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隔夹层类型及其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 被引量:86
1
作者 孙天建 穆龙新 赵国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通过对岩心、测井和野外露头的综合分析,对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内隔夹层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成因。采用灰色理论进行单井隔夹层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辫状河现代沉积测量,建立不同类型隔夹层规模的定量计... 通过对岩心、测井和野外露头的综合分析,对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内隔夹层类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成因。采用灰色理论进行单井隔夹层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辫状河现代沉积测量,建立不同类型隔夹层规模的定量计算关系式,对砂质辫状河隔夹层进行定量表征。研究区砂质辫状河储集层内发育3个层次隔夹层:单层间隔层、单砂体间夹层和心滩内夹层。隔层宽度为700~1500m,长度为1000-2000m,呈局部连片状分布;废弃河道夹层的宽度为170~350m;沟道夹层的宽度为60~100m,长度为900~1500m;心滩内夹层的宽度为100-400m,长度为300800m。以隔夹层定量规模为约束条件,采用相控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不同类型隔夹层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隔夹层 河道 心滩 层次分析 表征方法 三维建模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岩相与构型特征——以山西大同盆地中侏罗统云冈组露头为例 被引量:67
2
作者 陈彬滔 于兴河 +3 位作者 王天奇 马凤良 李顺利 杨丽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砂质辫状河沉积具有极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和物性特征,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以及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山西大同盆地中侏罗统云冈组砂质辫状河露头进... 砂质辫状河沉积具有极好的储集性能,是重要的油气储层。为了阐明砂质辫状河储层的岩相与构型特征,定量表征构型单元的几何属性和物性特征,采用露头实测、精细构型解释以及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山西大同盆地中侏罗统云冈组砂质辫状河露头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和5种岩相组合。砂质辫状河中发育河道(CH)、心滩(CB)、边滩(PB)、废弃河道(ACH)及漫溢沉积(OF)5种典型构型单元,以河道和心滩构型单元为主,两者的累积分布频率高达78%。河道构型单元的厚度介于2.5-6.5 m,宽厚比约为25-30,平均孔隙度为7.1%。心滩构型单元的厚度介于2.5-7.0 m,宽厚比约为30-35,平均孔隙度为7.8%。同一沉积时期,砂质辫状河中存在4种基本构型单元组合,分别为CH-OF,CH/ACH-PB,CH-CB-CH和CH/ACH-PB-OF。不同沉积时期的构型单元空间分布可表示为4种基本组合类型及河道构型单元在垂向和横向的重复或叠加。河道和心滩构型单元为砂质辫状河的主要储层类型,但心滩构型单元的规模和储层物性优于河道构型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单元 油气储层 储集物性 露头 砂质辫状河 岩相 大同盆地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63
3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4 位作者 蒋有伟 刘浪 陈能学 孙景民 李本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2,共9页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料分析,确定该区辫状河单河道宽140~560 m。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及其顶底界面特征,识别出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等5类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发育和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形成底水水锥型水淹,剩余油分布在油井间且丰度高。顺流增生单元纵向渗透率级差小,水淹均匀,剩余油呈薄层状低丰度分布在油井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单砂层 单河道规模 储集层构型 优势渗流通道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方法——以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为例 被引量:51
4
作者 孙天建 穆龙新 +5 位作者 吴向红 赵国良 徐锋 王振军 覃志 方子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5-724,共10页
分析了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S1A单层砂质辫状河沉积微相特征,识别了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层次的构型界面,将其划分为辫流带、单砂体和心滩内增生体3个层次,明确了目的层辫状河道具有泥质充填、半泥质充填和砂质充填3种模式.依据砂质... 分析了苏丹穆格莱特盆地Hegli油田S1A单层砂质辫状河沉积微相特征,识别了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层次的构型界面,将其划分为辫流带、单砂体和心滩内增生体3个层次,明确了目的层辫状河道具有泥质充填、半泥质充填和砂质充填3种模式.依据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层次构型单元规模的计算公式,实现了砂质辫状河储层的辫流带、单砂体和心滩内增生体规模的定量表征,形成了一套砂质辫状河储层不同层次构型单元定量表征的方法.定量表征的结果表明,研究区辫流带宽度约3 200 m,心滩宽度350~900m,心滩长度1 200~3 200m,单河道宽度100~300m,增生体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为100~400m和700~2 000m.以不同构型单元定量表征的规模为约束条件,采用相控与人机交互的方法,建立了能够反映辫状河储层构型空间分布特征的三维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 砂质辫状河 层次分析 储层构型 构型建模
下载PDF
基于成因类型的砂质辫状河泥岩分布模式——以山西大同侏罗系砂质辫状河露头为例 被引量:48
5
作者 杨丽莎 陈彬滔 +1 位作者 李顺利 于兴河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山西大同云岗组砂质辫状河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发育河道、心滩、边滩3种典型岩相组合,储集性能好,通常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其内部仍然存在泥质隔夹层。通过对山西大同侏罗系砂质辫状河典型露头的实测和分析,总结出砂质辫状河沉积中... 山西大同云岗组砂质辫状河以砂质沉积物为主,发育河道、心滩、边滩3种典型岩相组合,储集性能好,通常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但是其内部仍然存在泥质隔夹层。通过对山西大同侏罗系砂质辫状河典型露头的实测和分析,总结出砂质辫状河沉积中4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泥岩,分别为泥塞、水道底部滞留泥、侧积披覆泥和洪泛泥。以单期水道为基本单元,建立了基于成因类型的砂质辫状河泥岩分布模式,限定了各成因类型泥岩的展布范围,泥塞、水道底部滞留泥和侧积披覆泥的分布受控于单期水道,洪泛泥的分布受控于活动水道,为有效预测砂质辫状河储层中泥岩的几何形态、空间分布规律及规模提供了概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同 露头 砂质辫状河 泥岩成因类型 泥岩分布模式
原文传递
砂质辫状河心滩坝的发育演化过程探讨——沉积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分析启示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可 吴胜和 +3 位作者 冯文杰 郑定业 喻宸 刘照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91,共11页
心滩坝作为辫状河中一种重要的沉积单元,国内外学者基于地下储层、露头、现代沉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建立完整的心滩坝发育演化模式,明确心滩坝两侧辫状水道对其的影响。因此,采用沉积数值模拟技术(Delft3D)再现心滩坝的生长与演化过... 心滩坝作为辫状河中一种重要的沉积单元,国内外学者基于地下储层、露头、现代沉积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建立完整的心滩坝发育演化模式,明确心滩坝两侧辫状水道对其的影响。因此,采用沉积数值模拟技术(Delft3D)再现心滩坝的生长与演化过程,并且通过现代沉积相互验证,建立了心滩坝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心滩坝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心滩坝的形成、生长及向下游方向迁移,心滩坝的侧向迁移,"坝尾沉积"及复合心滩坝的形成;2)由于两侧辫状水道的冲刷作用,心滩坝头部两侧均遭受侵蚀,表现为坝体向下游方向迁移,随着发育演化时间的增长,向下游迁移速率逐渐减小,最终坝体稳定;3)心滩坝中下部由于两侧辫状水道的不对称性,一侧侵蚀,一侧沉积,心滩坝侧向迁移;4)沉积物在心滩坝尾部卸载,形成"坝尾沉积",其发育程度取决于两侧辫状水道水动力强度,水动力越强,"坝尾沉积"越发育,随着"坝尾沉积"的不断延长,最终充填心滩坝之间的辫状水道,形成复合心滩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沉积数值模拟 心滩坝 辫状水道 演化过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沉积相 被引量:27
7
作者 邢厚松 肖红平 +4 位作者 孙粉锦 肖建新 刘锐娥 张春林 蔺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5-351,共7页
从露头分析和岩心观察入手,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二段露头和盆内岩心中的沉积序列及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山二段砂岩露头及岩心中广泛发育韵律层理、块状层理、侧积交错层理等高流态层理,露头砂体为透镜状,并... 从露头分析和岩心观察入手,应用现代沉积学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组二段露头和盆内岩心中的沉积序列及构造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山二段砂岩露头及岩心中广泛发育韵律层理、块状层理、侧积交错层理等高流态层理,露头砂体为透镜状,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切割、叠置成宽度和厚度巨大的带状砂层,体现了辫状河高流态及辫状河道砂体频繁摆动、迁移的特征。通过岩石沉积相、测井沉积相、砂体厚度、古地形结合古地理背景等多因素综合分析认为,山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远源砂质辫状河—"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自北向南依次发育冲积平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或滨海浅湖相,并识别出辫状河主水道、河漫沼泽、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等多种亚相、微相类型,明确认为辫状河主水道部分形成的宽厚巨大的主砂带是有利勘探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相 “浅水型”三角洲 砂质辫状河 山西组二段 下二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常年流水型砂质辫状河心滩坝内部落淤层展布样式探讨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玉琨 吴胜和 +2 位作者 王延杰 毛平 龙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1期96-101,112,共7页
利用露头和现代沉积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常年流水型砂质辫状河落淤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受心滩坝演化以及后期多次冲刷改造的影响,其中心滩坝演化对落淤层分布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原理,重点从心滩坝演化的角... 利用露头和现代沉积资料,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常年流水型砂质辫状河落淤层的展布特征主要受心滩坝演化以及后期多次冲刷改造的影响,其中心滩坝演化对落淤层分布的影响最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利用沉积学原理,重点从心滩坝演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组合讨论了不同沉积作用条件下落淤层的保存及分布,建立了落淤层的3种总体分布样式,即近穹窿式、近水平式和单向倾斜式,并给出了地下表征的基本思路。这一研究可以为地下同一沉积模式的砂质辫状河储层内部落淤层的精细表征提供模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落淤层 心滩坝 沉积作用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沉积模式的建立——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H区块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仕臻 林承焰 +3 位作者 任丽华 刘文婧 陈和平 黄文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5-971,共7页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H区块Oficina下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砂质辫状河沉积,储层内重油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研究区目前尚处于开发前期的油藏评价阶段,平均井距较大且缺少三维地震资料覆盖,仅局部存在一定数量的新钻水平井。考...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H区块Oficina下段发育大面积分布的砂质辫状河沉积,储层内重油资源丰富,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研究区目前尚处于开发前期的油藏评价阶段,平均井距较大且缺少三维地震资料覆盖,仅局部存在一定数量的新钻水平井。考虑到现有资料的实际情况,首先从动态角度分别对心滩砂坝与辫状河道的形成、演化过程予以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活动河道、砂质河道充填、废弃河道充填三种河道存在状态的区别。在此基础上,采用现代沉积类比、经验公式调研、水平井资料应用等手段,对研究区辫状河主要沉积单元的关键参数进行表征,以恢复其发育规模。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总结本区的砂质辫状河沉积模式,并在其指导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将该模型与研究区的储层分布预测工作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后续开发方案的实施以及提高新井的砂岩钻遇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沉积 经验公式 水平井 沉积模式 砂质辫状河 奥里诺科重油带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心滩构型4种工程模式的综述与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薪凯 刘景彦 +2 位作者 陈程 辛博 仲昭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近年来,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刻画逐渐成为河流相储层表征的重点与难点。然而,基于露头调研与探地雷达的沉积学模式过于复杂,而基于工程领域的模式推导又往往过于简化,如何将广泛的基础调研运用于工程实践始终是学者们所追求的目标。以4... 近年来,辫状河储层构型精细刻画逐渐成为河流相储层表征的重点与难点。然而,基于露头调研与探地雷达的沉积学模式过于复杂,而基于工程领域的模式推导又往往过于简化,如何将广泛的基础调研运用于工程实践始终是学者们所追求的目标。以4种经典的辫状河模式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不同模式的工程应用,将Miall的构型理论缩小到心滩范围并适当增减,探讨了不同岩相和构型要素与心滩的对应关系,提出适用于油藏精细描述的4种辫状河心滩的简易模式。研究认为,垂向加积模式以近水平的落淤层为主要夹层,适用于日常流量较低、洪泛周期较长、洪泛时间不规律、持续时间较短、心滩长期暴露的辫状河体系;辫状-曲流转换模式类似于点坝边滩或边滩的背向拼合,适用于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的河型转化带;偏心半椭球模式呈半洋葱状,在垂向加积模式的基础上强化了坝头坝缘坝尾的沉积特征,适用于洪泛周期稳定且河道较深的辫状河体系;复杂构型模式由多种构型要素组合,是偏心半椭球模式的延伸,但划分更细,适用于密集井网的辫状河储层区块。对心滩模式的划分与讨论有利于精细化的勘探开发,而这些模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砂质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心滩的构型描述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心滩 构型 沉积模式 工程模式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不同级次构型表征及其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分布模式——以山西大同盆地侏罗系辫状河露头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任晓旭 侯加根 +2 位作者 刘钰铭 陈德坡 张翔宇 《石油科学通报》 2018年第3期245-261,共17页
由于水动力的变化,厚砂层内不同级次构型界面附近会发生岩性的变化,界面附近存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岩性复合体",从而影响厚层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砂质辫状河构型叠置界面多样,界面附近的岩性分布模式尤其复杂。通过对山西大同... 由于水动力的变化,厚砂层内不同级次构型界面附近会发生岩性的变化,界面附近存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岩性复合体",从而影响厚层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砂质辫状河构型叠置界面多样,界面附近的岩性分布模式尤其复杂。通过对山西大同侏罗系云岗组经典砂质辫状河露头进行考察,划分了8种构型要素类型及其内部岩石相组合模式,阐述了不同级次构型界面附近沉积模式控制下的岩性组合模式,并且定量统计了5级~3级界面附近岩性复合体的展布规模(长度、厚度)。分析不同级次界面附近岩性变化的成因机制,重塑了砂质辫状河沉积过程。研究表明,5级界面为单期河道的边界,界面附近为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的泛滥平原沉积。4级界面为单一心滩坝或河道充填的边界,界面附近有分布较不稳定的三类沉积,一是坝侧翼的侧积披覆泥岩,二是坝底的含泥砾砂岩,三是废弃河道泥岩。3级界面是心滩坝内部增生体的边界,3级界面附近有厚度较薄、分布不稳定的四类沉积,一是增生体顶的粉砂质泥岩细粒沉积,也称为落淤层,二是增生体底的薄层含泥砾砂岩,三是增生体顶的泥质冲沟沉积,四是增生体界面附近的钙质胶结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构型要素 构型界面 岩性组合 大同侏罗系露头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隔夹层成因及分布控制因素分析——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超 郭建林 +4 位作者 李易隆 冀光 窦丽玮 尹楠鑫 陈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72-1285,共14页
厘清砂质辫状河隔夹层成因、掌握其分布控制因素对该类储层的开发大有裨益。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砂质辫状河储层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动静态资料,分析隔夹层成因特征,建立各类隔夹层测井识别模板,采用密井网多井联动、... 厘清砂质辫状河隔夹层成因、掌握其分布控制因素对该类储层的开发大有裨益。以苏里格气田盒8段砂质辫状河储层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及测井等动静态资料,分析隔夹层成因特征,建立各类隔夹层测井识别模板,采用密井网多井联动、平面剖面结合的分析思路,构建各类隔夹层的三维地质模型,明确了基准面旋回、构型界面及砂体叠置样式等对隔夹层分布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泛滥平原、坝间泥、废弃河道、落淤层以及冲沟是构成盒8段辫状河隔夹层的主要类型。泛滥平原规模较大、分布连续,宽度为100~1 000m;单一坝间泥长宽比规律不强,宽度一般在300m以内;废弃河道样式由河道废弃方式决定,宽度为40~330m;落淤层分布受增生体大小以及落淤层发育位置决定,宽度为10~190m;冲沟分布分散,宽度一般小于100m。其中,基准面旋回升降控制隔层厚度,构型界面决定夹层分布位置及倾向倾角,砂质辫状河砂体叠置样式约束各类隔夹层比例及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隔夹层成因 三维模型 控制因素 苏里格气田
原文传递
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差异特征分析——以苏里格气田盒8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超 李晓颜 +5 位作者 刘渠洋 张强 于洲 代洁 尹楠鑫 林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43,共14页
为厘清砂质辫状河同级别构型要素差异特征及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质辫状河沉积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及岩心等资料,选取H_(8x)^(2-2)、H_(8x)^(1-3)和H_(8x)^(1-1)典型层段开展定量构型表征,重点辨... 为厘清砂质辫状河同级别构型要素差异特征及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质辫状河沉积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及岩心等资料,选取H_(8x)^(2-2)、H_(8x)^(1-3)和H_(8x)^(1-1)典型层段开展定量构型表征,重点辨析五级至三级同级别构型单元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盒8下亚段不同单层内单一辫流带宽度为650.0~1750.0 m,受物源条件和基准面旋回升降等沉积分异作用影响,单一辫流带(五级)呈孤立式、侧向拼接式和垂向叠加式3种不同构型差异分布样式。洪水、辫状河道冲刷以及冲沟破坏等因素作用,使得单砂体级次(四级)的构型差异最显著,而优势岩相组合概率高于80%的H_(8x)^(2-2)单层心滩规模较大,平均厚度为7.2 m,长和宽分别为1402.0 m和809.0 m。各单层心滩内构型(三级)差异性较小,其中落淤层具有厚度薄(0.1~0.4 m)、倾角缓(1°~3°)、透镜状分布的相似特征,单一增生体宽度主要分布在360.0~565.0 m,心滩内增生体个数、单个增生体的大小共同造就了各单层心滩平均规模的较大差异。以各级次构型单元差异特征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典型井组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空间分布的三维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差异 心滩 砂质辫状河 盒8下亚段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砂质辫状河心滩沉积演化规律与沉积构型特征——基于沉积数值模拟的认识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涛 任广磊 +2 位作者 李晓慧 冯文杰 孙华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95-1608,共14页
砂质辫状河心滩砂体规模大、连通性强、物性较好,是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受到复杂多变的水动力条件影响,心滩呈现出类型多样、内部构型特征复杂等特征,制约了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为探索砂质辫状河心滩沉积演化规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特征... 砂质辫状河心滩砂体规模大、连通性强、物性较好,是一类重要的油气储层。受到复杂多变的水动力条件影响,心滩呈现出类型多样、内部构型特征复杂等特征,制约了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为探索砂质辫状河心滩沉积演化规律及其控制的沉积构型特征,采用基于水动力场实时求解的沉积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砂质辫状河沉积演化动态模拟和过程解析,结果表明:①砂质辫状河心滩的演化过程包括5个阶段,表现为菱形坝、舌形坝、单元坝、复合坝及改造复合坝的顺次形成和连续转换,各类心滩平面形态、剖面结构样式及定量规模存在显著差异;②水流与心滩的交互作用是主导砂质辫状河沉积演化的主控机理,即水流聚散特征与分布样式的持续变化导致心滩形成、增生、迁移、形变并遭受频繁、复杂的叠切,而心滩的演化又进一步导致水流聚散特征与分布样式的变化;③心滩内部发育前积、侧积及加积3类增生体,从菱形坝形成到改造复合坝发育,心滩内部增生体类型由前积主导转变为前积与侧积共生并最终变为前积、侧积及加积复杂复合,心滩长度、宽度由快速增加转变为缓慢增加并最终维持稳定,沉积记录中终止于不同演化阶段的辫状河心滩储层平面分布样式、内部构型特征及定量规模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规模 沉积数值模拟 沉积演化 沉积构型 心滩 砂质辫状河
下载PDF
辫状河心滩储层构型精细解剖——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兵 段志强 +1 位作者 赵俊梅 郑有伟 《非常规油气》 2023年第2期9-17,共9页
基于密井网区丰富的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苏里格气田辫状河储层进行了精细构型解剖,分析了储层构型对天然气分布的影响。辫状河复合砂体发育叠置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心滩、增生坝与沟道、大中型交错层系组以及小型交错层系共6... 基于密井网区丰富的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苏里格气田辫状河储层进行了精细构型解剖,分析了储层构型对天然气分布的影响。辫状河复合砂体发育叠置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心滩、增生坝与沟道、大中型交错层系组以及小型交错层系共6级构型单元。构型解剖表明,心滩内发育头部、核部、侧翼和尾部4种砂体构型样式,其内部落淤层渗流屏障规模较小;心滩间发育连续分布且成因复杂的渗流隔夹层,连通性较差;心滩是辫状河构型框架内的独立储渗单元和含气系统。区域发育垂向叠加、侧向叠搭和孤立型3种心滩砂体叠置样式。综合岩心及成像测井交错层系测量数据,推算心滩长度为487.2~1 242.4 m,宽度为114.7~301.9 m。大部分心滩规模小于目前气田密井网区的井距和排距,有效储层井间连通性较差,因此苏里格气田具备加大井网密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储层构型 心滩 苏里格气田 天然气
下载PDF
黄骅坳陷新近系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以羊三木油田典型区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支树宝 林承焰 +2 位作者 张宪国 张育衡 付晓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新近系河流相油藏大部分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现状,选取典型砂质辫状河沉积区羊三木油田,密闭取心与测井相结合,开展密井网区储层构型刻画。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溢岸沉积和泛滥平原4种4级储...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新近系河流相油藏大部分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现状,选取典型砂质辫状河沉积区羊三木油田,密闭取心与测井相结合,开展密井网区储层构型刻画。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溢岸沉积和泛滥平原4种4级储层构型单元。心滩内部发育泥砾型和落淤层型2类3级构型界面。泥砾在5级和3级构型界面处均有发育,但厚度不同,当泥砾层厚> 0. 3 m时位于5级界面,厚度<0. 3 m时一般位于3级界面。解剖了研究区心滩平面结构,指出滩头、滩主体、滩尾和滩翼不同部位的落淤层发育差异。结合岩心、测井及现代沉积,建立了研究区4级和3级储层构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砂质辫状河 心滩 黄骅坳陷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及对含气饱和度空间分布的控制——以苏里格气田SX密井网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段志强 李进步 +4 位作者 白玉奇 李浮萍 薛雯 孙艳辉 李东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共9页
辫状河储层是苏里格气田的主要产气储层类型,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导致的含气饱和度空间分布规律相关研究较少。为此,以苏里格气田SX密井网区H8X2小层为例,开展了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了储层构型对含气饱和度空间分布影... 辫状河储层是苏里格气田的主要产气储层类型,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导致的含气饱和度空间分布规律相关研究较少。为此,以苏里格气田SX密井网区H8X2小层为例,开展了辫状河储层构型表征,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了储层构型对含气饱和度空间分布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剩余气挖潜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主要储层构型单元包括心滩和辫状水道;心滩砂体平均长850 m,平均宽380 m;储层构型对含气饱和度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5级构型单元整体上约束了含气饱和度的分布,4级构型单元直接控制了有效砂体分布;心滩内部,自迎流面向背流面方向含气饱和度逐渐降低;3级构型单元控制着砂体含气性的垂向分布;区块西侧的1口加密验证井钻探,预测与钻井结果符合程度较高。通过储层构型解剖开展含气饱和度预测准确性较高,研究成果可为井网加密调整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储层构型 心滩砂体 辫状水道 含气饱和度 强非均质性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尕斯库勒油田N_2~1油藏砂质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千然 牟中海 +3 位作者 丁晓军 汪显栩 王帅 陈有锋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尕斯库勒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不清,而目前储层构型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尕斯库勒油田N■油藏的Ⅰ-5小层作为研究目的层段,采用模式拟合、层次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单一辫流带级次、心滩级次、心滩... 尕斯库勒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不清,而目前储层构型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以尕斯库勒油田N■油藏的Ⅰ-5小层作为研究目的层段,采用模式拟合、层次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单一辫流带级次、心滩级次、心滩内部级次进行了构型解剖,并提出了井下四级构型界面侧积泥的识别与表征方法,依据河道成因将辫状河道分为泥质充填河道、半泥质充填河道、单一砂体充填河道和多期砂体叠置河道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砂质辫状河的四级构型界面和构型模式;认为研究区辫状河的五级构型界面为泛滥平原泥岩,四级构型界面为泥质充填河道、半泥质充填河道和侧积泥,三级构型界面为落淤层和辫状河道间夹层;研究区只存在一个辫流带,该辫流带顺物源长度为2 326.16 m,切物源长度为2 314.26 m;心滩的平均长度为460 m,平均宽度为285 m,辫状河道的平均宽度为142 m。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级构型界面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储层构型 心滩 辫状河道 剩余油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秋1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质辫状河有利岩相组合发育模式与意义
19
作者 高志勇 吴永平 +4 位作者 刘兆龙 魏聪 张永忠 王翠丽 刘群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1158,共18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秋1井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天然气虽获得高产,但由于钻井数量少、埋藏深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致使该区有利储层评价及对不同井产能差异控制作用分析存在较大困难。通过开展岩心沉积相分析与相标志识别,基于洪泛...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秋1井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天然气虽获得高产,但由于钻井数量少、埋藏深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致使该区有利储层评价及对不同井产能差异控制作用分析存在较大困难。通过开展岩心沉积相分析与相标志识别,基于洪泛面等时性特征,建立了巴什基奇克组等时地层格架,内部3个沉积单元由下至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平原—冲积平原辫状河的进积(湖平面下降)演化过程。中秋1井区产能差异层段主要处于最大洪泛面之上巴什基奇克组二段上部—巴什基奇克组一段的冲积平原砂质辫状河沉积环境,不同时期主河道发育位置不同。综合沉积微相、碎屑颗粒粗细结构、孔隙类型与特征、孔隙度与渗透率大小及裂缝发育与否等,将巴什基奇克组砂质辫状河沉积体划分为9种岩相组合类型,沉积微相差异是形成不同岩相组合的基础,其中Ⅰ—Ⅴ类为有利岩相组合。建立了中秋1井区巴什基奇克组砂质辫状河有利岩相组合发育模式,有利岩相组合所占比例在该区具有东高西低特征,控制了含气性的差异。预测沿东部中秋101井—中秋1井—中秋104井,向西部中秋102井—中秋2井一线的南、北区域为有效规模储层发育区,尤以北侧和东北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产能差异 岩相组合 深层 巴什基奇克组 白垩系 中秋1井区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沟剖面三工河组河道砂体建筑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双棋 张昌民 +3 位作者 赵康 王兵 王鑫 董岩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8-306,共9页
辫状河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沟辫状河露头实测、岩石相分析以及建筑结构要素精细解剖,总结出6种岩石相,划分出5级层级界面,识别出稳定水流河道、高流态河... 辫状河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层,研究其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沟辫状河露头实测、岩石相分析以及建筑结构要素精细解剖,总结出6种岩石相,划分出5级层级界面,识别出稳定水流河道、高流态河道、砂坝、废弃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5种4级建筑结构单元,分别以St-Spx-Sp-Sr,St-St-St,St-Spx-St-Sr,St-Sr-Fl和Sr-Fl-M岩石相组合为特征,并根据各级结构单元和层级界面特征,识别出泛滥平原泥、河道间泥、砂坝内部泥和交错层理层面泥4类泥质夹层。研究表明,目的层段为典型的砂质辫状河沉积,表现为下粗上细、水体能量逐渐减弱的多期、多旋回特征;辫状河砂体中,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和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最为稳定,是构成优势储集单元的基本要素,其中高流态河道和砂坝是有利的储集结构单元,这两类结构单元形成的河道砂体厚度大、侧向连续性好、非均质性较弱,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是辫状河最为有利的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南缘 侏罗系 三工河组 托斯台沟剖面 砂质辫状河 建筑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