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1
1
作者 徐宝山 胡永成 +5 位作者 郑得志 周静 王林森 徐瑾 唐天驷 倪才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3-330,共8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灌注剂的调配方法与热效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用Palacos骨水泥加入适量造影剂调配灌注剂,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制成圆柱形标本,测量聚合反应时温度变化,并行生物力学测试。(2)①...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灌注剂的调配方法与热效应及其临床效果。方法(1)用Palacos骨水泥加入适量造影剂调配灌注剂,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制成圆柱形标本,测量聚合反应时温度变化,并行生物力学测试。(2)①用灌注剂在20只犬80个椎体上行PVP,术后CT扫描,于第1、2d分别随机取5只犬尸检,其余10只观察4周;②在5只猪10个椎体上取圆柱形骨块,形成空腔并注入灌注剂,测量灌注剂中心、边缘、椎体前缘、椎管前缘的温度变化,2周后取材观察灌注剂周缘骨组织坏死情况。(3)应用PVP治疗有疼痛症状的脊椎血管瘤、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及脊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26例共35个椎体,术后行CT检查。结果(1)骨水泥单体、粉末和造影剂按5ml∶6g∶1ml的比例调匀后,可保持易于注射的稀薄糊状5min左右,且透视下显影清晰,灌注剂聚合放热过程和力学特性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①20只犬行PVP后均未发现肺栓塞表现,CT示椎管内常有渗漏,这与犬椎体的形态有关;②猪椎体内灌注剂平均最高中心温度为70.5℃、边缘为53.5℃、椎体前缘为40.8℃、椎管前缘为40.5℃,术后病理示灌注剂周缘有散在的骨细胞坏死灶。(3)26例PVP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5例7个椎体存在渗漏,其中3例3个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临床应用 骨髓瘤 骨骼肿瘤 脊柱骨折 脊椎穿刺
原文传递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和病人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被引量:133
2
作者 曲元 吴新民 +3 位作者 徐成娣 关婷婷 刘莉平 马琼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 评价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 6 0例 ,蛛网膜下腔注射丁哌卡因 2 5mg +芬太尼 2 5 μg后 30min ,PCEA输注 0 0 75 %丁哌卡因与... 目的 评价腰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单胎初产妇 6 0例 ,蛛网膜下腔注射丁哌卡因 2 5mg +芬太尼 2 5 μg后 30min ,PCEA输注 0 0 75 %丁哌卡因与 2 μg ml芬太尼的混合液 ,随机双盲分为三组 :A组为单次剂量 3ml,锁定时间 15min ;B组为单次剂量 3ml,锁定时间 15min ,输注速率 6ml h ;C组为输注速率 12ml h。另以 2 0例非镇痛产妇为对照组。于宫口开全时用改良荧光法测定各组的母体血浆儿茶酚胺 (CA)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的浓度。结果 三组分娩镇痛组间VAS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与对照组相比 ,均显著降低 (P <0 0 1)。A组与B组丁哌卡因用量比C组分别减少 6 5 % (P<0 0 1)和 2 5 % (P <0 0 5 )。A组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 ,但A组PCA次数多于B组 (P <0 0 5 )。B组、C组的母体血浆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产程、分娩方式的百分率、宫缩及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CSEA +PCEA是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腰麻 硬膜外麻醉 自控镇痛
原文传递
病灶彻底切除椎间融合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112
3
作者 阮狄克 何勐 沈根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全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15~72岁,平均47岁。病变部位颈椎7例,胸椎29例,腰椎34例,腰骶椎8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29例,3个节段41例,4个节段以上8例。术前后凸畸形成角为13...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全组78例,男36例,女42例;年龄15~72岁,平均47岁。病变部位颈椎7例,胸椎29例,腰椎34例,腰骶椎8例。病变涉及2个节段29例,3个节段41例,4个节段以上8例。术前后凸畸形成角为13°~92°,平均34°。手术采用病灶彻底切除一期椎体间植骨融合,使用自体肋骨22例,髂骨44例,髂骨加肋骨12例。结果平均随访5.5年,优良率为98.7%,植骨融合率为97.4%,术后后凸畸形成角为5°~62°,平均22°。结论病灶彻底切除椎体间一期植骨融合,有利于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骨融合率高,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减少晚期腰背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治疗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的一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101
4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3 位作者 陈建庭 冯岚 江建明 王吉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评价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间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 5 7例 ,其中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 35例 ,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 16例 ,后路内固定并前路前路... 目的 评价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间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 5 7例 ,其中经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 35例 ,经后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 16例 ,后路内固定并前路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植骨 6例。采用钛合金材料内植入物 38例 ,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 19例。结果 所有 5 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慢性窦道形成。除 3例失访外 ,其余 5 4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 5年 (平均 2 2年 ) ,结核无局部复发 ,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1 6度。随访期内 ,有 2~ 4度的角度丢失。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 3 8个月。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可以完成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基本环节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采用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内植入物进行一期内固定均安全 ,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手术 治疗 疗效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4
5
作者 崔旭 马远征 +5 位作者 李宏伟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郭立新 薛海滨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325-1329,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前路或后路固定方法治疗成年胸腰椎结核患者241例,189例获得平均37个月的随访(22—72个月)。其中157...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采用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前路或后路固定方法治疗成年胸腰椎结核患者241例,189例获得平均37个月的随访(22—72个月)。其中157例患者术前四联(HRZE)抗结核药物治疗3~6周,其余32例伴有脊髓、神经压迫症状,抗结核药物治疗6~18h后手术治疗。除8例跳跃性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杂交的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术外,前路固定方法治疗74例(A组),后路固定方法治疗107例(B组)。结果术后3~6周两组患者的局部症状明显减轻。A组14例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0例(71%)恢复良好(ODI功能障碍指数〉50%);B组19例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4例(74%)恢复良好(P〉0.05)。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43.6mm/h和42.4mm/h,术后8~12周恢复正常。术后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角度A组为11.5。,B组为12.6。(P〈0.01)。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丢失为6.8°,B组为6.1°(P〈0.01);A组融合率为92.5%,B组为91.8%(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胸腰椎结核在不同手术方式下采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都能获得较好疗效。但后路固定在矫正后凸畸形并维持矫正角度方面要优于前路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规模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被引量:97
6
作者 曲元 吴新民 +4 位作者 赵国立 王薇 张峥 刘源 陈小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评价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孕初产妇819例,全部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ESA)和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法。进入活跃期时,蛛网膜下腔注射0.2%罗哌卡因3mg后30min,P... 目的 评价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及无产科及麻醉禁忌证的足月孕初产妇819例,全部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CESA)和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分娩镇痛法。进入活跃期时,蛛网膜下腔注射0.2%罗哌卡因3mg后30min,PCEA输注0.1%罗哌卡因与2μg/mg芬太尼的混合液,按PCA 6ml/15min,或持续背景速度9ml/h,按需追加3ml/h,于宫口开全停泵。结果 CSEA后VAS从镇痛前的(84.2±13.3)分迅速降至(5.4±6.4)分,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PCEA总量0-117ml(25±17)ml;罗哌卡因(11.9±4.7)ml/h;芬太尼(23.8±9.4)μg/h;整个产程VAS评分0-40分,镇痛总有效率为96.1%。99.1%镇痛后Bromage标准0级,可下地行走。分娩镇痛率为32.7%,其中剖宫产率26.7%,低于同期的45.4%总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为11.6%略高于同期9.3%的总器械助产率。低血压发生率为4.7%、恶心0.6%、皮肤瘙痒0.5%,产后头痛0.4%和尿潴留0.6%。结论CSEA+PCEA和罗哌卡因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并产生极少不良反应和最小的运动神经阻滞,对母婴安全有益。但观念的更新及分娩镇痛服务体系的建立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腰麻-硬膜外联合镇痛 病人自控镇痛 罗哌卡因
原文传递
0.75%罗比卡因与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评价 被引量:91
7
作者 金沐 陈秉学 +2 位作者 谭洁芳 孙来保 黄文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比较 0.75%罗哌卡因与 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初产妇40例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两组:R组(n=20)腰麻用药为0.75%罗哌卡因... 目的 比较 0.75%罗哌卡因与 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初产妇40例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两组:R组(n=20)腰麻用药为0.75%罗哌卡因1.2~1.4ml(9-10.5mg)出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剂量同R组。术中两组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1.6%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应,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P>0.05),但R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P<0.01);术中R组有4例(20%)发生心动过缓,B组5例(25%)出现主观气促感;新生儿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用于硬腰联合麻醉剖腹产手术安全有效,与0.75%布比卡因相比,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布比卡因 麻醉 剖宫产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原文传递
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比较 被引量:83
8
作者 章放香 宁俊平 +2 位作者 邱冰 王世萍 贺纯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93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45~67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全麻组(G组,n=47)和脊椎-硬膜外阻滞组(S-E组,...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93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体重45~67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全麻组(G组,n=47)和脊椎-硬膜外阻滞组(S-E组,n=46)。G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异丙酚2mg/kg、芬太尼3-5μ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2-5mg·kg-1·h-1,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和维库溴铵0.04mg/kg,吸入1.5%-2.0%异氟醚;S-E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2ml,注药时间20s,注药后保持原体位15min,同时调整麻醉平面至患侧B以下,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ml。分别于麻醉前24h、术后24h和72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肘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浆B淀粉样蛋白浓度。结果与G组比较,S-E组术后24h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血浆B淀粉样蛋白浓度降低(P〈0.05)。结论全麻较脊椎.硬膜外阻滞老年患者更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麻醉 脊椎 麻醉 硬膜外 老年人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产妇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应 被引量:77
9
作者 刘继云 佘守章 +3 位作者 邬子林 韩光炜 杨美英 邓玲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目的产妇鞘内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应。方法 孕足月的初产妇100 例,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5组(n=20):舒芬太尼1μg组(A组)、舒芬太尼3μg组(B组)、舒芬太尼 5μg组(C组)、舒芬太尼7μg组(D组)和舒芬太尼10μg组(E组)。L2,3... 目的产妇鞘内注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分娩镇痛的效应。方法 孕足月的初产妇100 例,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5组(n=20):舒芬太尼1μg组(A组)、舒芬太尼3μg组(B组)、舒芬太尼 5μg组(C组)、舒芬太尼7μg组(D组)和舒芬太尼10μg组(E组)。L2,3行脊椎-硬联合穿刺,鞘内注射 相应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腔置管,接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记录鞘内给药前、后产妇血压 (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各组镇痛起效时间,应用视觉模拟镇 痛评分(VAS)评估疼痛效果,记录PCEA首次给药时间和总用药量,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双下肢运动 阻滞情况。记录产妇出现不良反应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结果 各组年龄、身高、 体重、妊娠时间、宫口扩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E组镇痛起效时 间缩短,首次PCA给药时间延长,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移;C~E组PCA药液总量、PCA按压次数减 少;B~E组鞘内给药后5—30min时有效镇痛率升高(P<0.05或0.01)。各组催产素使用率、分娩出 血量、镇痛满意度、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 恶心呕吐、瘙痒、下肢麻木的发生率高于A、B组(P<0.01)。结论 产妇鞘内注射舒芬太尼联合 PECA分娩镇痛是安全、有效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的剂量以3~5μg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镇痛 产科 注射 脊髓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与术后疗效评估 被引量:71
10
作者 郭立新 马远征 +3 位作者 陈兴 李宏伟 薛海滨 谢明玖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目的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对多项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74例脊柱结核选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的患者,其中有17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2例,C级5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2例... 目的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坚强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对多项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74例脊柱结核选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的患者,其中有17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2例,C级5例。结核病灶位于颈椎12例、胸椎37例、腰椎25例。CT或MRI显示病灶有明显的死骨和脓肿,并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术前给予4周以上的抗结核化疗,术后动态观察结核中毒症状和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畸形矫正和病灶愈合情况。结果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平均为81.5mm/1h,C反应蛋白平均为41.6mg/L,其中51例(68.9%)脊柱结核处于活动期。抗结核化疗4周后红细胞沉降率降至43.8mm/1h,C反应蛋白降至27.4mg/L,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8-12周红细胞沉降率和CRP检测结果正常,结核症状及病椎疼痛消失。病椎植骨单节段融合时间平均4.3个月,双节段融合时间平均6.7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4.9%,结核病灶治愈率为97.3%。术后12个月有3例患者仍扶拐行走(Frankel D级),其余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旨在彻底清除病灶和重建脊柱稳定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化疗时间。规范的抗结核化疗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和病灶治愈的重要保障。动态观察和全面评估疗效指标,对于判断手术疗效和病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Influence of patients' age on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into injured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60
11
作者 黄红云 陈琳 +11 位作者 王洪美 修波 李炳辰 王锐 张健 张峰 顾征 李荧 宋英伦 郝伟 潘树义 孙君昭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488-1491,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of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who have underwent intraspinal transplantation of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 Methods One hundred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storation of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n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who have underwent intraspinal transplantation of 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ty-one SCI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Of them,139 were male and 32 were female,with age ranging from 2 to 64 years (mean,34.9 years). In all SCI patients the lesions were injected at the time of operation with OECs. According to their age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5 groups: ≤20 years group (n=9),21-30 years group (n=54),31-40 years group (n=60),41-50 years group (n=34) and>51 years group (n=14). The spinal cord function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Classification System before and 2-8 weeks after OECs transplantation. One-way ANOVA and q test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and the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D. Results After surgery,the motor scores increased by 5.2±4.8,8.6±8.0,8.3±8.8,5.7±7.3 and 8.2±7.6 in 5 age groups respectively ( F =1.009,P =0.404); light touch scores increased by 13.9±8.1,15.5±14.3,12.0±14.4,14.1±18.5 and 24.8±25.3 respectively ( F =1.837,P =0.124); and pin prick scores increased by 11.1±7.9,17.2±14.3,13.2±11.8,13.6±13.9 and 25.4±24.3 respectively ( F =2.651,P =0.035). Restoration of pin prick in >51 years group was better than other age groups except 21-30 years group. Conclusion OECs transplantation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spinal cord of SCI patients regardless of their ages. Further research into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treatment will be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transplantation · spinal cord injury · function recovery
原文传递
分娩镇痛研究进展 被引量:67
12
作者 黄遐 杨娟 杨永秀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分娩镇痛方法众多,目前分娩镇痛的最佳选择是椎管内阻滞,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较新的技术还有硬膜穿孔后硬膜外镇痛。单独或与椎管内阻滞合用的其他药物性镇痛方法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另外还... 分娩镇痛方法众多,目前分娩镇痛的最佳选择是椎管内阻滞,包括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较新的技术还有硬膜穿孔后硬膜外镇痛。单独或与椎管内阻滞合用的其他药物性镇痛方法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另外还有一些非药物镇痛方式,如中医针灸、经皮电子神经刺激(TENS)、水疗、催眠、瑜伽、分娩球及按摩放松技术等,这些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管理的数据是有限的,其镇痛作用低于标准的药物镇痛,可作为药物镇痛的辅助疗法。现就椎管内阻滞对产程、分娩结局、泌乳、产妇发热、新生儿的影响及各种椎管内阻滞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加深共识,了解各种分娩镇痛特点,指导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产科 麻醉 脊椎 麻醉 硬膜外 蛛网膜下腔
下载PDF
间断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及神经根早期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0
13
作者 孙志华 郭曲练 邹望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间断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神经根早期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按改良Yaksh法置入导管至脊髓腰段鞘内8 cm。随机分为4组(n=6):N 组(对照组)经导管注入0.9%氯化钠40μl,每1.5 h一次,共3次。R1、R2、R... 目的观察鞘内间断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神经根早期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按改良Yaksh法置入导管至脊髓腰段鞘内8 cm。随机分为4组(n=6):N 组(对照组)经导管注入0.9%氯化钠40μl,每1.5 h一次,共3次。R1、R2、R3注药方式同N组,分别注入0.5%、0.75%、1%罗哌卡因40μl。各组在注药后6 h取腰膨大处1mm3脊髓及神经根,电镜下观察其早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R1、R2组脊髓、神经根早期超微结构基本正常。R3组大多数神经元细胞固缩,大多数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及内质网结构模糊,有少数神经元细胞完全变性;部分有髓神经纤维变性,板层结构疏松;雪旺氏细胞固缩。与R3组比较,N、R1、R2组神经元胞质空泡形成或变性评分、灰质内空泡评分、髓鞘丢失断裂评分、内、外轴膜清晰度评分及神经根空泡变性评分均降低(P<0.05),而灰质内出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R1、R2组间以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0.7%罗哌卡因间断鞘内注射对大鼠脊髓、神经根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1%罗哌卡因则可造成脊髓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鞘内注射 罗哌卡因 大鼠 脊髓 神经根 超微结构 麻醉
原文传递
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的可行性 被引量:58
14
作者 陈国振 陈传义 +4 位作者 张志辉 李刚 何柱良 陈杰 龚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评价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CSA)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病人42例,年龄60-9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单侧CSA组(U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C组),U组患侧在上,选L2,3或L3,4间隙,蛛网膜... 目的评价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CSA)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病人42例,年龄60-9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单侧CSA组(U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C组),U组患侧在上,选L2,3或L3,4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置入Spinocath导管,注入0.375%布比卡因轻比重液0.5-1.0ml,然后根据阻滞平面追加上述局麻药;C组选择同样腰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利多卡因试验量3ml,然后追加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混合液8-10ml,术中根据阻滞平面追加上述局麻药。观察两组麻醉前(T0,基础值)和给予首剂量麻醉药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30min(T6)、1h(T7)、2h(T8)、术毕(T9)及术后15min(T10)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及术后3d心动过缓、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U组MAP在T2-10降低,SpO2在L3-9升高,C组MAP在T5-10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MAP在T5升高,SpO2在T1-10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降低(P<0.05或0.01),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及术后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U组患侧感觉阻滞平面降低,改良Bromage评分升高(P<0.05)。结论单侧CSA较CEA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完善,血液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用于股骨头置换术老年病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病人 连续腰麻 单侧 SPINOCATH导管 神经系统并发症 2%利多卡因 连续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下腔穿刺 硬膜外穿刺置管 布比卡因混合液 阻滞平面 运动神经阻滞 心动过缓 SpO2 血液动力学 发生率 MAP 轻比重液
原文传递
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4
15
作者 李明礼 张晓贝 +1 位作者 谢磊 丁晓燕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均西医治疗,同... 目的探讨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两组均西医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手法推拿,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刺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1β(IL 1β)及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CASC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1.77±0.3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52±0.58)分及治疗前(6.69±1.5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深刺针法联合手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症状控制效果,提高颈部活动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有助于拮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刺疗法 推拿 脊柱 血液黏度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麻的效果 被引量:54
16
作者 邬子林 韩光炜 余守章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0-913,共4页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2~34岁,体重60~73 kg,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 目的探讨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患者腰麻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单胎和妊娠足月初产妇40例,年龄22~34岁,体重60~73 kg,ASAⅠ级。随机分为2组(n=20),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nag)+生理盐水0.7ml+ 50%葡萄糖0.3 ml;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S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15 mg)+舒芬太尼5μg(0.1 ml)+生理盐水0.6 ml+50%葡萄糖0.3ml。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将混合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速率0.1 ml/s。记录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情况,术中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新生儿体重及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R+S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10、T6和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短于R组,且最高阻滞平面升高(P〈0.05或0.01);蛛网膜下腔注药后2组下肢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最大运动阻滞评分均为3分(P〉0.05)。R+S组感觉阻滞恢复至L3、首次感觉疼痛和开始PCA镇痛的时间比R组长(P〈0.05或0.01),下肢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组牵拉反应程度低于R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及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重比重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5μg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阻滞平面上移,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舒芬太尼 麻醉 脊椎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9
17
作者 郎宁 苏敏英 +1 位作者 Hon J.Yu 袁慧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3-376,387,共5页
目的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4例脊柱结核和22例脊柱转移瘤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到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期... 目的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对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提高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对24例脊柱结核和22例脊柱转移瘤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到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期病变信号强度增幅、最大上升线性斜率及应用双室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获得的血管通透性常数(Ktrans)和转运常数(kep)进行比较。结果 24例脊柱结核患者中,仅1例(4.2%)呈速降型曲线,12例(50.0%)呈平台型,11例(45.8%)呈持续增强型;22例脊柱转移瘤中,12例(54.5%)呈速降型曲线,7例(31.8%)呈平台型曲线,3例(13.6%)呈持续增强型曲线。脊柱结核组和脊柱转移瘤组信号强度增幅[(198±81)%与(165±6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最大上升线性斜率[(100±55)%与(111±41)%]和Ktrans[(0.077±0.036)/min与(0.077±0.028)/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6、0.76、0,P>0.05)。脊柱结核组kep明显低于转移瘤组[(0.270±0.015)/min与(0.490±0.023)/min,t=38.74,P<0.001]。结论MR T1WI动态增强成像可以为表现不典型、常规MRI检查不易鉴别的脊柱结核和脊柱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脊柱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腰麻病人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 被引量:49
18
作者 张熙哲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 测定腰麻病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方法 择期行腰麻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n=20),瑞芬太尼组按序贯法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0min,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比值为1.5;舒芬太尼组按序贯法靶控... 目的 测定腰麻病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方法 择期行腰麻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n=20),瑞芬太尼组按序贯法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0min,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比值为1.5;舒芬太尼组按序贯法靶控输注舒芬太尼40min,相邻血浆靶浓度之间比值为1.2。根据呼吸频率、呼吸暂停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气分析判定呼吸抑制。结果 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为1.8μg·L^-1,95%可信区间为1.5~2.1μg·L^-1;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为0.23μg·L^-1,95%可信区间为0.21-0.25μg·L^-1。结论 腰麻时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8μg·L^-1。和0.23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啶类 舒芬太尼 呼吸 药物释放系统 麻醉 脊椎
原文传递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母婴安全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5
19
作者 赵新生 李树人 +2 位作者 屈劲风 商富民 费洪亮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对剖宫产母婴安全和应激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级剖宫产42例,随机分腰麻组和硬膜外组各21例。腰麻组用重比重0.5%丁哌卡因3ml,硬膜外组用0.75%丁哌卡因12~15ml。两组产妇于入手术室、麻醉后、胎儿娩出、手术结束,...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对剖宫产母婴安全和应激反应。方法:选择ASA Ⅰ级剖宫产42例,随机分腰麻组和硬膜外组各21例。腰麻组用重比重0.5%丁哌卡因3ml,硬膜外组用0.75%丁哌卡因12~15ml。两组产妇于入手术室、麻醉后、胎儿娩出、手术结束,新生儿脐静脉抽取血样,检测儿茶酚胺、血糖、乳酸、血气。结果:两组儿茶酚胺麻醉后不同期间均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产妇血糖、乳酸不同期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麻与硬膜外麻醉均可抑制产妇手术的应激反应,有利于产妇术后恢复,对新生儿无不良抑制,运用得当可保证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应激反应 神经阻滞麻醉 剖宫产 腰椎麻醉
原文传递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母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43
20
作者 周伟 孙德海 +6 位作者 黄海波 陈春 董秀华 汤和清 侯俊 方为 黄代华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母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I级行择期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n=30)和CSEA组(n=30)。分别于注射局麻药前(T0)、切皮后即刻(T1)、胎... 目的 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母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SA I级行择期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n=30)和CSEA组(n=30)。分别于注射局麻药前(T0)、切皮后即刻(T1)、胎儿娩出后即刻(T2)、术毕即刻(T1)和术后24 h(T4)取母体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胎儿脐动、静脉血测定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评定麻醉效果,记录痛觉阻滞平面达T2水平的时间,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I-DI)及新生儿娩出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术中SP、DP、HR、SpO2的变化及新生儿娩出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EA组相比,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I-DI亦明显缩短(P<0.01)。两组母体于T1、T2、T4的PRA、AT-Ⅱ、ALD值均比T0、T3值明显降低(P<0.01),胎儿脐动、静脉血中三者值差异不明显,但明显低于母体T0、T3值(P<0.01)。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手术时,只要运用得当,不会对母婴RAAS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