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_2O_3/γ-Al_2O_3吸附剂脱除气相As_2O_3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月 李文瀚 +3 位作者 王春波 刘慧敏 张永生 潘伟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4-1141,共8页
使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2O3/γ-Al2O3吸附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气氛等因素对脱除气相As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等会对吸附剂表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砷... 使用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Fe2O3/γ-Al2O3吸附材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吸附温度、吸附气氛等因素对脱除气相As2O3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液浸渍浓度、载体粒径等会对吸附剂表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砷吸附性能;吸附温度升高增强了其化学吸附能力,然而,温度过高反而造成吸附性能的下降;吸附气氛中的SO2促进了Fe2O3/γ-Al2O3对气相砷的吸附,气氛中的NO对气相砷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砷 吸附剂 吸附温度 so2/no
下载PDF
北京及周边地区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 被引量:45
2
作者 张光智 卞林根 +3 位作者 王继志 杨元琴 姚文清 徐祥德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73-83,共11页
采用国家科学技术部“973”项目北京环境大气外场科学实验(BECAPEX)获得的大气边界层探测,包括大气风廓线仪、系留气艇、铁塔边界层梯度观测及超声风速仪等探测、大气成分探测以及常规高空、地面和加密自动气象站(AWS)观测资料,对2001年... 采用国家科学技术部“973”项目北京环境大气外场科学实验(BECAPEX)获得的大气边界层探测,包括大气风廓线仪、系留气艇、铁塔边界层梯度观测及超声风速仪等探测、大气成分探测以及常规高空、地面和加密自动气象站(AWS)观测资料,对2001年2月北京及周边罕见大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大雾的形成、发展、持续等不同阶段边界层动力、热力特征及层结结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ⅰ)作为城市大雾的典型例子,北京及周边此次持续大雾形成前期低空出现逆温,城市及周边大气中烟尘污染物SO2及NO2在城市低空积聚.起雾前,随着SO2及NO2浓度的增加,凝结度迅速增长;大雾期间,随着凝结度增长,SO2及NO2浓度反而下降.表明城市大气污染物作为凝结核在低空堆积对触发凝雾起重要作用.(ⅱ)采用铁塔上布设的梯度平均场观测仪器及超声脉动风速仪的脉动观测资料分析,均得到起雾之前,在边界层低层有强扰动信号出现.即起雾前约10h,边界层低层平均及扰动动能均出现显著跃升.揭示起雾前低空风切变增大,有利于湍流的激发.此强信号对指示起雾、监测和预测雾的发生、发展十分有意义.(ⅲ)雾一旦形成后,雾的凝结反馈效应使逆温层在大气低空的中、上层产生抬升、维持与再建过程,对城市雾的持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雾 so2no2凝雾触发 扰动动能信号
原文传递
用KMnO_4调质钙基吸收剂从燃煤烟气同时脱硫脱硝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虎 佟会玲 +1 位作者 王晋元 陈昌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10-1815,共6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强氧化剂KMnO4作为添加剂对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的调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含KMnO4时钙基吸收剂不能有效脱除NO,而当KMnO4存在Ca/(S+0.5N)为1.8时,钙基吸收剂可获得31.4%的脱硫率和13.5%的脱硝率。实验还研...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强氧化剂KMnO4作为添加剂对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的调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不含KMnO4时钙基吸收剂不能有效脱除NO,而当KMnO4存在Ca/(S+0.5N)为1.8时,钙基吸收剂可获得31.4%的脱硫率和13.5%的脱硝率。实验还研究了各种参数变化对脱硫率和脱硝率的影响,反应温度升高能够促进SO2的脱除,但脱硝率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脱硫率随着烟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脱硝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不是单调的,存在一个最大值;O2是脱除NO的必要条件。结合气体分析和产物分析的实验结果发现,NO被脱除的机理是先被氧化为NO2,然后再与吸收剂和脱硫产物反应生成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半干法脱硫技术中加入脱硝功能的可能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脱硫脱硝 钙基吸收剂 添加剂 固定床
下载PDF
广州空气污染指数特征及其与地面气压型的关系 被引量:42
4
作者 周亚军 熊亚丽 +1 位作者 肖伟军 温晶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9,共7页
分析广州2003年1~6月的SO2、NO2和PM10指数,发现(1)SO2、NO2和PM10具有非常好的同步变化关系,且以NO2和PM10的相关最大.(2)从月平均值来看,PM10是整个时段的主要污染物,SO2次之,NO2最小(1月除外);PM10和NO2呈现出逐月减小趋势,SO2变化... 分析广州2003年1~6月的SO2、NO2和PM10指数,发现(1)SO2、NO2和PM10具有非常好的同步变化关系,且以NO2和PM10的相关最大.(2)从月平均值来看,PM10是整个时段的主要污染物,SO2次之,NO2最小(1月除外);PM10和NO2呈现出逐月减小趋势,SO2变化平稳.主要讨论PM10指数的变化.(3)从月方差值来看,SO2、NO2和PM10的最大值均在1月,次大值在2月.(4)给出了几种地面气压型,结论显示主要清洁时段出现在锋区强风型,主要污染时段出现在脊内回流型.在脊内回流型下,若由前期的静风转吹东(从东到南)风时,指数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no2和PM10指数 地面气压型 脊内回流
下载PDF
活性焦脱硫脱硝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兰廷 解炜 +2 位作者 梁大明 孙仲超 徐振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9-83,共5页
采用质谱仪在线检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的模拟烟气在活性焦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用SEM、FT-IR、XPS、BET等手段表征了活性焦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与活性焦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密切相关,孔容是决定污染物初期脱... 采用质谱仪在线检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组成的模拟烟气在活性焦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用SEM、FT-IR、XPS、BET等手段表征了活性焦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与活性焦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密切相关,孔容是决定污染物初期脱除率的主要因素;表面官能团则在污染物的化学吸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吸附、催化的活化中心;二氧化硫较一氧化氮优先吸附在活性焦上;烟气中氧气或水蒸汽的单独存在对脱硫脱硝均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当烟气中同时存在氧气和水蒸汽时,活性焦的脱硫脱硝效果可明显改善;氨的存在既可将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又能增强活性焦脱除二氧化硫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脱硫脱硝 机理
下载PDF
MM5/WRF气象场模拟差异对CMAQ空气质量预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程兴宏 徐祥德 +1 位作者 丁国安 李德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11-1419,共9页
评估了为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提供气象输入场的第五代NCAR/Penn State中尺度(MM5)模式与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模拟的多种气象要素的准确性;比较了2个模式提供的气象场对华北地区SO2和NO2源同化反演效果及其质量浓度预报的差... 评估了为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提供气象输入场的第五代NCAR/Penn State中尺度(MM5)模式与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模式模拟的多种气象要素的准确性;比较了2个模式提供的气象场对华北地区SO2和NO2源同化反演效果及其质量浓度预报的差异;分析了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的变化对ρ(SO2),ρ(NO2)预报的影响及其物理机制.结果表明:WRF模式模拟的各气象要素准确性优于MM5模式,其中MM5模式对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较明显,而WRF模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较接近;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度参数是影响CMAQ空气质量预报的关键气象要素,这2个参数的变化对ρ(SO2)和ρ(NO2)的预报有显著影响,因此,对2个参数的改进可显著减小预报误差;ρ(SO2)模拟误差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垂直输送和质量调整过程对ρ(SO2)的贡献减小;而ρ(NO2)模拟误差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对ρ(NO2)的贡献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5/WRF气象场 CMAQ源同化模型 ρ(so2)和ρ(no2)预报 影响差异 积分过程率分析
下载PDF
西安大气SO_2/NO_x污染时空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孙根年 吴晓娟 周立花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9-103,共5页
依据SO2和NOX监测数据,分析了近10年来西安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SO2、NOX的年内变化呈宽“U”字型,冬季1-2月和11-12月污染较为严重,夏半年4-9月浓度低,与月平均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反相关性;②12年来SO2、NO的年际变化呈明显的... 依据SO2和NOX监测数据,分析了近10年来西安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SO2、NOX的年内变化呈宽“U”字型,冬季1-2月和11-12月污染较为严重,夏半年4-9月浓度低,与月平均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反相关性;②12年来SO2、NO的年际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9年开始的“煤改气工程”收到了明显的环保效益,一、四季度SO2和NO的年际变化基本符合环境库茨聂兹曲线;③1996年以来,大气SO2和NO呈现明显的时空转化特征,工业区SO2、NO浓度大幅度下降,商业区和居住区的污染反而高于工业区,这反应了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变和区域发展速度的差异,应引起环保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so2no 时空变化 西安市
下载PDF
云南13种乡土绿化树种对SO_2、NO_2气体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学星 何蓉 +2 位作者 施莹 邵金平 周筑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41-46,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熏气的方法,研究了13种云南乡土绿化树种对城市SO2、NO2有害气体的反应。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长梗润楠、翠柏、滇润楠、麻栗坡含笑、南亚含笑、山玉兰对SO2气体的抗性弱,而云南含笑、脉叶虎皮楠、川滇三角枫对SO2气体的... 采用人工模拟熏气的方法,研究了13种云南乡土绿化树种对城市SO2、NO2有害气体的反应。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长梗润楠、翠柏、滇润楠、麻栗坡含笑、南亚含笑、山玉兰对SO2气体的抗性弱,而云南含笑、脉叶虎皮楠、川滇三角枫对SO2气体的抗性最强,灯台树、川滇三角枫净化SO2的能力较强,其净化量分别为300mg.kg-1、700 mg.kg-1。NO2浓度为1.0 mg.m-3时,长梗润楠、云南含笑、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红豆杉、麻栗坡含笑、灯台树叶片的N净化量依次为2 000 mg.kg-1、1 100 mg.kg-1、1 700 mg.kg-1、2 300 mg.kg-1、1 200 mg.kg-1、13 100 mg.kg-1。经综合比较:川滇三角枫对SO2气体具有较好的抗性和净化能力,而对NO2气体具有较好的抗性;云南含笑、云南拟单性木兰、脉叶虎皮楠等树种对SO2、NO2气体具有较好的抗性和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绿化树种 so2no2气体 抗性反应 净化反应
下载PDF
氨再生条件对V_2O_5/AC同时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郭彦霞 刘振宇 +1 位作者 李允梅 刘清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348,共5页
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吸附SO2后的活性炭载V2O5(V2O5/AC)催化-吸附剂在含NH3气氛下的再生条件进行了考察,发现3%-5%NH3/Ar气氛、300℃、60 min再生可有效恢复V2O5/AC的脱硫活性,并明显提高其脱硝活性。基于对SO2和NO的脱除率、再... 对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吸附SO2后的活性炭载V2O5(V2O5/AC)催化-吸附剂在含NH3气氛下的再生条件进行了考察,发现3%-5%NH3/Ar气氛、300℃、60 min再生可有效恢复V2O5/AC的脱硫活性,并明显提高其脱硝活性。基于对SO2和NO的脱除率、再生后V2O5/AC的硫质量分数以及FT-IR谱图分析发现,NH3的存在对V2O5/AC所吸附硫的脱附行为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改变V2O5/AC的表面化学性质,有利于烟气脱硫;NH3还可在V2O5/AC表面储存,显著促进脱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2O5/AC 脱硫脱硝 再生 NH3
下载PDF
乙二胺合钴/尿素湿法同时吸收SO_2和NO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春琼 邓先和 +1 位作者 徐伟 马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5-649,共5页
利用Co(en)3^3+吸收和催化氧化模拟烟气中的NO,同时加入尿素提高SO3^2-的氧化率,避免产生亚硫酸钴沉淀,以保证长时间烟气高效同时吸收SO2和NO.实验研究表明,Co(en)3^3+浓度大小对脱NO率影响很大,而尿素有无对NO脱除率影响... 利用Co(en)3^3+吸收和催化氧化模拟烟气中的NO,同时加入尿素提高SO3^2-的氧化率,避免产生亚硫酸钴沉淀,以保证长时间烟气高效同时吸收SO2和NO.实验研究表明,Co(en)3^3+浓度大小对脱NO率影响很大,而尿素有无对NO脱除率影响较大;保持高的脱NO率和SO3^2-氧化率的最佳温度为60~70℃;脱NO率和SO3^2-氧化率受气液传质表面积和传质系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同时脱硫脱氮 乙二胺合钴 尿素
下载PDF
红花荷等植物对SO_2和NO_2的抗性 被引量:19
11
作者 潘文 张卫强 +5 位作者 张方秋 甘先华 王明怀 李明帅 林雯 彭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51-1858,共8页
为探讨红花荷等24种园林植物抗SO2和NO2污染能力,以2~3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的盆栽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SO2和NO2混合气体对园林植物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相对含量、细胞膜质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 为探讨红花荷等24种园林植物抗SO2和NO2污染能力,以2~3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通过人工气候室的盆栽实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SO2和NO2混合气体对园林植物苗木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相对含量、细胞膜质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O2和NO2浓度的增加,园林植物叶片细胞膜质透性和膜质过氧化产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上升趋势;而SO2和NO2胁迫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各指标测定值进行综合评价可知,黄槐和小叶紫薇抗污染能力强;红花荷、木棉、腊肠树、广宁红山茶、杜鹃红山茶、深山含笑、铁刀木和大花紫薇抗污染能力较强;红千层、澳洲火焰木、无忧树和穗花棋盘抗污染能力中等;红花羊蹄甲、红花风铃木、仪花、蓝花楹和黄花风铃木抗污染能力较弱;而美丽异木棉、复羽叶栾树、本地火焰木、宫粉羊蹄甲和樱花抗污染能力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苗木 so2no2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抗性评价
下载PDF
利用焦炭吸附进行燃煤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德荣 林彦奇 +2 位作者 赵蔚 宋刚 刘德才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介绍一种干法烟气脱硫脱氮工艺方法 ,利用一种非常容易获得炭质吸附材料经过简单的工艺处理后 ,达到燃煤烟气脱硫脱氮效果 。
关键词 焦炭吸附 活性焦 吸附 燃煤烟气 脱硫 脱氮 技术研究 干法
下载PDF
活性焦脱硫脱硝的机理研究——烟气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兰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85-189,共5页
采用质谱仪在线检测方法,研究不同组成的模拟烟气在活性焦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用SEM、XPS、BET等手段表征了活性焦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与活性焦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密切相关,孔容是决定污染物初期脱除率的主要因... 采用质谱仪在线检测方法,研究不同组成的模拟烟气在活性焦上的吸附行为,并应用SEM、XPS、BET等手段表征了活性焦的结构性质。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脱硝性能与活性焦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密切相关,孔容是决定污染物初期脱除率的主要因素;表面官能团则在污染物的化学吸附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吸附、催化的活化中心;SO2较NO优先吸附在活性焦上;烟气中CO2、O2或H2O的单独存在对脱硫脱硝均不会有明显影响,当烟气中同时存在O2和H2O时,活性焦的脱硫脱硝效果可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焦 脱硫脱硝 吸附行为
下载PDF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霾污染过程SO_2和NO_x的CMAQ源同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程兴宏 徐祥德 +4 位作者 安兴琴 蒋永成 蔡子颖 刁志刚 李德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8-648,共11页
以2006年中国地区的INTEX-B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反演更新了2013年1月重霾污染过程华北地区的SO2和NOx排放源;应用WRF-CMAQ模式以及2006年INTEX-B初始排放源和2013年1月改进的排放源,分别模拟了1月9—15日和28—3... 以2006年中国地区的INTEX-B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反演更新了2013年1月重霾污染过程华北地区的SO2和NOx排放源;应用WRF-CMAQ模式以及2006年INTEX-B初始排放源和2013年1月改进的排放源,分别模拟了1月9—15日和28—31日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的SO2和NO2浓度,并与华北地区47个环境监测站点实测值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基于初始源和同化反演源的模拟效果及其改进原因;本文亦采用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东亚地区MEIC排放清单评估了SO2和NOx同化反演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1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可适用于重霾污染过程,即采用同化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反映SO2、NOx排放源强的动态变化特征;2基于同化反演源的SO2、NO2浓度模拟效果明显优于2006年INTEX-B排放源,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模拟重霾污染过程SO2、NO2浓度的峰值;3采用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空间区分布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较好反映重污染区的极值分布特征;4经污染源同化改进后SO2、NO2模拟浓度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误差明显减小;SO2的改进效果略优于NO2,这与污染源对两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差异有关;5初始源中SO2、NOx排放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与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排放源强差异较大,而同化反演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接近于上述2012年排放源,较好反映出重点地区的高污染源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改进重霾污染过程的空气质量预报、减小自下而上建立的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评估SO2、NOx等排放源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气象条件下区域排放源的动态调控等提供新技术途径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重霾污染 源同化反演 so2no2模拟 CMAQ模式
原文传递
固体吸附/再生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行勇 徐建昌 +1 位作者 李雪辉 王乐夫 《广州化工》 CAS 2003年第1期4-8,16,共6页
在静态污染源的排放物中 ,SOx 和NOx 是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又较难净化处理 ,因此针对它们的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用固体吸附法同时脱除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包括炭质材料吸附法、氧化... 在静态污染源的排放物中 ,SOx 和NOx 是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又较难净化处理 ,因此针对它们的控制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综述了用固体吸附法同时脱除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包括炭质材料吸附法、氧化铜吸附法、NOXSO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吸附 再生法 同时脱硫 脱硝 研究进展 存储还原
下载PDF
Experiments and rea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phas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_2 and NO 被引量:15
16
作者 ZHAO Yi,LIU Feng,GUO TianXiang & ZHAO Yi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1768-1775,共8页
Experiments of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 from simulated flue gas,using NaClO2 solution as the absorbent,were carried out in a self-designed bubble reactor,and high simultaneous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 Experiments of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 from simulated flue gas,using NaClO2 solution as the absorbent,were carried out in a self-designed bubble reactor,and high simultaneous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mechanism of simultaneous removal based on NaClO2 acid solutions was proposed by analyzing the removal prod-ucts.Possi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the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using NaClO2 acid solu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thermodynamic methods.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eaction kinetics for simultaneou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oxidation-absorption processes of SO2 and NO were divided into two zones,namely the fast and slow reaction zones.In the slow reaction zones both were zero order reactions,and in the fast reaction zones,the reaction order,rate constant and activa-tion energy of SO2 reaction with absorbent were 1.4,1.22(mol.L-1)-0.4.s-1 and 66.25kJ.mol-1,respec-tively,and 2,3.15×103(mol.L-1)-1.s-1,and 42.50 kJ.mol-1 for NO reactio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CHLORIT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o2 and no kinetics EXPERIMENTS
原文传递
O_2/CO_2气氛下煤燃烧SO_2/NO析出特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段伦博 赵长遂 +3 位作者 卢骏营 周骛 李英杰 陈晓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8-1274,共7页
在水平管式炉上研究了O2浓度、CO2浓度、温度及石灰石添加等各参数对O2/CO2气氛下徐州烟煤和龙岩无烟煤燃烧过程中SO2/NO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O2/CO2气氛下,烟煤和无烟煤燃烧SO2/NO的析出规律与空气气氛下不同,同等O2浓度下析出量... 在水平管式炉上研究了O2浓度、CO2浓度、温度及石灰石添加等各参数对O2/CO2气氛下徐州烟煤和龙岩无烟煤燃烧过程中SO2/NO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O2/CO2气氛下,烟煤和无烟煤燃烧SO2/NO的析出规律与空气气氛下不同,同等O2浓度下析出量比空气气氛下小。O2/CO2气氛下,随着O2浓度的提高,烟煤和无烟煤SO2/NO排放量均增大;随着CO2浓度的升高,SO2/NO排放量均减小。O2/CO2气氛下,石灰石添加对SO2排放的抑制作用低于空气气氛下;石灰石添加对NO的排放有一定减排作用。对煤灰的元素分析显示O2/CO2燃烧对SO2的抑制主要是由于煤灰的自固硫能力增强,而对NO的减排作用则是促进燃料N向其他含N气体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CO2燃烧 O2浓度 CO2浓度 石灰石添加 so2/no排放
下载PDF
液相催化氧化净化烟气中SO_2和NO_x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洁 孙石 +2 位作者 和晓荣 黄贤峰 周小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6-529,共4页
采用Fe^2+,Mn^2+,Zn^2+,Al^3+4种金属离子进行了催化氧化SO2和NO废气的实验.对循环吸收液的酸度、催化剂浓度最佳配比及操作条件的改变等对SO2和NO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Fe^2+,Mn^2+,Zn^... 采用Fe^2+,Mn^2+,Zn^2+,Al^3+4种金属离子进行了催化氧化SO2和NO废气的实验.对循环吸收液的酸度、催化剂浓度最佳配比及操作条件的改变等对SO2和NO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Fe^2+,Mn^2+,Zn^2+,Al^3+质量分数分别为0.5%,0.2%,0.5%,1.0%,气体流量为0.1m^3/h;循环液流量为6~8L/h时,SO2和NO催化氧化效率分别为95%和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催化氧化 填料塔 so2no废气 烟气净化
原文传递
The boundary layer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eavy fog formation process over Beijing and its adjacent areas 被引量:12
19
作者 ZHANG Guangzhi, BIAN Lingeng, WANG Jizhi, YANG Yuanqin, YAO Wenqing & XU Xiangde HWL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Beijing 100081,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2期88-101,共14页
By utilizing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observational data made available from the project "973"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By utilizing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observational data made available from the project "973" 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entitled the Beijing City Air Pollution Observation Field Experiment (BECAPEX), including the measurements by a wind profiler, captive airships, tower-based boundary layer wind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observational instruments (ultrasonic anemometers and electronic thermometers), air composition samplers, conventional upper-air, surface and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AWS)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herewith analyzes, in a comprehensive manner, the occurrence of a heavy fog event over Beijing in February 2001, including its formation, development, persistenc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features as well as evolving stratification structures within the boundary layer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i) as a typical case of urban heavy fog, before the fog onset over Beijing, a temperature inversion existed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the smokes and the pollutants like SO2 and NO2 had been accumulated at a lower level. Proceeding the fog ev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SO2 and NO2 concentrations, condensability increased sharply. On the contrary, during the fog process, with increasing condensability, SO2 and NO2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This indicated that, acting as condensation nucleus, these accumulated pollutants were playing a key role in catalyzing the fog condensation. (ii) By analyzing mean gradient-, pulsation- and turbulence-distribution patterns derived from the wind measurements taken by the aforementioned tower-based instruments, they all indicated that about 10 hours before the fog onset, a signal foretelling potential strong disturbances in the lower boundary layer was detected, and a significant rise of both mean and disturbance kinetic energies was observed, revealing that the low-level wind shear was strengthened before the fog onset, consequently creating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outb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heavy fog so2 and no2 catalyzing FOG condensation DISTURBANCE KINETIC energy signal.
原文传递
载体预处理对蜂窝状V_2O_5/ACH低温脱硫脱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艳莉 刘振宇 +1 位作者 黄张根 刘清雅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经不同预处理条件制得的蜂窝状活性炭(ACH),等体积浸渍偏钒酸铵和草酸的混合溶液,经干燥、煅烧和预氧化后制得新型V2O5 ACH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850℃下水蒸气活化可提高2%V2O5 ACH催化剂在200℃下的脱硫活性,但基本不改变脱硝活性;...  经不同预处理条件制得的蜂窝状活性炭(ACH),等体积浸渍偏钒酸铵和草酸的混合溶液,经干燥、煅烧和预氧化后制得新型V2O5 ACH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850℃下水蒸气活化可提高2%V2O5 ACH催化剂在200℃下的脱硫活性,但基本不改变脱硝活性;NH3再生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显著提高,对SO2的吸附也有所增加。活化温度从850℃升至950℃,相应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略微降低;活化时水蒸气体积含量从28%增至80%,催化剂的脱硫脱硝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28%的水蒸气含量和850℃活化温度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下,经第二次再生后的2%V2O5 ACH催化剂的SO2转化率降为80%时的吸附硫容为4.9%,同时脱硝率达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V2O5 活化温度 活性 变脱 水蒸气 硫容 ACH 改变 预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