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动网格技术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湘平 鲁军勇 +2 位作者 冯军红 杜佩佩 武晓康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3,共5页
针对一体化弹丸出炮口后弹托由与弹体接触到绕弹托质心做六自由度运动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弹托分段分离运动并采用动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例,仿真分析不同马赫数下的... 针对一体化弹丸出炮口后弹托由与弹体接触到绕弹托质心做六自由度运动的过程,提出一种基于弹托分段分离运动并采用动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以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为例,仿真分析不同马赫数下的弹托分离情况,并探讨弹托和弹体气动系数在分离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弹托分离马赫数越大,分离轨迹越靠近弹体且分离时间越短,但对地分离横向位移越大。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弹托分离仿真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弹丸 动网格 弹托分离 气动仿真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下载PDF
电磁发射弹丸飞行弹道仿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湘平 鲁军勇 +2 位作者 冯军红 李开 杜佩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2,共8页
针对电磁发射弹丸飞行弹道进行仿真研究,在建立刚体六自由度飞行弹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时频分析和涡流分析方法,建立电磁-动力学耦合模型分析弹丸出膛时由于膛内振动带来的炮口扰动,采用动网格技术建立电磁-气动耦合模型分析弹托分离产... 针对电磁发射弹丸飞行弹道进行仿真研究,在建立刚体六自由度飞行弹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时频分析和涡流分析方法,建立电磁-动力学耦合模型分析弹丸出膛时由于膛内振动带来的炮口扰动,采用动网格技术建立电磁-气动耦合模型分析弹托分离产生的气动扰动,从而得到了电磁发射弹丸的飞行弹道模型。以得克萨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所设计的IAT-HVP为例,仿真分析了弹丸以1117m/s初速、0°射角出膛时弹丸出口扰动对弹体速度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并得到其飞行200m的弹道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受电磁发射一体化弹丸出口扰动的影响,弹体落点相比理想弹道产生了24%的偏差,其中炮口扰动引起的偏差最大,其次是弹托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弹丸 六自由度方程 飞行弹道 炮口扰动 弹托分离
下载PDF
脱壳弹弹托分离的双目视觉测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湘平 鲁军勇 +2 位作者 张晓 程龙 李松乘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6,共7页
脱壳弹的弹托分离过程对弹体的飞行稳定性和打击效能具有显著的影响。针对脱壳弹出膛后弹托相对弹体的六自由度运动过程,提出采用基于双目视觉原理的弹托分离角测量方法。通过在弹体表面和弹托表面设置标记点,采用图像处理和跟踪算法实... 脱壳弹的弹托分离过程对弹体的飞行稳定性和打击效能具有显著的影响。针对脱壳弹出膛后弹托相对弹体的六自由度运动过程,提出采用基于双目视觉原理的弹托分离角测量方法。通过在弹体表面和弹托表面设置标记点,采用图像处理和跟踪算法实现对标记点的识别和跟踪。结合双目空间标定参数解算出标记点的空间位置,进而获得弹托相对弹体的分离角度,同时采用实验验证了上述测量方法的精度,其精度达到2%。以实验室进行的初速度1550 m/s和1750 m/s的脱壳弹射击试验为例,测量并分析了不同初速度下的弹托分离轨迹。结果表明:脱壳弹分离初速度越快,弹托分离轨迹越靠近弹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壳弹 弹托分离 双目视觉 空间解算
下载PDF
空心弹结构设计及弹托分离过程仿真 被引量:4
4
作者 罗驭川 黄振贵 +1 位作者 杜宏宝 陈志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31,共5页
在对空心弹结构进行设计时,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重叠网格技术,对不同马赫数条件下空心弹弹体和弹托的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弹托完全分离后,空心弹的马赫数Ma=2.0时,出现阻塞状态,而Ma≥2.5时,空心弹稳定飞行时为非阻塞状态;在... 在对空心弹结构进行设计时,基于有限体积法和重叠网格技术,对不同马赫数条件下空心弹弹体和弹托的分离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弹托完全分离后,空心弹的马赫数Ma=2.0时,出现阻塞状态,而Ma≥2.5时,空心弹稳定飞行时为非阻塞状态;在Ma=2.5时,由于接近阻塞临界马赫数,脱壳时流场变化较为复杂,弹体空腔内气体经历时间较长的压缩过程,弹体阻力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在其他不同马赫数时的空心弹弹托分离过程中,弹体阻力整体上呈先减后增,最终达到稳定。随着马赫数的增大,流场能更快的达到稳定状态,弹体受到的扰动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弹 弹托分离 气动影响 弹体阻力 非阻塞状态
下载PDF
弹托与弹丸有相互机械作用时的脱壳运动研究
5
作者 臧涛成 杨启仁 胡焕性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36,共4页
给出了描述脱壳机械干扰期的运动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计算,其结果对于脱壳弹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脱壳 弹托 机械干扰 运动方程 脱壳弹
下载PDF
采用遗传算法的弹托迎风窝结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湘平 鲁军勇 +1 位作者 冯军红 杜佩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30,共7页
针对一体化弹丸弹托易分离性和轻质化的设计要求,构建弹托迎风窝参数化外形模型,基于激波和膨胀波理论建立弹托气动力计算模型;以弹托分离加速度和弹托质量综合最优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弹托迎风窝的外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得... 针对一体化弹丸弹托易分离性和轻质化的设计要求,构建弹托迎风窝参数化外形模型,基于激波和膨胀波理论建立弹托气动力计算模型;以弹托分离加速度和弹托质量综合最优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弹托迎风窝的外形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得到弹托迎风窝的优化外形。以中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弹托设计为例,采用提出的优化设计模型对其迎风窝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基于动网格技术的弹托分离仿真模型验证其最优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模型能够得到最优的弹托迎风窝结构;针对现有的中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进一步对其弹托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分离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弹丸 弹托分离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下载PDF
阻力型APFSDS脱壳过程参数优化设计
7
作者 沈坚平 杨启仁 《弹道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77-82,共6页
阻力型APFSDS脱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受到机械干扰、气动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对初始参量的扰动,从而影响弹丸的弹道性能.文中应用田口方法,对阻力型APFSDS在综合干扰效应下的脱壳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得... 阻力型APFSDS脱壳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受到机械干扰、气动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对初始参量的扰动,从而影响弹丸的弹道性能.文中应用田口方法,对阻力型APFSDS在综合干扰效应下的脱壳过程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得到了可行的最佳方案,大大减小了初始扰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翼稳定 穿甲弹 脱壳 参数优化设计
下载PDF
IB-12中间弹道靶道及其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崔东明 李鸿志 +3 位作者 管雪元 何正求 郭建国 刘殿金 《弹道学报》 EI CSCD 1991年第1期11-18,共8页
脱壳穿甲弹中间弹道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近炮口区脱壳穿甲弹飞行姿态显示与定量测量.本文简要介绍了最近研制、建成的IB-12中间弹道靶道;首次实现了近炮口区脱壳穿甲弹飞行姿态的定量测量;给出了弹托飞散全过程的图象处理结果以及在... 脱壳穿甲弹中间弹道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近炮口区脱壳穿甲弹飞行姿态显示与定量测量.本文简要介绍了最近研制、建成的IB-12中间弹道靶道;首次实现了近炮口区脱壳穿甲弹飞行姿态的定量测量;给出了弹托飞散全过程的图象处理结果以及在脱壳穿甲弹研究中的一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穿甲弹 弹道靶道 中间弹道
下载PDF
高速飞行体空间图形的识别与处理
9
作者 侯晓霞 董莉敏 郭建敏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11-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个高速飞行体空间图形的识别与处理系统.该系统将计算机图形学与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对由两张正交阴影照片所确定的飞行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识别,重现物体的空间飞行姿态,并定量计算其空间位置参数.在我国首次将该系统用于... 本文介绍了一个高速飞行体空间图形的识别与处理系统.该系统将计算机图形学与图象处理技术相结合,对由两张正交阴影照片所确定的飞行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识别,重现物体的空间飞行姿态,并定量计算其空间位置参数.在我国首次将该系统用于高速脱壳穿甲弹脱壳过程的处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图象处理 飞行体
下载PDF
APFSDS脱壳非对称性研究
10
作者 杨启仁 徐直军 《弹道学报》 EI CSCD 1992年第2期42-48,共7页
本文根据已建立的非对称脱壳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各种干扰因素的估算方法,并根据一具体的脱壳弹脱壳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弹托脱壳非对称性的根源、发展规律及其对射击密集度的影响,其结果是满意的.
关键词 脱壳 非对称性 干扰 数值模拟 导弹
下载PDF
由二维图像对三维弹体定位的方法研究
11
作者 侯晓霞 董莉敏 +1 位作者 郭建敏 崔东明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一、引言用计算机来定位复杂的三维物体图形,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一个难题,因为它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常用的定位方法是从图像上获取三维数据,然后经过作图,给出物体的空间位置与形状。从图像上获取三维数据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引言用计算机来定位复杂的三维物体图形,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一个难题,因为它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常用的定位方法是从图像上获取三维数据,然后经过作图,给出物体的空间位置与形状。从图像上获取三维数据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由透视投影获得三维数据,即将图像上的点看作是空间物体对应点经透视投影变换后的象点(要求从不同的观察点拍摄至少两幅图像),然后经过逆变换,可求出原物体上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如文献[2]中介绍的立体测量系统就是利用此方法处理的。另一种方法是由图象的明暗来获取三维数据。当照明模型满足朗伯定律时,利用光源位置不同的三幅正投影图像(这三个光源不应在同一直线上)可以计算出各点的法向矢量,从而决定出物体的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图形 定位 计算机图形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