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扎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钟华明 夏军 +3 位作者 童劲松 鲁如魁 李运怀 徐生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在拉康组中发现了早白垩世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为确定该组时代和喜马拉雅地层区划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亚(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和辉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裂谷型拉斑玄武岩相似,... 在拉康组中发现了早白垩世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为确定该组时代和喜马拉雅地层区划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亚(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和辉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裂谷型拉斑玄武岩相似,表明新特提斯洋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处于扩张阶段。初步确定晚白垩世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为研究特提斯沉积盆地由被动陆缘盆地转变为“远缘前陆盆地”提供了依据,即沉积盆地性质转化的时间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在洛扎一带分布着以库拉抗日巨大岩基为代表的大量SP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是在喜马拉雅造山后碰撞作用阶段地壳快速隆升和大规模伸展拆离背景下地壳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拉康组 特提斯生物群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裂谷型拉斑玄武 角度不整合 盆-山转换 sp花岗岩 造山后碰撞作用 喜马拉雅
下载PDF
东天山星星峡缝合带早古生代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毛启贵 肖文交 +3 位作者 韩春明 方同辉 孙敏 袁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56,共16页
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带发育于中天山岛弧带南缘的星星峡缝合带内,为一长条形的二云母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是高Si、Al和K,低Mg、Fe的组份,全碱含量中等,σ=1.74~1.9,K_2O>Na_2O,A/CNK>1.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类(SP)... 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带发育于中天山岛弧带南缘的星星峡缝合带内,为一长条形的二云母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是高Si、Al和K,低Mg、Fe的组份,全碱含量中等,σ=1.74~1.9,K_2O>Na_2O,A/CNK>1.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类(SP)。岩体的CaO/Na_2O和Al_2O_3/TiO_2比值都相对较低,分别为(0.06~0.07)和(48.9~55.3);REE、Nb、Y含量和Rb/Sr、Rb/Ba比值相对较高;Rb、Th和LREE相对富集,Ba、Si、Eu、Ti、P和HREE相对亏损;ε_(HF)(t)=-2.3~+1.6表明岩体还具有较高的锆石同位素特征,T_(2DM)变化范围为1573~1329 Ma。这些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铅炉子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中,是在高温、中低压条件下发生重熔形成的,其源岩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和年轻的增生物质通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泥质岩。本文通过测年获得二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龄为444.5±2.2 Ma,表明铅炉子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是中天山岛弧带和公婆泉岛弧带的碰撞时间的上限,它也是中天山岛弧带与公婆泉岛弧带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是中亚增生造山带的增生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花岗岩 LA—ICPMS年龄 HF同位素 早中生代 地壳增生 东天山-北山
下载PDF
尼玛区幅、热布喀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卢书炜 张良 +3 位作者 杜凤军 张彦启 任建德 刘品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6-519,共4页
证实测区内发育含有华夏生物群分子的上二叠统敌布错组。查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发育一套中侏罗世稳定型浅海碎屑岩沉积。发现结合带南侧存在中晚侏罗世滞后型岛弧火山岩和后碰撞型SP花岗岩带,认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测区表现为向南... 证实测区内发育含有华夏生物群分子的上二叠统敌布错组。查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发育一套中侏罗世稳定型浅海碎屑岩沉积。发现结合带南侧存在中晚侏罗世滞后型岛弧火山岩和后碰撞型SP花岗岩带,认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在测区表现为向南俯冲的构造极性,闭合时间在中侏罗世以前。根据格仁错地区推覆构造和帮勒右行斜冲挤压韧性变形带初步研究结果,提出永珠-格仁错构造带是一个具有多期活动特征的区域性构造带,并属于狮泉河-申扎-嘉黎构造带的一部分。识别出冈底斯岩浆弧存在2个相对集中又有所套叠的岩带。发现冈底斯中段存在一个矽卡岩型多金属成矿带,在冈底斯北坡古近纪盆地日贡拉组中发现砂岩型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碰撞型sp花岗岩 区域性构造带 多金属成矿带 冈底斯浆弧 分带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