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与ST段形态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罗骏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5-826,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预适应 急性心肌梗死 st形态 再灌注损伤 心电图st 耐受能力 持续缺血
下载PDF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尹士全 张娙 +1 位作者 董静莲 徐学广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 (IP)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ST段形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0 3例初发AMI患者按入院时心电图AMI相关导联ST段抬高的形态分为 2组 ,凹面向上抬高组 (A组 =4 6 )与凸面向上抬高组 (B组 =5 7) ,根据...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 (IP)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电图ST段形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0 3例初发AMI患者按入院时心电图AMI相关导联ST段抬高的形态分为 2组 ,凹面向上抬高组 (A组 =4 6 )与凸面向上抬高组 (B组 =5 7) ,根据AMI发生前 2 4h至少出现 1次典型心绞痛的症状为标准 ,比较A组与B组各占的频率。结果 A组梗死前 2 4h内出现心绞痛 34例 ,占 73 91% ;B组为 14例 ,占 2 4 5 6 %。梗死前无心绞痛A组 12例 ,占 2 6 0 9% ;B组 4 3例 ,占 75 4 4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是AMIST段凹面向上抬高的机制之一 ,根据心电图ST段凹面抬高的AMI推断其梗死前存在缺血预适应 ,以及由于缺血预适应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 st形态 心电图 诊断 缺血预适应
下载PDF
28例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琼涛 张爱英 《中原医刊》 2006年第2期35-36,共2页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28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且不断演变。28例患者均有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冠状... 目的了解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28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多种形态上抬,且不断演变。28例患者均有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T段上抬幅度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痉挛可能是ST段抬高型心绞痛患者的发病基础,心绞痛发作时ST段形态不断演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st抬高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st抬高型 心绞痛患者 造影分析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st形态 变异型心绞痛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多特征融合ST段形态分类 被引量:2
4
作者 杜海曼 边婷 +3 位作者 熊鹏 杨建利 张杰烁 刘秀玲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2-712,共11页
ST段的形态变化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不仅能表征不同的疾病,并且能够预示患病的严重程度。但ST段持续时间短、能量低、形态多变并且受到多种噪声的干扰,导致ST段形态分类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针对目前ST段形态分类存在的特征提取单一、... ST段的形态变化和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不仅能表征不同的疾病,并且能够预示患病的严重程度。但ST段持续时间短、能量低、形态多变并且受到多种噪声的干扰,导致ST段形态分类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针对目前ST段形态分类存在的特征提取单一、分类准确率低等问题,利用ST曲面的梯度来提高ST段形态多分类的精度。本文对正常、上斜型抬高、弓背型抬高、水平型压低、弓背型压低五种ST段形态进行识别,首先根据QRS波群位置及医学统计规律选定一个ST段候选段,其次提取ST段面积、均值、与参考基线差值、斜率、均方差特征。此外,将ST段转换成曲面,提取ST曲面的梯度特征,与形态学特征组成特征向量,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进而实现ST段形态多分类。采用麻省理工学院-贝斯以色列医院数据库(MITDB)和欧盟ST-T数据库(EDB)为数据来源对本文算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ST段识别过程中分别达到了97.79%和95.60%的平均准确率。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期望今后可在临床环境中引入本文方法,为临床中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形态指导,提高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支持向量机 st形态 特征融合 梯度
原文传递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死区心电图ST段形态的预后价值
5
作者 张娟 石增成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梗塞区心电图ST段形态的预后价值。方法  比较弓背向上与弓背向下 2型ST段抬高病人发病 1月内发生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急性左心衰竭、死亡及高血压、心绞痛史的差别。结果 2组室性早搏...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梗塞区心电图ST段形态的预后价值。方法  比较弓背向上与弓背向下 2型ST段抬高病人发病 1月内发生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急性左心衰竭、死亡及高血压、心绞痛史的差别。结果 2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合并高血压无明显差别 ,ST段弓背向上组室颤、急性心衰、死亡及有心绞痛史者显著高于ST段弓背向下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急性前壁心梗ST段弓背向上抬高较弓背向下抬高严重、并发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形态 预后价值
下载PDF
心肌缺血以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形态的影响
6
作者 宋雪萍 谢莲英 秋冬 《农垦医学》 2005年第5期344-345,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梗死前24小时内出现梗死前心绞痛,产生心肌缺血预适应(IP),影响AMI心电图ST段形态,表现为凹面向前形抬高而非凸面向前形抬高,即弓背向上形的特征性抬高.本文重点报告缺血预适应对AMI心电图ST段形态的影响.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肌缺血预适应 st形态 心电图 梗死前心绞痛 抬高 特征性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同ST段形态的意义
7
作者 郭如雅 顾爱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形态 诊断
下载PDF
基于SOPC的复合式生理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7
8
作者 钟维 黄启俊 +2 位作者 常胜 孙尽尧 王豪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6-451,共6页
设计完成了一种多生物电信号采集能力并能完成生物电信号模式识别和辅助诊断的复合式生物电信号检测系统。系统通过具备双通道的低噪声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置采集放大电路,可实现心电信号和表面肌电信号两种体表生物电信号的检测。通过FPG... 设计完成了一种多生物电信号采集能力并能完成生物电信号模式识别和辅助诊断的复合式生物电信号检测系统。系统通过具备双通道的低噪声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置采集放大电路,可实现心电信号和表面肌电信号两种体表生物电信号的检测。通过FPGA硬件化实现的小波分解模块和在NiosⅡ软核中实现的FFT和BP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完成对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心率监测、QRS波群的检测和ST段形态识别反馈监护者的健康信息;并通过提取表面肌电信号活跃段数据和时频域参数为运动性肌肉疲劳评估提供参考。系统通过LCD屏、音频输出和SD卡存储能够完成对信号实时波形和监护参数显示、报警输出和长时间监护数据的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上可编程系统 表面肌电信号 心电信号 小波分析 BP神经网络 st形态识别
下载PDF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琴耿 苏倬杰 郑建裕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10-2015-10我院接诊的2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结果将其分为新月型(n=63)、斜线型(n=85)和弓背型(n=52),观察对比3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10-2015-10我院接诊的20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结果将其分为新月型(n=63)、斜线型(n=85)和弓背型(n=52),观察对比3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病情和临床指标及病变血管数量的差异。结果:弓背型患者cTnI峰值显著高于斜线型和新月型(P<0.05),LVEF水平低于斜线型和新月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弓背型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斜线型和新月型患者,弓背型合并右室梗死、异常Q波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斜线型和新月型患者,且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ST段抬高形态为弓背型的患者预后较差,斜线型预后次之,新月型预后较好,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st抬高形态 心电图
原文传递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燕 王孝萍 +4 位作者 马望歌 宁菲菲 文雯 高立 周娟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8-41,47,共5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ST段压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因素及与ST段压低形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PSVT发作时伴ST段压低,且已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阴性组(n=...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时ST段压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因素及与ST段压低形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PSVT发作时伴ST段压低,且已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7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造影阴性组(n=47)与造影阳性组(n=27)。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PSVT类型、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及ST段压低形态,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相比较,造影阳性组患者年龄更大(63±10 vs. 55.2±9)岁, P<0.01,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更高(48%vs. 15%),P<0.01,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的比例更高(96%vs. 66%), P<0.05,但出现心悸症状的比例显著降低(82%vs. 98%), P<0.05,而10年ASCVD风险显著增高(P<0.01)。两组患者ST段压低形态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心悸症状、胸闷/胸痛症状、高血压、10年ASCVD风险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闷/胸痛症状(OR=11.437, 95%CI 1.315~99.488, P<0.05)、10年ASCVD风险(OR=2.570, 95%CI 1.205~5.481, P<0.05)是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SVT发作时ST段压低形态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显著预测价值。10年ASCVD风险越高,且伴有胸闷/胸痛症状的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可能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st压低形态 危险因素 症状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的临床意义分析
11
作者 金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2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对象选取为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11月,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凹面向上的42例患者纳入甲组,凸面向上的38例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形态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对象选取为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8年11月,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ST段抬高形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凹面向上的42例患者纳入甲组,凸面向上的38例患者纳入乙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功能指标,对两组患者半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相互比较后可知,甲组患者Q波导联数、ST段导联数明显低于乙组,甲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半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21.4%,乙组为36.8%,甲组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根据其心电图ST段抬高不同形态来判断心功能情况及心血管疾病再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抬高形态 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早复极波伴ST段水平(下斜)型(83)
12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33-233,共1页
如左图所示,早复极波后还可能有另一种ST段形态,称为水平或下斜型(descenging)。这是指早复极波的J点或J波与其后ST段交接后的ST段形态呈水平或下斜型。早复极波伴这种ST段形态者相对少见,在两组运动员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5%。Ross等... 如左图所示,早复极波后还可能有另一种ST段形态,称为水平或下斜型(descenging)。这是指早复极波的J点或J波与其后ST段交接后的ST段形态呈水平或下斜型。早复极波伴这种ST段形态者相对少见,在两组运动员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5%。Ross等在2012年Heart Rhythm杂志发表的文章指出,长期随访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形态 ROSS 随访结果 运动员
原文传递
早复极患者ST段形态预测心律失常性死亡的价值(54)
13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4-74,共1页
业已明确,心电图下壁或侧壁导联存在早复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心律失常性死亡的危险性增加。而Tikkanen等近时在循环杂志(Crieulation.2011;123:2666—2673)发表的文章认为:心电图早复极波后的ST段形态也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性 st形态 死亡 患者 心电图表现 价值 预测 危险性
原文传递
J波后上升型ST段(92)
14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56-156,共1页
尽管早复极波的现代概念中,其心电图改变仅限于J波而不再包括ST段抬高的改变,但J波后的ST段形态近几年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早复极波患者危险分层的一项重要预警指标。早复极波(J波)后的ST段可表现为三种形态,其中最常见的为上升... 尽管早复极波的现代概念中,其心电图改变仅限于J波而不再包括ST段抬高的改变,但J波后的ST段形态近几年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早复极波患者危险分层的一项重要预警指标。早复极波(J波)后的ST段可表现为三种形态,其中最常见的为上升型ST段,该形态的发生率最高(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 J波 st形态 现代概念 预警指标 危险分层 心电图 发生率
原文传递
J波后水平或下斜型ST段(93)
15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56-156,共1页
除上升型ST段改变外,另两种形态的ST段分别为水平型和下斜型(左图)。与上升型ST段相比,这两型ST段形态者的预后明显更差,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大大升高。统计学的结果表明,当早复极波伴ST段水平型或下降型时,其发生室颤的风险... 除上升型ST段改变外,另两种形态的ST段分别为水平型和下斜型(左图)。与上升型ST段相比,这两型ST段形态者的预后明显更差,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率大大升高。统计学的结果表明,当早复极波伴ST段水平型或下降型时,其发生室颤的风险比无早复极波患者增加了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改变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st形态 J波 统计学 风险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