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和养殖梭鲈肌肉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志鹏 曹顶臣 +6 位作者 裴玥 何立川 李崇文 吴学工 王炳谦 苗建发 郑先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22,共8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2018年4—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用挂网捕获的体长43.5~50.9cm、体质量1.6~2.5kg的野生和体长38.5~40.0 cm、体质量0.8~1.0kg的养殖梭鲈Sander lucioperc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用标准方法评价了梭鲈的营养品质。结果显示...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2018年4—7月在乌苏里江抚远江段用挂网捕获的体长43.5~50.9cm、体质量1.6~2.5kg的野生和体长38.5~40.0 cm、体质量0.8~1.0kg的养殖梭鲈Sander lucioperca肌肉的营养成分,并用标准方法评价了梭鲈的营养品质。结果显示:梭鲈肌肉(鲜重)中蛋白质含量为20.23%~21.03%,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9.73%~40.74%和38.93%~40.10%。野生梭鲈(20.23%)肌肉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养殖梭鲈(21.03%)(P<0.0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高达77.03%~81.10%,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根据氨基酸评分(AAS),梭鲈肌肉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梭鲈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5.67%~45.85%,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高达30.66%~30.96%。野生和养殖梭鲈肌肉中脂肪含量分别为0.75%和0.70%,差异不显著(P>0.05);水分和灰分含量也无显著差异。养殖梭鲈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均高于野生梭鲈,其中MUF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但两者PUFA含量相似(45.85%和45.67%)。野生梭鲈肌肉中EPA含量(10.31%)高于养殖梭鲈(6.43%),而DHA含量(20.65%)则显著低于养殖梭鲈(24.23%)(P<0.05),二者EPA和DHA总含量接近,分别为30.96%和30.66%。综上所述,梭鲈肌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优质脂肪酸的健康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车轮虫的灭杀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秋实 王乐 +5 位作者 裴月 曹顶臣 李崇文 郑先虎 吴学工 王炳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在水温22.5~24℃条件下,将体质量(3.59±0.19)g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幼鱼暴露在0.40mg/L、0.70mg/L、1.22mg/L、2.14mg/L、3.75mg/L和6.57mg/L的6个硫酸铜浓度中,研究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和灭杀车轮虫的有效浓度。结果表... 在水温22.5~24℃条件下,将体质量(3.59±0.19)g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幼鱼暴露在0.40mg/L、0.70mg/L、1.22mg/L、2.14mg/L、3.75mg/L和6.57mg/L的6个硫酸铜浓度中,研究硫酸铜对梭鲈幼鱼的急性毒性和灭杀车轮虫的有效浓度。结果表明:硫酸铜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58 mg/L、2.35 mg/L和1.88mg/L,安全浓度为0.59mg/L。硫酸铜浓度在0.7mg/L以下,对梭鲈幼鱼的存活没有影响,硫酸铜浓度在0.4~0.7mg/L下作用24h,对车轮虫的杀虫率可达100%。建议全池泼洒0.4~0.7mg/L硫酸铜,或使用1.5mg/L硫酸铜浸泡2h,间隔1d再以同剂量药浴一次,可有效治疗梭鲈幼鱼的车轮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硫酸铜 车轮虫 灭杀
下载PDF
梭鲈ghrh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大小个体间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佳 孙志鹏 +5 位作者 吉宇丹 吕伟华 曹顶臣 鲁翠云 刘天奇 郑先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6,共9页
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 为了探究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ghrh)基因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生长调控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hrh cDNA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组织表达模式和大小个体间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hrh基因cDNA全长为1 100 bp,包含494 bp的5′非编码区、180 bp的3′非编码区和编码141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氨基酸多重比对发现,梭鲈ghrh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黄金鲈(P.flavescens)的ghrh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5.04%和94.33%,ghrh基因在鱼类和哺乳动物中都存在一个GLUCA保守结构域(65~91 aa)。ghrh基因在梭鲈各组织均有表达,脑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垂体次之,与其他组织相比差异显著。ghrh基因表达量与梭鲈体质量呈正相关,脑、肝和肌肉组织中ghrh基因表达量均为体质量极大组高于极小组,其中,脑组织中差异显著。因此,ghrh基因可以作为梭鲈生长候选基因用于分子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sander lucioperca) GHRH 序列特征 生长 表达差异
下载PDF
梭鲈不同月龄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月书 李彩娟 +1 位作者 许郑超 凌去非 《水产养殖》 CAS 2016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研究梭鲈幼鱼期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对1—4月龄梭鲈的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口裂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并计算肥满度。结果表明:梭鲈各月龄各性状间多为正相关,体长与全长、体质量... 为研究梭鲈幼鱼期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对1—4月龄梭鲈的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厚、尾柄长、尾柄高、口裂和体质量等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判别分析,并计算肥满度。结果表明:梭鲈各月龄各性状间多为正相关,体长与全长、体质量相关性最显著,1月龄梭鲈尾柄高与口裂相关系数最小。梭鲈各月龄主成分分别为:1、4月龄第一主成分与长度发育有关,2、3月龄第一主成分与体质量发育有关;1、2月龄第二主成分与尾柄发育有关,3、4月龄第二主成分与口裂发育有关;1、2、3月龄第三主成分别与体高、体厚、尾柄发育有关。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得到各月龄梭鲈判别函数,总判别准确率为95.6%。4月龄梭鲈肥满度最大(1.275),3月龄梭鲈肥满度最小(1.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肥满度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梭鲈野生群体遗传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鲁翠云 孙志鹏 +4 位作者 曹顶臣 耿龙武 那荣滨 吴学工 郑先虎 《水产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2,共11页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 为了解梭鲈种群的遗传结构,实验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6个和中亚2个群体的遗传差异,并与欧洲群体的单倍型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640 bp的COⅠ基因序列中检测到5个变异位点,定义了7种单倍型,发现Hap1为8个梭鲈群体的共享单倍型,且与欧洲群体的HapA相同,在中国群体所占比例(93.36%)高于中亚群体(72.58%)和欧洲群体(53.85%);Hap2和Hap3是中国群体的特异单倍型,而Hap4~Hap7为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单倍型序列的聚类图和网络图均显示Hap1/A为梭鲈群体的原始单倍型,中国和中亚群体的特异单倍型相对于原始单倍型仅有1~2个位点的变异,属于Hap1/A的亚型,与欧洲群体的特异单倍型具有较大的差异。每个群体检测到1~4种单倍型,斋桑湖(ZS)群体单倍型最多,而中国的腾格里湖(NX)、兴凯湖(XK)和鸭绿江(YJ)群体仅有1个单倍型(Hap1);塔什干(TS)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最高(Hd=0.514±0.069;π=0.00079±0.00011),其次是ZS群体,而中国梭鲈群体的多样性参数较低。AMOVA分析结果显示,梭鲈群体间遗传变异占20.74%,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0.15≤F_(st)=0.20736<0.25),TS群体与ZS群体和中国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极大(F_(st)>0.25),中国群体中仅黑河(HH)群体与其他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而中国其他5个群体间无遗传分化。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来自中国的6个梭鲈群体与哈萨克斯坦的ZS群体聚为一支,而乌兹别克斯坦的TS群体独立为一支。研究结果为梭鲈群体的繁殖及放流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线粒体COⅠ基因 野生群体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鸭绿江水丰水库外来种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研究
6
作者 王兴兵 徐浩然 +5 位作者 寇凌霄 蒋湘辉 魏洪祥 张涛 李赫 刘勇 《渔业研究》 2024年第6期635-644,共10页
【目的】摸清外来种梭鲈(Sander lucioperca)在鸭绿江水丰水库的生长情况。【方法】以2021年6月—2023年9月在水丰水库采样点采集的198尾梭鲈为研究对象,以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集的梭... 【目的】摸清外来种梭鲈(Sander lucioperca)在鸭绿江水丰水库的生长情况。【方法】以2021年6月—2023年9月在水丰水库采样点采集的198尾梭鲈为研究对象,以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梭鲈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采集的梭鲈样本体长为26~520 mm,其中101~200 mm的个体占样本总量的48.5%,体质量为0.3~1935.0 g,151 g以下的个体占样本总量的70.2%;样本由1~5龄5个年龄组组成,以1龄鱼为主,占样本总量的50.0%。体长与体质量拟合关系式为Wt=6×10^(-6)Lt^(3.150)(R^(2)=0.9924,n=198,P>0.05),为匀速生长类型。选用直线方程拟合梭鲈体长与脊椎骨半径的关系,其关系式为L=91.14r+24.693(R^(2)=0.9675,n=198)。从生长指标看,梭鲈5龄前的体长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较高,其生长比速平均值为0.366,生长常数平均值为1.679,生长指标平均值为88.573;从第4龄到第5龄,梭鲈的生长比速为0.076、生长常数为0.683、生长指标为36.584,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选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梭鲈的生长,体长生长方程为Lt=815.681[1-e^(-0.200(t-0.03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t=8409.982[1-e^(-0.200(t-0.033))]3.150;体长生长速度和体长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L/dt=163.136e^(-0.200(t-0.033))、d^(2)L/dt^(2)=-32.627e^(-0.200(t-0.033)),体长生长速度和体长生长加速度曲线均无拐点,体长生长速度与年龄呈反比,体长加速度与年龄呈正比,体质量生长速度和体质量生长加速度方程分别为dW/dt=5298.289e^(-0.200(t-0.033))[1-e^(-0.200(t-0.033))]2.150、d^(2)W/dt^(2)=1059.658e^(-0.200(t-0.033))[1-e^(-0.200(t-0.033))]1.150[3.150e^(-0.200(t-0.033))-1],体质量生长速度和体质量生长加速度曲线有拐点,体质量生长速度先增加后降低;梭鲈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7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557 mm和2525.20 g。【结论】外来种梭鲈能够适应水丰水库的环境,已建立自然种群。目前梭鲈的年龄结构相对简单,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 水丰水库 梭鲈 年龄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池塘养殖梭鲈的生长特征及繁殖力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志鹏 郑先虎 +3 位作者 曹顶臣 吴学工 何立川 韩英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5,共6页
2017—2019年每月采样统计研究密度为每公顷30000尾夏花时起池塘养殖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的生长特征及繁殖力。结果表明:1龄梭鲈平均体长为(180.65±15.81)mm,平均体质量为(69.83±20.43)g;2龄梭鲈平均体长为(333.85±... 2017—2019年每月采样统计研究密度为每公顷30000尾夏花时起池塘养殖的梭鲈(Sander lucioperca)的生长特征及繁殖力。结果表明:1龄梭鲈平均体长为(180.65±15.81)mm,平均体质量为(69.83±20.43)g;2龄梭鲈平均体长为(333.85±34.35)mm,平均体质量(491.48±156.54)g;3龄梭鲈平均体长(355.12±28.80)mm,平均体质量(777.95±137.95)g。梭鲈属于异速生长类型,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5×10^(-5)L^(2.74)(R^(2)=0.95)。对40尾3龄性成熟雌亲鱼的繁殖力统计结果表明:梭鲈性腺成熟系数(GIS)为(17.77±1.46)%,其绝对繁殖力(F)为(118794.85±25616.27)粒,相对繁殖力(F_(1))为(273.45±25.11)粒/g,体长相对繁殖力(F_(L))为(334.05±59.14)粒/m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_(W))为(215.39±19.21)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与体长(L)、体质量(W)的关系分别为:F=0.0034L^(2.948),F=238.12W-0.029W^(2)-53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生物学特征 繁殖力
下载PDF
利用线粒体序列比较分析梭鲈鸭绿江和乌伦古湖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志鹏 鲁翠云 +1 位作者 那荣滨 郑先虎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6,26,共8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分析了梭鲈(Sander lucioperca)鸭绿江(YL)和乌伦古湖(XJ)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变异。结果显示:Cyt b和D-loop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7.37%和66.64%,明显高于C+G含量(42.63%和33.36%)。Cyt b...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分析了梭鲈(Sander lucioperca)鸭绿江(YL)和乌伦古湖(XJ)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变异。结果显示:Cyt b和D-loop序列的A+T含量分别为57.37%和66.64%,明显高于C+G含量(42.63%和33.36%)。Cyt b序列共检测变异位点2个,包括单变异位点和简约信息位点各1个。D-loop序列中检测到变异位点26个,其中单变异位点19个,简约信息位点7个。检测到Cyt b序列3个单倍型,YL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0.032±0.031)和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08±0.000 07)均低于XJ群体(0.467±0.043)(0.001 10±0.000 10),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0 076)小于XJ(0.001 102),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0 873;检测到D-loop序列17个单倍型,YL群体Hd(0.466±0.088)和π(0.002 41±0.000 69)略高于XJ群体(Hd=0.435±0.100,π=0.001 91±0.000 67),YL群体内遗传距离(0.002 422)大于XJ群体(0.001 919),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 269。结果显示,两个群体Cyt b和D-loop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loop序列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乌伦古湖群体可能经历种群扩张。Cyt b和D-loop序列分子方差分析(AMOVA)分析显示:梭鲈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64.56%和97.42%),少部分来源于群体间(35.44%和2.58%)。鸭绿江梭鲈群体可能不完全来源于乌伦古湖群体。本研究结果为两个群体在人工繁育中的利用提供了参考,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监测及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细胞色素B基因 线粒体D-LOOP区 遗传结构
下载PDF
梭鲈ho1基因的克隆及其低氧胁迫下表达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吉宇丹 孙志鹏 +5 位作者 吕伟华 鲁翠云 曹顶臣 刘天奇 周佳 郑先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 梭鲈(Sander lucioperca)对低氧极敏感,在集约化养殖和苗种运输过程中易发生低氧应激和死亡现象。为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在梭鲈响应低氧过程中的调节作用,通过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克隆了梭鲈ho1基因,其cDNA全长为1256 bp,包含840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62 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5'-UTR)和254 bp的3'-UTR,编码279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显示,梭鲈HO1与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舌齿鲈(Dicentrarchus labrax)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84%、88.69%和88.1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ho1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其次是肾、肝、鳃等组织。低氧刺激前3 h,梭鲈ho1主要在皮肤、鳃中响应;低氧胁迫3 h后,ho1主要在心、肝、肾中发挥转录调控作用。复氧12 h,除肝脏外,梭鲈其他组织ho1的相对表达量均可恢复正常,低氧刺激对肝组织ho1的表达产生了较大影响。研究表明,ho1基因参与梭鲈响应低氧的分子调节机制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可为深入了解梭鲈低氧胁迫遗传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ho1 基因克隆 低氧胁迫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白梭吻鲈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晓飞 凌去非 +2 位作者 李彩娟 许郑超 王国成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 为了加强良种选育工作,切实做好亲本遗传管理,防止近交衰退的发生,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新疆野生群体及山东和苏州2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中18个有扩增产物,14个呈现多态性;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6个,3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57~3.36,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085~0.5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931~0.4764,表明3个白梭吻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遗传多样性大小为:新疆群体>苏州群体>山东群体。群体的Fst为0.1798,表明群体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在白梭吻鲈人工繁殖与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亲本遗传结构监测并维持一定数量的亲本规模,以利于其产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梭吻鲈 微卫星 遗传结构
下载PDF
白梭吻鲈冷藏期间鲜度品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荣珍 李彩娟 +1 位作者 王永玲 凌去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64,共5页
研究白梭吻鲈在4℃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鲜活白梭吻鲈宰杀后去鳞、去尾、去内脏,将头部和切块的肌肉分装并储存于4℃冰箱中。在第0、3、6、9、12、15天时取样分析,以感官评价(quality index,QI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 研究白梭吻鲈在4℃冷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鲜活白梭吻鲈宰杀后去鳞、去尾、去内脏,将头部和切块的肌肉分装并储存于4℃冰箱中。在第0、3、6、9、12、15天时取样分析,以感官评价(quality index,QI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可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nitrogen,TVB-N)、p H值和菌落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作为评估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延长,感官评价值(QI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可挥发性盐基氮和菌落总数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向,而p H值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第9天时QI分值为8.7,TBA值为0.64 mg/100 g,TVB-N值为19.64 mg/100 g,TVC值为5.08 lgCFU/g,各指标虽未超出但已接近食品安全限值,此时白梭吻鲈肌肉已经腐败变质,将不再具可食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藏时间 白梭吻鲈 冷藏 品质变化 鲜度
下载PDF
热胁迫对白梭吻鲈鳃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2
作者 陈祎宁 李彩娟 +5 位作者 王国成 沈帆帆 滕藤 郭金强 翁昕 凌去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0,共6页
为探究热胁迫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鳃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23℃为对照组,设置28℃、31℃、34℃和36℃共计4个热胁迫组,测定不同温度胁迫对白梭吻鲈鳃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 为探究热胁迫对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鳃组织结构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23℃为对照组,设置28℃、31℃、34℃和36℃共计4个热胁迫组,测定不同温度胁迫对白梭吻鲈鳃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以及鳃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28℃组鳃小片发生充血,31℃组部分鳃小片末端卷曲变形、上皮细胞水肿,34℃组鳃小片变形加重,且有少量融合,上皮细胞水肿加重、明显隆起,鳃小片之间粘液细胞肥大、增生,36℃组相邻鳃小片大量融合且严重变形,卷曲混乱排列,大量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丝粘液细胞增生、肥大;随着胁迫温度升高,鳃中SOD、CAT、GPX、MDA均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36℃时显著下降,表明热胁迫对白梭吻鲈鳃组织有损伤,且随着热胁迫温度的升高,其鳃受损情况越发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梭吻鲈 热胁迫 抗氧化指标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体质量梭鲈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付监贵 张振早 +2 位作者 李彩娟 顾军 凌去非 《水产养殖》 CAS 2018年第10期18-22,共5页
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20、24、26、28、32℃)对体质量(19.39±2.06)g和(33.41±2.96)g梭鲈幼鱼耗氧率(R_O)、排氨率(R_N)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20~32℃时,2种规格的梭鲈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都随... 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温度(20、24、26、28、32℃)对体质量(19.39±2.06)g和(33.41±2.96)g梭鲈幼鱼耗氧率(R_O)、排氨率(R_N)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20~32℃时,2种规格的梭鲈幼鱼耗氧率、排氨率和窒息点都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2种规格的梭鲈幼鱼耗氧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R_O和R_N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体质量(19.39±2.06)g方程分别为:R_O=0.0573e^(0.0459T)(R^2=0.9748),R_N=16.62e^(0.0356T)(R^2=0.9890);(33.41±2.96)g方程分别为:R_O=0.0154e^(0.0866T)(R^2=0.9623),R_N=4.511e^(0.0665T)(R^2=0.8697);梭鲈幼鱼的窒息点在0.830-1.100 mg/L。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两种体质量的梭鲈幼鱼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和窒息点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幼鱼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下载PDF
梭鲈与加州鲈、鳜鱼的肌肉品质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涛 沈勇 +4 位作者 孙龙生 田立立 王剑桥 丛宁 吴志强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7期17-23,共7页
该研究旨在比较梭鲈与加州鲈和鳜鱼的营养成分与风味品质,科学评价其食用价值。分别测定了3种鱼肌肉的常规养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肌苷酸含量及肌肉组织学性状,结果表明:梭鲈肌肉粗蛋白水平(20.99%)显著高于加州鲈(18.63%)和... 该研究旨在比较梭鲈与加州鲈和鳜鱼的营养成分与风味品质,科学评价其食用价值。分别测定了3种鱼肌肉的常规养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肌苷酸含量及肌肉组织学性状,结果表明:梭鲈肌肉粗蛋白水平(20.99%)显著高于加州鲈(18.63%)和鳜鱼(18.90%)(P<0.05),粗脂肪水平(0.63%)显著低于加州鲈(4.58%)和鳜鱼(2.56%)(P<0.05),粗灰分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梭鲈肌肉中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5种甜味氨基酸及2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3种鱼肌肉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较接近,EAA/TAA超过40%。梭鲈与加州鲈的PUFAs、DHA和EPA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鳜鱼(P<0.05),鳜鱼肌肉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梭鲈和加州鲈(P<0.05)。此外,梭鲈的花生四烯酸和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梭鲈肌肉钾、磷、镁含量显著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3种鱼肌肉中11种微量元素(铝、锌、铁、铜、总砷、钡、锰、铅、铬、镍、镉)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梭鲈肌肉的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肌苷酸(IMP)、PUFAs、钾元素等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加州鲈和鳜鱼(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加州鲈 鳜鱼 营养 肌肉品质 评价 比较
下载PDF
梭鲈的淋巴细胞培养及其核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金善 范兆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对和随体。梭鲈核型公式为2n=48,2m+10sm+12st+2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鲈 淋巴细胞 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