
延安宋金石窟僧伽造像内涵探析——以清凉山第11窟和石泓寺第7窟僧伽造像为中心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建刚 万鹏程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17-22,共6页
延安宋金石窟共发现16例僧伽造像,内容颇为丰富,它们主要是依据《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的内容和僧伽是观音化身的观念镌刻而成。僧伽信仰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和功利性,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清凉山第1... 延安宋金石窟共发现16例僧伽造像,内容颇为丰富,它们主要是依据《僧伽和尚欲入涅槃说六度经》的内容和僧伽是观音化身的观念镌刻而成。僧伽信仰呈现出功能的多样性和功利性,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清凉山第11窟和石泓寺第7窟僧伽造像组合所强调的末法、护法思想和对净土世界的构建,正是对延安地区宋夏金政权之间长期战乱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这是延安宋金石窟僧伽造像内涵最为核心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宋金石窟 僧伽造像 宋夏金战争 末法思想
下载PDF
近世闽台僧伽佛教身份认同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海燕 《闽台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25-38,共14页
在尊重信仰者自我认同为"佛教"的前提下,以同一"佛教"各自所表的方式将各种佛教信仰区分为僧伽佛教与非僧伽佛教,力求更为客观、公正地描述这类信仰现象。僧伽佛教以僧伽为中心,与非僧伽佛教之间争议的重心是对戒... 在尊重信仰者自我认同为"佛教"的前提下,以同一"佛教"各自所表的方式将各种佛教信仰区分为僧伽佛教与非僧伽佛教,力求更为客观、公正地描述这类信仰现象。僧伽佛教以僧伽为中心,与非僧伽佛教之间争议的重心是对戒法的相应态度或解释。明清以来在闽台的僧伽佛教与非僧伽佛教之间的角逐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权的争夺、思想(信仰)的差异和社会形象的不同。清朝福建僧伽佛教与王权的若即若离,依然尊奉明末云栖戒法而不改遵"皇戒",固然是旧有传承使然,也可能掺杂一些故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伽佛教 非僧伽佛教 授戒法系 传戒 闽台佛教
下载PDF
泗州佛信仰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尚枢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73-75,共3页
泗州佛,是人们对唐代来自西域的僧伽被神化成佛后的称谓,是在泗州的灵异事迹与造福于民众、坐化后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而奉为"泗州大圣",进而成为"泗州佛"、"泗州文佛"。泗州佛信仰广传大... 泗州佛,是人们对唐代来自西域的僧伽被神化成佛后的称谓,是在泗州的灵异事迹与造福于民众、坐化后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而奉为"泗州大圣",进而成为"泗州佛"、"泗州文佛"。泗州佛信仰广传大江南北的江、浙、闽、豫等地区,无论是在其信仰的形成和由盛转衰时期,都伴随着对佛教与社会民俗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泗州佛信仰至今犹有其道德建设与开展文化旅游等多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僧伽 泗州佛信仰 仙皇佛祖
下载PDF
四川简阳长岭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20
作者 白彬 罗洪彬 +4 位作者 陈军 王昱峰(绘图) 罗洪彬(绘图) 罗洪彬(摄影) 谈北平(摄影)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66,共13页
长岭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简阳市安乐乡天才村,现存造像18龛,题材主要有观经变、僧伽变、千手观音、千佛、天尊说法、释迦说法、佛道合龛等。据龛窟形制、题记及造像题材、风格等判断,长岭山摩崖造像始凿于盛唐,中唐最盛,延续至晚唐五代... 长岭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简阳市安乐乡天才村,现存造像18龛,题材主要有观经变、僧伽变、千手观音、千佛、天尊说法、释迦说法、佛道合龛等。据龛窟形制、题记及造像题材、风格等判断,长岭山摩崖造像始凿于盛唐,中唐最盛,延续至晚唐五代,受川西仁寿等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山 摩崖造像 唐代 僧伽变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