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层记录中的古气候信息及其与烃源岩发育的相关性——以渤海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8
1
作者 刘占红 李思田 +2 位作者 辛仁臣 徐长贵 程建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30-840,共11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凹陷中优质烃源岩的形成决定于有利的古气候和古湖盆环境,并受控于断陷期快速沉降的构造背景。着重论述了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根据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典型钻井样品中的孢粉、藻类等古生物资料,并结合岩相特征,对该地区古近纪各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特征进行了恢复,本区古近纪共存在4个气候湿热、古湖盆水体发育的时期。另外通过与烃源岩发育特征的对比,发现各湿热的古气候时期均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情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条件对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最后对气候影响烃源岩形成和保存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古气候 古环境 烃源岩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The veget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during Neocene and Early Quaternary in Jiuxi Basin, China 被引量:33
2
作者 MA Yuzhen 1 , FANG Xiaomin 1,2 , LI Jijun 1 , WU Fuli 1 & ZHANG Jun 1 1.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n 710075,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5期676-688,共13页
Sporopollen record in the Laojunmiao Section at Yumen in the Hexi Corridor foreland depression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veal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13.0―11.15 Ma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poropollen record in the Laojunmiao Section at Yumen in the Hexi Corridor foreland depression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veale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of 13.0―11.15 Ma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Jiuxi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steppe vegetation and a semi-moist climate. During 11.16―8.60 Ma prevailed forests of cypress and a still warmer, moister climate; steppe vegetation and dry climate began probably at about 8.6 Ma. Although aridification had been relaxed time and again during 8.40―6.93 Ma (forest-steppe, warm-semi-moist), 6.64―5.67 Ma (open-forest and steppe, warmer-semi-moist) and 5.42―4.96 Ma (steppe, semi-arid), the climate in the region became drier and drier in response to the fre- quent occurrence of aridity during 6.93―6.64 Ma (steppe, semi-arid), 5.67―5.42 Ma (de- sert-steppe, arid), 3.66―3.30 Ma (desert-steppe, arid) and 2.56―2.21 Ma (desert, arid). Perhaps the important findings of our study are the notable expansion of drought-enduring plants during 3.66―3.30 Ma and about 2.56 Ma and the replacement of vegetation by vast arid des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AN Plateau Hexi Corridor sporopollen recor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EGETATION evolution aridification.
原文传递
黄土高原西安地区全新世的植被与气候环境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秉成 孙建中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5-132,共8页
对黄土高原中部南侧西安一带进行采样及孢粉分析,初步探讨和证实了一万年来西安地区植被的发育演替,详细地论证了该地区的古气候环境以及植被、气候和环境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差异,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 对黄土高原中部南侧西安一带进行采样及孢粉分析,初步探讨和证实了一万年来西安地区植被的发育演替,详细地论证了该地区的古气候环境以及植被、气候和环境在时间上的演化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差异,总结了早、中、晚全新世在该区发育的植被及其所代表的气候环境。根据西安蓝田、半坡两个剖面各17个样品的分析,将孢粉图式分为Ⅰ、Ⅱ、Ⅲ带,分别代表全新世早、中、晚3个时期的孢粉带。蓝田剖面显示:Ⅰ带为蒿属优势带;Ⅱ带为栎-榛-榆增长带及蒿-环纹藻优势带→栎-鹅耳枥-菊增长带;Ⅲ带为松-菊-藜-中华卷柏增长带。研究认为:早全新世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较冷较干;中全新世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的森林草原并掺杂少量亚热带植物,气候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植被为以松、蒿为主的森林草原,气候转向温凉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植被古气候环境 全新世黄土 黄土高原西安地区
下载PDF
古气候恢复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26
4
作者 徐兆辉 胡素云 +2 位作者 汪泽成 徐安娜 江青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盆地的主力产层,该组发育的6段地层表现为砂—泥间互的"三明治"式沉积结构。为了探讨古气候对这种沉积结构的控制作用,文章首次利用孢粉学方法、元素比值法和自然伽马曲线法分别恢复了四川盆地晚...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盆地的主力产层,该组发育的6段地层表现为砂—泥间互的"三明治"式沉积结构。为了探讨古气候对这种沉积结构的控制作用,文章首次利用孢粉学方法、元素比值法和自然伽马曲线法分别恢复了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各段地层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孢粉植被法识别出蕨类和裸子类孢粉化石共计78属,呈现"拟网叶蕨孢属—凹边孢属—苏铁粉属"的须家河组孢粉组合特色,这种孢粉组合反映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元素比值法中的钙镁比和锶钡比分别反映古温度和古盐度(古湿度),其中,钙镁比值与古温度正相关,锶钡比值与古盐度正相关而与古湿度负相关。自然伽马值是反映气候的又一种方法,GR值高代表古气候潮湿、沉积水体深;反之亦然。在孢粉法恢复的气候背景上,元素比值法和自然伽马曲线法反映了各段地层沉积时期的气候变化细节。综合三种方法的结果,认为:须家河组沉积于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环境,须1、3、5段沉积时期,气候炎热潮湿;须2、4、6段沉积时期,气候温和干燥。须5段地层最为炎热潮湿,须2段地层最为温和干爽。受控于这种周期性的温、湿度升降,须家河组奇数段地层以泥质沉积为主,偶数段地层以砂质沉积为主,从而形成了砂泥间互的"三明治"式沉积结构,这样"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源储搭配关系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期 古气候 孢粉 元素 自然伽马曲线 “三明治”结构
下载PDF
滇西北丽江盆地的第四纪地层与古环境 被引量:25
5
作者 汪新文 赵其强 杜恒俭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1-89,T002,共10页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根据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材料与抱粉分析资料,对滇西北丽江盆地的第四系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拟定了其地质时代,讨论了其沉积相与形成时期的古环境。
关键词 第四纪 哺乳动物化石 丽江盆地 地层 古环境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早侏罗世三工河组孢粉组合 被引量:23
6
作者 黄嫔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7-88,128-130,共12页
本文报道了采自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咀区拐114井三工河组的孢粉化石,33属58种。通过对孢粉组合的系统分析研究,认为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应归为早侏罗世。
关键词 三江河组 新疆 孢粉组合
下载PDF
冀中拗陷早第三纪孢粉组合及地质时代讨论 被引量:26
7
作者 陶明华 王开发 +1 位作者 郑国光 支崇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4-292,共19页
本文在对 70 0余口井的 3 0 0 0 0余块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系统整理 ,结合近年来地层学研究最新成果 ,对冀中拗陷早第三纪孢粉化石群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划分出十个组合带和十二个组合亚带 ,使之与精细地层研究工作相适应 ,从而更... 本文在对 70 0余口井的 3 0 0 0 0余块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系统整理 ,结合近年来地层学研究最新成果 ,对冀中拗陷早第三纪孢粉化石群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划分出十个组合带和十二个组合亚带 ,使之与精细地层研究工作相适应 ,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生产实践和深入地进行区域地质分析。在参考构造、沉积、古气候、海平面变化 ,以及其它门类化石资料的基础上 ,对孢粉化石群产层的地质时代属性 ,以及下第三系内部的几条重要年代地层界线进行了讨论。同时 ,还对我国范围内其它区域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首次在“阶”的层次上 ,较系统地将中国陆相盆地下第三系与国际年代地层序列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带 早第三纪 R/K界线 E3/E2界线 冀中拗陷 地质时代
下载PDF
胜利油区第三纪气候 被引量:21
8
作者 朱宗浩 范乃敏 罗华仪 《山东地质》 2000年第1期22-28,共7页
胜利油区第三纪气候温暖 ,属亚热带型。早第三纪气候暖热 ,一般属中亚热带型。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增温期 ,气候属南亚热带型 ;孔二段及东一段沉积时期为降温期 ,气候属北亚热带型。晚第三纪气温下降 ,但仍较温暖 ,馆下段沉积时期气候属... 胜利油区第三纪气候温暖 ,属亚热带型。早第三纪气候暖热 ,一般属中亚热带型。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增温期 ,气候属南亚热带型 ;孔二段及东一段沉积时期为降温期 ,气候属北亚热带型。晚第三纪气温下降 ,但仍较温暖 ,馆下段沉积时期气候属北亚热带型、馆上段沉积时期气温上升 ,为中亚热带型 ;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气温再度下降。研究区第三纪有一个潮湿期即孔二段沉积时期 ,两个湿润期即沙三段、沙一段中部至馆陶组沉积时期 ;三个干旱期即孔一段至沙四段、沙二段上部至沙一段下部、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第三纪 胜利油区 山东
下载PDF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的植被与气候环境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秉成 孙建中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1-648,共8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上陕西洛川、富县省等黄土剖面的地质调查、采样和孢粉分析 ,在曾被人们认为孢粉贫乏的黄土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 ,作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浓度图式。结合其他地区数个剖面上孢粉组合的变化 ,阐明了晚更新世的植被与气候在时... 通过对黄土高原上陕西洛川、富县省等黄土剖面的地质调查、采样和孢粉分析 ,在曾被人们认为孢粉贫乏的黄土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 ,作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浓度图式。结合其他地区数个剖面上孢粉组合的变化 ,阐明了晚更新世的植被与气候在时间上演变与空间上分布的规律 ,证明了各地植被在时间上的演变韵律十分相似 ,说明它们同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 ;但在同一时期各地植被不尽相同 ,则是局部自然环境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晚更新世 孢粉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新疆奇台北山煤田侏罗纪孢粉组合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兆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36,115-120,共24页
该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奇台侏罗纪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五彩湾组的孢粉组合,共51属90种,对其中的16属21种进行了描述。根据孢粉组合特征的研究,提出八道湾组属于早侏罗世早期,三工河组应为早侏罗世晚期,西山窑组应为中侏罗... 该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奇台侏罗纪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五彩湾组的孢粉组合,共51属90种,对其中的16属21种进行了描述。根据孢粉组合特征的研究,提出八道湾组属于早侏罗世早期,三工河组应为早侏罗世晚期,西山窑组应为中侏罗世早期,五彩湾组定为中侏罗世晚期;并根据孢粉组合面貌对古植被和古气候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北山煤田 孢粉组合
下载PDF
吉林延边智新盆地大拉子组孢粉组合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嫔 张光富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75,共13页
本文对产自吉林延边地区智新盆地大拉子组上段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 ,共计 36属 91种 ,另有疑源类化石 1属 2种 ,组成以 Classopollis- Cicatricosispor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和与相关组合的... 本文对产自吉林延边地区智新盆地大拉子组上段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 ,共计 36属 91种 ,另有疑源类化石 1属 2种 ,组成以 Classopollis- Cicatricosispor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和与相关组合的对比 ,其时代应归为早白垩世晚期。根据疑源类和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生长环境 ,推测在早白垩世晚期吉林延边地区智新镇是一个宁静的湖泊 ,气候温暖、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吉林延边 智新盆地 大拉子组 孢粉组合
下载PDF
Evolution of vegetation and climate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recorded at Dahu peat site, South China 被引量:16
12
作者 XIAO JiaYi Lü HaiBo +2 位作者 ZHOU WeiJian ZHAO ZhiJun HAO RuiHu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8期1209-1217,共9页
Sporopollen analysis on a 346 cm peat record at Dahu, Jiangxi, chronologically constrained by 16 AMS 14C dating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reconstruct the vegetation evolution stages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in... Sporopollen analysis on a 346 cm peat record at Dahu, Jiangxi, chronologically constrained by 16 AMS 14C dating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reconstruct the vegetation evolution stages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in South Chin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he result shows that during 18330-15630 cal a B.P., broad-leaved forest dominated the area, corresponding to mild, cool and fairly humid climate. At the interval of 15630-11600 cal a B.P., seve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species appeared within the broad-leaved forest, indicating moderate and humid condition. During early Holocene, broad-leaved evergreen forest community was constructed as Castanopsis/Lithorcarpus principally developed, suggesting a warm and humid scenario until 6000 cal a B. P. Since 6000 cal a B. P., abrupt forest deterioration happened with an contemporary increase of fern and herb communities, repre-senting a turnover to relatively cool and dry condition and as well, possible impact from human activi-ties. Meanwhile, several relatively cool and dry events can be identified in the sporopollen record, they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North Atlantic Heinrich event, YD and Holocene millennial-scale oscillations, implying that the low latitude climate was coupled with high latitude influences. Moreover, the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ince LGM at Dahu were much small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cords in north monsoonal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T SITE sporopollen analysis PALEOVEGETATION PALEO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纪孢粉组合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嫔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63-395,479-482,共33页
本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咀区拐114井和百口泉区38井的下克拉玛依组、上克拉玛依组、下白碱滩组层段13块样品中所含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77属170种,描述了31种.其中包括1新属21新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详... 本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咀区拐114井和百口泉区38井的下克拉玛依组、上克拉玛依组、下白碱滩组层段13块样品中所含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共获得孢粉77属170种,描述了31种.其中包括1新属21新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详细地讨论了上述地层的时代,认为下克拉玛依组属中三叠世,上克拉玛依组及下白碱滩组属晚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准噶尔盆地 三叠纪
下载PDF
秦岭黄土-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与环境 被引量:17
14
作者 雷祥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9,共7页
采自凤州和商州两地黄土剖面中 6 5组孢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 ,黄土层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高 ,而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低。从孢粉组合来看 ,秦岭黄土堆积时的植被一般为森林草原型或草原森林型 ,气... 采自凤州和商州两地黄土剖面中 6 5组孢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 ,黄土层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高 ,而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低。从孢粉组合来看 ,秦岭黄土堆积时的植被一般为森林草原型或草原森林型 ,气候较寒冷但偏湿 ,古土壤发育时的植被一般为夏绿阔叶林型 ,反映出暖温带气候。显而易见 ,无论是黄土堆积时期还是古土壤发育时期 ,秦岭山地的气候都较黄土高原地区湿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孢粉 古气候 秦岭 古土壤 植被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古环境及古气候信息 被引量:12
15
作者 邓兵 吴国瑄 李从先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共8页
运用孢粉、藻类、有孔虫等古生物综合分析方法,对比土壤微形态、沉积磁组构分析结果,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古土壤是海平面变化、气候、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古土壤... 运用孢粉、藻类、有孔虫等古生物综合分析方法,对比土壤微形态、沉积磁组构分析结果,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记录的古环境信息。结果表明,古土壤是海平面变化、气候、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它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古土壤堆积阶段,海水已退出本地区,气候温暖而湿润,河漫滩经常受洪水淹没积水,多次滞水与暴露环境的交替,形成了淡水藻类与陆生植物互为消长的特殊生物组合特征。这一时期沉积与暴露成壤作用反复交替,古土壤形成了多个粘粒胶膜淀积层。此期相当于末次间冰阶向末次盛冰期过渡及海平面下降的时期,沉积后进入了持续成土阶段,海平面变得更低,气候变干,地下水面降低,古土壤已不能被淹没,持续暴露成壤,这一时期逐渐接近末次盛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古环境 孢粉 古气候 晚第四纪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湖面变化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3 位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朱大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28-935,共8页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合、地层和湖岸堤的分布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纳木错湖面主要波动于拔湖12~20m之间,但湖面最低可达拔湖约8m。区域植被主要为以蒿和莎草科为主、含松和桦的草原。在约11.8~4.2kaB.P.期间,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区域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约8.4~4.2ka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出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可能比现今多100~200mm,湖面扩张并升高,最高可达拔湖约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 末次盛冰期 全新世大暖期 湖面变化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的距今8000年以来植被、气候与地貌演变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宝成 王张华 +1 位作者 陈中原 吴国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1-330,共10页
利用DGY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及孢粉分析资料,探讨了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的8000年以来植被演化、气候波动,流域地貌环境的演变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孢粉记录表明:本区距今8000~5000年木本植被由以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 利用DGY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及孢粉分析资料,探讨了太湖平原碟形洼地沉积物记录的8000年以来植被演化、气候波动,流域地貌环境的演变及其对海平面波动的响应。孢粉记录表明:本区距今8000~5000年木本植被由以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为主变为落叶阔叶乔木和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由温和略干转为暖热湿润;距今5000~4000年森林退缩,气候温和偏干;距今4000年左右出现低温事件;距今4000~3000年木本植被以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气候温暖湿润;距今3000年以来木本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和针叶乔木,气候总体温暖湿润,有波动变凉干趋势。岩性、粒度及孢粉记录综合显示本区距今8000~5000年发育漏湖相泥质粉砂,反映流域环境开放、与海连通;距今5000~4000年发育淡水沼泽,未受海水作用,反映水域缩小、流域环境封闭;距今4000~3000年水域扩大,并出现海水倒灌,反映内低外高的碟形洼地已经形成;距今3000年以来,发育湖沼平原,发生数次海水倒灌,反映碟形洼地地貌的进一步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孢粉 古气候 水域变化 地貌演变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河畔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组合及地层意义 被引量:17
18
作者 黄嫔 李建国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93,共24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化石,共计51属108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2套组合:1.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Disacciatrileti(CND)组合,2.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Cla...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玛纳斯河红沟剖面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孢粉化石,共计51属108种。根据孢粉属种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2套组合:1.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Disacciatrileti(CND)组合,2.Cyathidites-Disacciatrileti-Classopollis(CDC)组合。依据组合中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及其与相关组合的对比,将“CND”组合的地质时代归为中侏罗世早期,“CDC”组合归为中侏罗世晚期。在综合分析和对比新疆一些地区中侏罗世孢粉组合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建立了2个孢粉组合带,即:Cyathidites-Neoraistrisckia-Quadraeculina-Cycadopites(CNQC)组合带,Cyathidites-Quadraeculina-Classopollis(CQC)组合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西山窑组 头屯河组 中侏罗世早期 中侏罗世晚期 红沟剖面 玛纳斯河新疆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黎敦朋 肖爱芳 +1 位作者 李新林 周小康 《陕西地质》 2004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新生代沉积建造、孢粉、阶地热年龄、沉积响应的调查研究 ,得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 -全新世形成的三套磨拉石建造代表青藏高原最强烈的三次隆升作用 ;自渐新世以来到上新世晚期高原... 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库木库里盆地新生代沉积建造、孢粉、阶地热年龄、沉积响应的调查研究 ,得出青藏高原新生代的渐新世、上新世和更新世 -全新世形成的三套磨拉石建造代表青藏高原最强烈的三次隆升作用 ;自渐新世以来到上新世晚期高原隆升幅度达 1 50 0~ 2 0 0 0m ,更新世、全新世高原隆升了约 2 50 0m ,4 6 4Ka Bp至今高原隆升了约 4 4m ;青藏高原的隆升速率由渐新世开始有愈来愈强烈的趋势 ,预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一个多阶段、不等速和非均变的复杂过程 ;根据库木库里盆地沉积演化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经历了早中渐新世早期隆升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稳定剥蚀夷平期、早中新世中晚期小幅隆升期、中中新世较稳定剥蚀夷平期、晚中新世振荡隆升期、上新世快速隆升期、更新世—全新世强烈隆升期共七个隆升阶段 ;并探讨了高原隆升引起的气候干燥、生物灭绝、荒漠化等多种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 环境效应 磨拉石 孢粉 沉积响应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陕西彬县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尹凤娟 侯宏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3期325-329,共5页
报道了采自陕西彬县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的孢粉化石60属,83种。经研究表明,陕西彬县地区延安组的孢粉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次之。银杏、苏铁类和松柏类花粉在组合中占优势;桫椤科孢子在蕨类中具有较高的含量。... 报道了采自陕西彬县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的孢粉化石60属,83种。经研究表明,陕西彬县地区延安组的孢粉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次之。银杏、苏铁类和松柏类花粉在组合中占优势;桫椤科孢子在蕨类中具有较高的含量。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延安组的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早期。陕西彬县地区当时的植被是以银杏、苏铁类和松柏类等乔木为主,并伴有桫椤科为主体的树蕨植物及草本植物,古气候应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古气候 中侏罗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