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言二拍”中的节妇形象探析
1
作者 许佳慧 邱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95-100,共6页
明代妇女守节已成为社会常态,文学作品中的节妇数量比前代显著增加。“三言二拍”中专写节妇的篇目众多,节妇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节妇形象的整理与分类,分析各类形象的特点。关于节妇形象的类型,根据其婚姻状况... 明代妇女守节已成为社会常态,文学作品中的节妇数量比前代显著增加。“三言二拍”中专写节妇的篇目众多,节妇形象更加丰富饱满。本文通过对“三言二拍”中节妇形象的整理与分类,分析各类形象的特点。关于节妇形象的类型,根据其婚姻状况,大致分为已婚守节女性和未婚守节女性;根据守节原因,可将其分为为情守节女性和为理守节女性。从数量上看,为理守节的女性多于为情守节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节妇形象 守节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三姑六婆”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雨过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3-26,共4页
"三言二拍"代表着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中三姑六婆的语言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层次。这些语言表面上簪花插柳,沾糖带蜜,花团锦簇,悦耳中听;策略上声东击西,虚与委蛇,移花接木,渐入正题;节奏上欲扬先... "三言二拍"代表着我国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小说中三姑六婆的语言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层次。这些语言表面上簪花插柳,沾糖带蜜,花团锦簇,悦耳中听;策略上声东击西,虚与委蛇,移花接木,渐入正题;节奏上欲扬先抑,以退为进,严针密线,层层深入;技巧上虚实结合,刚柔并济,连哄带骗,夸张渲染;分析上抽丝剥茧,透彻细致,抓住心理,乘势破竹;风格上简单明了,生动形象,轻快滑稽、诙谐幽默。总的说来,这些语言既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也达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三姑六婆 牙婆 虔婆 语言艺术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服饰文化管窥 被引量:3
3
作者 熊岚 李宝群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1-13,共3页
以"三言"、"二拍"中明确指明故事发生在明代的68篇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商人服饰、富家子弟服饰和女性服饰等方面探讨了明代的服饰文化。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明代 服饰 商人 富家子弟 妇女
下载PDF
唐人小说对“三言二拍”素材与成书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大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0-94,共5页
从“三言二拍”在入话、正话中利用唐代小说素材方面的情况考察 ,可得到一系列相关结论 :“三言二拍”三分之一的卷目取材于唐代小说 ;具体素材出自唐代小说原作及宋、元、明时期的野史笔记、话本、戏曲等各类著作 ,冯梦龙的《智囊》、... 从“三言二拍”在入话、正话中利用唐代小说素材方面的情况考察 ,可得到一系列相关结论 :“三言二拍”三分之一的卷目取材于唐代小说 ;具体素材出自唐代小说原作及宋、元、明时期的野史笔记、话本、戏曲等各类著作 ,冯梦龙的《智囊》、《情史》等书是重要的取材中介 ;《拍案惊奇》的创作特点与“三言”一脉相承 ;《二刻》则以取材近世为主 ,较多体现了自主创作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唐人小说 素材 成书方式
下载PDF
晚明新思潮在“三言”“二拍”中的体现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睿臻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30-34,共5页
"三言""二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晚明时期具有启蒙意义的新思潮。它们体现了不耻言利,义利并重的义利观;体现了顺应人性,肯定欲望合理性的理欲观;体现了颂扬真情,倡导自主平等的婚恋观;也体现了重视自我,追求适... "三言""二拍"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晚明时期具有启蒙意义的新思潮。它们体现了不耻言利,义利并重的义利观;体现了顺应人性,肯定欲望合理性的理欲观;体现了颂扬真情,倡导自主平等的婚恋观;也体现了重视自我,追求适意享乐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 “三言”“二拍” 义利观 理欲观 爱情观 人生观
下载PDF
《三言二拍》的生态伦理观念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宗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204-208,213,共6页
三言二拍继承了先秦神话、魏晋六朝志怪及唐传奇的生态题材和生态精神。因其商业性与通俗性特征,小说的生态题材充满了浓郁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以教化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等诸多方面。重新体认三言... 三言二拍继承了先秦神话、魏晋六朝志怪及唐传奇的生态题材和生态精神。因其商业性与通俗性特征,小说的生态题材充满了浓郁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以教化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等诸多方面。重新体认三言二拍的生态伦理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生态伦理 教化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中物件的结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秦军荣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7年第2期70-71,20,共3页
“三言二拍”中,以小物件结构全篇的文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型,其物件常常具有隐喻性,既起着缀合情节、贯串人物的作用,同时又承担了“隐藏意义”的功能;二是《李公佐巧解梦中言》型,物件是非隐喻的,其本身仅是推动... “三言二拍”中,以小物件结构全篇的文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型,其物件常常具有隐喻性,既起着缀合情节、贯串人物的作用,同时又承担了“隐藏意义”的功能;二是《李公佐巧解梦中言》型,物件是非隐喻的,其本身仅是推动情节发展的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小物件 结构作用
原文传递
浅析“三言二拍”的三种结构技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军荣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7期63-64,共2页
短篇小说就是结构的艺术。“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其结构技法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其中,“草蛇灰线”、“鸾胶续弦”和“勺水兴波”是“三言二拍”运用较为广泛的三种技法。
关键词 “三言二拍” “草蛇灰线”法 “鸾胶续弦”法 “勺水兴波”法
下载PDF
社会变迁与晚明娼妓——以“三言二拍”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丽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6-121,共6页
晚明是古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娼妓是晚明基层社会的一类女性群体,其出身来源的多样性和生存方式的复杂性构成晚明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取向。"三言二拍"是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拟话本小说,书中47名娼妓的生存实态是晚明社会风... 晚明是古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娼妓是晚明基层社会的一类女性群体,其出身来源的多样性和生存方式的复杂性构成晚明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取向。"三言二拍"是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拟话本小说,书中47名娼妓的生存实态是晚明社会风气变动的佐证。通过论证得知晚明娼妓来源的途径是多样性的,世俗社会对娼妓的认识和品评态度趋于包容和认可,揭示了晚明世俗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侧面预示了古代中国社会婚姻和两性观念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晚明娼妓 “三言二拍”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的明代旅游文化探微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岚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51-53,共3页
本文以“三言”、“二拍”中明确指明故事发生在明代的68篇作品为研究对象,从士人和女性参与旅游的现象出发,分析了明代旅游兴盛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明代 旅游 士人 女性 原因 影响
下载PDF
家庭婚姻生活之两性人生——论“三言二拍”中的家庭男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金戈 于秀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7-29,共3页
明代中后期,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封建制度自身日趋衰落,人性觉醒,反礼教思潮涌动,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风俗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冯梦龙、凌初抓住时机,把握时代脉搏,在"三言"、&q... 明代中后期,中国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封建制度自身日趋衰落,人性觉醒,反礼教思潮涌动,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风俗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冯梦龙、凌初抓住时机,把握时代脉搏,在"三言"、"二拍"的家庭题材小说中,集中展示了家庭婚姻生活中两性人生的时代风貌。在广大女性从心理乃至行动上逐渐冲破封建礼教的壁垒,自我意识悄然增强,家庭地位不断提升之际,家庭男性除求存意识有别于以往社会外,还表现在放宽对女性贞节的限定,家庭权利不断弱化。这些无疑展示了那个时代家庭男性近代式的世俗的人生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家庭男性 婚姻生活 两性人生
下载PDF
清初商人白话短篇小说对“三言二拍”艺术技巧的继承与发展
12
作者 王秋月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56-59,共4页
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刺激了明末清初的创作热潮一直持续到清中叶。“三言二拍”中最新的思想内容体现在商业商人题材小说当中,打破了这类题材在文学中长期被忽略、压抑和丑化的传统,并引起后来者的效仿和创作。清初商人... 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刺激了明末清初的创作热潮一直持续到清中叶。“三言二拍”中最新的思想内容体现在商业商人题材小说当中,打破了这类题材在文学中长期被忽略、压抑和丑化的传统,并引起后来者的效仿和创作。清初商人白话短篇小说留存着对于“三言二拍”的记忆,又有所发展。本文将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探寻清初商人白话小说对于“三言二拍”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商人白话小说 艺术技巧
下载PDF
清宫大戏《昭代箫韶》之脚色及人物形象考论
13
作者 郝成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清代宫廷连台本大戏《昭代箫韶》的十三种脚色显示了从"江湖十二脚色"到"十二全角"的过渡特征。其故事主要源自杨家将小说,但也参考了元明杂剧,同时也有编者的创造。对杨业和佘太君等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按照封... 清代宫廷连台本大戏《昭代箫韶》的十三种脚色显示了从"江湖十二脚色"到"十二全角"的过渡特征。其故事主要源自杨家将小说,但也参考了元明杂剧,同时也有编者的创造。对杨业和佘太君等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完全按照封建的忠孝节义的规则进行设计,与元代杂剧相比,少了几分质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代箫韶 清宫大戏 杨家将戏
下载PDF
叙“偷情”并非“主情”——论“三言”中的偷情故事模式
14
作者 姚可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4期58-60,共3页
"三言"中有大量的偷情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虽各不相同,但细审之却具有相类的叙事模式,每个模式内部又都包含相似的要素。这使得故事按照一定逻辑发展下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男女提出的要求,更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冯... "三言"中有大量的偷情故事,这些故事的情节虽各不相同,但细审之却具有相类的叙事模式,每个模式内部又都包含相似的要素。这使得故事按照一定逻辑发展下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对男女提出的要求,更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冯梦龙个人的思想意识,即他并非如一般论者认为的是个十足的主情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偷情故事 模式 社会环境 非“主情”
下载PDF
秩序的坚守与理想的追求——论“三言”“二拍”中的婚俗书写
15
作者 梅东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7,共6页
婚俗不仅包括婚俗形态和婚俗仪礼,还应包括婚姻关系建立后男女之间的婚俗秩序。传统婚俗强调男尊女卑,强调婚俗秩序中女性的民俗责任,而忽视男性在民俗秩序应尽的义务。"三言""二拍"的婚俗书写,坚守了这样的婚俗秩... 婚俗不仅包括婚俗形态和婚俗仪礼,还应包括婚姻关系建立后男女之间的婚俗秩序。传统婚俗强调男尊女卑,强调婚俗秩序中女性的民俗责任,而忽视男性在民俗秩序应尽的义务。"三言""二拍"的婚俗书写,坚守了这样的婚俗秩序。但冯梦龙和凌氵蒙初毕竟是身处晚明的进步分子,在时代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他们的婚俗书写也表达了尊重女性、赋予男性相应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男义女贞的理想婚俗秩序的观念。这种婚俗观念是建立在婚姻双方情感基础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婚俗 悔婚 男义女贞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
16
作者 贾峰 《教育与考试》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三言二拍"中的科举考试和现实社会的科举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是相差不大的。冯、凌二人在"三言二拍"中所表露的对科举取士的态度,和现实社会中的科举,同样有相通之处。表现在:一、个人才华高低是中进士与否的决定... "三言二拍"中的科举考试和现实社会的科举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是相差不大的。冯、凌二人在"三言二拍"中所表露的对科举取士的态度,和现实社会中的科举,同样有相通之处。表现在:一、个人才华高低是中进士与否的决定条件之一;二、科举制不断完善的同时,科举考试有规律可寻;三、积德行善者中进士;四、科名前定。冯、凌二人将对科举取士的态度融入拟话本中,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科举制的担忧,同时还对士子进行了劝诫。研究"三言二拍",对研究明代社会的科举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进士考试 三言二拍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侠义小说的爱情探析
17
作者 王玉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2期87-89,共3页
侠与情是文学的两个分支,在各自发展中逐渐走向交汇、融合,但在宋明时期却停滞甚或倒退了,这可从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作品中略窥一斑。在《三言》《二拍》有限的侠义小说中,很少有涉及爱情的篇什。即使就这部分侠义小说而言,爱... 侠与情是文学的两个分支,在各自发展中逐渐走向交汇、融合,但在宋明时期却停滞甚或倒退了,这可从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作品中略窥一斑。在《三言》《二拍》有限的侠义小说中,很少有涉及爱情的篇什。即使就这部分侠义小说而言,爱情也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类型和特点,但总体上是缺失的,这又与当时的社会思潮、侠文化本身以及话本小说分类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侠义小说 爱情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对官吏的道德诉求
18
作者 杨宗红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3-67,共5页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涉吏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吏治的思考及对官吏的道德诉求。具体表现在:欲为官者不动利心存道心,现任官员要清廉、忠诚、体察人情,仁心爱民;致仕官员以及胥吏不仗势作威作福,虐民为害。作者通过善恶报应的形式,表达...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涉吏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吏治的思考及对官吏的道德诉求。具体表现在:欲为官者不动利心存道心,现任官员要清廉、忠诚、体察人情,仁心爱民;致仕官员以及胥吏不仗势作威作福,虐民为害。作者通过善恶报应的形式,表达了对构建和谐吏治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善恶报应 道德诉求
下载PDF
“大历史”中的“小世界”——论“三言二拍”的宋史书写与文学想象
19
作者 梅东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5-52,共8页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 “三言二拍”关注宋朝的“大历史”,如熙宁变法、靖康之变等大事件和宋高宗、王安石、贾似道等大人物;但小说家叙述的重点却非“大历史”的波澜壮阔,而是“大历史”中的“小世界”,以此展现历史剧变下人物的艰难处境和人生体验,或是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和适意生活,“小世界”未必契合正史叙述,却不违历史逻辑,并在“情理”维度丰富了“大历史”。“三言二拍”借“小世界”展开的宋史书写既有对市民趣味的迎合,也有文人趣味的表达,折射出明人对宋史的多元认知和历史观,尤其小说家对“靖康之变”的诸多关注,折射着明人的危机认识与社会焦虑以及对宋代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历史 小世界 宋史书写 三言二拍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三言二拍”英译史料辨析和底本辨明
20
作者 马萧 郎希萌 《长江学术》 CSSCI 2022年第1期95-100,共6页
"三言二拍"代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18世纪以来被相继翻译成各国文字在海外传播。对"三言二拍"英译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文本细读,发现"三言二拍"英译所依据的原文底本复杂,甚至存在以讹传讹现象... "三言二拍"代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18世纪以来被相继翻译成各国文字在海外传播。对"三言二拍"英译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文本细读,发现"三言二拍"英译所依据的原文底本复杂,甚至存在以讹传讹现象。早期主要以《今古奇观》为底本,而中后期有些是依据其相关前世蓝本和后世选本,虽然故事情节类似,但相去甚远,不能归于"三言二拍"英译范畴。澄清这些误传,对于"三言二拍"翻译史研究和英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二拍” 英译史料 底本辨析 蓝本及选本辨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