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突触囊泡蛋白2A(SV2A)为靶点的抗癫痫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宁 张宗磊 +2 位作者 陈明 毋立华 蔡文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26-536,共11页
抗癫痫药物是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癫痫手段。全球癫痫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给国家、个人和家庭生活等带来较大经济负担。随着越来越多的癫痫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使得抗癫痫药物临床需求越来越大。突触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 抗癫痫药物是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癫痫手段。全球癫痫发病率的不断提高,给国家、个人和家庭生活等带来较大经济负担。随着越来越多的癫痫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使得抗癫痫药物临床需求越来越大。突触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来维持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平衡。随着SV2A确证为新的抗癫痫靶点,左乙拉西坦和布瓦西坦的上市,抗癫痫靶点和抗癫痫新药进一步丰富。本文围绕抗癫痫药物靶点SV2A以及以SV2A为靶点的上市及在研药物做概述,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sv2A 左乙拉西坦 布瓦西坦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突触囊泡蛋白2A PET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大吉 江泓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8-2078,共11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神经元或其髓鞘渐进性退变而导致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大类疾病,常见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新的检测技术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评估意义重大.突触丢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神经元或其髓鞘渐进性退变而导致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大类疾病,常见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新的检测技术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评估意义重大.突触丢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评估突触密度损失的区域分布和严重程度有助于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靶向突触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成像技术,提供了直接检测活体突触密度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影像标志物之一.本综述系统总结了SV2A PET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突触密度 突触囊泡蛋白2A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影像标志物
原文传递
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模型海马组织突触囊泡蛋白2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毛诗贤 冯亚梅 +2 位作者 楚兰 郭文洁 李洁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杏仁核点燃癫痫发生过程中突触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在海马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模型,治疗组予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灌胃,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测定不同... 目的探讨杏仁核点燃癫痫发生过程中突触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在海马组织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杏仁核点燃癫痫大鼠模型,治疗组予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灌胃,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测定不同时期SV2A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V2A蛋白的表达。结果 SV2A在1w时表达降低,之后逐渐升高,到8w时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相比,除1w组外,2w组、4w组、8w组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2A的表达与癫痫的发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囊泡蛋白2A 海马 慢性癫痫 左乙拉西坦
下载PDF
人SVOP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
4
作者 齐兴柱 李军 +1 位作者 梁玉玮 吴秀山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30-335,共6页
SV2和SVOP都是大鼠中包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的突触小泡蛋白.笔者从人类大脑的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类似于大鼠突触小泡蛋白SV2和SVOP的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它包含一个含有1 646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548个氨基酸的... SV2和SVOP都是大鼠中包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的突触小泡蛋白.笔者从人类大脑的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类似于大鼠突触小泡蛋白SV2和SVOP的人类新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它包含一个含有1 646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54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定位在第12号染色体的12q24.12区域.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人类大脑组织中表达,且与无脊椎动物线虫、疟蚊和果蝇的同源基因有50%的氨基酸同源性,与脊椎动物大鼠和小鼠的同源基因有90%以上的氨基酸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小泡蛋白 sv2 转运蛋白 svOP
下载PDF
新型脑突触密度核素分子探针^(18)F-SynVesT-1放射性标记、质量控制与显像分析
5
作者 胡政泉 向仕君 +2 位作者 唐永祥 陈登明 胡硕 《同位素》 CAS 2023年第4期373-379,共7页
突触密度活体可视化评估与定量分析在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机制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突触前膜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可反映突触密度情况并与神经元兴奋性改变、致痫网络形成和癫痫耐药... 突触密度活体可视化评估与定量分析在神经和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机制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突触前膜囊泡蛋白2A(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2A,SV2A)可反映突触密度情况并与神经元兴奋性改变、致痫网络形成和癫痫耐药密切相关。为可视化评估突触密度,本研究采用GE Tracerlab FXFN模块高效合成与标记特异性靶向SV2A新型PET核素分子探针^(18)F-SynVesT-1,通过理化性质、稳定性、比活度、细菌内毒素等检测技术进行质量控制,利用癫痫动物模型对^(18)F-SynVesT-1显像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Tracerlab FXFN模块能实现^(18)F-SynVesT-1的高效合成,未校准放化产率为(11.4±2.6)%,且产品溶液满足临床及注射要求。本研究合成的^(18)F-SynVesT-1质控表现良好,可用于活体脑突触显像、突触密度定量评估及致痫灶异常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囊泡蛋白 ^(18)F-SynVesT-1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突触密度 癫痫
下载PDF
家蝇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及增效磷的增效作用Ⅱ:氧化代谢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晶 冯国蕾 龚坤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6-31,共6页
氧化代谢的增强是引起家蝇对二氯苯醚菊酯产生抗性的因素之一。抗性家蝇多功能氧化酶的萘羟化活性、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氧化代谢能力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_(450)含量分别是正常家蝇的2、1.48、1.33倍。正常家蝇和抗性家蝇细胞色素P_(450)在... 氧化代谢的增强是引起家蝇对二氯苯醚菊酯产生抗性的因素之一。抗性家蝇多功能氧化酶的萘羟化活性、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氧化代谢能力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_(450)含量分别是正常家蝇的2、1.48、1.33倍。正常家蝇和抗性家蝇细胞色素P_(450)在对增效磷(SV_1)和氧化胡椒基丁醚(Pb)的敏感性上也存在着差异。SV_1与多功能氧化酶专一性抑制剂Pb一样,对该酶系催化的萘羟化活性及二氯苯醚菊酯的氧化代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是SV_1在家蝇体内对二氯苯醚菊酯增效的机理之一。SV_1对氧化代谢的抑制与它和微粒体细胞色素P_(450)相互作用形成非活性复合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二氯苯醚菊酯 氧化代谢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广平 郝俊杰 +2 位作者 李颖 左联 李刚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研究突触囊泡蛋白2A(SV2A)配体左乙拉西坦(LEV)对小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第一部分:将20只SPF级C57BL/6小鼠分为三组:手术组(WT组,n=6),腹腔注射(150 mg/kg)LEV 60 min后手术组(WT-LEV组,n... 目的研究突触囊泡蛋白2A(SV2A)配体左乙拉西坦(LEV)对小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第一部分:将20只SPF级C57BL/6小鼠分为三组:手术组(WT组,n=6),腹腔注射(150 mg/kg)LEV 60 min后手术组(WT-LEV组,n=8),假手术组(sham组,n=6),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模型后检测脑组织损伤情况。第二部分:体外进行C57BL/6小鼠海马神经元培养后通过氧糖剥夺建立缺血神经元模型,A组不添加上清液正常培养,作为对照组(n=3),B组添加野生型C57BL/6小鼠的CD8+T淋巴细胞激活后的上清液进行体外培养(n=3),C组添加穿孔素基因敲除C57BL/6 Prf1-/-小鼠的CD8+T淋巴细胞激活后的上清液进行体外培养(n=3),D组培养液中加入穿孔素抗体(n=3),分别检测各组神经元活性。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WT-LEV组小鼠神经行为评分(Longa评分)低于WT组(1.82±0.74 vs.2.81±1.03,P<0.05),WT-LEV组小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小于WT组[(11.29±2.30)%vs.(25.21±5.31)%,P<0.05],WT-LEV组小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比率低于WT组[(49.05±15.49)%vs.(77.73±12.77)%,P<0.05]。(2)离体培养缺血海马神经元24、36、48 h时,B组的MTT标记的阳性细胞相对数和A组相比均明显减少(24 h:76.93±4.48 vs.94.57±4.17,P<0.05;36 h:63.10±12.80 vs.94.57±4.45,P<0.05;48 h:41.33±9.76 vs.93.07±4.54,P<0.05);D组的MTT标记的阳性细胞相对数和A组相比在共同培养24 h和36 h均没有明显降低,在48 h时出现明显降低(76.53±6.73 vs.93.07±4.54,P<0.05);在共同培养从0 h开始至48 h时,C组的MTT标记的阳性细胞相对数和A组相比均没有明显减少。结论 SV2A配体LEV对小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脑内穿孔素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药 左乙拉西坦 sv2A配体
原文传递
SV2B过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
8
作者 陈倩 徐长玉 +1 位作者 陈祺宁 段虎斌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37-743,共7页
目的探讨SV2B过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胶质母细胞瘤u87、u251细胞构建SV2B过表达组,另设空白对照组。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SV2B对... 目的探讨SV2B过表达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生长、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胶质母细胞瘤u87、u251细胞构建SV2B过表达组,另设空白对照组。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SV2B对u87、u25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qRT-PCR和Westen blot检测SV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V2B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SV2B过表达显著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sv2B 肿瘤预后 恶性进展
下载PDF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Sv3>Sv2、Rv6>Rv5对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淑君 周日失 侯红霞 《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目的 探讨 左束 支 传导 阻滞 合并 左 心室 肥大 心 电图 诊断 价 值。 方法 对 照 分 析 50 例左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合 并 左 心 室 肥 大( 观 察 组 )与 40 例 单 纯 完 全 性 左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对 照 组 )的 心 电图 ... 目的 探讨 左束 支 传导 阻滞 合并 左 心室 肥大 心 电图 诊断 价 值。 方法 对 照 分 析 50 例左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合 并 左 心 室 肥 大( 观 察 组 )与 40 例 单 纯 完 全 性 左 束 支 传 导 阻 滞( 对 照 组 )的 心 电图 。 结 果 观 察 组 R +SⅢ、SⅢ>R 、Sv3>Sv2、Rv6>R v5、Sv1+V5、Sv3+R v6、Sv1+Sv6 值 与 对 照 组 相 比 差 异 有 Ⅰ Ⅱ非 常显 著 性意 义(P<0.01)。Sv3>2.7m V ,敏感 性 为 89.2% ,准 确性为 85.3% ,特异 性为 87.9% ;其 次 Sv3>Sv2,敏 感性 为 58.0% ,准 确性 为 61.0% ,特 异性 为 73.7% ; Sv3+Rv6>4.3m V,敏 感性 为 68.8% ,准 确 性 为 63.7%  ,特 异 性 为 74.1%  ; R v6>R v5,敏 感 性 为 52.4% ,准 确 性 为 60.4% ,特 异 性 为 70.6% 。 结 论 Sv3>2.7m V 、Sv3+R v6>4.3m V 、Sv3>Sv2、R v6>Rv5、QR S 时 间 >0.15s是 合 并左 心室 肥 大的 有效 心 电图 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sv3〉sv2 Rv6〉Rv5 左心室肥大 诊断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SV2QR方法及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澄海 张飞民 +1 位作者 杨毅 杨凯 《高教学刊》 2022年第29期31-34,共4页
为解决线上线下教学交融效果的最优化和科学有序的教学进程,该文凝练并提出由一条主线、四个环路组成的“SV2QR”混合式教学方法,即:纵览预习(Survey)—视频学习(Video)—问题及解答(Question)—研读(Read)—作业测验(Quiz)—复习巩固提... 为解决线上线下教学交融效果的最优化和科学有序的教学进程,该文凝练并提出由一条主线、四个环路组成的“SV2QR”混合式教学方法,即:纵览预习(Survey)—视频学习(Video)—问题及解答(Question)—研读(Read)—作业测验(Quiz)—复习巩固提升(Review)。通过线上学习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并强化和提升基础,从而使教与学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该方法应用于数理基础要求高的大气科学专业数值天气预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中,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sv2QR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PDF
抗癫痫新药布瓦西坦 被引量:4
11
作者 宋艳玲 贾金龙 孙欢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31-2834,共4页
布瓦西坦属于第3代抗癫痫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突触囊泡蛋白2A(SV2A)高亲和性配体,同时对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05年,布瓦西坦获得FDA及欧盟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症状性肌阵挛癫痫发作,目前正在进行包括癫痫部分发作辅助... 布瓦西坦属于第3代抗癫痫药物,是一种新型的突触囊泡蛋白2A(SV2A)高亲和性配体,同时对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05年,布瓦西坦获得FDA及欧盟批准用于治疗罕见症状性肌阵挛癫痫发作,目前正在进行包括癫痫部分发作辅助治疗的多项III期临床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布瓦西坦对于全身性癫痫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对布瓦西坦的作用机制、药动学性质、临床研究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瓦西坦 抗癫痫 突触囊泡蛋白2A 钠离子通道
原文传递
SV2A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敏 王培昌 刘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构建鼠突触囊泡蛋白2A(SV2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至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对其表达进行鉴定。方法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的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长2239 bp的SV2A基因编码序列,将此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3×... 目的构建鼠突触囊泡蛋白2A(SV2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至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对其表达进行鉴定。方法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组织的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长2239 bp的SV2A基因编码序列,将此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3×Flag-CMV-10多克隆位点区域中,得到真核表达质粒p3×Flag-CMV-10-SV2A,转化后挑取单克隆菌落经双酶切鉴定后送公司测序,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V2A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p3×Flag-CMV-10-SV2A重组质粒,并在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验证了相应蛋白表达。结论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p3×Flag-CMV-10-SV2A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2A基因 分子克隆 重组质粒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一种C^4ISR系统通信网络结构优化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泽柳 罗爱民 罗雪山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4,37,共5页
针对目前基于图论的网络优化方法的不足,基于C4ISR体系结构产品中的系统和服务通信描述(SV 2)的一般表示,给出了C4ISR系统通信网络结构的形式化表示方法,建立了优化模型。根据混合智能算法的基本方法,结合SV 2的特点设计了同时考虑网络... 针对目前基于图论的网络优化方法的不足,基于C4ISR体系结构产品中的系统和服务通信描述(SV 2)的一般表示,给出了C4ISR系统通信网络结构的形式化表示方法,建立了优化模型。根据混合智能算法的基本方法,结合SV 2的特点设计了同时考虑网络节点和链接的随机模拟及遗传迭代过程,给出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实验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ISR 系统和服务通信描述(sv2) 通信网络 结构优化
下载PDF
BCC-CPSv3-S2Sv2模式对中国区域降水和气温预测的性能评价
14
作者 杨露 陈杰 +3 位作者 孔若杉 李威 林倩 陈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1-295,共15页
利用北京气候中心第3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的第2代次季节至季节预测子系统(Beijing Climate Center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version 3-subseasonal to seasonal version 2,BCC-CPSv3-S2Sv2)模式发布的次季节至季节(sub-seasonal to... 利用北京气候中心第3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的第2代次季节至季节预测子系统(Beijing Climate Center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version 3-subseasonal to seasonal version 2,BCC-CPSv3-S2Sv2)模式发布的次季节至季节(sub-seasonal to seasonal,S2S)回算数据,从确定性预报和概率性预报这2方面对该模式降水和气温的预测性能进行系统评价,并与上一代北京气候中心第2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的第1代次季节至季节预测子系统(Beijing Climate Center-climate prediction system version 2-subseasonal to seasonal version 1,BCC-CPSv2-S2Sv1)模式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综合预报系统(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integrated forecasting system,ECMWF-IFS)模式预测结果的表现对比,研究现有模式较上一代在预测表现方面是否有所提升,且其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果表明:现有模式整体预测效果优于上一代,但差于ECMWF-IFS模式。在提前1周时,现有模式对降水和气温的预测技巧有明显改进,但在提前3、4周时,预测效果仍较差,降水预测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在提前4周时为0.11。BCC-CPSv3-S2Sv2春季降水预测对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在各个起报时间始终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相关系数均大于0.4。此外,现有模式冬季降水预测表现与ECMWF-IFS模式相近。对于气温预测,提前4周时其在西北、华北部分区域的预测技巧比提前3周、甚至2周更高,表明模式能较好把握S2S尺度上气温预测的可预报性来源。从概率预报的表现来看,现有模式降水和气温预测的欠离散问题更突出,但均值误差变小。此外,现有模式降水预测对负异常事件的预测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季节至季节预测 BCC-CPsv3-S2sv2模式 预测技巧 降水预测
原文传递
O(α_sv^2) correction to J/ψ plus η_c production in e^+e^- annihilation at s^(1/2)=10.6 GeV
15
作者 李习怀 王建雄 《Chinese Physics C》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11,共7页
Based on the nonrelativistic 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O(αsv2) corrections to J/ψ plus ηc production in e+e- annihilation at √s= 10.6 GeV are calculated in this work.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 Based on the nonrelativistic 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 O(αsv2) corrections to J/ψ plus ηc production in e+e- annihilation at √s= 10.6 GeV are calculated in this work.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rection at αsv2 order is only about a few percent of the total theoretical result.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erturbative expansions become convergent and that a higher order correction will be smaller. The uncertainties from the long-distance matrix elements, renormalization scale and the measurement in the experiment are also discussed. Our result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 result by J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QCD O(v2 corrections O(αs) corrections O(αsv2 corrections
原文传递
突触囊泡膜蛋白2B在胶质瘤研究中的进展
16
作者 马登镇 庞琦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3621-3625,共5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胶质瘤。目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有着较为规范的流程,但由于该肿瘤向周围浸润的特点,胶质瘤患者复发率较高且5年生存率仍然不够理想。突触囊泡膜蛋白2B (SV2B)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在细胞内分泌、递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胶质瘤。目前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有着较为规范的流程,但由于该肿瘤向周围浸润的特点,胶质瘤患者复发率较高且5年生存率仍然不够理想。突触囊泡膜蛋白2B (SV2B)作为一种跨膜糖蛋白在细胞内分泌、递质释放等功能中展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V2B作为一种抑制性因素在乳腺癌与胶质瘤的发展过程中展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我们总结了突触囊泡膜蛋白2B在胶质瘤中的功能作用、分子机制和临床前景,并提出该蛋白在未来可能成为胶质瘤患者治疗和预后的有用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突触囊泡膜蛋白2B (sv2B) 层粘连蛋白
下载PDF
铅暴露对N2a细胞SV2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祝高春 伍凤云 +5 位作者 叶薇薇 李桂林 林芬 李耀斌 林雪群 范广勤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铅暴露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中突触囊泡蛋白C(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C,SV2C)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铅对神经递质作用有关机制。方法 N2a细胞分为正常组、染铅Ⅰ组(10-4 mol/L醋酸铅),染铅Ⅱ(10-3mol/L醋酸铅)。...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铅暴露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中突触囊泡蛋白C(synaptic vesicle protein C,SV2C)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铅对神经递质作用有关机制。方法 N2a细胞分为正常组、染铅Ⅰ组(10-4 mol/L醋酸铅),染铅Ⅱ(10-3mol/L醋酸铅)。分别在24和48 h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不同组N2a细胞SV2C mRNA变化以及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染铅Ⅰ、Ⅱ组N2a细胞中SV2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剂量组之间无差异(P>0.05)。各组24和48 h比较,SV2C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但染铅Ⅱ组SV2C蛋白表达水平48 h均明显低于2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铅下调囊泡运输蛋白SV2C基因,减低了其蛋白水平,从而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sv2C 神经递质 囊泡运输
原文传递
Sv2/Rv3指数、V_2导联移行比在流出道PVB、VT起源部位鉴别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喜田 陈勤聪 +4 位作者 朱磊 许香梅 王晓燕 魏小刚 李子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在流出道室性早搏(PVB)或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部位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射频消融的流出道PVB或VT患者60例,根据消融靶点确定为左心室起源15例、右心室起源4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在流出道室性早搏(PVB)或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部位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射频消融的流出道PVB或VT患者60例,根据消融靶点确定为左心室起源15例、右心室起源4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图资料,计算Sv2/Rv3指数和V2导联移行比,并比较二者鉴别流出道PVB或VT起源部位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Sv2/Rv3指数鉴别流出道PVB或VT患者起源部位的敏感性为88.3%(53/60),起源部位为左心室13例(86.7%)、右心室40例(88.9%);V2导联移行比鉴别流出道PVB或VT患者起源部位的敏感性为85.0%(51/60),起源部位为左心室12例(80.0%)、右心室39例(86.7%);两种指标鉴别起源部位的敏感性比较,P均>0.05。结论 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均可较好地鉴别流出道PVB或VT的起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流出道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sv2/Rv3指数 V2导联移行比 射频消融
下载PDF
SV2/RV3指数对室性心律失常定位诊断的研究
19
作者 向娟 黄佐贵 +9 位作者 石伟 杜国伟 李潇华 李倩 金海燕 余华 何艳平 文丹 高莎 潘楠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与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方法应用SV2/RV3指数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240例患者组(观察组)和应用传统的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与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方法应用SV2/RV3指数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240例患者组(观察组)和应用传统的QRS波时限和QRS波方向定位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部位的240例患者组(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SV2/RV3比值≤1.5mV提示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流出道者124例(51.66%)和SV2/RV3比值>1.5mV提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者116例(48.33%),p>0.05。对照组中QRS波群时限≥0.12s,I、V5、V6导联QRS波群呈R型,V1、V2导联QRS波群呈r S型,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右室者122例(50.83%),QRS波在Ⅱ、Ⅲ、aVF导联主波向上,V1~V6导联主波向下或Ⅱ、Ⅲ、a VF导联主波向下,V1~V6导联主波向上,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左室118例(49.16%),p>0.05。两组中各35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终止室早或室速:观察组25例(80.00%),对照组15例(42.85%),p<0.01。结论应用SV2/RV3比值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优于传统的QRS波时限或QRS波方向诊断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对射频消融术的筛选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2/RV3指数 室性心律失常 定位 诊断
原文传递
心电图对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韩虹 吴红光 包敏春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合并左心室肥大(LVH)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LBBB合并LVH(A组)与30例单纯LBBB(B组)的心电图。结果A组SV3>SV2、SV1+RV5、SV1+RV6、SV3+RV6、QRS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SV3>...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合并左心室肥大(LVH)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LBBB合并LVH(A组)与30例单纯LBBB(B组)的心电图。结果A组SV3>SV2、SV1+RV5、SV1+RV6、SV3+RV6、QRS时间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SV3>2.7mV,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75.3%,准确性为77.5%;SV3+RV6>4.3mV,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0%,准确性为70%;SV3>SV2,敏感性为53.3%,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70%;QRS>0.15s,敏感性为53.3%,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67%。结论SV3>2.7mV、SV3+RV6>4.3mV、SV3>SV2、QRS时间>0.15s是LBBB合并LVH的有效心电图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心室肥大 sv3〉sv2 QRS时间〉0.15s 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