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盐度动态模拟估算潮间带地下淡水排泄量
1
作者 王志秀 李亚松 +3 位作者 郝奇琛 张媛静 肖勇 刘春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7,共12页
目前关于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速率、海水再循环速率及相应比例随潮位的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厦门湾某砂质潮滩为例,对地下水渗出面的盐度进行实地动态监测,采用变密度流数值模拟技术,对潮间带地下水盐度变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以... 目前关于砂质潮间带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速率、海水再循环速率及相应比例随潮位的变化研究较少。文章以厦门湾某砂质潮滩为例,对地下水渗出面的盐度进行实地动态监测,采用变密度流数值模拟技术,对潮间带地下水盐度变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以此反演潮间带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研究结果显示:(1)潮间带不同位置地下水盐度随潮汐发生不同规律的变化,通过数值模型估算出典型剖面海底地下水排泄量为17.47 m^(3)/(m·d),其中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为3.19 m^(3)/(m·d),占海底地下水排泄总量的18.26%,海水再循环量为14.28 m^(3)/(m·d),占海底地下水排泄总量的81.74%,处于主导地位;(2)潮汐作用下,海水入渗与海底地下水排泄交替发生,落潮阶段发生交替的时间略早于平潮位,涨潮阶段发生交替的时间略晚于平潮位,海水入渗速率与海底地下水排泄速率达到峰值时刻分别早于潮位达到高潮和低潮时刻,整个潮汐周期内(从高潮时刻到下一个高潮时刻)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比例逐渐增大;(3)潮间带地下水盐度的变化可间接反映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的变化,与其他研究相比,该典型剖面的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占海底地下水排泄总量比例相对较高,显示潮间带存在着大量海底地下淡水排泄;(4)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内陆水头对海底地下淡水排泄量及盐度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可为海岸带地下水开发利用和滨海环境管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海底地下淡水排泄 数值模拟 地下水盐度 砂质海岸 渗出面
下载PDF
东海某气田FHT构造PH下层系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存才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在对西湖凹陷FHT构造岩心、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克服了海上井少、资料不全的困难,识别了西湖凹陷PH组下层系沉积环境、沉积特征。经过分析研究,认为PH组下... 在对西湖凹陷FHT构造岩心、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克服了海上井少、资料不全的困难,识别了西湖凹陷PH组下层系沉积环境、沉积特征。经过分析研究,认为PH组下层系P8、P9、P10、P11沉积环境为半封闭海湾中的泻湖潮坪沉积。在平面上,预测了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分析了其在平面上的演化规律。纵向上,从P11到P8层,砂体逐渐向凹陷的西南扩展,规模也有所扩大,总体上反映为海进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泻湖-潮坪 潮道 海进
下载PDF
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 被引量:25
3
作者 许景伟 李传荣 +3 位作者 王卫东 乔勇进 程鸿雁 王月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2,共4页
对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表明,黑松林分总生物量为95.09t/hm2,乔木层总生物量为88.34t/hm2。其各层次生物量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下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在同... 对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表明,黑松林分总生物量为95.09t/hm2,乔木层总生物量为88.34t/hm2。其各层次生物量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下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在同一林分中,不同径阶林木生物量差异明显,且呈偏正态分布,表明该林分径阶生物量结构不合理,急需进行抚育间伐,要及时调整密度,提高群落的整体效应和稳定性。沙质岸黑松林分净生产力较高,表明黑松仍是滨海地区目前不可替代的优良防护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净生产力 黑松 防护林 沙质岸
下载PDF
去除根系和凋落物对滨海沙地3种防护林土壤碳氮库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林宝平 何宗明 +5 位作者 郜士垒 桑昌鹏 温秀萍 林宇 黄志群 林思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61-4071,共11页
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上3种人工林(尾巨桉、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3种处理,观测1年后分析改变地上、地下有机质输入对沙地土壤碳氮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和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 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上3种人工林(尾巨桉、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3种处理,观测1年后分析改变地上、地下有机质输入对沙地土壤碳氮储量、可溶性有机碳(DOC)氮(DON)和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人工林间土壤碳氮储量无显著差异;不同树种人工林间土壤活性碳氮组分差异显著,木麻黄土壤DOC含量显著高于纹荚相思,纹荚相思土壤DON显著高于木麻黄和尾巨桉,尾巨桉土壤MBN显著高于木麻黄和纹荚相思。改变地上地下有机质输入对滨海沙地土壤碳氮库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树种而异。去除凋落物后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碳储量分别下降38.0%、25.1%,氮储量分别下降12.9%、12.5%;去除凋落物后尾巨桉、纹荚相思、木麻黄土壤DOC分别下降37.5%、30.6%、52.9%,MBC分别下降31.0%、56.9%、29.7%,MBN分别下降50.7%、34.9%、42.2%;去除根系后尾巨桉、纹荚相思土壤MBC分别下降57.7%、15.4%。回归分析显示,滨海沙地土壤DOC、MBC与土壤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DOC和MBC分别能够解释土壤碳储量变化的47.7%和57.7%。研究表明:树种通过调控地上、地下输入影响可溶性有机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储量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去除根系 去除凋落物 滨海沙地
下载PDF
凋落物和根系去除对滨海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桑昌鹏 万晓华 +3 位作者 余再鹏 王民煌 林宇 黄志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84-1196,共13页
通过在亚热带滨海防护林湿地松、尾巨桉、纹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中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分析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沙地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2015年9月,在处理设置一年后采集各处理样方0~10... 通过在亚热带滨海防护林湿地松、尾巨桉、纹荚相思和木麻黄人工林中设置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分析改变地上、地下碳输入对沙地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2015年9月,在处理设置一年后采集各处理样方0~10 cm土壤样品,分别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和微孔板酶检测技术对土壤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6种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碳输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因树种而异,并主要取决于凋落物和根系的质量.在尾巨桉林中,去除根系使得脂肪酸总量、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生物量分别显著减少了31%、30%、32%、36%和26%,去除凋落物使得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生物量显著减少了24%、27%和24%,而其他树种处理对微生物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碳输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真菌丰度下降而放线菌丰度上升.不同树种的土壤酶活性对处理的响应表现不一致:湿地松、纹荚相思和木麻黄林分去除凋落物显著降低土壤中纤维素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去除根系仅分别降低和提高了湿地松和纹荚相思林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湿地松、木麻黄人工林去除凋落物显著降低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去除根系对所有树种土壤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不同树种的凋落物、根系特性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的重要因子,碳输入处理造成的土壤温度、水分等微环境的改变也是土壤微生物性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根系 去除凋落物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组成 酶活性 亚热带滨海沙地
原文传递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9
6
作者 邱岭军 何宗明 +4 位作者 胡欢甜 林宝平 林宇 汪凤林 林思祖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559,共5页
以滨海沙地尾巨桉、肯氏相思、纹荚相思、湿地松、木麻黄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新鲜叶片、凋落叶及0-10cm土壤层样品的养分含量,分析不同人工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 以滨海沙地尾巨桉、肯氏相思、纹荚相思、湿地松、木麻黄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新鲜叶片、凋落叶及0-10cm土壤层样品的养分含量,分析不同人工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503.19-515.80、11.76-22.1、0.37-0.66 mg/g,凋落物474.81-497.28、7.18-15.54、0.34-0.55 mg/g,土壤3.41-4.41、0.33-0.47、0.09-0.12 mg/g;植物C、N、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不同物种间叶片N、P含量差异显著,凋落物C、N、P含量差异性显著.凋落叶C:N、C:P大于叶片但N:P小于叶片.植物N重吸收率大于P重吸收率(分别为29.54%、18.51%),且植物叶片N:P>16.本研究结果表明5个树种较大程度受到P元素限制,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滨海沙地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养分限制 化学计量学 C:N:P 沿海防护林
原文传递
滨海沙地不同林龄尾巨桉内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邱岭军 胡欢甜 +4 位作者 林宇 葛露露 王柯远 何宗明 董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9-744,共6页
以4年生、8年生、13年生尾巨桉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内吸收率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结果显示:叶片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86.0-508.56、13.31-15.46、0.60-0.84 mg/g,凋落物为462.55-4... 以4年生、8年生、13年生尾巨桉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内吸收率及碳氮磷化学计量比(C:N:P).结果显示:叶片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86.0-508.56、13.31-15.46、0.60-0.84 mg/g,凋落物为462.55-499.9、8.20-11.51、0.29-0.51 mg/g,土壤为1.87-2.78、0.17-0.33、0.12-0.18 mg/g;植物C、N、P含量显著高于土壤,不同林龄间叶片C、N含量差异显著(P<0.05),叶片、凋落叶P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尾巨桉N、P内吸收率分别为31.37%、42%,P内吸收率大于N内吸收率;叶片重吸收效率表现出了随林龄增大而呈下降的趋势,且不同林龄尾巨桉N:P>16.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尾巨桉的生长限制因子为P元素,有助于为滨海沙地人工纯林植物群落制定合理的营林规划、施肥评估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沙地 养分内吸收 养分限制 C:N:P 沿海防护林 尾巨桉 林龄
原文传递
滨海沙地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 被引量:11
8
作者 葛露露 何宗明 +2 位作者 林宇 苏利堡 黄秀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6,共8页
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 基于福州市滨海后沿沙地上营造的人工林的调查,以9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纹荚相思(Acacia aulacocarpa)3种主要人工林为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草本层、凋落物层)获取这3种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凋落物碳氮养分归还。结果表明,尾巨桉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9.950t·hm^(-2),地下部分生物量为15.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08%和18.98%;草本层生物量为0.698t·hm^(-2)(0.87%);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539t·hm^(-2)(18.07%)。木麻黄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630t·hm^(-2),地下部分为20.27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2.65%和24.60%;草本层生物量为0.017t·hm^(-2)(0.0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0.488t·hm^(-2)(12.73%)。纹荚相思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为51.130t·hm^(-2),地下部分为13.760t·hm^(-2),分别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64.43%和17.34%;草本层生物量为0.093t·hm^(-2)(0.12%);凋落物层生物量为14.369t·hm^(-2)(18.11%)。3种人工林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与乔木层生物量排序相同,表现为木麻黄(82.40t·hm^(-2))>尾巨桉(80.46t·hm^(-2))>纹荚相思(79.35t·hm^(-2)),且生物量分配格局均为乔木层>凋落物层>草本层。3种人工林的净生产力表现为木麻黄(16.21t·hm^(-2)·a^(-1))>尾巨桉(14.00t·hm^(-2)·a^(-1))>纹荚相思(12.51t·hm^(-2)·a^(-1))。凋落物碳氮养分年总归还量表现为木麻黄(3.953t·hm^(-2)·a^(-1))>尾巨桉(3.329t·hm^(-2)·a^(-1))>纹荚相思(2.751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净生产力 碳氮养分归还 滨海沙地 人工林
下载PDF
滨海沙地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及碳氮养分归还 被引量:9
9
作者 林宇 王雪梅 +3 位作者 张勇 黄秀勇 何宗明 官国栋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4-28,共5页
对滨海沙地10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碳氮归还量进行为期1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 739.92 kg/(hm2·a),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5月和7月出现2次高... 对滨海沙地10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及其碳氮归还量进行为期1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6 739.92 kg/(hm2·a),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表现为“双峰”型,即5月和7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各组分碳含量差异不明显,介于45%~50%;凋落叶的氮含量是皮和枝的2倍多,氮含量大小排序为碎屑>叶>果>枝>皮.碳氮元素养分年归还量为3 325.86 kg/(hm2·a),其中:碳归还量为3 267.48 kg/(hm2·a),氮归还量为58.39 kg/(hm2·a);C/N值为55.96,高于同试验区其他树种,大小排序为皮>枝>果>叶>碎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 凋落物 碳氮元素 养分归还 滨海沙地
下载PDF
沿海沙地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9,共8页
采用野外分解网袋法对沿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分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叶6-8月分解速率最快,但残留率差异不显著(p>0.05)。... 采用野外分解网袋法对沿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分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木麻黄凋落叶6-8月分解速率最快,但残留率差异不显著(p>0.05)。用Olson衰减指数模型推算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厚荚相思为1.10a和4.73a,木麻黄为1.14a和4.93a。2种凋落叶N、P和Ca元素在分解末期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初始质量分数,C、K和Mg均低于初始质量分数。凋落叶分解速率与C、Mg初始质量分数、C/N和C/P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P初始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K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a初始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在滨海沙地2种凋落叶各营养元素在分解末期均表现出释放特征,厚荚相思凋落叶养分总释放率K>Mg>C>Ca>N>P,木麻黄则为Mg>K>C>Ca>N>P。厚荚相思凋落叶N、P质量分数高,养分净释放相对较多,可以作为改造沿海沙地木麻黄纯林的混交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滨海沙地 防护林
下载PDF
闽东南沿海2种防护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垂直分布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宇 何宗明 +4 位作者 丁国昌 林思祖 曹光球 黄秀勇 张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71,共5页
以闽东南沿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 A.Cunn.ex Benth.)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0~60 cm)有机碳(SOC)和全氮(STN)的垂直分布及其与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 以闽东南沿海沙地9年生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 A.Cunn.ex Benth.)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地土壤(0~60 cm)有机碳(SOC)和全氮(STN)的垂直分布及其与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土层细根生物量是影响STN和SOC主要因素;厚荚相思林地各土层的STN、SOC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92、0.822 g·kg-1,木麻黄林地各土层的STN、SOC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099、0.934 g·kg-1;厚荚相思和木麻黄林土壤剖面的SOC和STN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一致,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明显表聚性特征;厚荚相思、木麻黄林地土壤C/N值分别为8.93、9.42,均低于全国土壤水平(10~12);各土层SOC和STN储量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厚荚相思和木麻黄林地的SOC储量分别为6.908、7.840 t·hm-2,厚荚相思和木麻黄林地的STN储量分别为0.777、0.838 t·hm-2;SOC和STN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P〈0.000 1),二者与土壤密度均呈极显著负指数相关(P〈0.00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荚相思 木麻黄 有机碳 全氮 土壤密度 沙质土壤
下载PDF
滨海沙地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葛露露 孟庆权 +3 位作者 林宇 何宗明 胡欢甜 邱岭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5,共8页
为评估滨海沙地木麻黄、湿地松和尾巨桉对滨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对这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木麻黄的初始荧光(F_o)最低,湿地松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 为评估滨海沙地木麻黄、湿地松和尾巨桉对滨海沙地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对这3种防护林树种不同季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及季相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天中,木麻黄的初始荧光(F_o)最低,湿地松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潜在活性(F_v/F_o)均最低,且都不受季节影响。一年四季中,3种防护林树种的最大荧光(F_m)均表现为尾巨桉>湿地松>木麻黄,且季相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规律,木麻黄的F_o、F_m均最小,尾巨桉的F_m、F_v均最大,湿地松的F_v/F_m、F_v/F_o均最小,表明湿地松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量捕捉效率低于木麻黄和尾巨桉。结合林分生长情况可知湿地松受环境胁迫,对滨海沙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木麻黄和尾巨桉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日动态 季相变化 滨海沙地 防护林树种
下载PDF
湿地松针叶碳氮稳定同位素及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2,66,共5页
以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沙地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针叶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C、δ^(15)N),然后运用δ^(13)C值来估算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 以福建省福州市滨海沙地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不同叶龄(当年生、1年生、2年生)针叶碳氮同位素丰度值(δ^(13)C、δ^(15)N),然后运用δ^(13)C值来估算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叶龄对湿地松针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WUE的影响,从而为滨海沙地湿地松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3植物湿地松针叶的δ^(13)C、δ^(15)N、Δ^(13)C、WUE的平均值分别为(-2.9323±0.0897)%、(-0.4752±0.0245)%、(2.1224±0.0944)%和(30.842±5.038)μmol·mol^(-1),但是叶片的δ^(13)C、δ^(15)N值均低于全国平均值,而且δ^(15)N值偏负。叶龄对δ^(13)C、δ^(15)N、Δ^(13)C、WUE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δ^(13)C、δ^(15)N、WUE随叶龄增加而降低,Δ^(13)C随叶龄增加而增加。湿地松针叶的δ^(13)C与δ^(15)N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y=3.553x-1.244,R2=0.945,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叶龄 δ13C δ15N 碳同位素分辨率 水分利用效率 滨海沙地
下载PDF
沿海沙岸风蚀地黄泥客土和深埋造林效果分析
14
作者 陈绶柱 吴泽鹏 +7 位作者 詹潮安 蔡选光 赖初发 范镇贞 罗超 赵明文 刘汉廷 张坚彪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47-50,共4页
论述了广东省汕头潮阳市田心镇华林管理区沙质海岸风蚀地试验示范林的造林存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降水量过于集中 ,常年风大和冬连春旱等 4个极为不利因素。试验采用黄泥客土和深埋造林可缓解这些不利因素 ,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 论述了广东省汕头潮阳市田心镇华林管理区沙质海岸风蚀地试验示范林的造林存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降水量过于集中 ,常年风大和冬连春旱等 4个极为不利因素。试验采用黄泥客土和深埋造林可缓解这些不利因素 ,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是沙质海岸风蚀地造林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造林 黄泥客土造林 沿海沙岸风蚀地
下载PDF
沿海沙地湿地松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65
15
作者 谭芳林 林捷 +1 位作者 张水松 薛建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7-31,共5页
Slash Pine(Pinus elliottii) is an introduced tree species that can adapt different site types. Since 1970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ree species resource, Slash Pine was planted on the cut_over area of Casuarina equise... Slash Pine(Pinus elliottii) is an introduced tree species that can adapt different site types. Since 1970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ree species resource, Slash Pine was planted on the cut_over area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protection forest in Chishan Protection Forest Farm of Dongshan County, Fujian Province. It could prevent soil fertility from degeneration, improve forest productivity and provide fundamental data for soil ecological management to study the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age stands of Slash Pine. The effect of Slash Pine on fertility of coastal sandy land w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would make the soil acid to plant Slash Pine on the cut_over area of C.equisetifolia protection forest Compared, because the pH value was declined as the growth of Slash Pine stand, and it declined to 3.96(0~20*!cm) and 3.87(20~40*!cm) when Slash Pine stand was 26*!a; Compared with the second generation coastal protection forest of C.equisetifolia the nutrients content in the soil of 26*!a Slash Pine stand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oil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forest, especially for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and total N. The CEC in soil layer of 0~20*!cm was obviously effected by Slash Pine. In this soil layer, the CEC was increased as the growth of Slash Pine stands, and it was as 1.22 times as the content in the soil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forest. There was no obvious effect on urease activity, but the activities of phosphataese, polyphenol oxidase, and peroxidase were declined by planted Shash Pine on the cut_over area of Casuarina protection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 湿地松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山东省砂质海岸侵蚀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兵 庄振业 +1 位作者 曹立华 杜逢超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5期47-55,共9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砂质海岸遭受愈来愈强烈的侵蚀,平均侵蚀速率为1~2m/a,局部和短期可达4.7~6.0m/a。通过分析认为,侵蚀的原因主要包括入海陆源泥沙严重减少、人为大量采取海滩沙及不合理的海岸工程的影响。多年来,山东省为抑... 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砂质海岸遭受愈来愈强烈的侵蚀,平均侵蚀速率为1~2m/a,局部和短期可达4.7~6.0m/a。通过分析认为,侵蚀的原因主要包括入海陆源泥沙严重减少、人为大量采取海滩沙及不合理的海岸工程的影响。多年来,山东省为抑制海岸侵蚀采取了多种对策,包括大量修建顺岸坝、丁坝等海岸工程遏止砂质海岸后退;抛沙养滩,对个别海滩重塑;严禁滩面和近滨采砂。综合评价以上3种方案的效果,并对海岸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海岸侵蚀 保护对策 山东省
下载PDF
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立地条件及造林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戴蔚 艾鹏 +5 位作者 胡海波 姜鸿爱 王珏 鲁小珍 杨均科 赵育鹏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射阳幸福大道和大丰市王竹海堤内侧两个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其造林树木生长情况作了野外调查。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盐城5县(市)8个试验样地划分成轻、中、重度盐渍土造林区,选取美国白蜡、弗吉尼亚... 以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射阳幸福大道和大丰市王竹海堤内侧两个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其造林树木生长情况作了野外调查。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盐城5县(市)8个试验样地划分成轻、中、重度盐渍土造林区,选取美国白蜡、弗吉尼亚栎、苏柳、七叶树等20多个树种进行造林。调查数据表明,盐城5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1%,但不同立地条件树种生长情况和成活率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条件 造林试验 粉沙淤泥质海岸 成活率
下载PDF
苏北粉沙质海岸防护林土壤的理化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艾鹏 胡海波 +5 位作者 鲁小珍 戴蔚 杨均科 姜宏爱 王珏 赵育鹏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第4期33-36,共4页
在苏北沿海粉沙质海岸立地条件下,测定了苏柳、中山杉、美国白蜡3种防护林造林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盐量、pH值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土壤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均不同,3种防护林地每层土壤体积质... 在苏北沿海粉沙质海岸立地条件下,测定了苏柳、中山杉、美国白蜡3种防护林造林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盐量、pH值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土壤体积质量、总孔隙度均不同,3种防护林地每层土壤体积质量、有机质含量和pH值均小于对照地。各土层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氮、含盐量、pH值从上至下逐渐减小,而土壤体积质量从上至下依次递增。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初步分析了粉沙质海岸土壤特性对防护林营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沙质海岸 防护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有机肥及其配施钙肥在沿海耕作风砂土中的钙淋溶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春梅 王飞 +2 位作者 李昱 李清华 林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33-538,共6页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方法,研究1次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沿海耕作风砂土施用猪粪及其配施贝壳粉钙和壳灰钙在土壤垂直方向上的淋溶迁移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60mm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肥料钙淋失强烈,以水溶钙和吸附钙为主要淋失形态。砂...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方法,研究1次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沿海耕作风砂土施用猪粪及其配施贝壳粉钙和壳灰钙在土壤垂直方向上的淋溶迁移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60mm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肥料钙淋失强烈,以水溶钙和吸附钙为主要淋失形态。砂土中混合施用猪粪可降低钙肥的淋失,但淋失率仍高达79.8%~83.1%,且壳灰淋失率高于贝壳粉。此外,1次60mm中等强度降雨可使表层的贝壳粉钙集中分布在10~15cm,迁移深度至15cm或20cm;壳灰钙集中分布在15~20cm,迁移深度至20cm以下。未随降雨淋失的钙在土壤中12.31%~14.6%转化为吸附钙,4.7%~5.8%以水溶钙态存在,只有不到0.6%的钙转化为非酸溶钙和非交换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风砂土 迁移 转化 有机肥
下载PDF
砂砾质海岸带小管径重力流取水工程设计
20
作者 胡纯国 王可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0-84,共5页
某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馆海水取水工程,设计取水量400 m^(3)/h,位于砂砾质海岸带,极易受泥沙淤积及污损生物生长等不利环境影响。针对防海水冲击、防泥沙淤积及防污损生物等目标,对取水口、重力自流管及陆域泵房进行设计分析。取水口采... 某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洋馆海水取水工程,设计取水量400 m^(3)/h,位于砂砾质海岸带,极易受泥沙淤积及污损生物生长等不利环境影响。针对防海水冲击、防泥沙淤积及防污损生物等目标,对取水口、重力自流管及陆域泵房进行设计分析。取水口采用大直径钢管桩结构以降低海水冲击影响,并辅以羊角状管道入口及牺牲阳极防腐措施;重力自流管选用聚乙烯材质及合适的管径以减少污损生物影响,并采用多种敷设方式缓解泥沙淤积及空气影响;陆域泵房设置反冲洗功能,并与杀生措施配合使用,以防止管道堵塞。最终形成适应砂砾质海岸带的取水工程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取水工程 砂砾质海岸带 污损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