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管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兆宏 姚柏春 +4 位作者 张一飞 黄铁柱 王配军 李文春 王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为骶管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了50块骶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与骶管阻滞麻醉相关的结构。结果:骶管阻滞进针的深度,皮肤(两侧骶角连线的中点)至骶管腔内的距离为16.4±0.2 mm。获得了与骶管... 目的:为骶管阻滞入路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了50块骶骨和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与骶管阻滞麻醉相关的结构。结果:骶管阻滞进针的深度,皮肤(两侧骶角连线的中点)至骶管腔内的距离为16.4±0.2 mm。获得了与骶管阻滞相关结构的观测结果。结论:为骶管阻滞的进针深度及预防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阻滞
下载PDF
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凯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椎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骶管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治疗后4、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JOA、ODI、VAS评分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4、12周,两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观察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观察组3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JOA评分有所下降,ODI评分与VAS评分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神经阻滞联合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治疗有利于缓解LDH患者疼痛,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骶管神经阻滞 腰部核心肌群肌力训练 腰椎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骶管阻滞或腹横肌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腹腔镜下斜疝手术患儿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文 夏迎静 杨明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2期4114-4119,4134,共7页
背景 目前喉罩全麻是小儿斜疝手术最主要的麻醉方式,但由于手术刺激、麻醉操作及吸入性麻醉药物、术后疼痛等诸多原因会造成患儿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全麻无法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骶管阻滞能够阻断手术部位传入神经冲动,骶管阻滞复... 背景 目前喉罩全麻是小儿斜疝手术最主要的麻醉方式,但由于手术刺激、麻醉操作及吸入性麻醉药物、术后疼痛等诸多原因会造成患儿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全麻无法有效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骶管阻滞能够阻断手术部位传入神经冲动,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可更好地维护小儿免疫功能稳态;腹横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也被证实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且可以显著降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但目前两种复合麻醉手段在小儿斜疝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较少。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或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对腹腔镜下斜疝手术患儿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斜疝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仅行七氟醚吸入喉罩全麻)、B组(30例,行骶管阻滞复合喉罩全麻)、C组(30例,行TAP阻滞复合喉罩全麻),记录3组患儿喉罩放置前(T0)、建立气腹后即刻(T1)、拔除喉罩后5 min(T2)时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去甲肾上腺素(NA)、皮质醇(COR)及血糖(GLU),记录术前,术后2、12、24 h时CD3^+、CD4^+、CD8^+、CD4^+/CD8^+,以及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PAED)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低于A组,SpO2高于A组(P<0.05)。A组患儿T1、T2时DBP、SBP、MAP、HR高于T0时,SpO2低于T0时(P<0.05);B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P<0.05);C组患儿T1、T2时SBP低于T0时,T0时MAP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MAP低于T2时,T0时HR高于T1时、低于T2时,T1时HR低于T2时,T1时SpO2低于T0、T2时(P<0.05)。3组患儿T1、T2时NA、COR、G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喉罩全麻 腹腔镜 斜疝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骶管阻滞 腹横肌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宇 武霖智 +1 位作者 刘斌 刘洋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194-2197,共4页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行隐匿性阴茎延长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各40例。RD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骶管...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行隐匿性阴茎延长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R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各40例。RD组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骶管阻滞,R组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骶管阻滞。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入量、麻醉起效时间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疼痛评分及Watcha镇静评分。结果 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液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R组相比,RD组骶管阻滞起效时间更短,术中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更少,术后曲马多使用率及用药量更低,曲马多用药时间更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更低(手术开始后15min和苏醒时),CHEOPS疼痛评分和Watcha镇静评分更低(进入麻醉恢复室各个时点)(均P<0.05)。结论 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的罗哌卡因进行骶管阻滞麻醉,可明显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及术后止疼药物的使用量,术后镇痛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阴茎延长术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 镇静 镇痛 小儿
下载PDF
喉罩吸入七氟醚联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贺芙云 马保新 郑辉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9-370,共2页
目的研究喉罩吸入七氟醚全麻联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均分为喉罩吸人七氟醚联合骶麻组(A组),喉罩吸入七氟醚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C组)。术... 目的研究喉罩吸入七氟醚全麻联合骶麻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尿道下裂成形术的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均分为喉罩吸人七氟醚联合骶麻组(A组),喉罩吸入七氟醚组(B组)和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组(C组)。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记录呼吸循环变化,诱导和苏醒时间,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相比,A、B组诱导平稳,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切皮后30、60min、术毕时B、C组HR明显快于A组和诱导前(P〈O.05)。B、C组术中体动、气道辅助处理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喉罩吸人七氟醚全麻联合骶麻气道管理方便,有效抑制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七氟醚 氯胺酮 骶麻 小儿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辅助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镇静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珺珺 金泉英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1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嘧啶与丙泊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用药的镇静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的ASAⅠ-Ⅱ级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在骶管穿刺后10min内,右美... 目的比较右美托嘧啶与丙泊酚作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辅助用药的镇静效果,评价右美托咪啶辅助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的ASAⅠ-Ⅱ级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在骶管穿刺后10min内,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注负荷量右美托嘧啶1μg/kg,丙泊酚组静脉泵注负荷量丙泊酚2mg/kg,之后分别以0.5μg/(kg·h)、2mg/(kg·h)速率静脉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min。记录2组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即刻(T1)、用药后10min(T2)、用药后30min(T3)、手术结束时(T4)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评价镇痛合适率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啶组T2、T3、T4时间点心率((112.8±13.8)、(103.4±14.1)、(95.7±16.1)次/min)低于丙泊酚组((129.2±18.5)、(124.1±14.2)(109.6±15.1)次/min)(P均〈0.05),平均动脉压(98.5±12.7)、(92.4±12.1)、(74.9±8.2)mm Hg)高于丙泊酚组((84.6±11.7)、(78.5±11.5)、(67.9±8.0)mm Hg)(P均〈0.05),心率与平均动脉压变化较丙泊酚组平稳;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氯胺酮用量((2.5±0.9)mg/kg)少于丙泊酚组((5.0±1.7)mg/kg),镇静合适率(93.3%)高于丙泊酚组(63.3%),右美托咪啶组术中无呼吸抑制发生,丙泊酚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为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骶管阻滞麻醉用于行尿道下裂手术患儿麻醉镇静效果优于丙泊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骶管阻滞 右美托咪啶 丙泊酚 镇静 小儿
原文传递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改良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曾恒 李俊 周述芝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改良骶管阻滞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80例,每组40例,行改良骶管阻滞,随机分为H组和C组。H组:1%罗哌卡因5mL+2%利多卡因10mL+0.9%NS 5mL+盐酸氢吗啡酮0.3mg,C组:1%罗哌卡因5mL+2%利...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改良骶管阻滞的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80例,每组40例,行改良骶管阻滞,随机分为H组和C组。H组:1%罗哌卡因5mL+2%利多卡因10mL+0.9%NS 5mL+盐酸氢吗啡酮0.3mg,C组:1%罗哌卡因5mL+2%利多卡因10mL+0.9%NS 5mL。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HR、MAP,麻醉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术中直肠牵拉反射,术后3、6、12、24h VAS评分及术中及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C组(P<0.05)。H组术中直肠牵拉反射少于C组(P<0.05),术后3h、6h、12h VAS评分H组低于C组(P<0.05),术后24h VA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内使用氢吗啡酮可明显增强罗哌卡因的术后镇痛效果,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吗啡酮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骶管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维国 周立平 +2 位作者 王海彦 胡祖荣 杨世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每组45例。R组注射0.15%罗哌卡因1 mL...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对小儿尿道下裂修复术后镇痛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尿道下裂修复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每组45例。R组注射0.15%罗哌卡因1 mL/kg,R+D组注射0.1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μg/kg。统计2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小儿FLACC评分、Ramsay镇静(R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膀胱痉挛发生率、有效镇痛时间和辅助用药剂量。记录2组患儿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FLACC评分。结果2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住院时间较R组短(P<0.05)。术后4 h、8 h、16 h,2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R+D组心率较R组慢(P<0.05)。术后4 h,2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72 h,R+D组平均动脉压较R组低(P<0.05)。术后4 h、8 h,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24 h、36 h、48 h、72 h,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4 h、8 h、36 h、48 h、72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 h、24 h,2组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有效镇痛时间长于R组(P<0.05),布洛芬悬液和曲马多注射液用量均少于R组(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组膀胱痉挛发生率低于R组(P<0.05)。出院后1个月,R+D组FLACC评分低于R组(P<0.05);出院后2个月、3个月,2组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联合术后静脉镇痛,可延长有效镇痛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且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少,术后3个月内患者均未见慢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 尿道下裂 慢性疼痛
下载PDF
经骶后孔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忠孝 余汝堂 +1 位作者 杨新东 郑建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索适合骶后孔骶管阻滞的精确定位方法及其进针角度和深度,为临床骶管阻滞和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8例尸体标本,层次解剖并测量骶后各结构,对半劈开或打开骶管后壁,观测骶管各结构。以通过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为X1轴,以... 目的:探索适合骶后孔骶管阻滞的精确定位方法及其进针角度和深度,为临床骶管阻滞和注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8例尸体标本,层次解剖并测量骶后各结构,对半劈开或打开骶管后壁,观测骶管各结构。以通过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为X1轴,以通过两骶角连线为X2轴,以骶后正中嵴垂线为Y轴进行定位。结果:①第2、3骶后孔的精确定位X1轴坐标分别为:男(68.45±5.78)、(86.91±6.14)mm,女(60.44±6.30)、(78.60±7.23)mm,X2轴坐标分别为:男(52.46±5.24)、(31.00±4.62)mm,女(48.26±4.32)、(30.20±4.27)mm,Y轴坐标分别为:男(20.76±2.53)、(19.20±2.50)mm,女(19.58±2.10)、(17.45±2.32)mm。②硬膜囊下端一般平对第2骶椎,与第2骶后孔上缘水平的距离为(13.07±5.50)mm。结论:第2、3骶后孔均可作为经骶后孔进针骶管阻滞麻醉的理想部位,推荐采用倒"工"形双重坐标法定位,穿刺角度宜向内、下偏斜矢状轴30°~40°,进针深度分别为9.3mm、6.4m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后孔 骶管阻滞 药物注射 麻醉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下腹部麻醉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力 屈美敏 +3 位作者 费建 张锡凤 胡铮 陈玲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下腹部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人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儿童医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下腹部麻醉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人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儿童医院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Aβ_(1-42)和Aβ_(1-40)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组内、组间及时间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变化趋势较小;麻醉前后两组患儿Aβ_(1-40)和Aβ_(1-42)水平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骶管阻滞对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时,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清Aβ_(1-42)、Aβ_(1-40)的影响小,因而发挥作用更为平稳、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骶管阻滞 麻醉 人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 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
下载PDF
安定或/和硫酸镁在预防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天明 范新民 范学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5-1206,1209,共3页
目的探讨安定或/和硫酸镁在预防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4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0例,各组间平均年龄、体质量及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A组不用硫酸镁或安定,骶管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安定(B组)、硫酸... 目的探讨安定或/和硫酸镁在预防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24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0例,各组间平均年龄、体质量及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A组不用硫酸镁或安定,骶管阻滞前10 min静脉注射安定(B组)、硫酸镁(C组)、硫酸镁+安定(D组),观察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情况。结果B、C组毒性症状明显减少,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组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静脉注射安定或硫酸镁均可明显降低骶管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安定 骶管阻滞 毒性反应 麻醉药 局部
下载PDF
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雪萍 刘培斌 +1 位作者 肖慧玲 曾丽萍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634-1636,共3页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10月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60例,年龄2~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先行骶管阻滞0.2%罗...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对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10月择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60例,年龄2~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骶管阻滞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先行骶管阻滞0.2%罗哌卡因1.2 m L/kg,余下操作同C组:麻醉诱导置入喉罩,术中麻醉维持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术毕苏醒拔除喉罩,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苏醒期躁动采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AED)。记录入PACU即刻、5 min、15 min、30 min的PAED评分;记录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疼痛评分,按照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标准。结果与入PACU即刻比较,C组在入PACU后30 min时的PAED评分明显下降[(3.20±2.23)分vs(9.43±2.24)分,P<0.01],而D组各时点的PAE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D组在入PACU即刻[(3.20±1.30)分vs(9.43±2.24)分]、5 min[(3.50±1.14)分vs(9.73±2.20)分]、15 min[(3.43±1.04)分vs(9.13±2.36)分]的PAED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C组与D组PAED评分大于10分的例数分别为10例、0例(P<0.01);D组术后30 min、2 h、6 h、12 h的疼痛评分(CHEOP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全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骶麻 喉罩 躁动 麻醉苏醒期 小儿
下载PDF
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军立 刘凤阁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阻滞组,电针组选取腰椎夹脊穴、风市、悬钟、丘墟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阻滞组进行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治疗结束后8周...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阻滞组,电针组选取腰椎夹脊穴、风市、悬钟、丘墟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阻滞组进行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阻滞组总有效率86.7%(26/30例)高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70.0%(2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 注射 硬膜外 椎旁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下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轩雨 吴小乐 +2 位作者 杜冰 王浩 张奉超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对比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92例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经腹横肌平面阻滞... 目的对比腹横肌平面阻滞和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92例全麻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经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和骶管阻滞组(共46例,接受全麻+骶管阻滞麻醉)。对比分析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和骶管阻滞组的手术相关情况、术中相关监测指标、术后自控舒芬太尼(基础量基础上追加)消耗量、疼痛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分、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和肠胃道功能恢复情况等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出室时间短于骶管阻滞组(P均<0.01);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平均动脉压高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而心率低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在术后6 h内,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术后自控舒芬太尼追加消耗量、FLACC评分均高于骶管阻滞组(P均<0.05),但在术后12 h、术后18 h、术后24 h三个时点,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和骶管阻滞组的术后自控舒芬太尼消耗量、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横肌平面阻滞组的导尿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骶管阻滞组(P均<0.01)。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与骶管阻滞在小儿全麻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中各有优劣,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利于患儿术中生命体征保持、术后苏醒和术后肠胃道功能恢复,但应用骶管阻滞的术后短期镇痛效果更佳,可减少术后麻醉药物应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 骶管阻滞 小儿 全麻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骶管阻滞对小儿下腹部手术经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代伟 陈彬 +3 位作者 梁亚统 刘冰冰 聂瑞霞 胡忆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7期835-836,共2页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减少小儿下腹部手术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经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组(B组),每组20例患儿。记录两组患儿...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减少小儿下腹部手术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经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经喉罩全凭七氟醚吸入全麻组(B组),每组20例患儿。记录两组患儿于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后1min(T1)、手术开始(切皮)后1min(T2)、手术开始后10min(T3)、拔喉罩后1min(T4)MAP、HR、SpO2的数值,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术中需要气道辅助的例数,术中体动、术后躁动、喉痉挛、返流误吸、恶心、呕吐、咽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苏醒时间短,术中体动、术后躁动、气道辅助处理例数明显减少(P<0.05);B组T2、T3、T4时HR明显快于A组和T0、T1时(P<0.05)。结论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经喉罩七氟醚吸入全麻并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术后苏醒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七氟醚 苏醒期躁动 小儿
下载PD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sacral nerve anterior root following induced bladder detrusor contraction 被引量:6
16
作者 Peng Yan Xiaoyu Yang +3 位作者 Qi Gao Xiaoran Wang Jian Liu Maoguang Y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4期1900-1904,共5页
The sacral nerve anterior root consists of parasympathetic nerves(dominating urinary bladder detrusor)and somatic motor nerves(dominating urethral sphincter),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he sacral nerve anterior... The sacral nerve anterior root consists of parasympathetic nerves(dominating urinary bladder detrusor)and somatic motor nerves(dominating urethral sphincter),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he sacral nerve anterior root induces simultaneous contraction of the bladder detrusor and urethral sphincter.Accordingly,urethral pressure exceeds intravesical pressure,resulting in little or no urination,kidney damage,and trembling of lower limbs due to high intravesical pressure.In the present study,sacral nerve posterior roots were transected in a spastic bladder rabbit model,followed by three-pole electrode and long-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he sacral anterior root.Intravesical and urethral pressures wer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anode inhibition to the sacral anterior root following induced detrusor contraction.As stimulus intensity increased,somatic motor nerves were increasingly inhibited; with a stimulus pulse width of 300 μs and stimulus current of 1.05 mA,urethral pressure was zero and average intravesical pressure was 3.84 kPa.In addition,detrusor contraction was displayed,and lower extremity trembling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Three-pole electrode and long-puls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 the sacral nerve anterior root induced detrusor contraction and inhibited low extremity trembling unde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de block bladder detrus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acral anterior root
下载PDF
超声引导椎旁联合低浓度骶管阻滞在泌尿系结石腔道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文超 刘义超 黄华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36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联合低浓度骶管阻滞在泌尿系结石腔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并行泌尿系腔道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椎旁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椎旁阻滞联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联合低浓度骶管阻滞在泌尿系结石腔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并行泌尿系腔道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椎旁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椎旁阻滞联合骶管阻滞,椎旁组采用椎旁阻滞。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统计两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及术者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椎旁组(P<0.05);两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及术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椎旁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椎旁组的46.67%(P<0.05)。结论:超声引导椎旁联合低浓度骶管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麻醉 骶管阻滞 椎旁阻滞
下载PDF
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在患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红喜 陆志伟 +2 位作者 吴跃坤 杨少华 林玉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和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于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 目的探讨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三组: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Ⅰ组),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和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组(Ⅲ组)。于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5min(T3)、术毕(T4)记录MAP、HR、RR、SpO2,并记录三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发生率,苏醒时间以及苏醒时躁动发生率。结果 T3时Ⅱ组MAP明显高于、HR和RR明显快于Ⅰ、Ⅲ组(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Ⅲ组,Ⅰ、Ⅲ组苏醒时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Ⅲ组麻醉及术中SpO2低于9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1)。结论曲马多丙泊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患儿手术,呼吸、循环稳定,麻醉满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丙泊酚 骶管阻滞 患儿手术
下载PDF
骶管加基础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麻醉效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忠 孙琳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骶管加基础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接受下腹部手术治疗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骶管加氯胺酮基础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 目的探讨骶管加基础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接受下腹部手术治疗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骶管加氯胺酮基础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及术后躁动或(和)哭闹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各项数据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儿在T1时的MAP与HR均显著增高,与T1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对照组2指标水平与T1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对照组在术中有7例患儿表现出呼吸抑制,T2时的Sp O2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经正压辅助呼吸处理后逐渐好转.结论骶管加基础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与单行氯胺酮基础麻醉比较可明显降低氯胺酮给药剂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对降低小儿下腹部手术风险有益,值得在小儿外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部手术 小儿 骶管阻滞 基础麻醉
下载PDF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硕 魏秀吾 +4 位作者 吴善苏 张建敏 上官明化 陈真福 黄圣余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1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 目的探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骶管麻醉组(A组,n=34)和氯胺酮组(B组,n=34),A组应用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麻,B组应用氯胺酮全麻。于麻醉前、切皮、术中、术毕记录其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结果基础麻醉后和术中两组的BP、HR、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明显低于B组(P<0.01),而A组SpO2高于B组(P<0.01)。苏醒时间也短于B组(P<0.01)。结论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的方法简单实用、疗效确切、麻醉用药少、苏醒时间短、安全可靠,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中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麻醉 丙泊酚 小儿麻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