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EM Inversion Method for Inter-Tidal Zone Based on MODIS Dataset:A Case Study i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永学 李满春 +2 位作者 程亮 李飞雪 舒远明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0年第4期735-748,共14页
Surthce elevation is tile basic data for geo-science. It is difficult to retrieve tidal-flats' elevation from a single Re- mote Sensing (RS) image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sediment dynanical environment and huge ... Surthce elevation is tile basic data for geo-science. It is difficult to retrieve tidal-flats' elevation from a single Re- mote Sensing (RS) image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sediment dynanical environment and huge spatial difference in tidal-flats' moisture content.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inconstant inter-tidal zone based on high tempo-resolution MODIS data set in a short period is proposed in a ease study on the Dongsha Sandbank of the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batch-pre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image partition to handle massive MODIS IB images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8163 scenes of MODIS images. The dataset of short-period and muhi-temporal MODIS images for inter-tidal flats' DEM inversion is selected and the usability of MODIS dataset is analyzed. Shorelines of the Dongsha Sandbank are extracted by use of batch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In accord with tidal- 0 level forecasted by the Chenjiawu Tidal Gauge Station at the overpass moment of each RS image, DEMs of inter-tidal flats in January and sutmner(Jul, Aug and Sept), 2003 are built under ArcG1S9.2. Studies show that: (1) The dataset of short-duration and muhi-phase MODIS images can be used to retrieve the historical DEM of tidal-flats at changeful tidal flats. (2) Aualysis on usability of MODIS images from Aqua and Terra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more usable and higbquality MODIS images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but less in summer. Therefore, the period for building inter-tidal fiats' DEM is suggested to be one month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and three months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idal flats remote sensing MODIS elevation inversion Dongsha sandbank Jiangsu Radial Tidal sand-ridges
下载PDF
江苏沿海沙脊群表层沉积物Pb同位素特征及对物源的指示
2
作者 饶文波 洪申申 +1 位作者 栗天宁 茅昌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 为进一步查明江苏沿海沙脊群沉积物的来源,分析了该区域沉积物酸不溶组分Pb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沉积物Pb同位素比值与近岸沙脊群相似,暗示其在潮波作用下有向岸运移的趋势。铅钕同位素分析揭示长江及周边河流沉积物在长江冲淡水和东海沿岸流作用下输移至远岸沙脊群海向区域。在苏北沿岸流作用下,老黄河三角洲沉积物输入对近岸沙脊群及远岸沙脊群陆向区域有影响;相反,诸如现代黄河口、济州岛和韩国河流等地沉积物输入对江苏沿海沙脊群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物质来源 表层沉积物 沙脊群 江苏沿海
下载PDF
辽东湾东岸太平湾深水港建港条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孟国 韩志远 +2 位作者 解鸣晓 张义丰 麦苗 《水道港口》 2016年第5期465-472,共8页
太平湾位于辽东湾东岸。根据现场实测波、流、沙资料、水深测图资料及卫星遥感图片,通过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岸滩演变与稳定性分析,设计水位和深水设计波要素计算,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对太平湾建港条件进行了研究论证。主要研究结... 太平湾位于辽东湾东岸。根据现场实测波、流、沙资料、水深测图资料及卫星遥感图片,通过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岸滩演变与稳定性分析,设计水位和深水设计波要素计算,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对太平湾建港条件进行了研究论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太平湾海域水深条件较好,波浪、潮流动力不强、泥沙来源少、水体含沙量低、泥沙运动不活跃,海床地貌形态长期保持稳定,具有开发建设深水大港的良好条件;(2)港口开发方案对周围海区流场影响较小,口门横流不大,环流强度和范围有限,港池航道常年泥沙淤积强度和淤积量不大,无碍航骤淤问题;(3)工程海域较强浪向为N向和NNW向,对港内波况有影响的浪向主要为W向、WSW向和S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泥沙 潮流 波浪 水下沙脊 深水港 辽东湾 太平湾
下载PDF
海侵驱动下的胶州湾沙脊-水道体系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玉海 刘自力 +1 位作者 纪育强 汤立群 《水道港口》 2009年第5期311-315,共5页
胶州湾作为一个半封闭的基岩海湾,湾内、外均发育了较为完整的沙脊-水道体系。胶州湾外从崂山头到大珠山咀沿线在晚更新世低海面时(-20m)由波浪向岸输沙形成了古滨面沙坝,在随后的全新世海侵过程中,古滨面沙坝受到潮流动力的强烈改造,... 胶州湾作为一个半封闭的基岩海湾,湾内、外均发育了较为完整的沙脊-水道体系。胶州湾外从崂山头到大珠山咀沿线在晚更新世低海面时(-20m)由波浪向岸输沙形成了古滨面沙坝,在随后的全新世海侵过程中,古滨面沙坝受到潮流动力的强烈改造,形成了南沙、大竹等沙脊和竹岔水道等,而赤岛沙脊、沙子口连岸沙坝等则是古滨面沙坝近岸部分的残留沙体;胶州湾内的沙脊-水道格局受到全新世海侵前原始沟谷地形的控制,海侵后沟谷被淹没成为涨、落潮通道,而沙脊则是由海侵前胶州湾入湾河流的"河口沙坝"或者"河口远端坝"等堆积而成;现代胶州湾沙脊-水道体系的演变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脊 水道 海侵 演变 胶州湾
下载PDF
渤海沙脊和沙席分布及与M_2潮流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鹏 贾凯 +1 位作者 吴建政 胡日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共10页
基于渤海海底地形调查资料,识别了辽东浅滩、辽东湾东岸、六股河河口、曹妃甸等4个沙脊区的21条沙脊,利用收集到的渤海8个站位的实测潮流数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潮流与渤海沙脊、沙席发育的动力学关系。在物源充足的前提下,M2... 基于渤海海底地形调查资料,识别了辽东浅滩、辽东湾东岸、六股河河口、曹妃甸等4个沙脊区的21条沙脊,利用收集到的渤海8个站位的实测潮流数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潮流与渤海沙脊、沙席发育的动力学关系。在物源充足的前提下,M2分潮潮流椭圆长半轴在50~75cm/s,椭率绝对值小于0.4时,能够发育潮流沙脊,沙脊的方向与潮流椭圆长轴方向基本一致;椭圆长半轴为40~50cm/s,椭率绝对值在0.4~0.6之间时,能够发育潮流沙席。M2分潮潮流椭圆长半轴过大或过小,均不能发育潮流沙脊和沙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脊 沙席 M2潮流 渤海
下载PDF
海南东方西部海域沙波和沙脊分布特征
6
作者 张先锋 欧阳义 +4 位作者 刘臻 程荣 刘雷 曹瑞 张军勇 《海岸工程》 2023年第4期360-368,共9页
海南东方西南部海域海底发育大量沙波、沙脊,严重影响该海域海底工程安全。为探明该区域的海底地貌概况及微地貌特征,本论文通过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等方法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区域内沙波、沙脊十分发育;受沙波、沙脊等地貌单元... 海南东方西南部海域海底发育大量沙波、沙脊,严重影响该海域海底工程安全。为探明该区域的海底地貌概况及微地貌特征,本论文通过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等方法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表明:区域内沙波、沙脊十分发育;受沙波、沙脊等地貌单元的影响,该区域内水深多变化,地形条件复杂。根据沙波发育形态、规模等特征,共识别出沙脊、巨型沙波、大型沙波、中型沙波、小型沙波以及沙纹六个地貌类型。根据沙波沙脊发育特征及其空间组合关系推测,研究区内的沙脊发育于低海面时期的浅水高能环境,活动性较弱,沙波则主要形成于末次海侵以来高海面低能环境中,当前仍处于发育过程中。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内海底管线、桩基础等海洋工程设计、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东方 沙波 沙脊 南海
下载PDF
辽东浅滩潮流运动特征与沉积物输运 被引量:4
7
作者 金玉休 曹志敏 +2 位作者 吴建政 朱龙海 王恩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40,共8页
渤海东部的辽东浅滩是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线性沙脊和沙脊间沟槽共同组成的现代潮流地貌。根据辽东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脊-槽海流与悬浮泥沙同步观测和水深地形测量等资料,研究了沙脊和沟槽表层沉积物分布、海流及悬浮泥沙分布特征,分... 渤海东部的辽东浅滩是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线性沙脊和沙脊间沟槽共同组成的现代潮流地貌。根据辽东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脊-槽海流与悬浮泥沙同步观测和水深地形测量等资料,研究了沙脊和沟槽表层沉积物分布、海流及悬浮泥沙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输运趋势,探讨了沙脊-沟槽地貌分布对潮流的响应。结果表明:辽东浅滩沙脊脊部表层沉积物为砂,沟槽表层沉积物为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具有脊部粗、沟槽细的分布特征。受脊槽地形的控制,沙脊区潮流流速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减小,沙脊脊部表层流速小于沟槽表层流速,而近底层则相反,沙脊脊部底层流速大于沟槽底层流速,其变化的临界深度约0.7 H(H为水深值)。沙脊区沉积物运移方向为NNE向,在一个潮周期内,沙脊脊部表层沉积物约有8.5~10.5h可以被起动,而沟槽内沉积物只在高低潮流速较大的1h期间可以被起动。在长期的往复潮流作用下,沙脊脊部遭受侵蚀,沟槽淤积,沙脊逐渐退化,脊-槽高差减少,脊-槽地形趋于夷平,但沙脊退化的过程是缓慢的,目前的脊-槽地貌格局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沙脊 泥沙起动 沉积物输运 辽东浅滩
下载PDF
辐射沙洲海域浮游动物特征和吕泗渔场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群 蒋欣慰 +1 位作者 徐兆礼 王翠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6-858,共13页
为探讨辐射沙洲海域浮游动物饵料变化规律和吕泗渔场的形成机制,于2012年5月(春季)和2012年9月(秋季)采集了苏北浅滩辐射沙洲核心海域浮游动物样品,通过聚集强度、方差贡献、优势度及逐步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苏北浅滩浮游动物时空... 为探讨辐射沙洲海域浮游动物饵料变化规律和吕泗渔场的形成机制,于2012年5月(春季)和2012年9月(秋季)采集了苏北浅滩辐射沙洲核心海域浮游动物样品,通过聚集强度、方差贡献、优势度及逐步回归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苏北浅滩浮游动物时空分布与辐射沙洲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春、秋两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分布均表现出沙脊水域高于潮沟水域,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不同水域平均生物量分别为沙脊水域606.63 mg/m3、沟底水域428 mg/m3、沟口水域为178.55 mg/m3,秋季为沙脊水域208.01 mg/m3、沟底水域181.30 mg/m3、沟口水域60.47 mg/m3;春季不同水域平均丰度分别为沙脊水域560.76个/m3、沟底水域389.39个/m3、沟口水域161.28个/m3,秋季为沙脊水域184.15个/m3、沟底水域56.42个/m3、沟口水域112.14个/m3。春、秋季桡足类均占绝对优势。研究表明:研究水域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与地形和潮波系统有关,沙脊水域的浮游动物数量高于潮沟水域,其原因一方面是潮沟地形造成沙脊上流速较小,潮沟中流速较大,另一方面东海前进潮波与南黄海旋转潮在沙脊线附近汇合,导致处于交汇处的沙脊水域水动力较弱,因此浮游动物容易在沙脊水域集聚和摄食。苏北浅滩潮沟系统海域的饵料水平远高于其他水域,其优势种群主体为桡足类,是经济鱼类主要的饵料组分,这是吕泗渔场成为我国著名渔场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沙脊 潮沟 平面分布 渔场 苏北浅滩
下载PDF
苏北浅滩中部典型沙脊潮沟海域不同空间鱼类群落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严太亮 徐兆礼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9-1398,共10页
利用2011年5月(春季)和2010年11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大丰沿岸海域(32°44’-33°23'N、120°54'-121°38'E)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群落结构,从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等... 利用2011年5月(春季)和2010年11月(秋季)在苏北浅滩大丰沿岸海域(32°44’-33°23'N、120°54'-121°38'E)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获取的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群落结构,从鱼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以及优势种等不同方面,探讨苏北浅滩沙脊潮沟地形对鱼类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春秋季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沿岸海域鱼类可划分为西部近岸群落、中部沙脊群落以及东部潮沟群落3个群落,其鱼类群落结构差异表现为,春季鱼类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5种)〉沙脊(11种)〉近岸(3种);多样性指数(H')类似,即潮沟(1.57,1.89)〉沙脊(1.19,1.57)〉近岸(0.51,0.69);秋季鱼类种类数表现为潮沟(18种)〉近岸(12种)〉沙脊(11种),鱼类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潮沟(1.54,1.54)〉近岸(1.02,0.96)〉沙脊(0.92,0.83)。潮沟海域与外海相连,外海鱼群顺着潮沟向近海移动,在潮沟末端遇到沙脊地形的阻挡,底栖性鱼群停留在沟底,造成种类数累积,多样性增加。优势种分布上,潮沟群落多为方氏锦鳚(Pholos fangi)、鮸(Miichthys miiuy)、小带鱼(Eupleurogrammus muticus)等产卵性鱼类;沙脊群落鱼类主要由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和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等滤食性鱼类组成。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鱼类群落空间差异显著,而地形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变化是苏北浅滩沙脊潮沟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以沙脊潮沟地形因素为突破口,不仅丰富了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的环境影响因素,也为苏北浅滩渔业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浅滩 沙脊 潮沟 鱼类组成多样性 优势种 地形影响 饵料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与统计学方法的南黄海近岸沙脊与水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庆光 倪文斐 +4 位作者 高建华 贾建军 杨磊 龚绪龙 汪亚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9-128,共10页
以南黄海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为对象,基于已验证的该区域沉积动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近30 a(1979-2011年)的水下地形演化,计算辐射沙脊区域海底地形年际变化标准偏差,对沙脊和水道的地貌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地形变化标准偏差愈小... 以南黄海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为对象,基于已验证的该区域沉积动力学数值模型模拟近30 a(1979-2011年)的水下地形演化,计算辐射沙脊区域海底地形年际变化标准偏差,对沙脊和水道的地貌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地形变化标准偏差愈小,地貌愈稳定;标准偏差愈高,地貌愈不稳定。定量地确定了南黄海辐射沙脊区域内沙脊与水道稳定性系数的时空分布,发现主要淤积区域位于沙脊周围,近岸沙洲有淤高的趋势;主要侵蚀区位于水道,沙脊间水道逐渐冲刷加深,如西洋水道和黄沙洋水道。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海底地形年际变化标准偏差确定地貌稳定性评估方法,可为海岸陆架地貌稳定性研究、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脊 潮汐水道 地貌稳定性 数值模拟 标准偏差 南黄海
下载PDF
东海大陆架地貌分区
11
作者 邓光辉 周长振 《上海地质》 1990年第4期7-15,共9页
根据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丰富的调查资料和已有成果,对东海大陆架初步划分了12个地貌单元,从空间上、时间上探讨三角洲、古滨海平原等地貌发育史,首次提出东海陆架上发育有特殊的构造地貌单元——断陷盆地,进一步确定古河口湾沙脊群的... 根据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丰富的调查资料和已有成果,对东海大陆架初步划分了12个地貌单元,从空间上、时间上探讨三角洲、古滨海平原等地貌发育史,首次提出东海陆架上发育有特殊的构造地貌单元——断陷盆地,进一步确定古河口湾沙脊群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大陆架 地貌分区 沙脊群
下载PDF
苏北岸外辐射沙洲王港西洋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尤坤元 朱大奎 +3 位作者 王雪瑜 孙亚梅 周旅复 马仲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6,共7页
在粉砂淤泥海岸,利用潮流通道建港,稳定性是一个首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西洋潮流通道的环境背景,然后根据实测资料,利用多种方法,包括地理息信系统、遥感研究、沉积物粒度、矿物、微体及水文泥沙资料分析等对西洋的稳定性作了综... 在粉砂淤泥海岸,利用潮流通道建港,稳定性是一个首要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西洋潮流通道的环境背景,然后根据实测资料,利用多种方法,包括地理息信系统、遥感研究、沉积物粒度、矿物、微体及水文泥沙资料分析等对西洋的稳定性作了综合研究,认为,西洋通道特别是其西水道是一条稳定性好的潮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西洋 潮流通道 稳定性 海岸地貌 港址
下载PDF
渤海东部潮流动力地貌特征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振夏 汤毓祥 +1 位作者 王揆洋 夏东兴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6年第1期7-21,共15页
渤海东部发育了典型的潮流动力地貌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前者为潮流侵蚀区,后两者为潮流沉积区。老铁山水道表层最大流速可达5kn,潮流强烈侵蚀海底;辽东浅滩表层最大流速1.3~2... 渤海东部发育了典型的潮流动力地貌体系,它由老铁山水道冲刷槽、辽东浅滩沙脊和渤中浅滩沙席三者组成。前者为潮流侵蚀区,后两者为潮流沉积区。老铁山水道表层最大流速可达5kn,潮流强烈侵蚀海底;辽东浅滩表层最大流速1.3~2.3kn,M2分潮椭率绝对值小于0.4,潮流往复性强,形成潮流沙脊;渤中浅滩表层最大流速为1.2~1.6kn,M2分期椭率绝对值大于0.4,潮流旋转性强,形成潮流沙席。6号沙脊南端详测区的旁侧声纳镶嵌日显示的微地貌形态有海底沙丘、沙条、彗星尾标志和冲刷沟,表明沙席和沙脊均是现代潮流作用形成的底形。该潮流动力地貌体系中,净沉积物搬运从老铁山水道至两潮流浅滩;在详测区净沉积物搬运从南向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潮流 潮流沙脊 动力地貌 海底地貌
下载PDF
冰消期海侵进程中南黄海潮流沙脊的演化模式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杨子赓 王圣洁 +2 位作者 张光威 李绍全 刘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共10页
南黄海东侧底形资料、浅地层剖面和 YSDP- 10 2钻孔揭示了冰消期海侵初期的古潮流沙脊群 ;南黄海QC2孔上部岩心又揭示了全新世中期的埋藏古潮流沙脊群 ;842 2柱状岩心补充了若干现代南黄海沙脊群——苏北岸外辐射状沙脊群的特征。根据 1... 南黄海东侧底形资料、浅地层剖面和 YSDP- 10 2钻孔揭示了冰消期海侵初期的古潮流沙脊群 ;南黄海QC2孔上部岩心又揭示了全新世中期的埋藏古潮流沙脊群 ;842 2柱状岩心补充了若干现代南黄海沙脊群——苏北岸外辐射状沙脊群的特征。根据 1 4 C测年、ESR测年及突变事件的分析 ,获得了不同时期沙脊形成的年代标尺 ,并获得以下结论 :(1)沙脊沉积在层序地层中属上海侵体系域 (U TST) ,其发育与海平面密切相关 ,最佳发育深度在- 2 0~ - 30 m水深范围内 ,很少有超过 - 40 m者。南黄海沙脊群随着陆架海侵进程自东向西跃迁 ,沙脊群广泛发育预示海平面的相对稳定或小幅度波动期 ;海平面急剧上升期实现了沙脊群的跃迁。南黄海沙脊演化可划分为 3期 :早期 (约 12~ 9ka)是据新仙女木期 (YD)的海平面波动 ,以南黄海东侧古潮流沙脊群为代表 ;中期 (约 6 .3~4ka)包括了中全新世高温期气候突然衰退事件 (MHCR)的海平面波动 ,南黄海中部 QC2孔揭露的埋藏潮流沙脊是这一期的代表 ;晚期为 2 ka至今的海平面缓慢波动期 ,以现代苏北岸外辐射沙脊群为代表。 (2 )潮流沙脊沉积物特征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早期沙脊处于强动力作用下 ,随着海侵范围扩大 ,形成沙脊的动力条件愈来愈弱。(3)南黄海、东海与北黄海沙脊发育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消期 海侵进程 海平面变化 潮流沙脊 演化模式 黄海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洲成因的潮流数值模拟解释 被引量:22
15
作者 朱玉荣 常瑞芳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18-224,共7页
用接近计算海域自然陆架坡度的均匀倾斜海底,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的潮流椭圆和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辐射状潮流场不依赖于海底地形而存在,相反,可能是产生和塑造辐射沙洲的主要动力。并用潮流和潮余流的计算结果,对沙洲区... 用接近计算海域自然陆架坡度的均匀倾斜海底,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的潮流椭圆和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辐射状潮流场不依赖于海底地形而存在,相反,可能是产生和塑造辐射沙洲的主要动力。并用潮流和潮余流的计算结果,对沙洲区海底沉积物的运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辐射沙洲 潮流 数值模拟 海流
下载PDF
GIS与遥感支持下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海宇 王颖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1-65,共5页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泥沙堆积体 ,具有独特的动力地貌组合。利用1988~1995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ERS1SAR影像及1979年编绘地形资料 ,综合应用GIS与遥感方法 ,对这一区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变化及演变趋势作出分...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世界罕见的大型水下泥沙堆积体 ,具有独特的动力地貌组合。利用1988~1995年的LANDSATTM遥感影像、ERS1SAR影像及1979年编绘地形资料 ,综合应用GIS与遥感方法 ,对这一区域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变化及演变趋势作出分析 ,其基本演变特征与趋势表现为 :沙脊群枢纽地区处于不断的增长、扩张过程 ;南部区域堆积与侵蚀作用较弱 ,沿岸潮滩向海淤进 ;而北部区域变化较强烈 ,并继续脊槽相间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遥感 南黄海 辐射沙脊群 现代演变趋势
下载PDF
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烂沙洋潮流通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何华春 邹欣庆 李海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烂沙洋潮流通道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内一条涨落潮流速大的潮流通道 ,利用其天然深水航道 ,可建设深水大港。为论证烂沙洋潮流通道的稳定性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沉积物粒度、... 烂沙洋潮流通道是江苏岸外辐射沙脊群内一条涨落潮流速大的潮流通道 ,利用其天然深水航道 ,可建设深水大港。为论证烂沙洋潮流通道的稳定性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种研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沉积物粒度、主元素分析及水动力条件分析等对该地区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烂沙洋潮流通道从整体上讲是一条稳定的潮流通道 ,沉积动力条件较稳定 ,适宜建港 ,但在建港时仍需慎重地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减轻西太阳沙北侧周期性冲刷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烂沙洋潮流通道 稳定性研究 遥感影像分析
下载PDF
Tidal current-induced formation——storm-induced change——tidal current-induced recovery——Interpretation of depositional dynamics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radial sand ridges on the Yellow Sea seafloor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长宽 张东生 +1 位作者 张君伦 王震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1期1-12,共12页
The results of simulated tidal current field, wave field and storm-induced current field are employed to interpret the depositional dynamic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n the Yellow ... The results of simulated tidal current field, wave field and storm-induced current field are employed to interpret the depositional dynamic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n the Yellow Sea seafloor. The anticlockwise rotary tidal wave to the south of Shandong Peninsula meets the following progressive tidal wave from the South Yellow Sea, forming a radial current field outside Jianggang. This current field provides a necessary dynamic condition for the formation and existence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n the Yellow Sea seafloor. The results of simulated 'old current field (holocene)' show that there existed a convergent-divergent tidal zone just outside the palaeo-Yangtze River estuary where a palaeo-underwater accumulation was develop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rom wave models indicate that the wave impact on the topograph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water level and strong winds, is significant. The storm current induced by typhoons land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and turning away to the sea can have an obvious influence, too, on the sand ridges. The depositional dynamic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evolution of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n the Yellow Sea seafloor is ' tidal current-induced formation-storm-inducedchange-tidal current-induced recover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OSITIONAL dynamics radial sand ridges on the YELLOW Sea SEAFLOOR tidal current sand ridges South YELLOW Sea STORM current field.
原文传递
南黄海辐射沙洲附近海域悬浮体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宋召军 黄海军 +2 位作者 杜廷芹 刘芳 倪金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5,共7页
对2003年春季(3—4月)和秋季(9月)南黄海辐射沙洲附近海域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有机无机组成、粒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3年春季研究区内悬浮体浓度要普遍高于秋季的悬浮体浓度。悬浮体浓度最高值区位于... 对2003年春季(3—4月)和秋季(9月)南黄海辐射沙洲附近海域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有机无机组成、粒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3年春季研究区内悬浮体浓度要普遍高于秋季的悬浮体浓度。悬浮体浓度最高值区位于长江口-老黄河口之间的近岸区。陆源物质为主的无机组分是悬浮体的主体成分,特别是在近岸浅水区和接近海底的底层水中尤为突出;(2)研究区海水中的悬浮体主要来源于辐射沙脊区(老黄河-长江复合三角洲)沉积物再悬浮;(3)悬浮体分布是风浪、潮流及沿岸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风浪和潮流是影响本区悬浮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和强大的潮流造成辐射沙洲海底的沉积物再悬浮、搬运和再沉积,并在苏北沿岸流的作用下向沙洲外缘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分布特征 辐射沙洲 南黄海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洲主要潮沟的变迁 被引量:20
20
作者 黄海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1966年和1977年海图、1995年和2000年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1980年以来的陆地卫星影像和2000年的岸滩实测剖面资料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主要潮沟的位置进行了解译与分析,得出上述4个时期研究区内主要潮沟深泓线位置图。对不同时期潮... 利用1966年和1977年海图、1995年和2000年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结合1980年以来的陆地卫星影像和2000年的岸滩实测剖面资料对南黄海辐射沙洲区主要潮沟的位置进行了解译与分析,得出上述4个时期研究区内主要潮沟深泓线位置图。对不同时期潮沟深泓线位置图进行几何校准与叠加,对比潮沟深泓线的迁移。结果表明:潮沟具有往返周期性摆动的特点,短期摆动速度明显快于长期摆动,主沟槽最大变动速度达127m/a,而支沟槽变动速度更大。潮沟摆动与沙洲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辐射沙洲目前处于破碎、萎缩阶段,除沙洲中心及陆岸岸滩仍有淤积外,大部分沙洲处于侵蚀状况,同时沙洲有整体向陆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潮沟深泓线 SAR影像 配准与叠加 南黄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