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瀑布图结合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缺血性ST-T改变 被引量:1
1
作者 石衍梅 魏元杰 +3 位作者 李洁 魏希进 胡有权 高华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2400-2404,共5页
目的:论证动态心电瀑布图结合ST段趋势图可“快、准、全”地诊断动态变化的ST-T改变。方法:搜集冠心病常见的5种ST-T改变,逐一说明如何运用瀑布图结合ST段趋势图进行诊断。结果:在ST段趋势图上ST段抬高可见“细柱”或“峰型”突出,ST段... 目的:论证动态心电瀑布图结合ST段趋势图可“快、准、全”地诊断动态变化的ST-T改变。方法:搜集冠心病常见的5种ST-T改变,逐一说明如何运用瀑布图结合ST段趋势图进行诊断。结果:在ST段趋势图上ST段抬高可见“细柱”或“峰型”突出,ST段下移则为“细柱”或“峰型”凹陷;瀑布图ST-T改变体现在色谱变化上,ST-T高于基线,色谱变化为:黄色→红色;ST-T低于基线,色谱变化为:深蓝色→黑色。结论:瀑布图加ST段趋势图可实现精准、快速、全面地找出缺血性ST-T动态改变,提高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st-T动态改变 st段趋势图 瀑布图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后续效应的动态脑功能网络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俊 刘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对针刺足三里穴后多个时间点的脑功能网络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足三里穴及假穴,针刺采取标准化操作,真、假穴位的针刺深度、刺激方式、刺激程序均相同。采集针刺前及针刺后10、25、45、60 ... 目的:对针刺足三里穴后多个时间点的脑功能网络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足三里穴及假穴,针刺采取标准化操作,真、假穴位的针刺深度、刺激方式、刺激程序均相同。采集针刺前及针刺后10、25、45、60 min的fMRI数据。每次fMRI扫描持续6 min,将扫描所获fMRI数据构建成大脑功能网络,计算脑网络的核心脑区,计算其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局部效率属性。结果:针刺穴位前,健康受试者的大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主要分布于脑默认网络、视觉相关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和小脑半球。针刺后4个时间点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仍主要位于上述区域,其中双侧舌回、楔前叶、颞中回及颞上回、右侧距状回、左侧枕中回等脑区与针刺前相同;针刺后60 min的核心脑区分布与针刺前相似,而针刺后10、25、45 min的多个核心脑区与针刺前不同。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45 min时健康受试者的大脑核心脑区构成的脑网络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均显著增加(均P<0.05)。上述改变在针刺假穴组均未发现。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后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属性存在动态变化,其中针刺后45 min的脑网络变化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脑网络 动态变化 后续效应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损伤指标动态变化的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顾永林 郭俊林 +3 位作者 蒋灵霓 庹田 夏红安 李宇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心肌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发病在12 h内的ST段抬高...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的心肌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6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发病在12 h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8例,分别检测再灌注前、治疗后2h、6h、12 h、24 h、36 h、48 h、3d、4 d直至第7 d血浆中的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s-CRP、Fib及D-D的水平变化。结果 MYO出现时间早,12-24 h达峰值,36 h后基本恢复正常;CK-MB16-24 h达峰值;c Tn I维持时间长,18-24 h达峰值;hs-CRP浓度逐渐下降;D-D在溶栓治疗6 h后达峰值;Fib经治疗后降低缓慢。结论 STEMI患者MYO和c Tn I的测定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hs-CRP是对心肌损伤的判断有一定价值;D-D对治疗效果的监测也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心肌损伤标志物 高敏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动态变化
下载PDF
ST_(Ⅱ)、ST_(Ⅲ)抬高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对右室梗塞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维克 金妙珍 王玮 《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1期16-17,共2页
对121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7例伴右室梗塞者33例(89.2%)ST段抬高Ⅲ>Ⅱ,84例不伴右室梗塞者13例(15.5%)ST抬高段Ⅲ>Ⅱ,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右室梗塞患者ST(?)抬高的动态变化与右胸导... 对121例急性下、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7例伴右室梗塞者33例(89.2%)ST段抬高Ⅲ>Ⅱ,84例不伴右室梗塞者13例(15.5%)ST抬高段Ⅲ>Ⅱ,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右室梗塞患者ST(?)抬高的动态变化与右胸导联ST段抬高均呈一过性.提示ST段抬高Ⅲ>Ⅱ对下、后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梗塞 st_(■)抬高>st_(1)抬高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