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入射SV波对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黄景琦 杜修力 +2 位作者 田志敏 金浏 赵密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88,103,共9页
在显式有限元法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时域波动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平面SV波斜入射的输入方法。半空间算例说明了该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并基于所建立的斜入射方法研究了地震波斜入射对北宫门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影响。该算例结果表... 在显式有限元法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的时域波动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平面SV波斜入射的输入方法。半空间算例说明了该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并基于所建立的斜入射方法研究了地震波斜入射对北宫门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的影响。该算例结果表明:在地震波斜入射情况下,地铁车站的地震响应规律与垂直入射时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斜入射角度对水平加速度响应并不敏感,但对竖向加速度影响较大;斜入射使得车站柱子构件的剪力和轴力明显改变,柱子轴力随着入射角增加而明显增大;边墙控制点的应力状态也受入射角的影响较大,各控制点的第一、第三主应力都出现了随着入射角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在地铁车站等地下结构抗震研究中,应考虑地震波斜入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斜入射 sv 地下结构 黏弹性人工边界 时域显式有限元
原文传递
SV波斜入射下河谷地形地震动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纬宇 汪精河 +2 位作者 严松宏 欧尔峰 梁庆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37-243,265,共8页
基于黏弹性边界结合等效荷载的输入方法,实现了平面SV波斜入射的地震动输入。研究了SV波入射角度和河谷斜坡坡度对河谷场地地震动放大系数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入射角度和斜坡坡度越大,斜坡坡面以及坡顶平台一定范围内的地... 基于黏弹性边界结合等效荷载的输入方法,实现了平面SV波斜入射的地震动输入。研究了SV波入射角度和河谷斜坡坡度对河谷场地地震动放大系数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波入射角度和斜坡坡度越大,斜坡坡面以及坡顶平台一定范围内的地震动放大系数越大,坡顶平台的影响宽度也越大;地震波从左侧倾斜入射时,河谷两岸地震动放大系数呈不对称形式分布,且入射角度越大,河谷左岸x分量的地震动放大系数越大,河谷右岸z分量的地震动放大系数越大,不对称现象越明显;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坡顶处地震动放大系数和坡顶平台影响区域均随坡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入射角度与斜坡坡度越大,坡顶处水平加速度反应谱越大,反应谱峰值有向右偏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形 黏弹性边界 sv 斜入射 放大系数
下载PDF
斜入射地震波在土体中产生的动应力路径及试验模拟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博 凌道盛 +2 位作者 丁浩 汪清静 袁江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6-283,共8页
针对地震波传播时并非垂直的情况,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对地震波进行简化,考虑斜入射时地震波在自由界面处的反射,推导了地震波斜入射时地震应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实例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度下,P波、SV波单独斜入射时... 针对地震波传播时并非垂直的情况,基于半无限弹性空间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对地震波进行简化,考虑斜入射时地震波在自由界面处的反射,推导了地震波斜入射时地震应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计算实例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度下,P波、SV波单独斜入射时在土单元体中所产生的地震应力以及所形成的应力路径。结果表明:当P波、SV波单独斜入射时,土单元体在平面应力差–剪应力平面上形成的应力路径均为一个倾斜椭圆,斜椭圆的倾角和长短轴之比随地震波入射角度、频率、波速等影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文中还针对如何实现倾斜椭圆形应力路径的室内试验模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半空间 P波 sv 斜入射 应力路径
下载PDF
近断层SV波斜入射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响应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琳 宋志强 +1 位作者 王飞 刘云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7-105,共9页
近断层地震动由于断层距较近,地震波经过极其有限次的反射和透射后到达地表,一般不满足垂直入射假定。目前,关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研究少有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斜输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近断层脉冲型和无脉冲型地震动记录,推导了S... 近断层地震动由于断层距较近,地震波经过极其有限次的反射和透射后到达地表,一般不满足垂直入射假定。目前,关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抗震研究少有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斜输入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近断层脉冲型和无脉冲型地震动记录,推导了SV波斜入射时左、底和右边界面均考虑完整波场分解方案的等效节点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地震动的脉冲特性和输入角度对沥青混凝土心墙加速度、心墙应力和坝体永久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心墙和坝体竖向响应增大趋势较水平向响应明显,地震动脉冲特性对各响应影响显著,脉冲型SV波斜入射下的响应显著大于脉冲型SV波垂直输入和无脉冲SV波斜输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sv 斜入射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平面波入射下深水地基场地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奎 李伟华 赵成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6-1074,共9页
建立了深水地基场地分析模型,基于单相弹性介质、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和理想流体弹性波动理论,分别推导了平面P波或SV波入射时该深水地基场地波动问题的解析解,并得到水下地层表面位移的表达式,分析了土的刚度、饱和度及入射角等因素... 建立了深水地基场地分析模型,基于单相弹性介质、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和理想流体弹性波动理论,分别推导了平面P波或SV波入射时该深水地基场地波动问题的解析解,并得到水下地层表面位移的表达式,分析了土的刚度、饱和度及入射角等因素变化时水深对场地位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对水平位移峰值的影响较小,而共振频率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竖向位移峰值和共振频率并不随水深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同一水深下,饱和土层的刚度越小,水平及竖向位移峰值越大,共振频率越小;与完全饱和相比,土层饱和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竖向位移峰值显著增大,共振频率减小,但水平位移峰值和共振频率基本上不受饱和度的影响;在基本频率下,当P波作用时,水深对水平位移的影响随着入射角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有水时在不同入射角下水深对竖向位移的影响较小;当SV波入射和有水条件下,对于不同的入射角水平位移均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在入射角35°到45°范围内竖向位移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除此范围外水深对竖向位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地基场地 饱和多孔介质 P波 sv 位移响应
下载PDF
基于Wireshark的智能变电站SV报文分析工具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0
6
作者 栾庆武 岳蔚 周永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69-177,共9页
Wireshark是一款开源免费、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的网络通信报文捕捉分析软件,但是其在解析SV报文方面有很多不足,这限制了Wireshark在智能变电站中的使用。通过分析Wireshark的设计思想、模块架构、主要的数据结构和处理流程,以及SV报... Wireshark是一款开源免费、功能强大、可扩展性强的网络通信报文捕捉分析软件,但是其在解析SV报文方面有很多不足,这限制了Wireshark在智能变电站中的使用。通过分析Wireshark的设计思想、模块架构、主要的数据结构和处理流程,以及SV报文的帧结构和编码,给出了基于Wireshark开发SV报文分析工具的方案和实现过程。并展示了基于该方案开发的SV报文分析工具的运行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基于开源软件Wireshark进行的二次开发,拓展了Wireshark的应用范围,同时也能吸收开源软件中的精华部分。为开源软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思路,对于理解智能变电站通信协议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WIRESHARK sv报文 开源软件 协议解析器 sv波形 sv异常识别
下载PDF
局部断层场地对平面SV波的散射 被引量:7
7
作者 梁建文 冯领香 巴振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106,共13页
借助W olf的土层和半空间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及斜线荷载的格林函数,利用间接边界元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局部断层场地对SV波的散射,着重分析了破碎带较窄断层两侧围岩动力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场地动力特性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破碎带断层... 借助W olf的土层和半空间精确动力刚度矩阵及斜线荷载的格林函数,利用间接边界元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局部断层场地对SV波的散射,着重分析了破碎带较窄断层两侧围岩动力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场地动力特性对散射的影响。研究表明,破碎带断层对SV波有显著的影响,即使破碎带很窄,也可以对SV波产生很大的放大作用;层状场地的动力特性对放大作用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断层场地 破碎带 sv 散射 间接边界元 动力刚度矩阵 格林函数
下载PDF
Goos-Hnchen效应对自由表面全反射SV波校正时差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福平 高杰 +3 位作者 李瑞忠 王安玲 陈辉国 杨长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62-868,共7页
利用SV地震波(偏振化方向在入射面内的横波)在自由表面反射系数的附加相角导出了SV波Goos-Hnchen效应所引起的横向偏移和横向偏移渡越时间,给出了Goos-Hnchen效应正常时差动校正量,讨论了Goos-Hnchen效应对反射SV波正常时差的影响... 利用SV地震波(偏振化方向在入射面内的横波)在自由表面反射系数的附加相角导出了SV波Goos-Hnchen效应所引起的横向偏移和横向偏移渡越时间,给出了Goos-Hnchen效应正常时差动校正量,讨论了Goos-Hnchen效应对反射SV波正常时差的影响,绘出了横向偏移、Goos-Hnchen效应正常时差及Goos-Hnchen效应正常时差校正量曲线.曲线表明:反射地震波存在负横向偏移效应,在大多数入射角度范围,横向偏移(横向偏移渡越时间)与波长(周期)为同一个数量级.对掠入射波或入射角在临界角附近的入射波,Goos-Hnchen效应对正常时差有较大的测量误差,对反射P、SV波的传播走时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中应进行横向偏移效应误差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s-Haenchen效应 sv地震波 横向偏移 正常时差 横向偏移渡越时间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复杂地质中隧道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郜新军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4,共7页
文章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采用地震动力仿真模拟方法,建立了地震SV波斜入射下能同时考虑土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行波效应的地铁隧道-地基整体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地震SV波斜入射下软硬土体相间复杂地质条件中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规... 文章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采用地震动力仿真模拟方法,建立了地震SV波斜入射下能同时考虑土体-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行波效应的地铁隧道-地基整体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地震SV波斜入射下软硬土体相间复杂地质条件中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波入射角度对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整个区间隧道的动力响应逐渐减弱;同一角度入射下,隧道在软、硬土体交接处的动力响应要显著高于其余部位,说明该处为抗震不利地带;随着软、硬土体弹性模量相差越来越小,整个区间隧道上各点的动力响应逐渐趋于接近;衬砌结构厚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软硬土体交接处隧道结构的位移和弯矩,提高了隧道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地震波斜入射 复杂地质 动力响应 sv 软硬相间土体
下载PDF
Dynamic soil-tunnel interaction in layered half-space for incident P-and SV-waves 被引量:4
10
作者 Jia Fu Jianwen Liang Lin Qin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5年第4期275-284,共10页
The dynamic soil-tunnel interaction is studied by the model of a rigid tunnel embedded in layered half-space, which is simplified as a single soil layer on elastic bedrock to the excitation of P- and SV-waves. The ind... The dynamic soil-tunnel interaction is studied by the model of a rigid tunnel embedded in layered half-space, which is simplified as a single soil layer on elastic bedrock to the excitation of P- and SV-waves. The 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s used, combined with the Green' s function of distributed loads acting on inclined lines. It is shown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tunnel interaction in layered half-space are different much from that in homoge- neous half-space, and that the mechanism of soil-tunnel interaction is also different much from that of soil-founda- tion-superstructure interaction. For oblique incidence, the tunnel response for in-plane incident SV-waves is com- 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incident SH-waves, while the tunnel response for vertically incident SV-wave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vertically incident SH-w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tunnel Layered half-space P-wave and sv-wave Indirect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Soil-tunnel interaction ~ Sit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岩质边坡放大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辉 刘亚群 +1 位作者 刘博 李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9-2142,共14页
近源地震中,地震波入射角对岩质边坡的放大效应影响显著。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理论和等效节点力原理,结合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可以考虑地震SV波和P波斜入射的地震动输入方法,研究了岩质边坡的坡角、地震波入射角以及入射波类型对边坡放大效... 近源地震中,地震波入射角对岩质边坡的放大效应影响显著。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理论和等效节点力原理,结合有限单元法建立了可以考虑地震SV波和P波斜入射的地震动输入方法,研究了岩质边坡的坡角、地震波入射角以及入射波类型对边坡放大效应的影响规律。边坡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groundacceleration,简称PGA)放大系数结果表明,若仅考虑地震波垂直入射的情况,边坡的动力放大效应可能会被严重低估。此外,边坡坡角的变化和入射波类型的改变也对边坡的放大效应有显著的影响。将计算得到的PGA放大系数与相关规范中建议的放大系数对比发现,规范建议值在一些情况下低估了放大效应。边坡坡顶的加速度频谱结果显示,地震波入射角对坡顶加速度傅里叶谱的主频影响较小,但对其傅里叶谱的幅值影响较大。随着SV波入射角的增大,坡顶水平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整体上变化不显著,而竖向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逐渐增大;随着P波入射角的增大,坡顶竖向加速度傅里叶谱幅值逐渐减小而水平向幅值逐渐增大。引入谱比曲线定量评估了不同入射条件下边坡坡顶的谱放大效应,获得了坡顶谱比峰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地震波入射角 地震响应 地形效应 P波 sv
下载PDF
SV波在饱和土体自由表面的反射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录珍 郭亚然 陈艳华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4-1061,1096,共9页
基于饱和两相介质弹性波动方程分析SV波在饱和土体自由表面的反射问题,引入波动方程的势函数解答,求解出二维问题中SV波入射情况下饱和土体自由场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力响应。在饱和土体自由场响应解析解基础上,建立SV波入射下饱... 基于饱和两相介质弹性波动方程分析SV波在饱和土体自由表面的反射问题,引入波动方程的势函数解答,求解出二维问题中SV波入射情况下饱和土体自由场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力响应。在饱和土体自由场响应解析解基础上,建立SV波入射下饱和土体自由场静、动力有限元模型。建模中考虑了如下几方面因素:(1)在不同分析步,对土体单元赋予不同材料本构。通过*model change命令进行单元生死设定,从而实现在初始应力场平衡的静力状态下采用DuncanChang本构模型,而地震波动输入时采用Davidenkov动力本构模型;(2)采用多孔介质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在人工边界上分别施加固相和液相介质的弹簧和阻尼来模拟饱和土体中能量的传播;(3)将地震波转化为作用在人工边界上的等效地震荷载,施加到人工边界节点上;(4)土体单元采用4结点平面应变孔压单元(CPE4P)。有限元计算与解析解比较结果表明:SV波在垂直入射和掠入射时,竖向位移响应为零;在45°左右入射时,水平位移响应最大;60°左右入射时,竖向位移响应最大。这些结论与解析解吻合较好,本文模型为建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 饱和土 弹性波反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波与SV波斜入射下岩体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懂懂 刘洋 +2 位作者 熊峰 梅竹 李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78-286,共9页
当通过人工边界转换方法模拟静动力耦合效应时,既有耦合边界模拟方法存在使模型位移场变化较大的问题,影响地震波斜入射下隧道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次静力分析的人工边界转换改进方法,使有限元模型动力分析... 当通过人工边界转换方法模拟静动力耦合效应时,既有耦合边界模拟方法存在使模型位移场变化较大的问题,影响地震波斜入射下隧道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次静力分析的人工边界转换改进方法,使有限元模型动力分析的初始状态与静力分析的应力状态、位移场均一致,实现了静动力联合分析。采用黏弹性边界结合等效荷载的外源波动输入方法,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斜入射P波与SV波下的数值地震分析模型,通过算例验证模型与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一系列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分析了P波与SV波分别斜入射对隧道衬砌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保证隧道静动力边界转换前后位移的一致性;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P波作用下,结构水平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竖向加速度呈递减趋势,而SV波作用下,水平和竖向加速度均呈增大趋势;当入射角大于20°时,相较于P波斜入射,SV波斜入射下隧道拱肩、拱脚处的应力水平更高;隧道结构在斜入射SV波下的损伤程度高于斜入射P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隧道 P波 sv 人工边界转换 入射角度
下载PDF
位于弹性半空间上的理想流体层动力反应——平面SV波入射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进廷 张楚汉 金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20,共6页
根据弹性固体与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导出了固-液介质交界面上波的透射与反射系数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平面SV波从弹性半空间入射到与理想流体层的交界面时,弹性半空间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平面SV波的入射角和频率,以及流体的体积模量和密度对... 根据弹性固体与理想流体动力学方程,导出了固-液介质交界面上波的透射与反射系数的理论公式,分析了平面SV波从弹性半空间入射到与理想流体层的交界面时,弹性半空间的弹性模量和密度,平面SV波的入射角和频率,以及流体的体积模量和密度对理想流体层动压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半空间 理想流体层 平面sv 动力反应
下载PDF
节理面非线性变形对SV波透反射性能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崇 徐卫亚 +1 位作者 周家文 张金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661-2668,共8页
平面SV波穿越节理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节理面刚度、入射角、法向非线性位移、切向非线性位移、入射波频率等都是影响节理透反射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射线理论推导SV波穿越线性变形节理的透反射解析解,利用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原理,分... 平面SV波穿越节理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节理面刚度、入射角、法向非线性位移、切向非线性位移、入射波频率等都是影响节理透反射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射线理论推导SV波穿越线性变形节理的透反射解析解,利用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原理,分别采用Goodman和Duncan模型描述节理面非线性变形,考察节理面透反射性能受法向与切向非线性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SV波垂直入射节理面,只产生反射SV波和透射SV波,由于节理面刚度参数的影响,刚度越大则反射系数降低、透射系数增加,非线性位移越大其变化随刚度变化越快;节理面呈现出低通滤波器功能,频率越高越容易被反射,越低则越容易透射;法向与切向位移对不同波场的影响程度不同,正是非线性位移的大小决定节理面法向与切向的有效刚度,最终决定弹性波在节理面上的透反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sv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非线性法向位移 非线性切向位移
下载PDF
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冰 陈少林 梁建文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74-1580,共7页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研究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与不考虑相邻结构的结果相比,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增大或减小结构的系统频率,SH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5%,SV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3%... 采用间接边界元法,研究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与不考虑相邻结构的结果相比,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可能增大或减小结构的系统频率,SH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5%,SV波垂直入射时,影响程度达3%。随着结构间距离的增大,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程度并不单调下降,还与场地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系统频率的影响可能对结构健康监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结构健康监测 系统频率 SH波 sv
下载PDF
斜入射SV波作用下设置减震层隧道的地震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同来 董长松 +1 位作者 李爽 樊少勇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对于距离隧道较远的浅源地震,地震波是以一定角度倾斜传播到隧道近场并对隧道造成破坏。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SV波入射角和减震层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公式建立了二维斜入射SV波的输入方法,并通过... 对于距离隧道较远的浅源地震,地震波是以一定角度倾斜传播到隧道近场并对隧道造成破坏。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SV波入射角和减震层对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利用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公式建立了二维斜入射SV波的输入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所建立的输入方法,研究了有和无减震层隧道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地震响应,并分析了减震层环向长度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1)二次衬砌的拉伸损伤和内力峰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2)减震层在不同的地震波入射角下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减震效果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减小,且减震层可以减小二次衬砌的竖向加速度分量;3)减震层的环向长度会影响隧道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sv 入射角 减震层 地震响应
下载PDF
SV波斜入射作用下梯形沉积河谷场地地震动分析
18
作者 陈家旺 黄博 +1 位作者 凌道盛 王楠 《地基处理》 2024年第5期434-443,共10页
河谷场地地震动分布特征研究对高坝等跨河谷工程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限元人工边界结合等效荷载输入方法,数值分析了梯形沉积河谷的几何参数和地震波入射角对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较小河谷的加速度放... 河谷场地地震动分布特征研究对高坝等跨河谷工程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限元人工边界结合等效荷载输入方法,数值分析了梯形沉积河谷的几何参数和地震波入射角对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较小河谷的加速度放大系数极大值位置位于河谷中部和两侧,随着坡度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极大值位置逐渐远离河谷两侧,进而向河谷中部距地表一定深度处转移;对于窄河谷,河谷两侧影响区域重叠,导致地震异常剧烈,地表加速度放大系数远大于宽河谷情况;随着地震波入射角增大,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位置由河谷中部往迎波侧移动,河谷地形效应不断增强,迎波侧聚焦放大、背波侧滤波减小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 斜入射 沉积河谷 场地地震动 放大效应
下载PDF
基于两向设计地震动的二维自由场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卫平 何蕴龙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6,44,共7页
针对在设计地震动基础上构建平面半空间自由场的问题,在综合考虑水平向与竖直向设计地震动基础上获得平面半空间自由场,实现了将设计地震动与以任意角度组合入射的P波、SV波构成的自由场相联系。首先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任意角... 针对在设计地震动基础上构建平面半空间自由场的问题,在综合考虑水平向与竖直向设计地震动基础上获得平面半空间自由场,实现了将设计地震动与以任意角度组合入射的P波、SV波构成的自由场相联系。首先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任意角度入射情况下P波及其反射波、SV波及其反射波对水平向和竖直向设计地震动的贡献;然后在假设入射P波、SV波与两向设计地震动具有相同频率组成的基础上,获得了以特定角度组合入射条件下P波、SV波的频谱和相位信息;进而通过傅里叶逆变换获得入射P波、SV波的时间序列;最后依据P波、SV波及其反射波在平面半空间的传播情况获得自由场条件下平面半空间内任意点的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动。该文所采用的波场构建方法可实现对包含任意频谱和相位信息的两向设计地震动所对应的平面半空间自由场的构建,所获得的斜入射P波和SV波也具有各自的频谱和相位信息。最终得到的平面半空间自由场任意点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动时间序列具有非一致性;根据入射P波、SV波结合地基边界条件确定的空间点地震动时间序列可用于结构的非一致地震动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地震动 平面半空间 自由场 非一致输入 P波 sv
原文传递
近断层脉冲型SV波斜入射下混凝土重力坝损伤特性研究
20
作者 党贝杰 宋志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2,共9页
近断层地震动由于断层距较小,在到达地表之前经历的透射次数不多,因此近断层地震动一般不满足垂直入射假定。近断层脉冲型SV波斜入射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性能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Koyna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近断层地震动的脉冲型特性... 近断层地震动由于断层距较小,在到达地表之前经历的透射次数不多,因此近断层地震动一般不满足垂直入射假定。近断层脉冲型SV波斜入射下混凝土重力坝抗震性能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Koyna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近断层地震动的脉冲型特性和斜入射对坝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选择近断层脉冲型和非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各5条,分析了地震动的脉冲特性和斜输入角度对坝顶位移、坝体损伤分布以及损伤耗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型SV波在30°斜入射下,比非脉冲型SV波在0°(垂直)入射下坝顶水平顺河向位移提高了5.37倍,竖向位移提高了27倍;脉冲型SV波对坝体造成的损伤破坏范围比非脉冲型更广,主要出现在上游坝踵和下游折坡处,脉冲型整体损伤指标相比非脉冲型增大了1.71倍;脉冲型SV波作用下坝体最大损伤耗散能是非脉冲型的2.47倍,对坝体造成的损伤及能量耗散更大。本文研究结论可为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脉冲特性 sv 斜入射 重力坝 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