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统治阶层对民间信仰的限制和引导
1
作者 董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2期1-8,共8页
汉代民间的鬼神祭祀并非单纯地以祈福禳灾为目的,它还包含有以祝诅等巫术伤害他人,被伤害者甚至有可能是最高统治阶层。祭祀中害人巫术的存在,无疑会对社会治安、统治阶层本身乃至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挑战,汉代的统... 汉代民间的鬼神祭祀并非单纯地以祈福禳灾为目的,它还包含有以祝诅等巫术伤害他人,被伤害者甚至有可能是最高统治阶层。祭祀中害人巫术的存在,无疑会对社会治安、统治阶层本身乃至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面对这样的挑战,汉代的统治阶层设立严刑峻法、设置祠祝官进行抵御;而统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将先秦以来限制祭祀规模的传统理念用于现实政治,致力于革新鬼神观念、宣扬"淫祀无福",试图在思想上对民众进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祝诅 祭祀 祖先神 巫术 淫祀
下载PDF
五代祀天祭祖礼考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耿元骊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92-96,F0003,12,共7页
礼制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等等诸多方面的结合点,祀天祭祖礼作为吉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明权力来源合法化的主要标志。五代吉礼特别是祀天祭祖礼在乱世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更多更好的施行,传世的材料也相对多一些,却似乎没有... 礼制是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等等诸多方面的结合点,祀天祭祖礼作为吉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明权力来源合法化的主要标志。五代吉礼特别是祀天祭祖礼在乱世中得到了某种程度上更多更好的施行,传世的材料也相对多一些,却似乎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在广泛收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考察了五代时期祀天祭祖礼的基本情况,分为昊天上帝和祖宗两个部分进行了排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五代祀天祭祖礼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祀天礼 祭祖礼
下载PDF
陕西“精神标识”优势与海外统战工作的推进
3
作者 姚宇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12,共5页
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海外华人统战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是民族意识,其中心工作在于使海外华人建立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感,形成对祖国故土的... 海外华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海外华人统战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海外统战工作的基础是民族意识,其中心工作在于使海外华人建立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感,形成对祖国故土的精神归宿感,树立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陕西省拥有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陵、中华礼制创立者周公庙周公墓、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规模庞大的汉陵、唐陵这些中华民族“精神标识”,对于海外华人具有强烈的文化吸引力。对陕西的海外统战工作而言,基于陵寝旅游唤起炎黄子孙民族认同感应当也必须成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海外华人中推广陵寝旅游、组织海外华人来到祖国参与民族始祖和先贤伟人祭祀,陕西责无旁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精神标识”优势 祭祖 陵寝旅游 海外统战工作
下载PDF
清明祭祖的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8
4
作者 邓苗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9,共6页
清明祭祀是宗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仪式性事件,这一事件不但关涉宗族文化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族谱和祠堂,还将宗族建构为一种活态的、流动的精神性文化。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民俗场"中,属于宗族的不同组成房份真切地上演... 清明祭祀是宗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仪式性事件,这一事件不但关涉宗族文化的其他重要内容,如族谱和祠堂,还将宗族建构为一种活态的、流动的精神性文化。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民俗场"中,属于宗族的不同组成房份真切地上演着关于宗族的一幕活剧,是一种民间社会的微观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明节 祭祖仪式 微观政治学
原文传递
锁住婴幼儿的灵魂——苗族祭祀用牛披风的构图程式与宗教理念解读 被引量:4
5
作者 游俊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53,共3页
本文从一件苗族祭祖大典“吃牯脏”时祭祀用牛的蜡染披风入手 ,剖析了苗族蜡染图案的构图程式 。
关键词 苗族 蜡染牛披 宗教理念 祭祀 祭祖仪式 构图程式 象征意义 表现手法 绘画
下载PDF
试论孝德教育的源起和产生 被引量:4
6
作者 卢明霞 王立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91,共5页
孝德源起于原始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亲情、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怀和氏族养老尊老的古老传统。孝德教育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所包含的"尊祖祭祖教育"和"尊老养老教育"均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孝德教育产生... 孝德源起于原始社会以血缘为基础的自然亲情、尊祖祭祖的宗教情怀和氏族养老尊老的古老传统。孝德教育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所包含的"尊祖祭祖教育"和"尊老养老教育"均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孝德教育产生于西周。西周的孝德教育已经包含学校教育、祭祖仪式、"乡饮酒礼"、视学制度及"释奠礼"、朝廷训俗、采风易俗等诸多教育形式,其中,祭祖是西周孝德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孝德教育在西周产生是由当时"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德教育 尊祖祭祖 家国一体
下载PDF
汉赋与汉代酒文化的以乐为本及其流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春保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9,共5页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 汉代酒风的炽盛是汉赋中酒文化的社会原因。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是汉赋中酒的基本文化功能。以审美判断来审视汉赋中的酒文化,可见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而汉末则成为酒文化以悲为怀的开端,此后借酒浇愁、寄酒为迹则成为中国文人酒文化的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汉代酒文化 以乐为本 调和人伦 献谀神灵 祭祀祖先
下载PDF
勾连与生成——鲍屯村清明祭祖的教育价值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柳翔浩 史利平 李本友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107,共5页
在黔中屯堡,清明祭祖具有次数之多、人员之众和规模之大的特点。作为宗族血亲的物化形式,清明祭祖在屯堡社区具有伦理道德教化、彰显历史记忆和增强族群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价值。进而成为强化屯堡族群认同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屯堡人 祭祖 历史记忆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琉球文化圈关于门中制度的研究
9
作者 青山优太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5-107,共33页
所谓门中,是指基于父系血缘拥有共同祖先的集团中,本家长子继承to-to-mo(トートーメー)为基础,在男性中代代薪火相传。本家若有次子三子则分家,并且其姐妹会被要求离开其老家,作为同族的门中会共同举行管理墓地以及过清明节等代表性的... 所谓门中,是指基于父系血缘拥有共同祖先的集团中,本家长子继承to-to-mo(トートーメー)为基础,在男性中代代薪火相传。本家若有次子三子则分家,并且其姐妹会被要求离开其老家,作为同族的门中会共同举行管理墓地以及过清明节等代表性的供奉先祖的活动。其主体是本家的长子,但是司祭者则从女性中选出,且祖先祭祀是门中制度中职能最为重要的活动。同时门中制度还持有相互帮助和相互监督等重要职能。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培养某某门中成员的同族意识。但是,男性较多的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名称前缀,门中的归属理解起来也较为简单,同族意识的形成也较为容易,但是与之相对的女性的二重归属,只有自己这一代属于本门中也是门中制度的一个缺陷,这是需要注意的事项。另外,比起说是自然而然的同族意识,不如说是为了同族意识而创造出来的同族意识,当门中成员犯罪、自杀时,一般是不能葬入门中墓地的。这是通过展现一部分门中成员的罪孽,提醒其他门中成员以及子孙后代不能这样做,告诉其他成员在门中制度中不孝行为是“禁忌行为”,告知大家勿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 门中制度 父系血缘 长子继承 祖先祭祀
下载PDF
民间信仰视角下的跨宗族族群整合——以福州螺洲古镇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一帆 林志森 陈文超 《中外建筑》 2017年第5期117-120,共4页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角度出发以福州螺洲多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宗祠为线索通过整理陈、林、吴三大宗族演变,梳理分析在螺洲古镇多宗族聚落祭祖与游神等仪式行为下的民间信仰具有跨宗族族群整合功能,并提出在民间信仰视角下螺洲古镇多... 本文尝试从民间信仰角度出发以福州螺洲多宗族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宗祠为线索通过整理陈、林、吴三大宗族演变,梳理分析在螺洲古镇多宗族聚落祭祖与游神等仪式行为下的民间信仰具有跨宗族族群整合功能,并提出在民间信仰视角下螺洲古镇多宗族社区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多宗族聚落 祭祖 游神 螺洲古镇
下载PDF
从祀祖活动看泉州陈埭回族的涵化
11
作者 丁玲玲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文化涵化是指异质的文化接触引起原有文化模式的变化。在福建泉州陈埭的回族长期与汉族人民友好相处,不断接触、吸收汉文化因素,其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了变化。本文从祀祖活动这一侧面探讨泉州陈埭回族的文化涵化。
关键词 文化涵化 回族 泉州陈埭 祀祖
下载PDF
周天子祭祖礼及其文化功能——以《诗经·小雅·楚茨》为中心
12
作者 刘冬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1-74,共4页
作为"国之大典"的周代祭祖礼,源于先民的"灵魂观念"和"鬼神信仰",是在夏商祖先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诗经·小雅·楚茨》来看,周天子的祭祖礼主要包括献酒食、备腥熟、享皇尸、燕宾客等四个... 作为"国之大典"的周代祭祖礼,源于先民的"灵魂观念"和"鬼神信仰",是在夏商祖先崇拜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诗经·小雅·楚茨》来看,周天子的祭祖礼主要包括献酒食、备腥熟、享皇尸、燕宾客等四个内容。周天子的祭祖礼具有教化民众、以孝劝忠和维系族群的功能,是周天子维护统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天子 祭祖礼 《诗经·小雅·楚茨》
下载PDF
略论清儒对“汉学”、“宋学”的继承与创新——以清儒对周天子宗庙祭祖礼制的诠释为中心
13
作者 郭善兵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9,共7页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 关于儒家经典记载的周代天子宗庙四时祭,清儒既有遵循郑玄学说者,以《周礼》、《诗经》、《公羊传》、《尔雅》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周代礼制,《礼记》之《王制》、《郊特牲》、《祭义》、《祭统》记载的四时祭名为夏、商礼制,也有对郑玄学说提出异议者,认为上述文献记载的皆为周代礼制。就"禘"、"祫"祭祖礼制而言,清儒或遵循郑玄等汉儒之说,或遵循赵匡、王安石等唐、宋儒者之说,或折中诸说,或另倡新说,对"禘"、"祫"祭礼名实异同,"禘"祭礼的含义,"禘"、"祫"祭礼类型,"禘"、"祫"祭礼举行的时间间隔等问题进行诠释。以"汉学"、"宋学"对清儒经学诠释进行畛域分明的划分,则有失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儒 周代 天子宗庙 祖先祭祀 礼制
下载PDF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56
14
作者 常建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7,共8页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 洪武时期多次作出祭祖方面的规定 ,《大明集礼》的规定具有仿照《家礼》和国家礼制象征的性质 ,《家礼》、《教民榜文》和胡秉中的主张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政府祭祖礼制的特点是认同朱熹《家礼》,这也反映了《家礼》被社会认同的现实。明代宗祠的建设与发展 ,是以《家礼》的普及和士大夫的推动为背景的。“议大礼”的推恩令导致的嘉靖十五年家庙及祭祖制度的改革 ,特别是允许庶民祭祀始祖 ,更在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强化了宗祠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宗族祠庙 祭祖礼制 《家礼》 历史演变 士大夫阶层
下载PDF
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兼论蒙古族那达慕的起源及今昔嬗变 被引量:9
15
作者 包呼格吉乐图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8,共4页
蒙古族传统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文化概貌。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古代,祭祀、娱神、军事训练、检阅兵力的功能较为突出、明显,而基本没有经贸洽谈、发展旅游的功能;近代以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祭祀、娱... 蒙古族传统体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历史文化概貌。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古代,祭祀、娱神、军事训练、检阅兵力的功能较为突出、明显,而基本没有经贸洽谈、发展旅游的功能;近代以来,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祭祀、娱神、军事训练、检阅兵力等功能日益削弱,直至彻底消失,聚会交流、娱乐大众、强身健体、以及节庆、纪念、教育等功能却不断加强,还拓展了经贸洽谈、发展旅游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传统体育 祭祀 军事训练 教育功能 聚会交流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示”部字看上古的自然崇拜 被引量:8
16
作者 单晓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3-56,75,共5页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示”部字 祭祀 自然崇拜
下载PDF
《尚书·高宗肜日》新探——兼论殷周的两次宗教变革及“民”的发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33,共10页
《高宗肜日》的主旨是"儆民"说而不是"敬民"说,强调国君的职责是惩戒、治理民众,要求对所有的先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反映了殷人对于民众不同于周人的认识。"高宗肜日"并非传统所理解的武丁祭成汤,而是... 《高宗肜日》的主旨是"儆民"说而不是"敬民"说,强调国君的职责是惩戒、治理民众,要求对所有的先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反映了殷人对于民众不同于周人的认识。"高宗肜日"并非传统所理解的武丁祭成汤,而是武丁之子祖庚或祖甲祭武丁,其后果是促成了商代的周祭制度。《高宗肜日》虽然记载的是商代的事件,但其著于竹帛则在周初,实际涉及殷周两次性质不同的宗教变革。前者是强化神权,加强对民众的统治,后者则是民的发现,使民作为一种整体力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承认和关注,殷周文化的差异应从这一点来理解。由于记录者将周人的观念、用语带入《高宗肜日》中,后世经学家又"以周释殷",造成人们对《高宗肜日》的误读。今后的《尚书》研究应重视殷周思想的差异,从后世"以周释殷"的层层累积中,剥离出殷人真实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肜日》 敬民 儆民 周祭 殷周
原文传递
林美容教授在民间信仰研究中的开拓与创新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涛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9,共3页
林美容教授继承前人对祭礼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革屯镇的调查案例,成功地把祭礼圈和地方组织结合起来考察,把对祭礼圈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她还对当地彰化妈祖信仰组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信... 林美容教授继承前人对祭礼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革屯镇的调查案例,成功地把祭礼圈和地方组织结合起来考察,把对祭礼圈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她还对当地彰化妈祖信仰组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信仰圈理论。在此基础之上,进而对台湾汉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美容 祭祀圈 信仰圈 民间信仰研究 创新 妈祖信仰组织 台湾人 文化心理
下载PDF
明代奉先殿建筑沿革与形制布局初探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新成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77,158,共17页
明代皇家祭祖宫殿外有太庙,内有奉先殿。二者功能同为祭祖,但各有侧重,太庙祭祖重在四时祭享,奉先殿则是皇帝与皇室成员的晨昏瞻谒之所。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皇宫内各建有一座奉先殿,南京奉先殿初创于洪武二年,永乐迁都北京之... 明代皇家祭祖宫殿外有太庙,内有奉先殿。二者功能同为祭祖,但各有侧重,太庙祭祖重在四时祭享,奉先殿则是皇帝与皇室成员的晨昏瞻谒之所。明代实行两京制度,在南、北两京皇宫内各建有一座奉先殿,南京奉先殿初创于洪武二年,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复建奉先殿于北京紫禁城,两京奉先殿并存。明清更替之际,两座奉先殿先后毁于战乱,其建筑形制遂不可考。祭祖活动既关乎人情,也关乎国家制度,奉先殿作为重要的皇家祭祖场所,梳理其历史沿革,追溯其形制布局的演变脉络,既可以考察明清宫廷祭祖制度,亦有助于了解紫禁城宫殿布局的变迁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奉先殿 祭祀
原文传递
大小凉山彝族杀年猪的祭祖仪式及象征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昂自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3-96,共4页
杀年猪是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风俗 ,有的民族杀年猪只是为了过年期间的餐桌上更为丰盛而已 ,而大小凉山的彝族杀年猪却不仅仅是为了大快朵颐 ,还有着更特殊的祭祖仪式和宗教价值。从杀年猪的仪式可以窥视到彝族原始崇拜的一角。
关键词 大小凉山 彝族 杀年猪 祭祖 仪式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