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镜活检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外科精准治疗 被引量:18
1
作者 苏昭然 王贤 +4 位作者 束宽山 郑明 方志恒 邢益祥 王贵和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首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且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或内镜下治疗后取得完整病变组织...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首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且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和/或内镜下治疗后取得完整病变组织学病理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中,7例(10.0%)术后病理维持HGIN的诊断,3例(4.3%)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慢性炎,1例(1.4%)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余59例(84.3%)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29)、EUS评估黏膜下层侵犯可疑(P<0.001)、胃周淋巴结肿大(P=0.029)是术前诊断过低的重要危险因素。笔者团队制定了一个基于内镜下诊断、影像学评估和CEA血清水平等临床特征的决策树,以用于胃内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外科治疗方案选择。结论:基于近年来内镜诊疗技术的进展,对于活检病理诊断为HGIN的胃黏膜病变患者,应遵循个体化外科精准治疗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上皮内瘤样病变 决策树
原文传递
胃间质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春康 许东坡 +1 位作者 黄永健 戴起宝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8-219,共2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4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14例中 ,7例位于胃体底部 ,7例位于胃窦部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 ;均经胃镜、胃肠钡餐、CT及B超等检查发现。 14例均经...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4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14例中 ,7例位于胃体底部 ,7例位于胃窦部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 ;均经胃镜、胃肠钡餐、CT及B超等检查发现。 14例均经手术切除 ,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 8例(5 7.1% ) ,不确定型 5例 (3 5 .7% ) ,恶性 1例 (7.1% ) ;术后复发 3例 ,死亡 1例。结论 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术后应长期密切随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临床分析 外科学 诊断 回顾调查 治疗
下载PDF
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诊断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斌 邱辉忠 +1 位作者 牛备战 赵玉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近 1 0年收治的2 8例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微小胃癌 1 0例 ,小胃癌 1 8例 ,占同期早期胃癌手术病例的 34 .6 %。... 目的 探讨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近 1 0年收治的2 8例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微小胃癌 1 0例 ,小胃癌 1 8例 ,占同期早期胃癌手术病例的 34 .6 %。其中上消化道造影检出率为 8.3 % ,胃镜检查加活检的检出率为 78.8%。病灶均位于胃体和胃窦部。行胃癌D1根治术 6例 ,D2术 2 2例。小胃癌组的浸润深度显著深于微小胃癌组 (P <0 .0 5)。微小胃癌组无胃周淋巴结转移 ,小胃癌组淋巴结转移 2例 (1 1 .1 % )。术后 5年总生存率为 92 .9% ,其中微小胃癌组为 1 0 0 % ,小胃癌组为85.7%。结论 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在早期胃癌中所占比例 >1 /3。胃镜检查加活检是诊断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主要手段 ,根治术后 5年生存率高 ,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肿瘤/外科学 腺癌/诊断 腺癌/外科学
下载PDF
胃神经鞘瘤:附9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邱云峰 许世吾 +1 位作者 陈晓军 杨维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分析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近 1 5年来收治的 9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是上腹部隐痛 (9例 )、腹部肿块 (5例 )和上消化道出血 (3例 )。 9例均手术治疗 ,但无 1例术前确诊... 目的 分析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近 1 5年来收治的 9例胃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主要表现是上腹部隐痛 (9例 )、腹部肿块 (5例 )和上消化道出血 (3例 )。 9例均手术治疗 ,但无 1例术前确诊。 1例恶性胃神经鞘瘤术后只生存了 8个月 ,良性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胃神经鞘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术前确诊困难 ,误诊率高 ,一经确诊 ,应及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神经鞘瘤/诊断 肝肿瘤/外科学 神经鞘瘤/外科学
下载PDF
抗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永良 钱可大 +4 位作者 唐训球 蔡建庭 严杰 方平楚 林洁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249-251,276,共4页
作者用新鲜胃癌组织匀浆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一次融合率为92.8%,获得分泌特异性McAb杂交瘤细胞15株,阳性率13.2%,三次克隆纯化后阳性率100%,在体外培养150余天,... 作者用新鲜胃癌组织匀浆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一次融合率为92.8%,获得分泌特异性McAb杂交瘤细胞15株,阳性率13.2%,三次克隆纯化后阳性率100%,在体外培养150余天,分泌能力稳定。选择QY-1,QY-2,QY-3,QY-44株McAb进行鉴定。4株McAb对正常纤维组织、红细胞等呈阴性反应,而对胚胎的消化道上皮均呈强阳性反应,QY-1~4McAb的胃癌反应阳性率为94.6~100%,肝癌33.3~60.0%,大肠癌为5.0~35.0%,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型为0%,伴肠化型为0~15.0%。本文结果表明QY-1~4McAb相应抗原为非CEA、AFP成份的消化道肿瘤抗原,QY-1~4McAb具有较高的肿瘤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生物合成 胃肿瘤 诊断
下载PDF
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mRNA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岩松 罗光华 +5 位作者 许军 朱江 王荣朝 董选 张晓膺 徐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手术时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方法定量检测 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 mRNA ,同时用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 (PLC )涂片寻找癌细胞。设 ...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手术时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方法定量检测 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 mRNA ,同时用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 (PLC )涂片寻找癌细胞。设 5例良性胃疾病的术中腹腔灌洗液及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为阴性对照。结果  (1)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CEA mRNA均为阴性 ;(2 )胃癌组中RT -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 47.7% ,无假阳性 ;而PLC的检出率仅为 12 .3 %。胃癌组中CEA mRNA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 (I +II和III +IV期 )、有无腹膜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 (均P 0 .0 5 )。结论 实时荧光RT PCR较PLC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游离癌细胞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游离癌细胞的存在和肿瘤临床病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腹腔灌洗液 CEA MRNA
下载PDF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蔡阳 朱玮 +2 位作者 封光华 叶静 方欣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28-729,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收治的2 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资料。诊断手段包括钡餐、胃镜、B超和CT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大部分辅以化疗。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消瘦...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收治的2 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资料。诊断手段包括钡餐、胃镜、B超和CT检查,全部行手术治疗,大部分辅以化疗。结果临床表现以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消瘦和腹部肿块多见,手术切除率为9 0.5%。5年生存率为5 7.1%。结论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综合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淋巴瘤 恶性/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前CT与手术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欧阳德群 何剪太 +1 位作者 仇海荣 蒋荣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93例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及手术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胃底贲门癌23例,胃体部癌59例,胃窦部癌11例。肿瘤肿块最大者直径1.5~11cm。93例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手术可切除性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93例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及手术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胃底贲门癌23例,胃体部癌59例,胃窦部癌11例。肿瘤肿块最大者直径1.5~11cm。93例胃癌均显示胃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部分胃壁有软组织肿块形成,黏膜面有溃疡形成,胃腔及贲门狭窄,贲门管壁增厚,食道下段受累以及周围组织器官侵犯等。CT对进展期胃癌的定位、定性诊断与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符合率高,肿瘤检出率可达100%。手术前判断为可切除组的手术切除率达93.3%;不宜手术切除组病例的不能切除率为75.0%。结论胃癌术前C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T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肿瘤/外科学 胃肿瘤/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残胃癌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海峰 王俊青 +1 位作者 王东杰 李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54,共7页
残胃癌(GSC)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由于早期GS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时多数已进展,加之本病的特殊性,导致其预后较差。GSC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探讨近年来GSC诊治... 残胃癌(GSC)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由于早期GS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时多数已进展,加之本病的特殊性,导致其预后较差。GSC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探讨近年来GSC诊治的若干问题,笔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手段、预后及预防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首次胃切除手术后的随访尤为重要,早期发现、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诊断 胃肿瘤/治疗 胃残端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胃良恶性病变组织及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内癌胚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廷波 郑树森 +2 位作者 孙义国 林建灿 于吉人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63-65,共3页
为了研究癌胚抗原(CEA)表达与胃癌发生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胃癌及其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和67例胃良性病变组织的CEA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内 CEA 100%表达阳性,... 为了研究癌胚抗原(CEA)表达与胃癌发生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胃癌及其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和67例胃良性病变组织的CEA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内 CEA 100%表达阳性,癌旁 2 cm及 5 cm处粘膜、胃良性病变组织内 CEA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26%和56%。癌组织内 CEA多以胞浆型和间质型分布为主,而良性病变多以腔缘型和膜型分布为主。CEA表达的阳性程度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无关,而分布形式则与之有关。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及胃良性病变组织内CEA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但在癌变之前,CEA尚保持着极性分布状态。作者认为:CEA的表达状况与胃癌细胞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胚抗原 免疫化学 诊断
下载PDF
胃液血液中铁蛋白测定对胃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洪汝涛 任登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20-22,共3页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萎缩...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9名胃癌、29名慢性萎缩性胃炎、31名消化性溃疡患者胃液和血液中铁蛋白含量,以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胃癌组胃液铁蛋白浓度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而血液铁蛋白浓度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测定胃液内铁蛋白浓度可作为胃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筛选和随访胃癌高危人群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铁蛋白 测定
下载PDF
胃液中胃癌相关抗原(GCRA)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永良 丁夷峰 +3 位作者 钱可大 林洁 唐训球 毛建山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23-25,共3页
作者用自行研制的鼠源性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与溴化氰活化的葡聚糖4B(CNBr-Sepharose4B)偶联,从胃癌组织匀浆中分离相关抗原(gastriccarcinomarelatedantigen,GCRA)。通过免疫家兔获得兔源性多抗,建立酶免疫GCRA测定法。用以检测... 作者用自行研制的鼠源性胃癌细胞单克隆抗体与溴化氰活化的葡聚糖4B(CNBr-Sepharose4B)偶联,从胃癌组织匀浆中分离相关抗原(gastriccarcinomarelatedantigen,GCRA)。通过免疫家兔获得兔源性多抗,建立酶免疫GCRA测定法。用以检测167例胃液标本,结果胃癌组阳性率71.9%(41/57);癌前期病变28.6%(6/21);正常组6.6%(6/89)。胃癌组与正常组比较P<0.001。GCRA对胃癌诊断敏感性89.1%,特异性71.9%,提示检测胃液GCRA可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相关抗原 诊断 胃液
下载PDF
癌症误诊漏诊病例分析
13
作者 石津生 齐云霞 潘天鹏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6年第1期36-37,共2页
癌症误诊漏诊病例分析石津生,齐云霞,潘天鹏老年病科主题词肿瘤,误诊多种癌症由于其临床发病的无规律性,和临床表现的极不典型,加之有时因工作中的疏忽,常常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就我院干部病房近20年来遇到延误诊断的恶性肿... 癌症误诊漏诊病例分析石津生,齐云霞,潘天鹏老年病科主题词肿瘤,误诊多种癌症由于其临床发病的无规律性,和临床表现的极不典型,加之有时因工作中的疏忽,常常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就我院干部病房近20年来遇到延误诊断的恶性肿瘤病人6例总结分析讨论如下。1检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误诊 漏诊 病例分析 诊断
下载PDF
人脑肿瘤组织中癌基因c-Ha-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
14
作者 刘红巾 宋东林 +2 位作者 蔡庆 陈友纯 胡益云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1-12,16,共3页
人脑肿瘤组织中癌基因c-Ha-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刘红巾,宋东林神经内科蔡庆,陈友纯临床实验科胡益云病理科主题词脑肿瘤,ras基因,点突变,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其原癌基... 人脑肿瘤组织中癌基因c-Ha-ras第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刘红巾,宋东林神经内科蔡庆,陈友纯临床实验科胡益云病理科主题词脑肿瘤,ras基因,点突变,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短的多态现象许多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其原癌基因c-Ha-ras第12位密码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点突变 RAS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 多态现象
下载PDF
胃癌c-erbB-2过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季峰 彭清璧 +2 位作者 黄怀德 朱有法 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探讨c-erbB-2过度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3例胃癌手术标本及151个转移淋巴结进行c-erbB-2表达检测。结果:21.4%胃癌手术标本出现阳性表达.其中进展期胃癌、乳头状腺癌、高中分化胃癌及伴淋巴与肝转移... 探讨c-erbB-2过度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03例胃癌手术标本及151个转移淋巴结进行c-erbB-2表达检测。结果:21.4%胃癌手术标本出现阳性表达.其中进展期胃癌、乳头状腺癌、高中分化胃癌及伴淋巴与肝转移的胃癌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与<0.01);转移淋巴结表达阳性率高于胃癌原发灶(X2=3.7.P>0.05)。高中分化胃癌伴c-erbB-2过度表达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1)。结论:c-erbB-2过度表达可作为胃癌预后估计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手术 C-ERBB-2 过度表达 预后 转移淋巴结 标本 免疫组化ABC法 结论 高中 目的
下载PDF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M_2、刀豆蛋白A结合寡糖蛋白检测对胃癌的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桂兰 林洁 +2 位作者 彭淑牖 周凡 汤院兴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24-126,共3页
评价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M2(CK-M2)、刀豆蛋白A结合寡糖蛋白(COP)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清CK-M2测定采用琼脂糖电泳和吩嗪二甲酯硫酸盐显色法;COP测定先用高氯酸、盐酸胍沉淀,最后按酶免疫竞争抑制法作检测。检测血样6... 评价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M2(CK-M2)、刀豆蛋白A结合寡糖蛋白(COP)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清CK-M2测定采用琼脂糖电泳和吩嗪二甲酯硫酸盐显色法;COP测定先用高氯酸、盐酸胍沉淀,最后按酶免疫竞争抑制法作检测。检测血样69例,其中胃癌患者血清28例,献血员41例。凡CK-M2出现明显区带,COP小于正常人OD平均值减去2SD者判为阳性。结果:41例献血员CK-M2均阴性,胃癌患者血清阳性率为50%(14/28),CK-M2对胃癌诊断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0%;献血员血清COP阳性率为9.8%(4/41),胃癌患者为53.6%(15/28),COP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90.2%,敏感性53.6%。若二者联合诊断,则诊断特异性为90.2%,敏感性为67.9%,与单项诊断比较P>0.05,提示联合诊断与单项诊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K-M2、COP可作为胃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激酶同功酶 寡糖类 血液 胃肿瘤
下载PDF
胃癌和癌前病变免疫组化与组化的研究
17
作者 姚根有 陈培辉 +1 位作者 闵曼 王宝林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08-111,共4页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D/AB)及核仁组成区(AgNORs)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D/AB)及核仁组成区(AgNORs)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和100%,萎缩性胃炎为25%,胃癌与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组的病变组织中,AgNORs计数均值随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胃癌与非肿瘤病变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16例HID阳性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肠化)病变中有8例MG7抗原表达,占50%,在15例HID阴性的小肠型肠化中,无1例呈MG7阳性反应,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免 免疫组织化学 AGNOR染色
下载PDF
血清内源性荧光光谱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三仁 李成刚 +7 位作者 周丽雅 王立新 杨雪玲 黄雪彪 王爱英 丁士刚 王润田 雷道年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41-344,368,共5页
目的:研究血清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1191例各种疾病血清的内源性荧光光谱,其中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74例。结果:在200nm紫外光激发下,血清荧光谱有三个发射带,峰位分别是320nm、400~500nm... 目的:研究血清荧光光谱对胃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1191例各种疾病血清的内源性荧光光谱,其中早期胃癌19例,进展期胃癌74例。结果:在200nm紫外光激发下,血清荧光谱有三个发射带,峰位分别是320nm、400~500nm、700nm,胃癌血清第二个发射带荧光增强,呈锯齿状改变,620nm附近出现第四发射带。用判别函数C=1.3X1+1.5X2+2.OX3-1.5X4进行判别分析,胃癌阳性率88.2%,其中早期胃癌阳性率78.9%,进展期胃癌阳性率90.5%,特异性72.4%。结论:这一方法对于胃癌筛查及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荧光光度法 血清诊断
下载PDF
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的计量诊断
19
作者 胡关林 张承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94-96,共3页
用Bayes概率型判别法,选用11项指标,对胃癌和消化性溃疡进行计量诊断的研究,回代检验诊断准确率:胃癌97.18%,消化性溃疡80.82%,总准确率88.89%。
关键词 胃肿瘤 消化性溃疡 诊断 计量
下载PDF
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20
作者 王顺祥 李勇 +3 位作者 马志学 刘品一 何向辉 范立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细胞中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及癌旁组织;PCNA指数与胃癌分化程度及...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细胞中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及癌旁组织;PCNA指数与胃癌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检测PCNA的表达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诊断 流式细胞术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