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明霞 张洪斌 +2 位作者 万建华 刘春荣 赵俊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7,10,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血液质量和无偿献血人群特点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的献...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血液质量和无偿献血人群特点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的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抗-HCV、抗-HIV血液检测结果。结果共调查140 665例献血者,其中男86 179例,占61.27%,女54 486例,占38.73%,年龄范围18~55周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抗-HCV 5.52‰和抗-HIV 2.34‰。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无偿献血者 血液安全
下载PDF
丙氨酸转移酶初筛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桂晔 许璐 陈正利 《西部医学》 2015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初筛 献血 合格率 血液安全
下载PDF
焦作市2010~2012年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来祝檩 孔莉娜 +1 位作者 张华 李志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8期43-45,共3页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梅毒。方法对焦作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3 569例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筛查结果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焦作地区3年内无偿献血...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阻断经血液传播梅毒。方法对焦作地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103 569例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的筛查结果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12月焦作地区3年内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总阳性率0.26%,梅毒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不同文化程度间梅毒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感染率最高为0.33%;不同年龄组间梅毒阳性率差异显著,46~55岁年龄组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46岁以下人群。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及献血前的咨询,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试剂,可有效降低梅毒阳性率,保证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梅毒螺旋体 阳性率 血液安全 焦作地区
下载PDF
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在保证肿瘤病房安全用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园园 王平 马丽君 《中国数字医学》 2017年第8期103-105,共3页
目的: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可保证安全输血,规范用血流程,并防止差错发生。方法:对肿瘤病房2015-2016年发生的输血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输血闭环管理模式,针对临床输血关键环节中的标本采集、标本交接、血液交接、... 目的: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可保证安全输血,规范用血流程,并防止差错发生。方法:对肿瘤病房2015-2016年发生的输血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输血闭环管理模式,针对临床输血关键环节中的标本采集、标本交接、血液交接、输血前核对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现与处理五个环节进行闭环管理后,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0.13%降至0.0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信息化闭环管理模式的实施使病房用血更规范化、合理化,并避免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房 输血闭环管理 安全用血
下载PDF
构建规范的实时交互输血信息化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申宝明 孔明霞 +3 位作者 于宗一 辛海燕 陈军伟 吴晓雯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为了保障临床输血质量安全以及规范化用血流程,本文在实现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体现实时交互特点并构建适合最新规范的输血信息化体系,完成了医院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并在临床展开使用,既保障了用血安全性、科学性,又提高了时效性,... 为了保障临床输血质量安全以及规范化用血流程,本文在实现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体现实时交互特点并构建适合最新规范的输血信息化体系,完成了医院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并在临床展开使用,既保障了用血安全性、科学性,又提高了时效性,为医院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用血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规范化管理 实时交互
下载PDF
焦作市2017年无偿献血谷丙转氨酶初筛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秦强国 杨瑞芳 胡霄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1期165-166,共2页
目的了解该市无偿献血人群谷丙转氨酶初筛不合格原因,为满足该市临床安全用血,制定招募宣教计划、保证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月—12月焦作市自愿无偿献血者9个采血点47 586人份血液标本(全血45 018人次机采2 568... 目的了解该市无偿献血人群谷丙转氨酶初筛不合格原因,为满足该市临床安全用血,制定招募宣教计划、保证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1月—12月焦作市自愿无偿献血者9个采血点47 586人份血液标本(全血45 018人次机采2 568人次)进行谷丙转氨酶初筛检测,并按全血成分血献血类型、性别、体重指数和初、再次献血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成分献血(机采血小板)阳性比例明显低于全血捐献者,性别上男性谷丙转氨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肥胖(BMI≥28 kg/m^2)谷丙转氨酶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再次献血者谷丙转氨酶阳性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献血者献血前宣传教育和征询,献血前谷丙转氨酶初筛检测非常必要,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满足临床用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偿献血 初筛 谷丙转氨酶 用血安全 焦作市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BV感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洪斌 李明霞 +1 位作者 万建华 赵俊岭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5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B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参...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HBV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参与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HBs Ag、抗-HCV血液检测结果。结果共调查140 665名无偿献血者,其中女性54 486人,占38.73%;男性86 179人,占61.27%;年龄范围18~55周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HBs Ag占4.55‰,抗-HCV占5.52‰,HCV与HBV的合并感染率为0.11‰。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安全 丙型肝炎病毒 合并感染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情况及HCV感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霞 吕霞 +3 位作者 马艳焱 周丽君 赵俊岭 张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状况,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减少 HCV 经血液传播及预防和控制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市血液...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的基本情况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状况,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减少 HCV 经血液传播及预防和控制输血风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资料及抗-HCV 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665名,其中男性86179名(61.27%),女性54486名(38.73%),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55岁;汉族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大,占86.96%;未婚者所占比例(64.33%)高于已婚者(35.67%);专科学历的比例最高(25.90%),小学及以下学历所占比例最低(2.76%);不同职业中以其他人群(外来务工人员)所占比例最高(49.12%);18~25岁年龄段无偿献血者的比例最高(50.23%);初次献血者比例(66.36%)高于献血次数≥2者所占的比例(33.64%);全血方式献血者(91.21%)高于单采方式献血者(8.79%)。(2)2008、2009、2010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分别为46.56‰、40.86‰、42.97‰,3 a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43.32‰;2008年与2009、2010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2010年抗-HCV 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无偿献血者 血液安全
下载PDF
15~55岁人群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分析及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健燕 郭泽强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5年第10期679-681,共3页
目的分析南宁市潜在献血人群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其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为血液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在对南宁市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用χ2检验比较男女的发病情况和分析发病趋势。并用... 目的分析南宁市潜在献血人群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及其对血液安全性的影响,为血液筛查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在对南宁市2004-2013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用χ2检验比较男女的发病情况和分析发病趋势。并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对2014-2018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南宁市15~55岁人群中男性各型别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的风险分别是女性的2.47倍、2.17倍、1.96倍、2.39倍。2004-2013年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χ2=80.515,P=0.000),乙肝、丙肝、戊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χ2=650.836,P=0.000;χ2=1590.867,P=0.000;χ2=254.376,P=0.000)。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2014-2018年甲肝和戊肝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乙肝和丙肝的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过去10年以及未来5年的发病情况均显示南宁市15~55岁人群中戊肝的发病呈持续上升趋势。结合当前客观存在的发病特征及献血特点,我们必须直面现有血液筛查策略下输血途径传播戊肝风险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献血者 病毒性肝炎 戊肝 流行趋势 血液安全性
下载PDF
加强输血管理 保障安全用血
10
作者 张晓卿 张捷 周洪柱 《中国医院》 2008年第11期13-15,共3页
输血科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科室,它承担着为临床科室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用血和指导临床输血的工作,其工作性质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而且是医院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环节之一。因此,保障病人用血及时、合理、安全、有效是输血质量管理的... 输血科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科室,它承担着为临床科室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用血和指导临床输血的工作,其工作性质与病人生命息息相关,而且是医院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环节之一。因此,保障病人用血及时、合理、安全、有效是输血质量管理的首要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管理 安全用血 医疗质量 医院管理
下载PDF
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45
11
作者 高峰 张晰 +3 位作者 王迅 韩永年 夏孝勋 余国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液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统计部分采供血机构 1999年 7~ 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 ,并追踪随访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 ,采集其半年后的标本复检 ,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总两次检测不一致率... 目的 探讨血液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统计部分采供血机构 1999年 7~ 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 ,并追踪随访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 ,采集其半年后的标本复检 ,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总两次检测不一致率为 0 .6 3% ,绝大部分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为假阳性。结论 目前通过两次检测不能显著提高血液质量。应通过提高试剂总体质量和实施NAT检测来进一步显著提高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病毒标志物 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杨秀华 杨惠宽 +2 位作者 黄建云 高小华 魏亚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中的分布规律,及大规模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08年8月~2013年7月所有输血申请的住院患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 29808例申请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50例(...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在不同病种中的分布规律,及大规模抗体筛查对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2008年8月~2013年7月所有输血申请的住院患者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结果 29808例申请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450例(1.51%),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70例(0.16%),自身抗体380(1.27%)例。以抗体类型计,自身冷抗体333例、温抗体35例、特异性抗体70例,混合性抗体10例及药物抗体2例。同种抗体中男性占31.4%,女性占68.6%,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50,P<0.001)。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阳性中有输血史患者占90.0%,有妊娠史占57.1%。以病种计,以血液病的溶血性贫血最多,占24.3%,其次是贫血与肿瘤,分别占21.4%和18.6%,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690,P<0.05)。不同ABO血型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091,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检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血液病、肿瘤等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输血安全。ABO血型不同亚群间,抗体阳性比例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查 抗体分布 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输血患者及献血者红细胞血型同种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林军 戚小艳 王源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探讨患者及献血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本院临床红细胞标本32 496(人)份及献血者标本30 592(人)份,应用盐水法、试管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和各种血型定型试剂检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 目的探讨患者及献血者人群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点。方法收集本院临床红细胞标本32 496(人)份及献血者标本30 592(人)份,应用盐水法、试管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和各种血型定型试剂检定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调查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患者的性别比例、有无输血史及妊娠史。结果本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0.36%(230/63 080),其中同种抗体占93.04%(214/230),同种抗体+自身抗体0.43%(1/230),自身抗体占1.73%(4/230)例,未确定特异性的同种抗体占4.78%(11/230)。特异性抗体中,89.50%(196/219)来源于患者、发生频率0.31%(196/63 080),10.50%(23/219)来自献血者、发生频率0.04%(23/63 080)。结论患者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献血者;为了避免患者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减少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输入,输血前全面开展红细胞同种免疫抗体筛检,对献血者血浆做次侧交叉配血,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检 抗体鉴定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输血安全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趁利 庞桂芝 +3 位作者 娄白敏 任红霞 鲍瑞玲 赵凤莲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9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和分布特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018-01—2018-07收治的21例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标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21例临床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者,其中男8例,女13例;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2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1例,同种抗体19例。检出的同种抗体中抗-DC 1例,抗-E 2例,抗-Ec 6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2例,抗-P11例,抗-Lea2例,抗-JKa1例,未确定特异性抗体2例。有妊娠史/输血史者≥3次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和输血史者。结论:对有多次妊娠史和反复输血的临床患者在输血前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时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可有效避免临床患者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患者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不规则抗体 抗体特异性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3
15
作者 陈勇 王余成 +1 位作者 陈晨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9期2564-2565,共2页
目的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 目的探讨通过抗体筛查和鉴定,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避免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并选择相合的血液,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978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要输血患者的血清(浆)不规则抗体,结果阳性的标本再送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进一步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8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6例,阳性率0.61%。筛检阳性的6例标本经南京市血液中心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在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抗-E 3例、抗-D 1例、抗-cE 2例。对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提示少输或不输血,其中2例未输血,4例输注经南京市血液中心配合型血液,无1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以及选择和准备相适合的血液,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这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人球蛋白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交叉配血 安全输血
下载PDF
2009~2012年安阳市医疗机构输血不良反应状况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新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分析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549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状况,为有效预防和处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促进输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4年来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64 251例输血病历的调查,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别按医院、反应类... 目的分析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549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状况,为有效预防和处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促进输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4年来安阳市4家医疗机构64 251例输血病历的调查,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别按医院、反应类型、输血种类等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64 251例临床受血患者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49例,整体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0.85%,总体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类别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占81.95%;不同血液成分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51.18%,单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次之,占39.34%。结论随着白细胞滤除技术的应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已经远低于过敏反应发生率;全面的免疫血液学检查在输血前的开展非常重要,加强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免疫学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用血及输血患者安全中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毛凯 翟小燕 +3 位作者 李晓雁 郭辉 张阳 王美妮 《西部医学》 2019年第9期1453-14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用血及输血患者安全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输全血治疗的93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输血前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另将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输全血治疗的93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输血...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用血及输血患者安全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输全血治疗的93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输血前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另将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输全血治疗的93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输血前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实验方法为微柱凝胶检验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并将观察组不规则抗体检测情况、抗体筛查阳性分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率结果中,男性与女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史与无妊娠史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输血史与无输血史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分型以抗-M和抗-E为主,分别占33.33%、22.23%,抗-D、抗-s、抗-K、抗-c相对占比较低。结论输全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用血安全,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安全 不规则抗体 检测 临床用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24743例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恋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1期1532-1534,1549,共4页
目的对本院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分析,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给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部2016年1月-2017年1月24743例拟输血患者应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 目的对本院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分析,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给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部2016年1月-2017年1月24743例拟输血患者应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法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结果 24743例患者中发现不规则抗体阳性138例(占总数的0.56%)。除去重复入院的患者后,还有13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101例既往有输血/妊娠史。其中男性不规则抗体阳性46例(占34.9%),女性阳性86例(占65.1%)。不规则抗体主要为:Rh系49例,MNSs系22例,Lewis系17例,其中抗-E、抗-M、抗-Lea检出率最高。132例不规则抗体阳性中,产科和血液内科阳性患者最多,其合计占62.12%。结论拟输血患者中女性产生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有妊娠史/输血史的患者比无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更易产生不规则抗体;拟输血患者输血前做不规则抗体检测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安全 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下载PDF
反复输血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庞桂芝 张趁利 +2 位作者 娄白敏 赵凤莲 鲍瑞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899-90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反复输血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新乡地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618例反复输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及分类,结合患者的病史、输血史及妊娠史进行... 目的探讨临床反复输血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对新乡地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618例反复输血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及分类,结合患者的病史、输血史及妊娠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18例反复输血患者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32例,其中Rh血型系统抗体21例(65.63%),分别为抗-E 7例(21.88%),抗-Ec 9例(28.13%),抗-D 3例(9.38%),抗-Ce 1例(2.11%),抗-DC 1例(3.12%);MN血型系统2例(6.25%);冷抗体2例(6.25%);Kidd系统1例(3.12%);Lewis系统1例(3.12%);自身抗体2例(6.25%);3例患者未确定抗体特异性。男、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6%(12/363)和7.84%(20/255),女性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χ~2=5.620,P<0.05)。男性输血史≥3次和<3次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9%(11/283)、1.25%(1/80),男性输血史≥3次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输血史<3次患者(χ~2=1.288,P<0.05)。女性妊娠史和输血史均≥3次患者和输血史<3次患者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20/219)、0.00%(0/36),妊娠史和输血史均≥3次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输血史<3次患者(χ~2=3.249,P<0.05)。结论反复输血患者更易产生不规则抗体,主要为Rh血型系统抗体,且女性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高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输血 妊娠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任艳丽 李春华 陈金美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建立,对回报的各类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及降低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具体由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及临床医生组成的三级... 目的: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监测方法的建立,对回报的各类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有效的预防及降低临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手段和措施。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具体由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及临床医生组成的三级监测程序,由医护人员填写统一的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建立逐级报告制度。结果:35056人次,共计98119U血液成分输注中,发生输血反应91例,其反应率为0.26%,每单位血液成分的反应率为0.09%。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建立,使医务人员更有效地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 输血反应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