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与经“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志辉 蔡沛彪 +4 位作者 关可立 李晓武 郑洵 陈海波 曾庆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42-2348,共7页
背景: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5%,而对于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要优于非手术治疗。然而对于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经典的“L”型入路因其较高的切口并发症而有... 背景: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5%,而对于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要优于非手术治疗。然而对于治疗时机、手术指征、切口选择、是否植骨等问题目前仍有争议。经典的“L”型入路因其较高的切口并发症而有逐渐被微创内固定所取代的趋势。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及“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汕头市中医院骨二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n=32)和“L”型切口组(n=28),分别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和经“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优良率评价2组手术疗效,对比2组患者术前等待天数、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Böhler角、Gissane角并加以比较。结果与结论:①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优良率为91%,“L”型切口组为93%,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2组术后Bö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d 2组Gissane角相当(P>0.05),Böhler角变化“L”型切口组优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末次随访2组Böhler角及Gissane角均有不同程度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L”型切口组患者的术前等待天数、住院天数均多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手术时间少于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P<0.05);④撬拨复位微创置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低于“L”型切口组的32%(P<0.05);⑤提示与传统“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撬拨复位微创置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撬拨复位 微创置板内固定 “L”切口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简蔚泓 丁健 沈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与经外侧“L”形切开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与治疗B组各40例。治疗A组采用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B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治疗B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2组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2组术前及术后跟骨Bohler角、C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Maryfand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的经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与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效果相似,但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术具有出血量少、引流量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 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 影像学 随访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耀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7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予以经外侧"... 目的:分析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予以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3d 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3 d 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经外侧“L”切口内固定 经跗骨窦切口微创有限切开复位术
下载PDF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及足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黄朝荣 欧德阳 +3 位作者 陈伟豪 黄政 莫建壕 邹镜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4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及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40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 目的:探究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及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40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均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出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手术用时少、创伤性小、安全性高、骨折愈合时间短,且可促进足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改良跗骨窦切口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 足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罗开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医学院附属澧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切开...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沙医学院附属澧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足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的各维度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更具微创优势,可有效促进足踝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足踝功能
下载PDF
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虞红林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切开复位组,38例)和闭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 目的比较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0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切开复位组,38例)和闭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结节关节角、交叉角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评价足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撬拨复位组均明显短(少)于切开复位组(P <0.01)。(2)跟骨相关指标两组术后均明显优于术前(P <0.05);术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末次随访时跟骨结节关节角及交叉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末次随访时Maryland评分及优良率切开复位组均明显高于撬拨复位组(P <0.05)。(4)足跟痛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创伤性关节炎、切口裂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均疗效满意,但切开复位治疗远期效果较佳,撬拨复位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
下载PDF
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 梁周 +3 位作者 黄志雄 吴金道 李玉莲 詹柱亨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骨一科收治的11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 目的探讨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骨一科收治的11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外侧L型切口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不同时段疼痛评分、治疗前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的跟骨宽度、Bohler角和Gissane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9.46±21.56) min vs (93.45±21.57) min]、住院时间[(5.69±1.17) d vs (7.42±1.19) d]、术中出血量[(82.76±5.11) mL vs (94.51±5.12) m L]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5 d、7 d,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1.83±0.51)分、(1.51±0.44)分、(1.45±0.3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7±0.52)分、(2.39±0.45)分、(2.30±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跟骨宽度[(34.35±5.01) mm vs (30.39±5.02) mm]、Bohler角[(38.91±4.52)°vs (35.76±4.57)°]、Gissane角[(112.54±12.07)°vs(106.50±12.08)°]比较,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手术安全性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sanders 跟骨骨折 疼痛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8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外侧延长切口入路 sanders~ 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军 黄楠 +2 位作者 李发灿 武永刚 齐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4期1522-1525,共4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足踝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外二科收治的12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 目的观察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足踝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外二科收治的125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3)。对照组患者行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行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足踝功能(Bohler角、Gissane角、Langre角、跟骨宽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95±8.42 min vs.92.48±9.37 min)、切口长度(3.49±1.24 cm vs.8.34±2.15 cm)、术中出血量(62.48±5.37 ml vs.87.95±7.59 ml)、术后VAS评分(4.29±1.30分vs.6.28±1.48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110.95±20.83 d vs.112.98±24.51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29.58±2.59°vs.30.25±3.59°)、Gissane角(128.57±17.93°vs.125.87±16.59°)、Langre角(93.58±9.65°vs.92.58±8.26°)、跟骨宽度(28.01±4.24°vs.27.49±3.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2%vs.3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能够获得与常规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基本相同的治疗效果,但前者的手术时间更短、组织创伤更低、并发症更少,兼具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sanders 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 定术 足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志文 朱志伟 +2 位作者 陈有芬 朱家骏 宋永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期102-103,共2页
目的评价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6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骨圆针撬拨固定。结果观察组优秀率77.14%,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 目的评价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6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骨圆针撬拨固定。结果观察组优秀率77.14%,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0±3.9)d,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5.0±3.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21,P<0.01)。观察组肿胀1例(2.86%),未发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对照组肿胀2例(6.06%)、感染1例(3.0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佳,住院时间短,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钢板内固定 sanders~ 骨圆针撬拨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微型锁定板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光亮 李祥 +6 位作者 何龙 潘寒松 张富国 叶湛 王子健 王莹 曾利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观察术前和术后7 d Böhler角和Gssnane角,末次随访采用Mary... 目的探讨跗骨窦入路结合微型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观察术前和术后7 d Böhler角和Gssnane角,末次随访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评估足功能。结果33例患者术后随访11~1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前Böhler角和Gissanes角分别从(22.06±5.41)°、(98.09±12.87)°纠正到术后的(31.79±4.22)°和(131.15±10.27)°(P<0.05);末次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0.9%。结论跗骨窦入路微型锁定板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未出现皮肤坏死,并发症少,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 跟骨骨折 sanders 锁定钢板
下载PDF
中药三期内治法辅治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强 周细江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79-484,523,共7页
目的:探讨中药三期内治法辅治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1∶1试验设计原则和随机信封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分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 目的:探讨中药三期内治法辅治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1∶1试验设计原则和随机信封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分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三期内治法。比较两组功能优良率、疼痛和肿胀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等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代谢[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不良反应。结果:分期组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分期组术前3 d、术后1 d、术后3 d疼痛和肿胀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期组术前等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期组治疗后BALP、BGP、PINP高于对照组,TRAP、CTX低于对照组(P<0.05);分期组治疗后VEGF、KGF、bFG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三期内治法辅治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和肿胀,改善骨代谢和微循环,促进康复进程,提高功能重建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三期内治法 跟骨骨折 sanders~ 骨代谢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基于3D虚拟与仿真技术辅助经皮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
13
作者 程俊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3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3D虚拟与仿真技术辅助经皮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中山南朗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外侧“L”形切... 目的 探讨基于3D虚拟与仿真技术辅助经皮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中山南朗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取外侧“L”形切口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采用3D虚拟与仿真技术微创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间载距突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准确率、置钉用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年足功能Maryland评分,并收集数据,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总置钉数、平均置钉数、准确率、每钉置钉时间、每组置钉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足功能Maryland总评分与对照组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3D虚拟与仿真技术辅助经皮微创治疗SandersII、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提升置钉质量和生物力学稳定性,改善患者的足功能恢复效果,但是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无法完全恢复骨折前的结构以及解剖学形态,另外图像的处理技术要求较高,需进一步提升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虚拟与仿真技术 辅助 经皮微创 sanders 跟骨关节内骨折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伟鹏 黄勇仪 +3 位作者 邹仲兵 王华国 叶劲 白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6月间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均予以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时随...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6月间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均予以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时随访,以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MFS)评定患者手术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并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随访,分别测定其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角及Bohler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创口均已达到甲级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时,MFS评定结果显示,36例患者的足部手术优良率达到97.22%;术后6个月时,患者跟骨长度、跟骨高度均比术前高,而跟骨宽度则比术前低,同时Gissan角及Bohler角也比术前高(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显著,可取得良好创口愈合效果,并促进患者跟骨的影像学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小切口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 sanders~ 跟骨骨折
下载PDF
单纯空心螺钉与钢板螺钉治疗SandersⅡ Ⅲ型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荣东 庄小宁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6期2303-2304,共2页
目的比较单纯多枚空心螺钉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空心螺钉组和钢板螺钉组,每组20例。记录2组... 目的比较单纯多枚空心螺钉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我院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空心螺钉组和钢板螺钉组,每组20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长度、宽度和高度,对患者进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2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钢板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输血病例,且2组的愈合时间、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和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多枚空心螺钉与钢板螺钉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都可获得良好的愈合,有效恢复并维持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及Gissane角、Bohler角,单纯空心钉固定可以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但钢板固定能够更好地恢复跟骨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新鲜骨折 sanders 空心螺钉 钢板螺钉
下载PDF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16
作者 水明斌 张雨 +1 位作者 李志民 黄鹤 《浙江实用医学》 2022年第3期200-202,211,共4页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撬拨复位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改...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7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撬拨复位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经跗骨窦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撬拨复位组采用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比较,撬拨复位组更高(P<0.05);术后1天、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撬拨复位组更高;跟骨宽度撬拨复位组更低;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钉道感染发生率对比,撬拨复位组更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足部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撬拨复位微创置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34
17
作者 高峰 王秀会 +5 位作者 周小小 易存国 付备刚 王明辉 沈超 夏胜利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8期822-825,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2诊治的7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2例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37... 目的比较分析经跗骨窦切口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12诊治的7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2例采用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37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受伤至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结果 7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8(13~16)个月。术后6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2(3~6)个月。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更短,切口长度更短,术后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与常规组术后12个月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创伤相对较小,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能够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强度,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外侧L形切口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赵星 祝少博 +2 位作者 余黎 邓宇 邓玲珑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试验组)和外侧L形切口(对... 目的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entral、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跗骨窦切口(试验组)和外侧L形切口(对照组)内固定治疗Sander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3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 224例,试验组604例,对照组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Gissane角恢复更为满意,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更高,术后切口感染、切口边缘坏死、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可以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及手术时间,缩短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而且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跟骨骨折 外侧L形切口 经跗骨窦切口 内固定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对照 被引量:24
19
作者 范恒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普... 目的对比观察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7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观察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长度、跟距高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6±7.5)min、(13.3±1.6)d,均低于对照组(80.7±7.9min、15.9±1.3d)(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跟骨长度及跟距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0,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均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有效术式,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明显缩短了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且避免了植骨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跟骨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普通解剖钢板加植骨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20
作者 黄朱宋 陈翔 +2 位作者 蓝锦福 关勇 高曦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5诊治的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目的比较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7-05诊治的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0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75(3~7)个月。观察组术后未见切口并发症;对照组9例术后切口出现浅层皮肤坏死。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与手术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Maryland足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跗骨窦切口微型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能有效保护皮瓣,减少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而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前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跟骨外侧L形切口 钢板 空心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